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在当下国内外的美学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无疑是两门显学。
众多著名的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基本範畴和方法论、性质和意义、与各学科的关系及实际应用、对传统美学的创新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
不过有趣的是,比较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研究凤毛麟角,或者在比较时语焉不详。
许多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异同的认识较为混乱,甚至是将两者混为一谈。
总结起来,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搁置它们的异同,将其视为漠不相关的两个领域。
第二种是认为两者本质上同一,如徐恒醇的《生态美学》,以属于环境美学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为本体,还有国内学者提出了生态环境美、生态环境美学等术语。
第三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优于对方,如前国际美学学会副会长约尔•艾滋恩认为环境美学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不如生态美学总是关心自然。
贾森•希姆斯《生态学新範式的美学意蕴》认为,环境美学只承认静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美学却接纳自然系统中动态、侵扰、非平衡的自然。
曾繁仁认为,生态比环境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第四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将对方纳入自己的範畴之内。
如环境美学家卡尔松、柏林特视生态美学为环境美学的组成部分。
所以厘清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异同,确定各自的性质、基础,有助于推动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同时让这两门新兴的美学学科互相促进,共同繁荣,丰富和完善美学,并对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有所助益。
一、生态:一个审美维度随着20世纪科学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态学等概念不断被提出,人们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的平衡和其他物种的生存,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美学应运而生。
生态美学的思想来源,有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呼吁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
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

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一、导言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不断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倡生态文明的建设。
而生态美学作为探讨生态问题时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当代生态文明的视野中探讨生态美学观,并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二、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1.1 生态学与美学的关系生态学与美学两个学科似乎在意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而美学则是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感受的学科。
然而,生态学和美学并非完全独立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而美学关注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审美体验。
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美学提供一定的基础,美学的观点也可以帮助生态学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
1.2 生态美学的基本观点生态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美的学科,强调生物多样性、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界的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美。
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类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三、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2.1 生态系统的美生态系统是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巧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感。
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态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这种相互作用和平衡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2 自然地貌的美自然地貌是自然界中的艺术品,每一个山峰、河流、湖泊都有其特殊的形态和结构,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安宁。
自然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蕴含着宇宙的力量和智慧。
保护自然地貌,让人们欣赏其美丽,不仅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更是对地球家园的尊重。
2.3 生物多样性的美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世界中的瑰宝,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和外貌特征。
美学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自然美的形式主要包括()A:声音美B:色彩美C:形象美D:动态美答案:ABCD2.自然美的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
A:致用B:巫术C:畅神D:比德答案:ACD3.人的美包括()A:风姿、风神美B:人格美C:形体美D:日常生活美答案:ABC4.下面那句诗表达了日常生活的美()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答案:D5.杜尚的《泉》瓦解了构成视觉艺术的以下最基本假定()A:艺术是手工制作的.B:艺术应该看上去是美观的或美的C:艺术应该表现某种观点D:艺术是独特的答案:ABCD6.《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描绘了人物动态的风姿风神美。
()A:错B:对答案:A7.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将人格的树立与社会的要求密切结合在一起,核心是“礼”和“仁”。
()A:错答案:A8.中国古代文人常常用“闲”来表达超功利的审美态度。
()A:对B:错答案:A9.美学家莱辛认为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面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是因为“古希腊人看来,表现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A:错B:对答案:B10.德国美学家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模仿论的代表人物是()。
