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风格(下).

合集下载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文学风格是成熟的作家独特的艺术创作力的标志。

文学流派是文学风格的随行者,它是随着相似风格的作家群的出现而出现的,没有风格就没有流派。

文学流派的产生是文学创作活动繁荣的标志。

一、文学风格(一)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包括作品的风格和作家的风格。

研究作品的风格是研究作家的风格的基础。

1.风格风格是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由于浸透作家的创作个性而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风格是作品整体上显示出来的,体现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一种艺术属性。

2.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3.风格的构成因素构成文学风格的因素有体裁、题材、结构、语言、创作原则、艺术手法等,但主要因素则是作家的创作个性。

体裁、题材等因素要在创作个性的主导和制约下,被创作个性所浸透才能构成作品的风格。

4.中国古代的风格理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突出的文学观念是认为作家的气质情性对风格的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气质情性大致是指作家的个性气质、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审美趣味和艺术才能。

对此阐述最充分、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是《文心雕龙》。

在《体性》篇中,刘勰认为文章所流露出的风采才华,都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即作家按照自己的创作个性进行创作,其作品风貌就各不相同,正如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

如:司马相如行为狂放,其文辞夸饰;班固文雅深细,故其文体绵密而思想细致;陆机庄重,所以情事繁富而辞义含蓄。

5.创作个性的构成因素⑴作家的个性气质不等于创作个性,只是创作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

⑵作家的人格精神也是构成创作个性的因素。

不能把“文如其人”解释成“风格是人格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风格”一词,最初是指人的风度和品格。

这是把伦理学的风格概念与美学范畴的风格概念混为一谈了。

在文学史上,人格与风格相统一的情况很多,如李白、杜甫等。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一、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 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 的要点是: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3.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4、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2)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区别开 来。
作家的创作个性固然与日常个性兼而有之,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以 后者为基础的,但两者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作家可能存在较多的一 致性, 而另一些作家则可能存在较多的反差,这跟他们为了适应各自的创作需要, 在多大程度上于艺术中发展起一些习性,而在生活中又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 有的习性有关。文学史上不乏作家与生活习性、精神气质的个别特征与他的 创作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的 事实。 马图林是一个神父,留传给我们的 有《夏娃》、《美尔莫特》和《贝尔特拉 姆》等作品;他自命风流,殷勤体贴,尊敬妇女;这个在其作品中专门描写灾 祸的人,每到夜晚,就 变成了巴结献媚妇女的人,就变成了花花公子。 布瓦洛也是这样, 他的柔和文雅的谈话跟他那种大胆诗句的讽剌精神是不相 称 的,类似这种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个性有很大差别的例子,可谓 不胜枚举。
威克纳格则从西方的体裁分类法出发,认 为史诗和戏剧诗人是在实际存在的 现实形式中去构成观念,感性 的和生动的想象是基本的因素,他们的风格属 于想象的风格; 散文,无论是教诲文或记叙文,属于教导的形式,宜于采取智力的风格。 抒情诗人从自己的情绪中提取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观念,表现内 心的冲动和激 情,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 显然,他认为史诗和戏 剧、散文、抒情诗这些不同的文学种类有不同的风格 要求。 至于悲 剧、喜剧和正剧,更是与风格直接相关的文学种类,悲剧要求表现 崇高 悲壮的风格,喜剧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 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搜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等,既是各个历史时期的 文艺思潮、流派,也是不同的风格类型,因 为它们无论在题材内容、创作原 则、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美学追求 等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具有各自鲜明 的特色。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材料(下)一、名词解释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为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他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式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4、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它的产生与英国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

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有华兹华、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济慈。

5、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初,现实型文学不断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其首要原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全面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与批判。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概念: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

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

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

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

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

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认 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扬雄《法言·问神》: “心画心声” 曹丕《典论· 论文》:“文以气为主”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 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法 国 布封)(人:创作个性)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言 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的载体。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风格特色也总会通
过语言呈现出来。在形式的各要素中,语言对于表 现作家的风格有着突出的意义,它体现着作家的思 维特点和精神个性,也最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 活动。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所构成的 语言风格,如鲁迅的凝重精深、郭沫若的华丽奔放、 老舍的幽默灵活等。(如王蒙)
——(明)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P281)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①体裁是风格的基础,不同的体裁要求与之相应的风格。体裁与风格的关 系也十分密切。(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早就有对文体风格的探讨,例如,曹 丕《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 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如诗歌的抒情风格、小说的叙事风 格。悲剧表现崇高的风格、喜剧表现幽默的风格、正剧表现严肃庄重的风 格等等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课后习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的观点?该理论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是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斯威夫特认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阿伯拉姆认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

