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
湖北三峡大坝旅游景点讲解

湖北三峡大坝旅游景点讲解
湖北三峡大坝是中国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景点的主要特点和历史背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北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
这个大坝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始建于1994年,历时17年,于2011年正式
竣工。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拥有32个发电机组,总装机
容量达到22500万千瓦。
大坝建设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长江中游的防洪问题,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它的实用价值,湖北三峡大坝也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旅游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长江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伟大。
游客们可以沿着大坝上的观光路线,俯瞰整个长江三峡的壮观景色,还可以参观大坝展馆,了解更多关于工程建设的历史和技术细节。
此外,在湖北三峡大坝周边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例如,游客可以到达三峡人家风景区,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还可以来到著名的宜昌市西陵峡谷,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壮观的人文景观。
总之,湖北三峡大坝既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又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历史意义的旅游景点。
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勇敢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光荣。
三峡课文知识点

三峡课文知识点摘要:1.三峡工程的基本信息2.三峡工程的建设目的与意义3.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4.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5.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6.三峡工程的未来展望正文: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宜昌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对于保障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三峡工程的基本信息三峡工程主要由大坝、水电站、船闸和灌溉渠等组成。
大坝全长2335米,最大高度1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水电站安装有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
船闸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可通行万吨级船舶。
2.三峡工程的建设目的与意义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控长江上游洪水,降低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的安全。
同时,三峡工程还能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改善长江航运条件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
3.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包括大坝、水电站、船闸、灌溉渠等多个部分。
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结构,最大高度达185米。
水电站安装有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
船闸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可通行万吨级船舶。
灌溉渠则主要为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4.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如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移民安置问题等。
在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水利工程建设队伍。
5.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首先,三峡工程显著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三峡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1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梯级基本情况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 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 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3000m3/s 提高到6000m3/s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生态 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溪洛渡
向家坝
三峡
葛洲坝
梯级水库基本情况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
宜宾
溪洛渡
功能: 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此外尚有拦沙、改善库
区及坝下河段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
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600MW,机组18台。左、右岸两座地下厂房各安 装9台单机容量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
工程枢纽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冲排沙建 筑物、左岸坝后引水发电系统、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通 航建筑物及灌溉取水口等组成。
项
目
水位(m) 381.86
相应库容(亿m3) 51.63
备
注
校核洪水位
总库容51.63亿m3
设计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 死水位 初期运用起始水位
380
380 370 370 354
名称 1.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轴线长 2.水库水位 ⑴ ⑵ ⑶ ⑷ 正常蓄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 枯季消落低水位 设计洪水位(千年一遇)
单位 m m m m m m m
数值 185 181 2309.5 175 145 155 175
备注 初期156 初期135 初期140 初期170 (正常蓄水位以下) (水位145~175m) (水位155~175m)
日期:
日期: 日期: 校核洪水标准 校核洪水标准(白鹤滩调蓄) 设计洪水标准 施工导流设计洪水标准 日期:~
三峡资料

基本概况: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石宝寨 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其 35米高的寨楼,是
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的高层木建筑,被誉为“世界 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 如印,名“玉印山”,山与寨浑然一体。由于地势较高 ,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四面被水环 绕。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 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 围住整个山寨。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
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 ,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 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 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 ”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 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公里。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
一 级 开 发
分 期 蓄 水
连 续 移 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 已经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 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 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白鹤梁题刻 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是
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 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 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 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 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 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 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三峡水利枢纽基本资料

