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籍革命烈士简介

合集下载

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

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

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901年4月出生于北流市平政镇石梯口村。

1920年。

他以优异成绩从广东西南护法军燕塘讲武堂结业后。

开始戎马生涯。

历任排长。

连长。

营长。

1926年初。

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二旅旅长。

同年7月。

随李明瑞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俞作豫看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

以省亲为借口。

脱离桂系军队。

同年10月。

他在上海找到了中央党组织。

经陈勉恕。

朱锡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2月。

俞作豫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

1928年2月。

俞作豫和朱锡昂由香港秘密潜回北流。

在北流县城开设“华丰”“兴隆”货栈作掩护。

积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货栈招牌“华丰”。

为俞作豫亲笔题写。

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929年6月。

俞作柏。

李明瑞主政广西。

俞作豫利用与俞作柏是亲兄弟。

与李明瑞是表兄弟的特殊关系。

协助邓小平对俞作柏。

李明瑞做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使俞作柏。

李明瑞实行了一系列对革命有利的政策和措施。

俞作豫是龙州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起义后。

他担任红八军军长。

1930年3月。

敌人集中数倍于我的兵力。

大举进犯龙州。

俞作豫率部与敌人浴血奋战。

后因敌众我寡。

红八军被迫退出龙州。

同年8月。

俞作豫前往香港找党组织。

途中因叛徒出卖。

不幸被捕。

1930年9月6日。

李明瑞年仅29岁的俞作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黄花岗。

临刑前。

他写下了悲壮的诗句:“十载英名宜自慰。

一腔热血岂徒流。

”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献身革命的豪迈气概。

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自1985年开馆至今。

接待了社会各界参观者达80多万人次。

学校师生踊跃到馆参观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新党员来到烈士像前。

面对党旗举行入党宣誓;新兵入伍到这里瞻仰烈士英灵。

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

李明瑞。

俞作豫是在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们的崇高精神彪炳史册。

简介红七军老战士、国家邮电部原部长钟夫翔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福建籍革命烈士部分名录

福建籍革命烈士部分名录

福建籍革命烈士部分名录
福建籍革命烈士部分名录
以下是部分福建籍革命烈士部分名录:
1、黄炎培:出生地福建福州,1898年9月24日—1986年11月28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在革命斗争中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2、林伯渠:出生地福建南安,1900年10月16日—1930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为人民牺牲。

3、朱自清:出生地福建泉州,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中国近代文学大师,著有《荷塘月色》等多部经典作品,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4、袁祖铭:出生地福建长汀,1908年1月—1944年,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除了以上列举的烈士,还有许多其他福建籍革命烈士没有在此列出,他们为革命民族解放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闽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众多革命英雄和壮烈牺牲的事迹。

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一、林樵清林樵清是福建永定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

在二十世纪初,林樵清就开始参与革命运动,1915年,他在福州参加了“护国会”成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1920年,林樵清参加了由毛泽东领导的浏览社,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25年,林樵清和毛泽东秘密到永定开展革命工作,先后成立了“富源学会”、“青年会”、“救世农会”等组织,开展了秘密工作。

当地警察搜查不到证据,最终将林樵清活捉。

林樵清被捕后,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始终坚持反抗。

他在狱中,曾用凳子声响传递六道抗议题及三道质问广州市政府,严正表达永定民众态度,声讨清政府法办合法抗议文化。

最终,林樵清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二、吴兴闵吴兴闵,原名吴绍川,祖籍浙江奉化县,1900年生于福建永定县。

吴兴闵青年时期,深受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积极参加社会运动,在护国运动中崭露头角。

1926年,吴兴闵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杨涛、邵本达等创建闽西苏区,在外村开展大力的土地革命斗争。

1930年,他主持召开了泉州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起草了《泉州工农武装起义的宣言书》,在整个苏区内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32年,吴兴闵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惨遭冷酷施虐,被斩首于永定县的五雷山上,年仅32岁。

三、林文泽林文泽,福建永定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7年,林文泽来到闽西,参加了闽西革命运动,担任鬼山地委书记。

他与叶剑英等发动了闽西工农起义,领导了白马村战斗,打退了长官军队。

随后,他组织了闽西农民运动,积极发动群众斗争,进行了大量的阶级教育。

1934年,林文泽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遭受严刑拷打,终于牺牲于福建省福州市,年仅35岁。