2.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观点?该理论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文约辞微、意旨深远,与作者屈原高洁的志向密切相关。

杨雄提出”心画心声说”,认为声画形是人的情感体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的品味。

曹丕以”气”论文。

三者皆是分别从一个侧面来强调人格志向、审美情趣、个性气质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

3.怎样看待”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风格即人格”的说法?4.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有何区别?(概念)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区别: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创作个性并非人皆有之,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俗世生活中变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总结:日常个性是人砸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作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D5.文学风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文学风格的内涵)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 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 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

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

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风格特点。

不同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通过风格的选择和运用,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可以体现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

语言是文学作品最直接的表达工具。

不同的作家会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展现作品的特点。

有些作品语言简练,朴实无华,富有节奏感,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而有些作品则语言华丽,修辞辞藻丰富,如余华的《活着》。

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作家能够为作品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还可以体现在作品的叙述结构上。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布局,通过巧妙运用叙述手法,作家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描写-抒发-点题”是一种常见的叙事结构,通过先描写背景、人物和环境,再抒发情感,最后点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而“倒叙”则是将故事的发展顺序逆转,从结尾开始讲述,再逐渐揭示故事的发展过程,增加悬念和吸引力。

通过不同的叙述结构,作家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此外,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还可以体现在作品的意象和符号上。

意象是作品中形象的集合,如自然景物、动物、人物形象等。

通过对意象的使用和运用,作家能够构建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符号则是文学作品中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抽象和象征,通过运用符号,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画像象征着人物内心的真实面貌。

通过运用意象和符号,作家能够创造更加富含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总之,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通过语言风格、叙述结构、意象和符号的运用,作家能够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文学风格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学风格的选择和运用,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风格的审美价值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
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 响和制约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魏晋风度
时代风格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 苦痛的时代,然而确实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 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第十三章 文 学 风 格50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简分法:刚柔二分 南”
阳刚之美:“骏马秋风冀北” 阴柔之美:“杏花春雨江
繁分法:
1)罗列法:《二十四诗品》 2)对举法:《文心雕龙·体性》“八体”说—— “四对八体”说。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
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
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
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
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
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
影响风格的要素——经历
柳永(约980-1053)
不得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时代风格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嵇康与《广陵散》
民族风格
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 家的资质中去。在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 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 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 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 的风格。
流派风格
豪放派的苏轼
婉约派的柳永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影响风格的要素——性别
黄河之水天上来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宠柳娇花 梧桐细雨 繁星 春水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一)
人生觀(政治宗教等) 如: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1930)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二)
文學觀(內容形式) 強調復古,如:桐城派 重視內容,如:文學研究會 重視詩歌功利功能,如:元(稹)白(居易)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三)
活動範圍(時空) 同一時代,如:建安文學, 同一地域或地點,如:京派,海派,公安派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四)
文學風格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秦觀,李清照 朦朧詩:北島,顧城,舒婷
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
举以殊焉。
《复鲁絜非书》
——姚鼐:
繁分法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 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 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 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 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 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五)
文學題材 山水田園詩: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高適,岑參 鴛鴦蝴蝶派:周瘦鵑,包天笑,張恨水
流派作家的共通點(六)
文學創作方法 象徵詩:李金髮,戴望舒 新感覺派:穆時英,劉吶鷗
文學流派現象特點
組織:文學研究會 口號:創造社(革命文學,無產階級文學) 宣言:未來主義 機關刊物:《創造月刊》(創造社),《小說
地域风格
北朝乐府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影响风格的要素——经历
卜算子·咏梅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 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 春到。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 来报。待到山花烂漫 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 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 故。
——伏尔泰:《论史诗》
民族风格
俄罗斯大地的声音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
契诃夫 肖 洛 霍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色, 是某一地区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地域文 化心理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在作品中的体现。
地域风格
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 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 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 茫乎其不可测矣。屈乎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 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 比兴。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 相同。
月報》(文學研究會) 同人雜誌:《無軌電車》(新感覺派)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孔子与屈原
地域风格




地域风格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