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科目

合集下载

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参考书目

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参考书目

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参考书目《中医经方学》、《中药学概论》、《中药学》、《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中草药分类与应用》、《中草药研究方法学》、《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都是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目。

中医综合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配伍理论、应用与临床效果等内容。

在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这些参考书目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经方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经典著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方剂使用的理论基础。

它系统介绍了方剂的配伍原则、药性归经、炮制方法等内容,对于理解中医方剂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概论》和《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学基础知识和中药材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在学习中医综合方剂学前,必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这两本书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中药学知识,让考研307的学生能够了解中药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和《中草药分类与应用》是在中药学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草药分类、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中医综合方剂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两本书为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中草药研究方法学》是研究中草药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研究中医方剂的药效和临床应用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本书为考研307的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指导。

《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了一些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综合方剂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考研307的学生可以从这些论文中了解到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总之,以上这些参考书目涵盖了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各个方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学习和参考。

同时,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以更好地应对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

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

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

考研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近年来,考研中医综合科目的题目趋向多元化和综合性,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针灸学等科目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进行系统的知识回顾和整合外,还需通过解析历年真题来深入了解考试要点和趋势。

本文将以历年考研中医综合科目真题为例,对各个科目的考点进行解析和整理,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

中医基础理论篇1. 郑则来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相应”、“法则阴阳”、“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

请简述这些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

答:郑则来提出的“天人相应”理论指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地理气候、季节、时间将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

例如,在春季阳气升发的时候,人体宜保持活动,合理调整饮食,以顺应春季气候变化。

这一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指导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方面。

“法则阴阳”理论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阴阳是相对存在的,互为补充,相互制约,保持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医治疗就是要通过调和阴阳的关系,达到平衡,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是指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运输水谷精微等功能。

脾胃功能的健康与人体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脾胃虚弱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充分认识脾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可以指导饮食调养、调理脾胃等方面。

2.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请分别阐述其内涵及应用。

答: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经脉与脏腑、经络与四肢百体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经络又称经脉,是人体内外气血运行的通道。

按照经络学说,在人体内,有十四个主要的经络,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

脏腑学说是指以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基本概念,研究人体脏器功能的理论体系。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大纲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大纲

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拥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能否具备持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评论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异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精选拔,保证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察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学、中药学、方子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理论联系实质 ;可以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有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习记忆:依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习、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子的功效特色、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有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清晰的中医学术语,正确地表述其观点和基根源理。

2.剖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剖析、解说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体制,并对不一样的药物、方子和病证进行鉴识与判断。

3.综合运用:经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有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疗、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构造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构造中医基础理论 30 题中医诊疗学 30 题中药学 30 题方子学 30 题中医内科学 35 题针灸学 25 题四、试卷题型构造A 型题 8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120 分B 型题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X 型题 60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0 分Ⅳ考察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

2024考研大纲307

2024考研大纲307

2024考研大纲307
2024年考研大纲307是针对中医学科的考试大纲,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推拿学等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中医四诊合参、方剂学、中药学等知识点,并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此外,还要求考生对中医典籍、现代中医研究进展、中医药法律法规等有所了解。

备考建议:
1. 深入理解中医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系统学习中药学和方剂学,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功效和应用。

4. 了解中医典籍和现代中医研究进展,掌握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5. 熟悉中医药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规范和要求。

6. 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7.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临床实习和实践,积累临床经验。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一、中药学考查目标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考研中医综合试卷结构及分值

考研中医综合试卷结构及分值

年考研中医综合试卷结构及分值准备年考研中医综合的考生们有福了,跨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医综合联考考试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分值分布情况,考生可根据其重点情况,制定想对应的学习计划。

1. 中医综合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分科目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均为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针灸学25题。

2. 中医综合考研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300分,总共有180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其中: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3.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分数分布科目方向分值书名作者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50分《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诊断学50分《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上海科技出版社中药学50分《中药学》丁景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方剂学50分《方剂学》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60分《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针灸学40分《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二十五)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二十五)

中医综合-中药学(二十五)(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X型题(总题数:21,分数:48.00)1.五味子的收敛固涩作用有(分数:3.00)A.敛肺止咳√B.固精止遗√C.涩肠止泻√D.敛肺止汗√解析: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味酸收涩,能敛肺止咳,敛肺止汗,补肾涩精止遗,涩肠止泻,分别用于:(1)久咳虚喘;(2)自汗,盗汗;(3)遗精,滑精;(4)久泻不止。

2.五倍子的功效有(分数:3.00)A.敛肺降火√B.敛汗止血√C.涩肠固精√D.解毒消肿√解析:五倍子能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且有解毒消肿之功。

3.五味子、五倍子均可用于治疗(分数:3.00)A.肺虚久咳√B.久泻不止√C.遗精滑精√D.自汗盗汗√解析:五味子与五倍子两者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

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

4.下列选项中,山茱萸的收敛固涩作用包括(分数:3.00)A.固精缩尿√B.收敛止血√C.涩肠止泻D.敛汗固脱√解析:山茱萸酸、涩,能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既能固精缩尿,又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还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

但不能涩肠止泻。

5.海螵蛸的主治病症有(分数:3.00)A.遗精带下√B.崩漏便血√C.湿疮湿疹√D.胃痛吐酸√解析:海螵蛸咸、涩,微温,其功效是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要用于治疗:(1)遗精,带下;(2)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3)胃痛吐酸;(4)湿疮,湿疹,溃疡不敛。

6.莲子、芡实皆常用治(分数:3.00)A.肾虚不固,遗精滑精√B.脾肾两虚,白带过多√C.肝肾亏虚,目暗昏花D.脾气亏虚,久泻不止√解析:莲子与芡实同科属,均为甘涩平,主归脾、肾经。

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及脾虚食少、泄泻及脾肾两虚之带下等。

7.下列各组药物中,均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有(分数:2.00)A.椿皮,石榴皮√B.赤石脂,禹余粮√C.五味子,五倍子D.桑螵蛸,海螵蛸解析:椿皮的功效是其功效是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石榴皮的功效是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考研中医综合考什么 该怎么复习

考研中医综合考什么 该怎么复习

考研中医综合考什么该怎么复习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一、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30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0题方剂学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针灸学25题二、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三、中医综合复习思路中医基础学:分原理部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精气血津液神。

病因部分:六淫,戾气,饮食,情志,内生五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学习心得 页脚内容
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英语(100分,
没听力的)政治(100分,哲学 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当代史 )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总分300
中医综合共180题,分A/B/X 三种题型
1-150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每题1.6分,共240分
151-180题为报考中医基础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 181-210题为报考中医临床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
如果你报考中医基础类:
中基32题
中诊32题
中药33
方剂33
中内30
针灸20
你报考临床类:
中基25
中诊25
中药25
方剂25
中内50
针灸30
试卷题型比例
A 型题56%
B 型题16%
X 型题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