四、刘伯承刘伯承,山东文登人,是中国著名的将领之一,被誉为“红军将帅之冠”。

革命烈士故事5篇最新精选_中国近代革命烈士的人物故事

革命烈士故事5篇最新精选_中国近代革命烈士的人物故事

⾰命烈⼠故事5篇最新精选_中国近代⾰命烈⼠的⼈物故事还有多少⼈记得,那个为了祖国,为了⼈民献出⾃⼰⽣命的⾰命烈⼠,不畏艰险,英勇就义的⼈物,记得他们是奉献事迹。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命烈⼠故事5篇最新精选合集,供⼤家参考。

更多⾰命烈⼠故事相关⽂章推荐(↓↓↓)⾰命烈⼠故事5篇最新精选合集1夏明翰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出⽣在湖北秭归,12岁随全家回乡。

1917年,出⾝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愿报考新式学校。

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爱国运动。

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作。

1925年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

极⼒主张武装农民。

1927年春,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

6⽉,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中共⼋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

10⽉,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

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同年2⽉,在汉⼝被敌⼈逮捕。

1928年3⽉20⽇(农历2⽉29⽇),夏明翰在武汉汉⼝余记⾥被杀,时年28岁。

⾰命烈⼠故事5篇最新精选合集2张炽张炽(1898—1933),曾⽤名昌名,字⼦昌,云南省路南县(现⽯林彝族⾃治县)⼈。

1923年毕业于云南省⽴⼀中。

1924年9⽉,考⼊北京民国⼤学。

1925年加⼊中国共产党,任民国⼤学⽀部书记和北京地委西部委委员。

1926年5⽉,以中共北⽅区委特派员⾝份前往⼤连帮助开展党的⼯作,并任⼤连地委宣传部部长。

1927年回昆明,秘密从事⾰命活动,8⽉参加南昌起义。

1929年任中央巡视员。

1930年7⽉,在上海被捕,后被押解南京国民党中央军⼈监狱。

1933年4⽉1⽇,就义于南京⾬花台,时年35岁。

我们看到,共产党员,不仅有⼀⾝钢筋铁⾻,也是⼀位有爱有责任感的丈夫。

有⽗母需要尽孝、有妻⼦需要照顾,⽽为了国家兴亡、民族⾃强,他忍受着与爱⼈离别的煎熬、漂泊⽆定的孤寂,随时遭遇杀⾝之祸的风险。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闽西地区在近代中国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数不胜数的英雄在这里涌现、奋斗,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下面是闽西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

1. 陈毅陈毅,原名陈宗源,福建永定人。

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参加了中华革命,曾经是中共党员。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身经百战,为农民群众打江山、建新村、创峥嵘。

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抗日先锋,曾指挥“游击第六军团”在闽西斗争。

解放战争时,他曾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部政治委员、第十三军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军政委员等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廖俊波廖俊波,福建三明人。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和闽西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工人农民红军红五军战斗营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干事、特科队政治负责人等职务。

廖俊波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斗争,在闽西游击战争中表现突出,为革命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曾经在平潭县培养出了近三十名工农解放军干部。

3. 黄炎培黄炎培,福建长泰人,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斗士、文化人和政治家。

他是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化、教育、科学和社会活动家。

黄炎培的很多著作,如《湖南农民问题》等,为中国晚清和民国爆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全面抗战,积极发起爱国运动,积极支持抗日救亡工作。

1949年后,他多次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陈云陈云,福建上杭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和政治家,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先后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在各个岗位上,他都以出色的政绩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曾经深入工农群众,带领人民军队在闽西山区开展政治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越自卫反击战贵州籍烈士

中越自卫反击战贵州籍烈士

中越自卫反击战贵州籍烈士
中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发生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期间。

这次战争中,许多中国官兵为了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有不少来自贵州的勇士。

贵州籍烈士李明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军部队的一名战士。

他在战争期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战斗技能和勇气,多次参加战斗,为中国军队打下了许多英勇战绩。

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明光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除了李明光之外,还有许多来自贵州的官兵也为保卫国家英勇牺牲。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守卫了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是贵州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今天,我们要铭记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 -。

缅怀抗日烈士陈铁(贵州遵义籍)

缅怀抗日烈士陈铁(贵州遵义籍)

抗日名将陈铁永垂不朽提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人们都知道日军侵略到贵州独山就无条件投降了,以为贵州这个大后方没有付出多少兵力,却不知道当年贵州平均不到三户人家,就有一户为抗战而献出子弟上战场。

