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摘要: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

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

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

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前期准备阶段1.1、物料准备①污泥准备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

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

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

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

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节省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

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

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而生化调试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化调试的概念、目的和原理出发,分别阐述生化调试的四个部分,包括菌群培养、调控污泥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以及优化操作条件。

一、菌群培养1.1 选择适宜的菌种: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处理工艺和污水特性的菌种。

常见的菌种有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选择适宜的菌种可以提高生化调试的效果。

1.2 菌群培养条件:为了保证菌群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等。

菌群培养条件的调整可以促进菌群的快速适应和生化反应的进行。

1.3 菌群监测和调整:通过监测菌群的变化和活性,及时调整菌种的比例和添加适宜的调节剂。

菌群监测和调整可以帮助优化处理效果和减少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二、调控污泥活性2.1 污泥的种类: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污泥种类。

常见的污泥种类有活性污泥、厌氧污泥和好氧污泥等。

不同种类的污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能力。

2.2 污泥的调控方法:通过调节污泥的氧气供应、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因素,控制污泥的活性和代谢过程。

调控污泥活性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2.3 污泥的养护和管理:对于污泥的养护和管理,需要定期清理、通风和添加适宜的营养物质。

养护和管理污泥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处理能力。

三、调节营养物质3.1 确定营养物质的需求: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污水中缺乏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营养物质有氮、磷和微量元素等。

确定营养物质的需求可以帮助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

3.2 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根据营养物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方式和添加剂。

常见的添加剂有硝酸盐、磷酸盐和微量元素溶液等。

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菌群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3.3 营养物质的监测和调整:通过监测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菌群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添加的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是指通过添加适当的生物制剂,调节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生化调试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二、目的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目的是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处理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2. 提高氮磷的去除率;3. 减少污泥产量;4.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三、方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 添加适当的生物制剂: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如活性污泥、微生物菌剂等。

生物制剂的添加可以增加有益菌群,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

2. 调节环境条件:调整系统的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3. 优化进水水质:通过预处理等方式,降低进水水质的波动性,减少对系统的冲击。

4. 定期监测和调整: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生物制剂的投加量和环境条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四、步骤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步骤如下:1. 系统评估: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调试方案:根据系统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调试方案,包括生物制剂的选择和投加量、环境条件的调整等。

3. 生物制剂投加:按照调试方案,适时投加生物制剂,注意投加量的控制。

4. 环境条件调整: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5. 监测和调整:定期对系统进行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微生物群落分析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的优化。

6. 效果评估:对调试后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效率、氮磷的去除率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旨在实现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二、调试目标⒈确定最佳的生化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曝气时间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⒉调试各个生化池单元的运行稳定性,确保各个单元均能正常工作。

⒊对污泥的处理进行调试,包括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

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确保出水质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三、调试方案⒈初步调试⑴流程操作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调试。

包括开启进水泵、调整排水阀门、监测污泥组分等。

⑵生化池调试调整生化池中的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监测污水中的COD、BOD5等指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

⑶污泥处理调试调整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确保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⒉稳定性调试⑴各生化池稳定性调试对每个生化池进行稳定性调试,包括监测进水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确保系统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⑵污泥处理稳定性调试监测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调整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确保污泥处理稳定性。

四、附件⒈设备布局图: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⒉工艺流程图:展示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工艺的流程步骤。

⒊参数监测记录表:用于记录调试过程中各个参数的监测结果。

⒋设备操作手册:详细描述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COD: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⒉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