花岗岩体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弱、微4个风 化带,风化壳厚度(指全、强、弱3个风化带),以山 脊部位最厚。可达20-40m,山坡与一级阶地次之,沟 谷、漫滩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厚度 很小,平均厚度21.5m。坝基除利用微风化岩体外,部 分弱风化下亚带岩体亦可用作建基岩体。混凝土与建 基岩面间的抗剪(断)强度,摩擦系数(f)取值1.01.3,凝聚力(c)为1.2-1.5MPa。建基岩体岩石与岩石 间的抗剪断强度,视不同的结构类型的岩体,f与c值分 别为1.0-1.7和1.2-2.0MPa。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是河 流冲积层,葛洲坝水库蓄水后,主河槽及后河普遍淤 积有厚5-18m的细沙。
表1 各种频率的设计洪水流量表
洪水频率
10年一遇
洪水流量(m³/s)
66600
20年一遇
7230050年一遇79000100年一遇
83700
1000年一遇
98800
10000年一遇
113000
板桥、石漫滩溃坝
1975年8月,特大暴雨引发的淮河上游大洪水,使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包括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在 内的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 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经济损失 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图1-1 长江流域与三峡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坝址选择
三斗坪坝区
南津关坝区
坝址原始地貌
坛子岭
流向
→ →
中堡
主河道 岛
后河
白岩尖
三峡枢纽坝址距葛洲坝38km,坝址河谷开阔,中堡岛 位于主河道右侧,将长江分为主河道和后河。
枢纽总体布置
地下电站 茅坪溪副坝三峡大坝
升船机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它 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如今正 在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三峡大坝 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 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 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 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2007年 三峡大坝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 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 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 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 30年最有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 其中。
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 高程。 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 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 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 冲沙闸工程开工。 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 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 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 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 程作实战准备。 龙。 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 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 启动。 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 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 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 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 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 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 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 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进入总装阶段。 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坝设计高程。 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 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 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 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 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 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 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 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 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 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 渠截流的意见。 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 2006年5月,三峡大坝主体完成。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三峡水电站地理考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三峡水电站地理考点1、基本概况地理位置: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建设工期:一期:1993年至1997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志,工程工期为5年。
二期:1998-2003年,实现水库蓄水至135m、船闸试通航及左岸首批机组开始投入运行,工程工期为6年。
三期:2004-2009年,全部竣工,工程工期为6年。
枢纽组成: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工程获得荣誉: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泄洪闸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水电站区位:位于第二、第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位于花岗岩地区,地质条件稳定。
2、功能与效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利枢纽,其功能具有综合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多方面效益。
功能:其一:防洪,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其二: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其三:航运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3、影响与评价在对于有利的一面而言,除了其本身的功能所发挥的水利效益以外,还有旅游、提供就业岗位等社会效益。
而对于不利的一面,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和地震,还容易出现异常天气,下游降水减少。
生态灾害方面,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泥沙淤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简述三峡水电站,即,又称。
中国境内的长江段与下游的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1]?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VOITH)公司、(GE)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和生产基地。
建设过程选址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实测最大洪水流量71100m3/s,历史最大洪水流量1050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5.3亿t。
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坝址区河谷开阔,谷底宽约1000m,河床右侧有中堡岛,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
两岸谷坡平缓,冲沟发育,岩石风化层较厚。
坝址基岩为坚硬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强度高,断层不发育,裂隙规模较小,以陡倾角为主,微风化和新鲜岩体的透水性微弱。
坝址具备修建高坝的良好地址条件。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
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
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关于大坝的坝高,在筹划中曾有低坝、中坝、三种方案。
19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
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低坝方案非常流行。
但是,出于为重庆改善航运条件的考虑,各方最终同意建设中坝。
移民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安置的经费占到了45%。
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现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16]?论证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早期的不同意见多偏重于经济和技术因素,普遍认为经济上无法支撑,技术上也无法也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并且移民的难度极大。
争议还包括:三峡工程对当地地质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等。
1983年水利电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着手进行前期准备。
1984年批准了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在1985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以周培源、李锐等为首的许多政协委员表示了强烈反对。
于是,从1986年到1988年,国务院又召集张光斗、陆佑楣等412位专业人士,分十四个专题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重新论证,结论认为技术方面可行、经济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
[17]?规划2011年05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会议强调,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国家扶持、多元投入,区分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
为此,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
大力促进就业。
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
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
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
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
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
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范围,包括尚未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长江干流、长江口、汉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5个控制区,涉及8个省(区、市)的408个县,流域面积63.3万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环境压力最重的流域之一。
[18]?三峡大坝为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再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
[19]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日宣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24时,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达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最高纪录,并首度成为世界上年度发电量最高的水电站。
三峡电站全年累计发电9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900多万吨原煤消耗,减少近一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每千瓦时电能对GDP的贡献按10元计算,三峡电站全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为国家带动创造了近一万亿元财富。
这也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注入了强大动力。
[20]?主要功能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4]?发电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
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24]?截至2012年底,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达到6291.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95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25]?航运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
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有7000万吨左右。
自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以来,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26]?三峡发电站的规模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包括左岸和右岸电站2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地下电站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电源电站2台机组(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为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
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2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
2005年9月16日,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9号机组投入运行。
至此,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2007年6月11日,三峡右岸电站22号机组正式投产运行,成为三峡右岸电站第一台投产运行的发电机组。
2008年10月30日,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15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初始设计的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