日军进犯,大敌当前,全国抗日,“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全国抗日高潮兀地掀起。

还分什么前方后方?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贵州深山里走出的抗日英雄,革命先烈,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和平,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我们沐浴的每一缕阳光都是伟大的抗日英雄前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我来自贵州,在此,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向老一辈的抗日英雄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在这些抗日英雄中,有许许多多的先烈更是让人由衷的敬佩与佩服,如愤恨地方封建势力的排挤争夺,痛恨日寇侵略者的陈铁将军等,他的爱国精神更是感染我们新时代的每一个后辈子孙,不忘国耻,建设祖国。

陈铁!名永贞!字志坚1899年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县西平乡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就读于贵州省立遵义中学堂" 毕业后!在遵义团溪女子小学任教" 因愤恨地方封建势力的排挤争夺!1923 年辗转去到广东!立志考进第一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在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上,黄埔健儿们高唱黄埔校歌:“莘莘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先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歌毕,孙中山发表言简意赅的演说,他剖析了过去的教训,说明了现在的宗旨,指出:“因为没有革命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所以今天在这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从这一天起,陈铁牢记孙中山“挽救中国的危亡”的教导,努力学习军校所开《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主义原理》、《中国农民运动》、《思想政治工作》等课程,思想日益进步。

同年10月,他参加平定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买办地主陈廉伯、陈恭受为首的商团军叛乱的战斗;1925年初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4月,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发动的叛乱。

榕江县红七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解说词(原)

榕江县红七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解说词(原)

榕江县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解说词一、序厅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欢迎参观红七军军部旧址榕江历史陈列馆,旧址原为清代贵州古州镇总兵署,它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是贵州省唯一保持较完整的古代高级军事街门,现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黔东南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克榕江古州城设军部于此,红七军攻克榕江古州城时创造了三个第一:这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入黔攻占贵州的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红七军发展史上,在贵州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缅怀红七军的丰功伟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红七军攻克榕江为主线展示红七军光辉战斗历程。

红七军雕塑邓小平:红七军前委书记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

张云逸:前委委员、红七军军长。

李明瑞:红七军总指挥。

陈豪人:红七军政治部主任。

白色起义厅中国在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加强对中国的罪恶统治,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共产党人,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在广西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

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走武装夺取政权光辉道路的伟大壮举。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几位是领导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时任中央代表,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

张云逸:海南文昌县人,任红七军军长。

雷经天:广西南宁市人,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

陈豪人:福建省人,立三路代表,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到达中央苏区后,返回广东工作,途中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韦拔群:壮族,广西东兰县人,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二十一师师长,右江独立师师长,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榕江籍革命烈士简介杜康臣:(1883—1915),名志熙,号康臣,榕江县古州镇人。

康臣少年时代,就学于名儒门下。

既长,考入贵州公立法政学堂肄业,对于民权平等理论有深刻研究,对当时清政府腐败,社会黑暗,尤深愤恨。

1913 年正月,杜康臣与杨秋帆、龙侠夫相约赴广州。

不久,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

袁世凯窃据总统职务后,妄图恢复帝制。

广东都督龙觐光表面宣布独立,拥护民国,暗地却与袁世凯勾结,背叛革命,残杀革命志士。

孙中山先生指示中华革命军司令朱执信派人翦除龙逆。

1915年,杜康臣被派入龙部十四营任书记官。

当杜康臣和中华革命军广东游击司令姚蕴珊,龙部十八营营长陈炳坤等人密谋举义时,被内奸告密,被杀害于都督府辕门外。

杜康臣就义时,年仅 32 岁。

杨秋帆:(1890—1955),原名再兴,字荫堂,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古州镇六佰塘人。

秋帆幼即聪慧,在榕江城关延师课读时,非常关心国事,尤其是对清王朝的腐败,极为不满。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成立国民政府,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广招爱国志士。

杨秋帆与同学康臣、龙侠夫等于 1913 年正月相约赴广州,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

1917 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杨秋帆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少将参军;1922 年受命为陆军中将,授二等文虎勋章。

杨秋帆平易近人,交流甚广,尤其是对旅粤的贵州同乡,更为关照,凡到他家的,不论贫富,都热情接待,因而深得同乡的钦仰。

贵州将领袁祖铭到广州活动时,秋帆加以资助。

后袁祖铭被任命为川黔边防督办,电请秋帆到川,任命为该部行、财两政监督兼重庆铜元(货币)局局长。

1925 年,杨秋帆由川辞职回粤,闲居广州、上海等地。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杨秋帆举家迁居贵州都匀。

