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解释

合集下载

渔业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渔业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渔业指标体系指标解释指标解释第一章:水产品产量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产量统计范围水产品是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成果。

水产品既是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是渔业生产的劳动成果,它包括除淡水水生植物以外的全部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它类渔业产品。

二、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如鱼苗、鱼种、亲鱼、转塘鱼、存塘鱼和自用作饵料的产品,不是最终成果,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三、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

水产品在上岸前已经腐烂变质,不能供人食用或加工成其它制品的,不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一、年水产品产量按日历年度计算。

即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已从养殖水域捕捞起水或者已从天然水域捕捞并已返航卸港的水产品均统计在年产量中,有的生产渔船在外地收港卸鱼或者在海上由收购船扒载收购的,也按到港计算产量。

二、水产品均由生产单位所辖地区进行统计。

例如,到外地捕捞且产品又在外地出售的,其产量亦应统计在本地产量中,外地不统计该产品的生产量。

同理本地的水产品产量中也不包括外地渔船到本港停泊出售的数量。

以免在全社会产量中出现重复统计。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除海蜇按三矾后的成品计量、各种藻类按干品计量外,其余各种水产品均按捕捞起水时鲜品实重(原始重量)计量。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凡人工养殖并已起水的水产品数量为养殖产量,凡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数量为捕捞产量。

一、凡是从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内陆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内陆养殖产量,否则为内陆捕捞产量。

二、凡是人工投放的各种水产苗种或天然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海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入海水养殖产量,除此之外为海洋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鱼起水产品,也计算为内陆养殖产量。

第5条水产品分类分为海水产品和内陆水产品两大类.一、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一)海洋捕捞产品:包括海洋捕捞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头足类和其它类。

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

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

第船卷第4期渔业信息与战略V01.28,N o.4 201 3年1 1月Fishery Information&Strategy Nov·,2013文章编号:2095—3666(2013)04-0259—04正确解读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赵文武,李利冬(中国水产学会,北京100122)摘要:本文主要对全国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进行了正确和全面的解读,着重对全国水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年度、计量标准和水产品特性进行了说明。

明确地阐述了目前渔业统计工作中产生的产量预计数、实际数和修正数之间的关系和使用原则,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领导和科研院校的人员应用渔业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渔业统计;水产品产量;统计指标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统计数据是判断经济形势、分析经济问题的渔业统计数据难免产生误读、误解和误用。

渔业重要依据,而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是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汇总部门有责任对中国的渔业统计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对我国渔业统计数据统计指标做更深人的诠释,让广大渔业统计数据的需求和关注度不断上升。

从国际形势看,伴随使用者能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渔业统计着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的进数据。

程,我国渔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参与国际1全国水产品产量指标的内涵渔业事务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渔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变动越来越成为国际组织及世界主要统计指标并不单独体现为孤立和抽象的数渔业国家关注的焦点。

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社会字,它包含了指标名称、定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渔业经济规模的扩法等多重要素。

“全国水产品产量”作为观察我大,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是衡量渔业生部门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即时性,推动渔业产产成果和反映渔业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总业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需要掌握并使用准量指标,具体来说,是指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渔业确、翔实的渔业统计数据。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概述渔业作为人类重要的食品和经济资源之一,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满足人们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是一套包括规划、组织、监督和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旨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渔业生态环境。

本文将围绕渔业生产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全球渔业资源的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其概念、要素和运作流程。

然后,我们将评估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并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和措施。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对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满足人类对海洋食品的需求。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开创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渔业产业。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概念、构建和运作流程,以及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管理方法。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渔业资源管理2.1.1 渔业资源的重要性2.1.2 渔业资源的现状2.1.3 渔业资源的管理方法2.2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2.2.1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概念2.2.2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要素2.2.3 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运作流程2.3 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和挑战2.3.1 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2.3.2 渔业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2.3.3 解决挑战的方法和措施3. 结论3.1 总结3.2 对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展望3.3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从渔业资源管理到渔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再到渔业生产管理的效益和挑战,最终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

渔业统计

渔业统计
渔业统计
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渔业中有 关量的资料
01 定义
03 方法
目录
02 类别和内容 04 基层
渔业统计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渔业中有关量的资料。渔业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渔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还是支撑燃油补贴发放、养殖业问题研究、安全生产、 项目建设等等的重要依据。
水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冷冻、冷藏和加工生产的能力,产品的种类、数量,流通上市 商品的数量、流向、金额以及贸易方式、价格变化、流通费用、商业利润等,是研究扩大水产加工品利用途径、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商品流通和制定贸易政策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渔业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侧重于渔业的投资、成本以及经济效益、渔业的部门构成、渔业生产关系、生产现 状和历史演变等,是制订渔业发展规划的重要资料。
可靠的渔业统计制度是渔业管理决策最重要的基础支撑,也是渔业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因此,建议:
(1)严格执行《渔业法》明确规定的捕捞日志制度;
(2)规定渔获物只能在限定港口卸载,建立渔获物上报与统计监督制度;
(3)逐步实行随船观察员制度;
(4)完善立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谢谢观看东海渔业基本情况调查和鱼产量调查等,其优点是准确性高、资料全面;但工作量大, 且有的对象难于进行,如鱼罐头加工产品质量的调查等。
非全面调查化费的人力、物力较小,获得的资料迅速及时,主要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抽样调 查可摒除人为的主观选择,取得的资料可用以代表总体,是非全面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水产品检验、鱼 类生物学测定、技术经济效果测定、水产品运销状况等的调查一般均采用此法。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可以对某一 项目、单元或问题作深入仔细的剖析和了解,缺点是对调查对象有人为的主观选择,因而不能用以代表总体。在 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检查并剔除了错误不实之处后,即可按一定要求分组汇总,制成统计图表。