⒊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污水排放质量要求。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70
8
氨氮(mg/L)
≤设计值 ———— <15
9
BOD5(mg/L)
———— ———— <20
10
水温(℃)
<40
~35
33~35
11
盐度(mg/L)
<20000
4.2 厌氧池调试操作 (1)激活阶段:将 DM 微生物按固体质量 Xg/m³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进行 接种,加入生活污水或自来水至反应器容量的 5~10%,通过搅拌装置或者循环泵
2)投加 DM 微生物 根据工程的特点,购买对应的 DM 微生物产品,优势微生物的加入可以降低 调试难度,缩短调试周期。 3)做好人员配备 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调试操作人员;调试工程师结合现 场实际情况对管理或操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理论培训。 4. 生化工艺调试的启动与运行 工艺调试是联动试车阶段的主要工作,工艺调试的重点任务在于生化反应池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4.1 工艺调试启动 4.1.1 好氧工艺调试启动基本流程 好氧系统启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加 DM 微生物,对优势微生物培养,增强菌胶团摄取食物的能力及分解代谢能力, 满足生化生产需求。
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 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3.2.2 开展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调试记录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也就是工 作日志。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比较,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 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需要记录的数据是由工 艺特点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两部分,记录尽量做到简单明 了。 监测数据是指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化验结果数据,如由仪器直接 测量显示出来的流量、温度、DO 值、pH 值等,由化验结果所得的污泥浓度,CODcr, BOD5,SS 等。还有的工艺需要记录氮、磷、药剂耗用量、碱度、污泥沉降比、 镜检生物相等。以上数据应该每天测定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成册,与各 方面需要协调的单位和个人交流。 计算数据是根据监测数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需要计算的有污泥负荷或 容积负荷、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污水停留时间 HRT 及污泥停留时间 SRT 等。 其他还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机械的运转情况、生产耗电量、微生物的生物相 及活性等。通过计算结果和生物相观察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 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进水流量、溶解氧、pH 值、回流污泥量、运行方 式、添加营养成分等,使微生物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方案一、引言废水处理工程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在废水处理工程中,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废水处理工程调试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有个清晰的了解。

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工具,以便在调试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理问题。

此外,还需编制好详细的调试方案和计划,明确调试的步骤和重点,以便有效地组织和进行调试工作。

三、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方案1. 调试步骤(1)系统设备的检查:首先需要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没有异响和漏水等问题。

(2)系统管道的检查:对废水处理系统的管道进行检查,包括管道的连接是否紧密,管道是否有漏水等情况。

(3)设备之间的配合调试:各设备之间的配合是保证废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进行设备之间的配合调试,确保各设备的运行良好。

(4)系统运行稳定性测试:在系统设备和管道检查调试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测试,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2. 调试重点和难点(1)设备配合调试:废水处理系统中设备之间的配合是调试的难点之一,需要通过多次反复调试和调整,逐步找到设备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

(2)系统运行稳定性测试:系统运行稳定性测试需要时间和耐心,要通过多次的运行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系统运行不稳定的原因,并进行调整和处理。

(3)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处理:在调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以保证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调试方案的具体实施(1)系统设备和管道的检查调试:根据设备和管道的检查结果,逐步进行设备和管道的调试和处理工作。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方案一、工艺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搜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资料,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工艺说明书、设备说明书等。

2、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装和连接正确无误。

3、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试运转,排查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和问题。

4、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查,排查管道是否存在漏水和堵塞问题。

5、准备好工艺调试所需的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以及调试人员的防护用具。

二、工艺调试的步骤1、污水处理设备的单元工艺调试(1)对进水口进行调试,检查进水口是否存在漏水和堵塞问题。

(2)对预处理单元进行调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淀池的调试。

(3)对生化处理单元进行调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的调试。

(4)对沉淀池和脱水设备进行调试,排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试运行整体工艺流程(1)对整体工艺流程进行试运转,排查设备是否存在协同运转问题。

(2)对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进行检查,确保其连接和运行状态良好。

(3)对各单元工艺的操作参数进行调试和优化,包括进水流量、污泥回流比例、曝气量等。

(4)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3、工艺优化和调整(1)根据试运转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2)对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排查设备是否存在漏水、脱气和渗漏问题。

(3)对污泥脱水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4、记录和总结(1)对工艺调试过程中的操作和参数进行记录,包括进水流量、出水水质、设备运行情况等。

(2)总结工艺调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工艺优化的建议和措施。

三、工艺调试的注意事项1、在工艺调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确保调试人员的安全。

2、对于新设备和新工艺,需特别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水质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对工艺调试所用的化学试剂要妥善保存和使用,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对工艺调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污染物和污水进行控制和治理,以保证现场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

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

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

1.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

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2.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

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

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ﻫ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

ﻫ先说粪便水培菌ﻫ具体步骤:ﻫ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

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

ﻫ1.间断操作:ﻫ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ﻫ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

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ﻫ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ﻫ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2.连续操作:ﻫ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

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

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ﻫ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ﻫ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

ﻫ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较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则需等侍再认定上面是异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入工业污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污水的环境,这样虽可缩短培养和驯化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又缺实践经验则难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上。