1948 年,在榕江被选为国大代表。

李宗仁代理总统时,杨秋帆受聘为总统府顾问。

1949 年 11月都匀解放,杨秋帆将全部家产献给人民政府,政府将他作为爱国民主人士看待,安排在贵阳市政协工作, 1955 年在贵阳逝世。

罗统一:(1897—1932),原名罗正炳,乳名凌宝,号定之,侗族,1897 年生于贵州省榕江县色边乡一个农民家庭。

1919 年投入“滇黔联军”杨松青部新编第 1 营当伙夫,改名罗统一。

由于罗统一才华出众,1924 年初升为中校团副。

1924 年夏,罗统一调入贺龙率领“四川陆军暂编第九混成旅”,任团副兼第 2 营营长,开始成为贺龙的得力助手。

1926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1928 年1 月初,罗统一随贺龙、周逸群等人,前往湘鄂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第 4 团团长。

1932 年 7 月,湘鄂西警卫师成立,罗统一任师长。

8 月下旬,红军遭遇数倍于我的敌军进攻,为了红军不受损失,罗统一提出“避敌锋芒,转移部队,寻机歼敌”的主张,被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以动摇军心,借机向党中央分局进攻的罪名下令逮捕,并加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于周老嘴,蒙难时 35 岁。

张曜:(1900—1975),名德煊、号冠军,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古历二月初八出生于榕江城关一户木材商人家庭。

1916 年,张曜就读于贵州省立师范学校,结业后,考入贵州崇武学校,后到广州投入粤军张发奎部,随军参加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

1927 年,投入国民革命军第 10 军王天培部参加北伐。

1929 年,任 19 路军师部少校参谋。

1932 年 1 月参加上海对日作战,翌年随军入闽。

1933 年 11 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张任政府保安处少校科员。

1935 年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官高教班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相继任福建省建延、浦城,四川永川、涪陵及贵州遵义等地区师、团管副司令、司令等职,先后晋升中校、上校、少将军衔。

1943 年 3 月回榕省亲,适值锡利乡农民暴动。

县长刘汉昌要大开杀戒,滥杀无辜。

张感于乡土之情,当即出面劝止,使锡利乡一些农民兄弟免遭劫难。

1944 年,日寇向贵州大举进犯。

此时,张曜任贵毕师管区副司令、代理司令,参与贵阳的防御布置,抵抗日本侵略者。

1945 年,张曜任荔波县县长。

1948 年任国防部少将督征官,继而任国防部兵役局办公厅主任。

1949 年,张任国民革命军第 9 军253 师副师长时,与该军将领于是年 11 月在四川郫县联名通电起义,促使成都和平解放。

1950 年 2 月请长假回福州定居,1975 年病逝。

练国梁:(1901—1927),字绩丞,1901 年 10 月出生于榕江县古州镇南门马骡巷一户小康人家。

练国梁幼时,就读于县城一家私塾。

1918 年考进南明中学第一分校。

“五·四”运动后不久,他被推选为全国学联贵州支会副主席。

1923 年秋,练国梁中学毕业,返回榕江,准备结婚,因婚期推迟未成。

恰这时,黄埔军官学校在贵阳招生的消息传到榕江,他再次前往贵阳。

在贵阳考区初试合格后,即赴广州复试,于 1924 年 8 月被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

1924 年冬,练国梁收到家中来信,催他回家完婚,这时他已立志革命,不愿抛弃学业回家,家中父母只得以雄鸡代他拜堂成亲。

他和妻子在名义上结了婚,直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双方一直没有见面。

1925 年 2 月 1 日,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黄埔军校成立,练国梁参加了这个组织,并于这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的叛乱。

1925 年 11 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叶挺任团长,练国梁任该团机枪连连长。

1926 年 5 月,独立团在出师北伐之前,周恩来在广州司后街叶挺家中召开了连以上党员干部会。

练国梁参加了这次会议,聆听了周恩来的指示。

北伐中,独立团相继突破天岳山,审恩岭等重重防线,连克汀泗桥、咸宁、娥家铺、贺胜桥、印斗山、蛇山之敌,胜利攻克武昌城。

练国梁在北伐中屡建战功,被提任新建的国民革命第 25 师(叶挺任师长)75 团 3 营营长。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革命,指使夏斗寅率部于 5 月 16 日偷袭武汉。