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解释

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解释

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解释1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第一章:水产品产量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产量统计范围水产品是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成果。

水产品既是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是渔业生产的劳动成果,它包括全部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它类渔业产品。

二、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如鱼苗、鱼种、亲鱼、转塘鱼、存塘鱼和自用作饵料的产品,不是最终成果,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三、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

水产品在上岸前已经腐烂变质,不能供人食用或加工成其它制品的,不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2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一、年水产品产量按日历年度计算。

即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已从养殖水域捕捞起水或者已从天然水域捕捞并已返航卸港的水产品均统计在年产量中,有的生产渔船在外地收港卸鱼或者在海上由收购船扒载收购的,也按到港计算产量。

二、水产品产量统计中,养殖产量按照水域所在地统计,国内捕捞产量按照渔船所属地统计,远洋渔业产量按照远洋渔业管理办法进行统计。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除海蜇按三矾后的成品计量、各种藻类按干品计量外,其余各种水产品均按捕捞起水时鲜品实重(原始重量)计量。

另外,供观赏的水生动物按个体计算。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凡人工养殖并已起水的水产品数量为养殖产量,凡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数量为捕捞产量。

一、凡是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淡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淡水捕捞产量。

3二、凡是人工投放苗种或天然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海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海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海洋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殖起水产品,也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

第5条水产品分类分为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两大类。

二、淡水产品包括:淡水养殖产品和淡水捕捞产品(一)内陆淡水养殖产品:包括内陆淡水养殖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和其它类产品。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1、人口密度指标解释: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人口密度=地区人口总数(万人)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里)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的指标。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其中,工业用地参照《土地现状利用分类》(GB/T21010-2007)统计,工业增加值采用不⨯100%⨯100%变价核算。

计算方法:单位工业用地产值=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3、人均 GDP指标解释:人均 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 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有效工具。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人均GDP =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口总数(人)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4、第三产业占比指标解释:指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计算方法:第三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数据来源:统计、经信等部门。

5、城镇人口比重指标解释: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 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

“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 (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 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

计算方法: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城镇人口总数(万人)规划区总人口数(万人)⨯100%∑( X ∑X 2ik ∙ ∑X指标解释: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 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

渔业统计管理制度内容

渔业统计管理制度内容

渔业统计管理制度内容一、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1. 渔业资源调查(1)密切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和资源动态,制定全国海洋资源调查计划,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生物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估。

(2)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定期更新和完善资源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 渔业监测(1)建立渔业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海区,监测各类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生长繁殖状况和生态环境;(2)开展重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二、渔业生产统计和分析1. 渔业生产统计(1)建立健全渔业生产统计体系,包括捕捞量、养殖量、渔获物种类、产值等指标;(2)规范渔业生产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报送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渔业生产分析(1)对渔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不同海域、不同渔业资源的产量和产值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渔业生产的规律和趋势,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

三、渔业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1. 渔业市场监测(1)建立渔业市场监测网络,跟踪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及时发布市场信息;(2)开展渔业品种的价格监测和分析,为渔民提供市场参考和谋划战略。

2. 渔业信息发布(1)建立渔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渔业产量、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为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2)定期发布渔业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渔业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四、渔业管理和服务1. 渔业资源管理(1)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实施合理渔业开发计划,控制捕捞规模,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渔业服务(1)建立健全渔业服务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金融支持等服务;(2)加强渔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五、渔业政策宣传和教育1. 渔业政策宣传(1)加强渔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向渔民普及相关法规和政策;(2)组织渔业政策研讨和培训,增强渔民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

2. 渔业教育(1)开展渔业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渔民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2)推广渔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提高渔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渔业统计制度指标解释

渔业统计制度指标解释

渔业统计指标解释第一章:水产品产量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产量统计范围水产品是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成果。

水产品既是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是渔业生产的劳动成果,它包括全部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它类渔业产品。

二、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如鱼苗、鱼种、亲鱼、转塘鱼、存塘鱼和自用作饵料的产品,不是最终成果,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三、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

水产品在上岸前已经腐烂变质,不能供人食用或加工成其它制品的,不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一、年水产品产量按日历年度计算。

