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

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

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

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

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

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

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1、反响热〔婚变〕化学反响的焰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响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熔变〔AH〕,单位kJ/mol.♦从反响物、生成物具有总能量上下的角度理解♦从旧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理解旧键的断裂:能量新键的形成: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前者后者放热:前者后者〔2〕、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吸收热量的反响称为吸热反响,A H>0;放出热量的反响成为放热反响,A H<0o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B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响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响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响在常温下不能发生2、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响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 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以下图为M 〔g 〕和O2〔g 〕生成NO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OO00N 2〔g 〕和O 2〔g 〕生成NO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①人们通常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 化学键的强弱,那么N=N 的键能为 kJ-moPo②由上图写出N2 〔g 〕和O2 〔g 〕生成NO 〔g 〕的热化学方程式:物质Br 2I 2 HC1 HBr HI H 2 能量〔kJ 〕243193 151 432 366 298436⑴以下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zB.CIzC.B 「2D.lz〔2〕以下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CIB.HBrC.HI⑶Xz+H2 = 2HX 〔X 代表Cl 、Br 、I 〕的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 .⑷相同条件下,X 2 〔X 代表Cl 、Br 、I 〕分别与氢气反响,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 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⑸假设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答复出问题〔4〕吗?你的依据是什么?3 .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够表示反响热的化学方程式°例如:心〔气〕+ 1/2.2〔气〕=“0 〔气〕A H= — QikJ/mol出〔气〕+ 1/2.2〔气〕: H2O 〔液〕 △ H= - CbkJ/mol[讨论]1 .为什么集聚状态不同〔5、I 、g 、aq 〕,热量值不同?试比拟Q ]、Q2的大小?吸收能量 946吸收能量 498 kJ-mol"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假设反响物状态不同,而生成物状态相同,那么热量值相同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化学方程式普通化学方程式C(s) + H2O(g)==CO(g) +H2(g)△H= + 131. 4kJ • mol-1C+ H2O=^=CO+H2右端有热效应值右端无热效应@ . _ Mb 必须标明反响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标明聚集状态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单位是“mol〞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重子与原子的个数1:或分2 .书写要点:焰变与物质能量有什么关系?〔由反响物与生成物的能量求熔变〕AH=焙变与键能有什么关系?〔由键能求熔变〕AH=练习:1、写出以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1〕5gCaCO3分解时吸收热量7.23kJ〔2〕 1.1L lmol/LH2sCU溶液与2L Imol/LNaOH溶液完全反响,放出114.6kJ的热量.2、比拟化学反响的4H的大小®C(s)+O 2(g) = CO 2(g): AHiC(s) + 0.5O 2(g) = CO(g); AH 2 ②S(S )+ O2(g) = SO2(g): AH 3S(g)+O 2(g) = SO 2(g); AH. @H 2(g)+0.5O 2(g) =H 2O(I); AH S2H 2(g)+O2(g) = 2H 2O(l); AH 6④CaCCh ⑸= CaO(s) + CO 2(g) : AH 7CaO(s)+ CO 2(g) = CaCO 3(s) ; AH 3 AH 7 >AH B[典型例题][例1]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例2]己知: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 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又己知:H 20 (I) =H 20 (g): △H = 44kJ.那么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例3]拆开Imol H —H 键、Imol N-H 键、ImolN 三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N, 那么lmol N?生成NH3的反响热为,Imol Hz 生成NH3的反响热为.4 .反响热的测定与盖斯定律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如由A 到B : 途径一:A 玲B (A/7)途径二:A 玲C 玲B (△/+△% )AH. <AH 2 AH 3 也 2AH 5 AHs > AH e例:有些反响的反响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c (石墨,s) +O2(g)=a)2(g):△H x= -393.5 kJ-mok12H2(g)+O2(g) =2H2O(I); AH2= -571.6 kJ-mok12C2H2(g)+5O2(g)=4CO2(g)+2H2O(l)AH3= -2 599.2 kJ-mor1写出那么由C (石墨,s)和%(g)反响生成1 molC2H2 (g)的热化学方程式,5 .热值与标准燃烧热1、热值■lOlkPa条件下,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响热2、标准燃烧热■lOlkPa条件下,l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响热3、完全燃烧:物质中的H转化为也0(I)C转化为82 (g)N转化为N2 (g)例:以下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 Cl2(g) =2HCl(g);B、CH4(g)+2O2(g)=CO2(g)+2H2O(g);C、CO(g)+l/2 O2(g)=CO2(g);D、2H2(g)+O2(g)=2H2O(l);△ H=-184KJ-mol-l △ H= -802.3kJ/mol △ H= -293kJ/mol△ H= -571.6kJ/mol[课堂检测]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和Hz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2cH4 ( g )+402 ( g ) = 2CCh(g) + 4H2O (I)B、CH4 +2O2 = C02 + H20 AH = +890 kJ/mol AH=-890 kJ/molC、Chk(g ) + 2 02(g) = COz ( g ) + 2 HzO (I)D、V2CH4(g) + O2(g) = l/2CO2(g) + HzO(l)AH= -890 kJ/mol AH = -890 kJ/mol2. 3moicH4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CO?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3 .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14L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4 .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响的热效应仅与反响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C〔固、金刚石〕+.2〔气〕==C02〔气〕AH= -395.41 kJ/molC〔固、石墨〕+.2〔气〕==COz〔气〕 A H= -393.51 kJ/mol答复有关问题:〔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拟,的稳定性更大.。