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练国梁率全营战士英勇作战。

在追击溃敌到土地堂敌阵地并向纵深冲杀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 26 岁。

胡秉铎:(1902—1927),字鸣之,榕江县古州镇人。

1919 年考入贵州省立法政学校,毕业后回家完婚。

不久北上求学,考入北京朝阳大学。

1924 年,他应邀前往上海创办进步刊物《贵州青年》,结识了邓中厦、周逸群等共产党人,并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 年 8 月,胡秉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

1925 年初,他与蒋先云、周逸群等人被选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并担任《青年军人》周刊总编辑。

他在黄辅军校期间,参加了两次东征。

东征结束后,他任国民革命第一军司令部机要秘书。

1926 年 7 月,胡秉铎随军北伐,任东路军总指挥部中校参谋、第一科上校科长、第一师少将政治部主任。

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

胡秉铎置生死于度外,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一天,胡秉铎正在秘密召开中共党员会议时不幸被捕。

胡秉铎在狱中给父母写了最后一封家信。

信中说:“因事被警察厅下狱了,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

干革命总之要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狱中,他不为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后来蒋介石命令何应钦派人将胡秉铎秘密刺死于南京,殉难时年仅 25 岁。

姚钟鼎(1903—1970),别号甸久,别字甸封,贵州榕江县纯厚堡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通讯兵营排、连、营长,参谋本部通信兵团上校团长,军令部上校参谋,第十军三十一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任免科上校科长,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办公厅少将主任,兼学员登记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少将处长,军政部人事处少将处长及铨叙厅人事处少将处长。

1946 年7 月退役,次年春任联勤总部人事处长。

1949 年到台湾,1970 年 2 月 19 日在台北逝世。

卫持平(1908—1951),原名大衡,号权候,1908 年古历 2 月18 日出生,榕江县古州镇人。

1927 年考入贵州崇武学校,翌年赴南京,考入中央军校第六期警宪班。

毕业后先后任南京第四中学军训教官,宪兵第 6 团少校附员,国民革命军第 25 军军部庶务副官、会计股长、新兵大队长等职。

1936 年春,卫回到南京,任宪兵第六团团副,继调任宪兵司令部参谋,后又调宪兵 3 团 3 营任营长。

1938年,奉令率部参加长沙保卫战,继又调任宪兵 17 团上校团长。

1942年卫调任宪兵司令部上校警务处长,后晋级少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同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抵南京,参加日军受降典礼。

国民政府授予卫持平“抗日纪念章”、“忠贞赤心奖章”和“胜利勋章”。

1945 年10 月国共和谈期间,在重庆发生了十分震惊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坐车途中被人枪杀死亡案件。

当时中共怀疑是政治暗杀,国民党一面应中共的强烈要求,另一面为证明自己清白,急令宪兵司令部警务处长卫持平立刻进行侦破。

卫持平火速安排部属全面展开侦破的同时,还会同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共同赶赴出事点勘察。

经过连夜奋战,第二天案情基本告破,李少石事件真相大白。

钱之光代表八路军办事处发表谈话说:“这是一个非常悲痛的偶然事件”。

抗战胜利后,卫持平历任南京卫戌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城防指挥官、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

1948 年春,谷正伦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电令当时正在台北的卫持平速返贵州,担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1949 年 11 月 15 日,贵阳解放,卫持平随贵州省的国民党政人员逃往兴仁县,随后在兴仁县率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顾维汉:(1911—1975),榕江县寨蒿镇人,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师长。

1930 年考入黔军 25 军教导大队,1932 年任黔军 25 军少尉副官,1934 年升任连长。

1935 年黔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顾维汉任 102 师(师长柏辉章)607 团 2 营 5 连连长。

1938 年初,顾维汉调升该师 305 团 2 营副营长。

1939 年 5 月 1 日,任 305 团 3 营营长。

8 年抗战期间,顾维汉随 102 师官兵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淞沪会战、苏州、无锡阻击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南浔线各次战役、南昌会战、4 次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并屡立战功,是 102 师一名文武双全的抗日战将。

刘永瑞(1912—1937),榕江县古州镇人。

自幼天资聪慧,性真而刚,好抑强扶弱,待人友善。

1930 年毕业于榕江县高初两级小学第七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