若有条件,就是接种培养,这样可缩短时间,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驯化效果。

二、试运行当活污泥培驯成熟后,下一步则应进行以确定最佳条件为目的的试行动阶段,首先以设计条件为中心,设定几个阶段的条件以制定试运行计划,一般作为变数考虑因素有混合液内活性污泥浓度。

回流率,曝气量,二沉池的混合液和污泥的泥令,污水进水的方式是连续还是间断的。

ﻫ将这些因子组成几种试验条件,观察各个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在这个时候,应当注意的是培育成适应于某些处理条件下的污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可能象物化那样,马上效果就出现了,因此,用条件变更后短时间内的处理结果来判断会产生误差。

应当是多观察处理水质和污泥的性质,在这些参数稳定后再进行正式试验。

一般需要3-4周比较稳定。

按生化原理:要求在曝气池内保持适宜的微生物与营养物的比例,供给的氧,适应的搅拌强度,一般用污泥负荷加以控制,污泥浓度应天天测,根据浓度或SV,便可控制污泥回流率和剩余污泥量,并可获得这方面的运行规律。

另外剩余污泥量也可通过相应的泥龄来控制。

ﻫ关于供氧量,要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是混合,一是生物生长需要。

在最高负荷时,溶氧也应该在1以上,空气量过大也不行,会导致污泥解絮,当污泥负荷超过0.35时,所需的空气量差不多是一定的,在0.25以下时,所需空气是急剧增加的,其原因是在污泥负荷为0.35-0.5时,氧化和吸附是均衡的,生物的耗氧量降解量与需氧有一定的关系。

但在低负荷时,相当部分ﻫ污泥为氧化所破坏,此外,因易于产生硝化作用,因此所需的空气量大增。

减量曝气法,氧化慢于吸附,且曝气时间短,所需空气量更少污泥回流根据浓度而定,回流少是经济的,尽量使用高浓度污泥,为此在二沉池内积存大量污泥是合适的,但应避免污泥停留过长,腐败上浮关于进水的方式无太大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ﻫ如果曝气池的容积不够大或污泥回流有限制的话,应采用阶段进水,这样会减少冲击的影响ﻫ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1指示活性污泥性质ﻫ (1)污泥恶化。

活性污泥絮凝体较小,往往在0.1~0.2 mm以下。

主要出现以下优势原生动物: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瞬目虫属、波豆虫属、尾滴虫属、滴虫属等。

这些都属于快速游泳型的种属。

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动物几乎不出现,细菌大量分散,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能力下降,处理能力差。

ﻫ (2)污泥解体。

絮凝体细小,有些似针状分散。

主要的优势原生动物有:变形虫属、简便虫属等肉足类。

(3)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SVI值高。

由于丝状菌的大量生长,出现能摄食丝状菌的裸口目旋毛科、全毛类原生动物及拟轮毛虫等。

(4)污泥从恶化恢复到正常。

通过反应参数和环境的改变,活性污泥从恶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过渡期常常有下列原生动物出现:漫游虫属、斜叶虫属、管叶虫属等,这些都属于慢速游泳或匍匐行进的生物。

(5)污泥良好。

易成絮体,活性高,沉降性能好。

出现的优势原生动物为: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有肋盾纤虫属、独缩虫属、各种吸管虫类、轮虫类、寡毛类等这些均属于固着性种属或者匍匐性种属。

2 指示反应操作环境ﻫ(1)优势种属。

Modoni在1988年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高负荷、曝气量相对不足时,小鞭毛虫占优势;过短的水力停留时间,造成小的游泳型纤毛虫占优势;非常高的负荷或存在难降解的物质时,出现小的裸变形虫和鞭毛虫;大量出现匍匐性和固着性纤毛虫或有壳变形虫时,表明运行环境良好,处理效果好。

另外有研究证明,溶解氧不足易出现阿托氏菌属、扭头虫属和新态虫属等;而过分曝气则出现肉足类及轮虫类;有机负荷很低,出现硝化作用时,能观察到游仆虫属、旋口虫属、表壳虫属、鳞壳虫属及轮虫等;在除氮污水厂,低负荷,长水力停留时间及高溶解氧的场合,有壳变形虫是最好的指示生物ﻫ(2)形态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原生动物能分泌胶质并形成膜将虫体包围起来,形成孢囊。

大多数孢囊用以保护虫体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温度不适,pH值变化,食料短缺等)的影响。