A:宙克西斯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柏拉图答案:B2.以下艺术现象或说法与模仿论艺术观不相契合的是()。
A:张僧繇“画龙点睛”B:达芬奇“镜子说”C: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D: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答案:C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与真实的“理念”相距甚远,其本质是虚幻的,根本无法揭示真理,因而理想的生活是不需要艺术的。
()A:错B:对答案:B4.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小说写作所要模仿的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应当如此的生活”,这意味着作家在创作时应当依据想象力,压制和摒除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
生态美学

产生背景
2、后现代文化形态为生态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根据托马斯· 伯里的观点,后现代文化体 现的是一种生态时代的精神。他认为“在具体化的生态精神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了三个早期的文 化一精神发展阶段:首先是具有撒满教(Shamamic)宗教形式的原始部落时代(在这个时代自然界 被看作神灵们的王国);其次是产生了伟大的世界宗教的古典时代(这个时代以对自然的超越为基 础);再次是科学技术成了理性主义者的大众宗教的现代工业时代(这个时代以对自然界实施外部控 制和毁灭性的破坏为基础)。直到现在,在现代的终结点上,我们才找到了一种具体化的生态精神 (同自然精神的创造性的沟通融合)”。如果考虑经济因素和其他条件,可以认为,后现代信息经济 社会超越了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工业时代社会,这是走向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生态精神时代。
理论基础
2、生态哲学主张的“有限主体”意识和尊重自然界价值与权利反映了生态美学的统一性和亲和性。传 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同自然界关系时,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可”、“无所不做”的绝对 主体,这是一个“疯狂主体”,它消灭了人的理性、价值追求和实践行为的绝对界限,使人失去了任何 限制和约束。 从生态哲学的观点看,主体性不过就是事物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或者说,凡有目的性 和能动性的事物都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的事物都能在具体环境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创 造,从而取得一定水平的适应环境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依据这样观点,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 在世界万物中,作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具有绝对的主体性。在人所居住的地球上,人类是最高程度 的主体,动物次之,植物又次之……就人而言,无论人的能力怎样发展,人都仍然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 分。因此,人类永远都不可能超越自然界整体对它的限制,它始终是一个“有限主体”,始终都只有依 赖于自然界整体的存在才能生存。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袁鼎生;太琼娥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2)3
【摘要】世界本体,指其本身。
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
超循环结构。
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
每一
个生态本体“身份”的涌现,都形成了相应样式的世界本体。
生态本体四大“身份”序进环回的自旋生,形成、增长与提升了世界本体的有机化质性,呈现了生态自旋为
世界本体的规律。
这一规律明示,环走圈升的生态,就是有机化周进圆长的世界本体。
凭此,生态世界观有了核心内涵,生态哲学走向了基础哲学,生态美学也就有了自然化、存在化、超在化旋升的生态本原、逻辑疆域、理论模型,也有了发展为基础美学的
哲学根基。
【总页数】10页(P106-115)
【作者】袁鼎生;太琼娥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6
【相关文献】
1.生态美学的双重视角与结构层次——从生态哲学角度审视生态美学
2.美丽中国的生态文学与生态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学、生态美学与生态哲学
3.生态关怀与美学的生态学化改造——实践本体论美学如何走出其生态关怀与关学学理之间的矛盾
4.从身体意识到生态美学——论身体本体论生态美学的建构轨迹与理论拓展
5.自然的本体性与世界的部分复魅——《大湖消息》的生态美学阐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美学的定义

生态美学的定义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美学理论,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美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同时也应该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美丽的文化艺术作品。
生态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美学、环境伦理学和文化生态学。
自然美学是生态美学的基础,它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价值。
自然美学认为,自然环境是一种独特的美学对象,它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植物、动物等元素都是美的来源,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启示。
环境伦理学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同时,人类也应该从自然环境中学习,探索自然环境的美学价值和智慧。
文化生态学是生态美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人类文化中的艺术、文学、音乐等作品都可以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赞美。
生态美学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
生态美学的理论框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更加尊重自然环境,更加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美学的理论框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让我们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加美丽和有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
例如,许多艺术家和作家都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赞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更加尊重自然环境。
浅谈《巴黎手稿》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一)

