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

合集下载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美学的基本原理

美学的基本原理

美学的基本原理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对于美的概念,美的欣赏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影响我们感知、理解和判断美的规则和原则。

下面,我们将探讨美学的基本原理。

一、审美感受审美感受是人们对于美的产生的情感反应,是美的主观体验。

它是形成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因素。

在审美感受中,我们对于艺术品、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等进行感受和表达,从而得出美的结论。

审美感受有其客观性和主观性。

客观性指的是美的客观属性是存在的,比如光线、色彩、形状、音响等。

主观性则是指不同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美的看法可能都不同。

而且,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对于同一事物的美的认识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感知和认知感知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

在美学中,感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形成美的方面之一。

感知到的美有时难以言说,但却能被人们所感知。

在感知基础上,认知是人们对于感知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美的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美的认知和判断。

认知美的方式包括对于美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解释。

在认知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美的本质。

三、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人们在进行美学评价时,所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它是指塑造美的理念和准则。

审美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客观性、历史性和主体性。

客观性是指美的客观属性是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标准来验证。

比如,画作的构图合理性、音乐曲调的和谐性等。

历史性是指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要求有所不同。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就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体性则是指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个人的价值观和经验等因素都会对审美标准产生影响。

四、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艺术形式、自然景观、人们的外表、动物、机械与文化等。

艺术形式是指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它们是表现美的主要途径。

美学知识点基础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总结美学,是指研究人类审美感知、美的内容形式、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等问题的哲学分支学科。

它旨在讨论和解释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形成原因及美的种种表现方式,以及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的概念美是指事物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姿态、动作等方面的特质,这些特质引起了人们的愉悦、赞叹和喜爱。

美是因人而异的,即某种事物在某些人看来很美,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毫不起眼。

美的概念包括外在美、内在美、精神美、品质美等多个方面。

二、美的特征1.主观性:美的感知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觉可能有所不同。

2.客观性:美并不是纯粹主观的,它也具有客观性,即一个事物是否美,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审美感受。

3.多元性:美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表现在色彩、形状、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

4.历史性:美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美的看法有所不同。

三、美的形成原因美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学因素:人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反应方式。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美的认知、追求和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个人经验因素:个人的经验和教育背景也对其对美的感知和判断产生了影响。

4.客观事物特质:事物自身的形态、色彩、音韵等特质也是构成美的原因。

四、美的规律美作为一种审美情感,在其感知、认知和表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

美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性:美的感知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2.和谐性:美的形象、色彩、姿态等元素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

3.对比性:美的感知和表达中常伴随有一定的对比和反差。

4.变化性:美是多变的,它可以表现出多样的形式和风格。

五、美的种种表现方式美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视觉艺术、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美的不同侧面和表现方式。

1.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是视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式表现美。

第一章美学美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美学美学基础知识

医学人文基础教案课题:医学人文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美学基础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说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美育的特征、作用3.说出青年的审美特征4.审美标准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第2节美学思想的发展一、美学的产生二、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3节美育的基本特征第4节青年的审美特征第5节学习美学的方法一、掌握基本理论与积极参与实践相结合二、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结合三、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第二章美学基础第一节什么是美美,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是每个人的天性(除不正常人外)。

美------就是给人类带来愉快,带来快乐、带来理想、带来希望等。

1、自然美2、青春美3、艺术美4、建筑美尽管人们都从自己的经验中感到美的存在,接触到各种美的事物,但是,若再问一句美是什么?这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了。

这个问题无数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家探索和争论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定论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认识出发,给美下了无数种定义。

美的产生在人类形成之初,对原始人来说,荒山野林,虎狼成群,怒吼的狂风以及日月星辰,对他们都是那么的神秘而可怕。

因为他们觉得随时都会被食肉的野兽吃掉。

在他们眼里自然界无美可谈。

[`他们还是处于狩猎阶段]植物对于他们的生存还无任何关系。

所以当自然纯粹是自然物的时候是无所谓美与丑的。

他们更不会去欣赏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花草鱼虫,只有当他们与人类发生了这样与那样的关系,从而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时有美。

人类的祖先度过了与自然搏斗的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彻底改造了自己,从而作为真正的人类告别了动物界,人类产生了意识,人类不断进步,随着认识的产生。

例(图片)1.周围的植物------花草等。

2.狩猎3.自然界--------火山喷出、用粘土植物汗液来涂身可防晒、油脂可点灯、用鲜花装扮自己。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审美对象的不断丰富,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从注重实用,讲究功利的基础到讲究美观,注重情感的愉悦,人类的审美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们对美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第6章美学基础