即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已从养殖水域捕捞起水或者已从天然水域捕捞并已返航卸港的水产品均统计在年产量中,有的生产渔船在外地收港卸鱼或者在海上由收购船扒载收购的,也按到港计算产量。

二、水产品产量统计中,养殖产量按照水域所在地统计,国内捕捞产量按照渔船所属地统计,远洋渔业产量按照远洋渔业管理办法进行统计。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除海蜇按三矾后的成品计量、各种藻类按干品计量外,其余各种水产品均按捕捞起水时鲜品实重(原始重量)计量。

此外,供观赏的水生动物按个体计算。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凡人工养殖并已起水的水产品数量为养殖产量,凡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数量为捕捞产量。

一、凡是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淡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淡水捕捞产量。

二、凡是人工投放苗种或天然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海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海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海洋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殖起水产品,也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

第5条水产品分类分为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两大类。

一、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

其中,海洋捕捞产品产量不包括远洋渔业产量。

(一)海洋捕捞产品:包括海洋捕捞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头足类和其它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渔业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第一章:水产品产量
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产量统计范围
水产品是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成果。

水产品既是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是渔业生产的劳动成果,它包括全部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它类渔业产品。

二、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如鱼苗、鱼种、亲鱼、转塘鱼、存塘鱼和自用作饵料的产品,不是最终成果,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三、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

水产品在上岸前已经腐烂变质,不能供人食用或加工成其它制品的,不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
一、年水产品产量按日历年度计算。

即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已从养殖水域捕捞起水或者已从天然水域捕捞并已返航卸港的水产品均统计在年产量中,有的生产渔船在外地收港卸鱼或者在海上由收购船扒载收购的,也按到港计算产量。

二、水产品产量统计中,养殖产量按照水域所在地统计,国内捕捞产量按照渔船所属地统计,远洋渔业产量按照远洋渔业管理办法进行统计。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
除海蜇按三矾后的成品计量、各种藻类按干品计量外,其余各种水产品均按捕捞起水时鲜品实重(原始重量)计量。

此外,供观赏的水生动物按个体计算。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
凡人工养殖并已起水的水产品数量为养殖产量,凡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数量为捕捞产量。

一、凡是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淡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淡水捕捞产量。

二、凡是人工投放苗种或天然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海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海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海洋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殖起水产品,也计算为淡水养殖产量。

第5条水产品分类
分为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两大类。

二、淡水产品包括:
淡水养殖产品和淡水捕捞产品
(一)内陆淡水养殖产品:包括内陆淡水养殖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和其它类产品。

1、淡水养殖鱼类:包括鲟鱼、鳗鲡、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鲂、泥鳅、鲶鱼、鮰鱼、黄颡鱼、鲑鱼、鳟鱼、河鲀、短盖巨脂鲤、长吻鮠、黄鳝、鳜鱼、鲈鱼、乌鳢和罗非鱼等。

2、淡水养殖甲壳类:包括虾和河蟹,其中虾包括罗氏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和南美白对虾等。

3、淡水养殖贝类:包括河蚌、螺、蚬等。

4、淡水养殖藻类:即螺旋藻等。

5、淡水养殖其它类产品:包括龟、鳖、蛙和珍珠等。

6、观赏鱼统计按“条”计量,其重量不计入淡水养殖总产量。

(二)淡水捕捞产品:包括淡水捕捞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和其它类。

其它类中包括丰年虫等。

第6条海洋捕捞产量(按海区、渔具分类)
海洋捕捞产量指国内海域捕捞产量,不包括远洋渔业产量。

一、按捕捞海域分捕捞产量。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区划分界线:
(一)渤海:东以辽宁老铁山西角经庙岛群岛至蓬莱角连线与黄海为界。

(二)黄海:南以长江口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端连线与东海为界,东至朝鲜半岛与朝鲜海峡。

(三)东海:南以闽粤省界经东山岛南端至台湾省南端的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东止对马海峡日本硫球群岛与我国台湾省。

(四)南海:东以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菲律宾群岛与太平洋为界,南止加里曼丹,西临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

二、按捕捞渔具分捕捞产量。

(一)拖网:包括单拖和双拖。

(二)围网:包括单船围网、双船围网和多船围网。

(三)刺网:包括定置刺网、漂流刺网、包围刺网和拖曳刺网。

(四)张网:包括单桩、双桩、多桩、单锚、双锚、船张、墙张和并列张网。

(五)钓具:包括漂流延绳钓、定置延绳钓、曳绳钓和垂钓(如鱿钓)。

(六)其它渔具:包括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耙刺、笼壶等类型。

第7条:海水养殖产量(按养殖水域分类)
一、海上养殖:在低潮位线以下从事海水养殖生产的。

二、滩涂养殖:在潮间带间从事海水养殖生产的。

三、其它养殖:在高潮位线以上从事海水养殖生产的
第8条:淡水养殖产量(按养殖水域分类)
按养殖水面类型不同,分为: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稻田及其它养殖方式。

第9条:部分养殖方式分类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