待环境转好时,虫体能恢复活力,脱孢而出。

同样,鞭毛虫的鞭毛在条件不利时,鞭毛消失,条件适宜时,又重新生出。

当曝气池中溶解氧降低到1 mg/L以下时,钟虫生活不正常,体内伸缩泡会胀得很大,顶端突进一个气泡,虫体很快会死亡;当pH值突然发生变化超过正常范围,钟虫表现为不活跃,纤毛环停止摆动,虫体收缩成团。

所以虽然观察到钟虫数量较大,但虫体萎靡或变形时,则反映出细菌的活力在衰退,污水处理效果有变差的趋势。

四。

伴随着生化有时会有大量的泡沫出现ﻫ污水处理中泡沫原因2丝状菌过量生长会导致菌胶团携带大量空气从而在水面形成稳1.水中含有表活性物质ﻫ定的,难以去除的浮渣泡沫,现在已证明丝状菌的过量生长是生成泡沫的主要原因3如果废水中含有过量的脂肪酸,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回流率较低,较低的F/M比会造成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导致泡沫产生消除和控制:ﻫ常用的有:表面高速流喷射,ﻫ控制污泥停留时间提高回流比和F/M比消泡剂的使用对生物相的补充:ﻫ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每种废水的生物相均有所不同!找出稳定运行时常见的几种微动物数量变化来指导运行管理或是预测,才是最佳的方法。

ﻫ意思就是:每种废水,不论是废水的种类或是相同种类的不同水质情况下,生物相是有所不同的,不能互相套用。

ﻫ看虫相应以类来看,不能片面看某种,这样会让你发神精的。

但总有一规律:就是生物相在不同的阶段总是由某种或说某类虫相占优势的,在处理稳定的情况下变化不是很大,但如果出现很大的变化:质的变化(另一类虫相占优势)或量的变化(某种异常活跃,个体非常饱满),这应该引起重视,并同时与测出的数据和水的表观结合起来看(如颜色,味道,SV或是膜观),这样方便判断。

ﻫ强调的一点就是每种废水在处理稳定时的生物相是不同的,意思就是说只有自己工程运行稳定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平时的虫相来判断和指导运行,别人的只能当作参考,特别是工业废水。

ﻫ在这里也并不是说有些共同规律的生物相变化我们就不参考。

本人绝无此意,相反认为,如果能把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掌握,你可凭这些指导和分析一切的现象。

ﻫ一,色,味道正常运行无色的工业废水厂或是城污厂,污泥一般呈黄色,如果进生化的水有颜色,相应的污泥就可能呈其它的颜色。

如有臭皮蛋,污泥发黑,臭,说明负荷过高或是有抑制物,然后才导致DO不足,如果颜色转淡,则是负荷过低,然后才是DO过高,这是污泥自氧化所致。

ﻫ以上污荷是因。

二,二沉池观察活性污泥的性能可以从二沉池表现出来,ﻫ上清液清澈而且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好上清液混浊---------------负荷过高,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完全ﻫ泥面上升,SVI高----------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ﻫ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反硝化,污泥腐败ﻫ细小污泥飘泥----------水温过高,C/N比不适,营养比失调这是用眼观察的,我认为最好对生化池的污泥先进行沉淀观察并与SV结合起来分析的好。

三,曝气池的观察应多注意瀑气池液面翻腾情况,有无成团气泡上升,如有表明管道或气孔堵塞,若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

气泡量的多少,在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气泡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泡沫,污泥负荷高,水质变化时,泡沫量往往增多 ,如有洗剂剂,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如若SS突然增加,水中无气泡,若含油过高,水中也无气泡。

泡沫是白色,且泡沫量大,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洗剂,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太长或老化,或污泥破碎后而被吸附在气泡上所致,若呈其它的颜色,说明含有其它的发色物质。

ﻫ检查气泡是否易碎,在负荷高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时,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这方面可能详看楼上的帖子关于泡沫的。

ﻫ总的原则:注意总结自己厂的情况,别人的可能做参考。

污泥的性状ﻫ我们对污泥除了活性外,还要求力求好的沉降性。

简便的方法就是测:SV,这值一般在15-30较好,但是你有了经验后,这个数值你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定。

有时会发现二沉池泥面偏高,但又没出现异常情况,这可能是污泥增长速率较高,而排放污泥量较少,造成污泥浓度过高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