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精选(古诗十九首)2. 第二单元:散文精选(名家名篇)3. 第三单元: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与童话)4. 第四单元:科普阅读(自然科学)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成语,提高词汇量。
2. 领悟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科普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散文的抒情手法;科普阅读的理性思考。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阅读理解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阅读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诗词朗诵、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汇。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 列出生字词,标注重点词汇。
3. 用表格、图示等形式展示课文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2)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针对诗词、散文、童话等课文,进行仿写或创作。
答案:(1)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见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会、科普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诗词、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体裁,需深入讲解其韵律、意境、抒情手法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春天《春的消息》《春》《三月桃花水》2. 第二单元:多彩的童年《童年的发现》《小英雄雨来》《冰项链》3.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古诗两首》《人类的老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4. 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猫》《母鸡》《白鹅》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汇、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动物、童年等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如对春天、童年、大自然等主题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生字、词汇的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春天的变化,让学生分享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讲述童年趣事,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课堂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本的意境;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汇、成语等。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课堂活动: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学生跟随解题;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括课文、生字、词汇、成语、重点句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汇、成语,并解释其意思;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具体包括:1. 第一单元:语文乐园一《春》、《花》、《鸟》、《虫》、《山水》2. 第二单元:语文乐园二《古诗两首》、《寓言两则》、《成语故事两则》3. 第三单元:语文乐园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及段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句子成分分析、阅读理解、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词汇、成语、句型、段落、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例题,使学生易于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词汇、成语、句型、段落、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题。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自我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细节:1. 教学内容的覆盖范围和深度。
2.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关联性。
补充和说明:1.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涵盖教材的全部重点和难点,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不同单元和课文,要根据其特点和目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的消息》2. 《古诗两首:江南春、游子吟》3. 《现代诗两首:春天的声音、春天的翅膀》4. 《散文:春天的雨》5.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6.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
2. 培养学生对春天主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寓言故事寓意剖析。
2. 教学重点:春天主题文学作品的理解、诗词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3. 课文学习: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字词、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等。
教学活动:讲解生字词、分析诗词意境、解读寓言故事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辅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每个章节的主题、生字词、重点句子、成语、寓言故事寓意。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翻译古诗《江南春》和《游子吟》。
(3)根据《春天的雨》仿写一篇散文。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024年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并了解其用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作文创作。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阅读理解的提高、作文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春》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引出文章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文言文等,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解释。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春》生字词:嫩绿、花香、鸟语课文主旨: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写作技巧: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2)根据《春》的写作技巧,以“夏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略。
(2)例文:夏日炎炎,阳光灿烂。
树木郁郁葱葱,蝉鸣声声。
孩子们在河边嬉戏,享受夏天的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知识点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语文知识。
2. 教学内容多样性:涵盖古诗、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等多种文体,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学内容关联性:前后单元内容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语文乐园一;《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荷叶母亲》。
2. 第二单元:语文乐园二;《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尊严》。
3. 第三单元:语文乐园三;《古诗两首》(《江南春》、《渔歌子》);《生命的壮歌》。
4. 第四单元:语文乐园四;《母鸡》;《触摸春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的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背诵,以及作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的技巧,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作文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学习语文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内容:各单元课文、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及文章结构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第一单元《荷叶母亲》,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第二单元《尊严》课后习题1、2、3。
第三单元《生命的壮歌》课后习题1、2、3。
第四单元《触摸春天》课后习题1、2、3。
答案:见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第1课:《长城》第2课:《颐和园》第3课:《秦兵马俑》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第4课:《尊严》第5课:《尊严》第6课:《尊严》3. 第三单元:科幻天地第7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第8课:《宇宙生命之谜》第9课:《人类的老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历史等领域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成语的掌握。
阅读理解的提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卡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2. 学具:课文教材课堂笔记本阅读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等。
5. 例题讲解: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主要内容。
2. 生字、词语、成语。
3. 课文结构、重点句子。
4. 课后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语、成语。
1.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2.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或事物)?为什么?3.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阅读拓展: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1.种子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3)3、钓鱼的启示 (6)4爷爷的芦笛 (8)5、古诗三首 (11)6、桂林山水 (13)7、走进丽江 (15)8、五彩池 (16)语文百花园二 (18)9、卫星比武 (20)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22)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25)12绿色的记事本 (27)语文百花园三 (28)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30)14、陈嘉庚办学 (32)15、舞动的北京 (34)16、大使馆妈妈 (36)语文百花园四 (37)17、莲叶青青 (39)18、萧山杨梅 (40)19、地震中的父与子 (43)20母亲的呼唤 (45)语文百花园五 (47)21、爬山 (49)22语言的魅力 (52)23 寓言两则 (55)24 米芾学书 (58)语文百花园六 (60)25 鸟的天堂 (63)26 鲸 (68)27 麋鹿 (72)28小狮子爱尔莎 (75)语文百花园七 (78)29 孔子学琴 (82)30 端午节的由来 (85)31 西门豹 (88)32汤姆•索亚历险记 (91)语文百花园八 (94)1.种子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
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2、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种子种子饱满小姑娘凝望乌亮虔诚光泽专注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进程: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到处总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3、钓鱼的启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