第6章美学基础
几何图形错落有致摆放, 自由形式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突出整体效果。 形成纵深感、多层次感
● 突出重复性
■ 把多个形态一致或相近的对象在画面上进行规则排列。 目的——产生整齐划一、规则的效果。
● 突出交错性
■ 当多个对象排列时,为了寻求变化,避免呆板格局,采用交错排列。 目的——使版面错落有致,形成视觉上的变化和新意。
6.1 什么是美学
● 美学是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绘画、色彩和版面 展现自然美感。
美学的目的
美学设计三要素
6.1.1 美学的作用
● 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 内容表达形象化 ● 提升产品的价值
产品价值 美学应用程度
6.1.2 美学的表现手段 ● 美学设计三要素
● 绘画 手工绘制、电脑绘制
明度对纯度产生 不可忽视的影响
黑、白、灰没有纯度
6.3.4 颜色的关系
冷色
相邻色 暖色
中性色
冷色 暖色
冷色 暖色
6.3.5 颜色搭配要点 ● 三色法提高醒目程度
● 双色
● 三色边框
● 使用颜色条和中性色装饰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 三色阴影
● 三色渐变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6.3.6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
直接联想
● 太阳、旗帜、火、血
象征意义 热情、奔放、喜庆、幸福、活力、危险
● 柑桔、秋叶、灯光
金秋、欢喜、丰收、温暖、嫉妒、警告
● 光线、迎春花、梨
光明、快活、希望、帝王专用、古罗马高贵
● 森林、草原、青山
和平、生意盎然、新鲜、可行性
● 天空、海洋
● 一般形式

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美的本质、美的创造和美的体验。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美学基础知识点。

一、美学的概念和来源美学是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特(Alexander Baumgarten)于18世纪首次提出的概念。

这个词的根源是来自希腊语的“aisthesis”,意思是“感知”或“知觉”。

美学研究的是感知和知觉的特点,以及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体验。

二、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

艺术可以定义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方式。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形式来表现。

根据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的分类。

三、审美的概念和特征审美是指对于美的感知和判断。

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所进行的美的评价。

四、美的本质和特征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美的本质和特征。

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如形式美、内在美和功能美等。

美的特征通常包括对称、和谐、统一、变化等。

五、美学理论和学派美学发展了许多理论和学派。

其中一些重要的美学理论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

每个美学理论都对美的本质和艺术的表现方式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侧重点。

六、美学与文化的关系美学与文化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审美的偏好。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和审美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七、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美学不仅仅限于艺术领域,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设计、建筑、服装等。

通过运用美学的知识和原则,我们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审美的体验。

结语: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美学的概念和来源、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审美的概念和特征、美的本质和特征、美学理论和学派、美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我们对美的理解,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基础美学知识。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在美学上,我们通常把美分为美的主体和美的客体两个方面。

美的主体是指对美的感知体验,它是非常主观的。

而美的客体则是指那些使我们感到美的事物,比如说艺术品、景色、人物等等。

二、审美的基本特征在美学中,审美是我们欣赏和评价美的过程。

它包含着很多的基本特征,如下:1.主观性由于每个人所接受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感受和评价也会不同。

这就导致了审美的主观性。

2.客观性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是对于某些艺术作品和事物,我们会有相同的评价标准和感觉,这就体现了审美的客观性。

3.规律性审美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色彩搭配、构图规律、音乐节奏等,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而形成的。

4.历史性审美的标准和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它是具有历史性的。

三、美的表现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美的表现方式:1. 视觉美视觉美是最常见的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比例、构图等因素来表达。

2. 音乐美音乐美是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调、旋律、和声等来表达的。

3. 文学美文学美是通过文字的表述、句式、形式等来表达的。

4. 舞蹈美舞蹈美是通过身体的动态和节奏来表达的。

四、艺术品的分类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并通过某种形式表达的有意识的创作。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的不同,艺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以平面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等等。

2.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通过刻制、塑造等手段创作的三维艺术品,包括石雕、木雕、塑像等等。