化学反应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推理认知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乙醇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探究分析化学反应实际过程中的热效应与理论计算出的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讨论、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
难点:焓变,△H的“+”与“-”及计算
三、教学设计。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由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热效应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来确定。

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热电偶、火柴的燃烧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定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掌握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热效应的计算方法;2.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热效应的思考。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演示,比如测定镁带燃烧时的热效应。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观察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步骤。

4.分组实验(4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

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来进行实验,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或是金属和酸的反应等。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然后计算热效应值。

5.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6.小结和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1.教材和教具:化学教材、示意图、实验室用具等。

2.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水平上再次认识并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道理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基本训练。

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从而赞赏化学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多角度思维能力,归纳类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有哪些?2.如何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四、教法与学法设计问题、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五、教学用品实验: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设计联想●质疑问题3、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问题4、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热量?思考并阅读课本小组活动,交流研讨,代表发言适当回忆知识点,以温故知新,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引入了反应热的定义。

[板书]一、反应热定义:表示符号:Q[辨析] Q>0 反应吸热Q<0反应放热倾听记录明确概念强化理解问题5: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究[学生交流回忆] 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演示] 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问题6:如何求算一个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Q= - C(T2 -T1)=- C0m(T2-T1)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材编写意图>:本节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反应热的概念,并介绍定量测定反应热的试验方法,使学生对定量描述反应的热效应有总体认识;其次针对一种常见的反应条件(等温、等压)介绍其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与计算,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化学热力学定量处理反应热效应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

出于定量描述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介绍了热力学规定的描述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为了定量计算反应的焓变,尤其是为了通过理论方法获得无法实验测得的反应焓变,本节介绍了重要的盖斯定律。

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了解在实际研究或生产中计算反应热的一种重要方法,使他们对化学热力学产生兴趣。

<本节教材内容的知识框架>:【课标三维定向】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中和反应热的要点,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⑶掌握盖斯定律,并能进行有关发应热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反应焓变的定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热力学的严谨性及其意义。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5.组织小组讨论: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布置一道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和组内讨论,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6.家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包括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等,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3.深化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
2.学生作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设计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技能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点燃镁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镁带在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热量?这个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有何关系?
3.引发思考:通过)讲授新知,500字
1.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定义,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解释其能量变化原理。
5.注重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方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方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方案一、引言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一项重要的热力学性质,它描述了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情况。

正确理解和掌握热效应的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 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 能够分析热效应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热效应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热效应的概念讲解通过简要介绍热效应的概念和背后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可采用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热效应的直观认识。

2. 热效应的计算方法讲解详细介绍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标准状态下反应焓变的计算等。

通过数学计算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热效应的步骤和技巧。

3. 热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讨热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一些反应中需要加热或降温才能进行。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效应在化学反应速率中的重要作用。

4. 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介绍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包括热效应与反应方向、平衡温度的关系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机制。

5. 热效应实验设计一系列热效应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反应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加深对热效应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合理设计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作业,包括计算题、分析题和实验报告等,旨在巩固学生对热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定期检测与反馈设置小测验和考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所进行的热效应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

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

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

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

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

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

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

也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

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本节课即以完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
教学难点: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