浅谈《巴黎手稿》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一)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中强调建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表现在:第一,将自然置于基础性地位——以实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统一。
第二,对象化——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性形式和辩证法。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强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问题上。
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实践性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巴黎手稿》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整体生态美学美学意义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出现了某种转型,即有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向当代存在论美学发展的趋势;生态美学的兴起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表现。
什么是生态美学呢?有学者理解,“对于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理解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走向人的诗意的栖居,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由此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美学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中心课题。
生态美学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整体,而放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
生态美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思维从人类中心的传统的主客二分模式过渡到消解主客二分的生态现象学方法。
故而,很多学者把生态美学的基础认为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象学和存在论哲学流派。
当然以上这两者对生态美学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形态中,后实践美学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践美学的攻击主要的方面是认为人“主体性”的过度膨胀使人与自然、人类的生态失衡。
这确实也是实践美学的弱点。
后实践美学如生命美学、生态美学提出的人类的生态整体关系论被视为是对实践美学理论偏颇的一种反驳。
从佛教生态理念看当代台湾自然书写审美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时 的美学就 应 该 是 哲 学美 学 。那 么 , 界 上 有 多 世
少 哲学 , 就应 该有 多少 哲学 美学 。也 就 是说 , 以某 种 哲 学观 点和 理论作 为 基础就 可 能产 生与 之相应 的一 种 哲学美 学 , 然后 , 这种哲 学 美学 的基 础上再 产 生 在 出与之 相应 的生 态美 学 , 以 , 所 生态美 学 是美 学 的一
15 7 0年 鲍姆 加登 以 A s ei 命 名 以来 至今 并 没 有 et t a h c
一
个统 一 的 、 家一 致公认 的美学 定义 , 的甚 至相 大 有
的生态美 学 都逐 步 成 熟 起 来 以 后 , 来 商谈 一 种 比 再 较 统一 的 、 大家 所 认 同的 中 国特 色 的生 态美 学 。为 此, 我从 实践 唯 物 主义 的哲学 基础 出发 , 来谈 谈 实践
二 级学科 。 与此 同时 , 当美 学 研 究 主要 是 在形 而 上 的层面 、 最一 般规 律 的 层 面 、 学 层 面 进行 的时 候 , 哲
的需要 大致 分 为 7个 层 次 : 生理 需 要 , 安全 需 要 , 相
属 或 爱 的需 要 , 重需 要 , 知需 要 , 尊பைடு நூலகம்认 审美需 要 , 自我 实 现需 要 。正 是 由 于人 有 这 些 需 要 , 实 才在 人 的 现 生 活 中与人 发 生 种 种 关 系 : 用 关 系 ( 实 由于 生 理 需 要 、 全需 要 、 属需 要 、 重 需 要 ) 认 知 关 系 ( 安 相 尊 , 由
作 为 人 文 科学 的美 学 , 须 从人 的需 要 出发 进 必 行 学科 建构 的分 析 。而 现代 心理 学 已经 由美 国心理
学 家马 斯洛 对 于人 的需 要 作 了科学 的 分析 。 把 人 他
义、 分析哲 学 、 语言 哲学 等 等哲学 体 系都在 建构 自己 的美学学 科 。这样 看 来 , 美学 就 应 该 是 哲 学 之 下 的
个具 体 的分 支学 科 , 的哲 学 基 础 是 与相 应 的哲 学 它
美学 一致 的。在 现 在 的 形 势 下 , 为 生态 美 学 寻 找 要
美 学学 科 , 的哲 学 基 础究 竟 是 什 么 ? 它 的学 科 性 它 质 和类 别 究 竟 是 什 么 ?都 是 有 待 讨 论 、 究 、 谈 研 商
全 方位 的研 究视 角 。
关键词 : 态美学; 学基础 ; 生 哲 实践 唯 物 主 义 ; 体 间性 主 中 图分 类 号 :8 0 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5 ( 06 0 -060 B 3— 6 A 10  ̄1 2 2 0 ) 30 2 - 6
生 态美 学是 一 门最近 几 十年才 引人 注 目的新 兴
美 学 的生态 美学 的哲 学 基 础 , 以就 教 于美 学 界 同仁 和 大方 之家 。
去甚远 乃至 势不 两 立 。所 以 , 于美学 来说 , 今 为 对 至
止, 尤其 是在 今 天这 样 的多元 化和 众声 喧 哗的时 代 , 要 想规 定一 个统 一 的 、 范 的 哲 学 基 础 似乎 是 非 常 规 困难 的 。因 此 , 今 为 止 , 观唯 心 主 义 、 观 唯 心 至 主 客 主义 、 辩证 唯心 主义 、 史唯 心 主义 、 械 唯物 主义 、 历 机 实践 唯物 主义 、 史 唯 物 主义 、 证 唯 物 主义 、 历 辩 现代 主义 、 现代 主 义 、 权 主 义 、 性 主 义 、 殖 民 主 后 女 女 后
唯 一。 、 他 的 哲 学 基 础 , 乎 是 不 太 现 实 的 。 因 的 排 似 此, 我认 为 , 不妨 在 中 国当代美 学 的各种 流派 之 中都
应该 有 自己的生 态 美 学 之 维 , 当这 些不 同哲 学 基 础
的 , 也 是 十 分 正 常 的事 情 。就 是 美 学 本 身 。 这 自从
Vo _ 5 No 3 l2 .
J n,0 6 u . 0 2
也论 生态美学 的哲学基 础
张 玉 能
( 中 师范 大学 文 学 院 ,武 汉 4 0 7 ) 华 3 09
摘 要 : 态 美 学是 哲 学 美 学 的 一 个 具 体 分 支 学 科 。哲 学 美 学是 以 艺 术 为 中 心研 究 人 对 现 实的 审 美关 系 的 科 生
学, 人对现 实的审 美关 系包括三 个方面: 人对 自然的 审美关 系, 人对社会 ( 他人 ) 的审 美关 系, 对 自我 的审美关 系。 人 而生 态美学就是研 究人对 自然的 审美关系的科 学。因此 , 不同的哲学美学产 生不 同的 生态 美学。 不能 强求一律 . 但
是 “ 体 间性 ” 能作 为 生 态 美 学 的 哲 学 基 础 , 为 “ 体 间 性 ” 是 西 方 现 代 主 义 和 后 现 代 主 义 的 一 种 方 法 论 篡 主 不 因 主 只 略, 不具 有 哲 学本 体 论 、 识 论 、 值 论 的 意 义 , 时 , 与 自然 的 关 系 , 认 价 同 人 包括 人 对 现 实 的 审 美关 系 不 可 能仅 仅 是 “ 主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3期 20 0 6年 6月
江汉 大 学 学 报 ( 文科 学 版 ) 人 Ju a oJnhnU i rt( u ai s c ne) or lfi ga n e i H m ni i cs n a v sy t Se e
体 间性 ” 。 所 以 , 实 践唯 物 主 义 为 哲 学 基 础 的 实 践 美 学 , 真 正 完 整 地 以 实 践 本 体 论 、 践 认 识 论 、 的 以 才 实 实践 价 值
论、 实践 辩 证 法 为 生 态 美学 所 研 究 的人 对 自然 的 审 美 关 系提 供 了 主 体 性 的 、 体 性 的 、 客 体 间 性 的 、 体 问性 的 客 主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