3. 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品,它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城市规划等方面。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基础知识
2。美学与论理学的关系:善是美的基础,论理学是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 的人与认的伦理关系,是以社会的,阶级的道德规范指导人的行为, 着重与内在本质,帮助人们明辩善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而美学研 究的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观现实美和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反 映,揭示美的活动的普遍规律。
3。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内容相一致,文艺学研 究的重点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具体构成规律,美学重点分析人类审美意 识活动的特征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美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4万 年以前法国有了象牙女头像,1。8
万年以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开始使用
装饰品。而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 的出现是在18世纪中叶,至今有 200多年的历史。
• 一、美学的概念与学科的性质
• 1、美学的概念:普遍认为有三种说法: • A。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说的是,美学把
•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⒈美学的研究对象,归纳为以美为基础, 以美感为中介,研究美、美感、艺术和 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当然 随着美学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还会发 生变化)。 ⒉美学的研究范围基本上是: ①美的哲学(主要是研究美的根源、 本质和规律)、 ②美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审美意识、 审美心境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审美经验、 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心理状态的特征、 构造作用和功能的科学) ③艺术社会学(审美和艺术作为文化 现象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特征)
• 2、美的学科性质
• 美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方式对人进 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它是一门人文 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一种知识体系。
• 二、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 ⒈中国古代典籍的“无害为美”及孔子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及“尽善尽美”的观点,魏晋之后提出的意 想、神韵、意境等都是美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简答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

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

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

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

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

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

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

6.简答美育的特点?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

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

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

7.美学学科的性质?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

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

9.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原因?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具有自由性。

②人的感觉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既能认识,又能审美。

③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像力。

④人的感觉是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⑤经过长期训练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变得灵敏。

10.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①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②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11.简答艺术敏感的特点?①朦胧性:只是对象引发而得的感触,还未形成完整意象。

②突发性:是突然触发难以把握的。

③能动性: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更是对客体的赋予能力。

12.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①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但它的核心功能是审美。

②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为核心的艺术晶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③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规律的理论。

②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14.原始人美感的特点?①以模仿动物为美,这是原始人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原始艺术的中心问题。

②反感祖先形象本能。

③包含着超自然的神秘观念,或与特定的观念相联系。

15.崇高的本质特征?①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②崇高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和气势磅礴的。

③崇高的感受往往是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体现人改造自然社会的信心而引起愉悦。

16.意象的结构?①意象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

②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等。

③象指由想像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17.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①最初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②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③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18.美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①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②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19.西方悲剧意识是如何演变的?(1)希腊神话和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的.命运的悲剧,成了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

②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人的性格成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的缺点常常成为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性格悲剧取代了命运悲剧③18、19世纪,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悲剧内涵转向社会,描写社会的不合理给人造成的悲剧,出现了社会悲剧。

④20世纪现代西方悲剧主要表现灵魂的失落,感情的失落。

20.什么是意像的物态化和物化?①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体现出来。

②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21.联想有哪些类型?联想的类型有三种:①接近联想: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上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②相似联想: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和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

③对比联想: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

22.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D.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23、美学研究为什么要以艺术为主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通过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③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④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4.为什么说人是世界的美?①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世界的美是人创造的,美是社会现象。

②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

25.简述美感中理解的特征?①美感中渗透着有意识的理解。

②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

③美感的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又融于理。

26.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和赏玩。

27.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①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

②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

③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

④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8.为什么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①近代自然科学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面也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

②19世纪和20世纪是人类遭遇灾难的时代,痛定思痛,人类的价值观念包括美丑受到诘难。

③20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种种畸形矛盾,世界与人越来越生疏,人们要求心灵的刺激,丑比美更合人的要求。

29.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凡是美都是形象,但形象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和谐感和幸福感外,还应给人带来自由感。

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自由是对客观必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人要欣赏美也必须首先获得自由;从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来说,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30.简述美育的方式?①美有三种不同形态,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也有三种方式,即自然、社会、艺术。

②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只要我们面对大自然,陶冶于大自然,就可以受到自然美的教育。

③社会美是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④艺术审美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

因此“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32.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33.从美学中悲剧与戏剧,生活中的悲剧的区别说明其含义?作为美学意义的悲剧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它不注重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戏剧形式,同时它也不是生活中的苦难。

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3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②美的规律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35.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①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的。

②入主观上如果不具备审美的能力,那么客观上任何对象都不能使人产生美感。

③审美能力一方面包括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的颖悟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36.丑与恶的关系?①丑与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②首先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③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④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⑤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对丑可能有一致的评价,而对恶则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标准。

37.简答美育的内容和方式?美育的内容很广泛,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

38.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前提?①美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和因素,必然对于美感的产生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②审美心理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美感有着相当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③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往往造成千差万别的个性鲜明的审美心理特征,随之也造成了文学社会人的美感的丰富多彩。

39.简单评介“有意味的形式”说。

①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②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抖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蔽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