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四次作业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四次作业word资料24页

国民经济四次作业word资料24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4.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5.简述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

6.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已知某地区某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第2题】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单位:亿元【第3题】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

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第4题】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第5题】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民4次作业精品文档50页

国民4次作业精品文档50页

作业(一) (第一章至第三章)一、简答题(40分)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5分)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5分)(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

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练习题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练习题

一、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
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初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二、已知住户部门的收入获得资料为:营业盈余和混合收入420亿元,劳动报酬558亿元,储蓄利
息收入68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63亿元,其中利息收入7亿元,其他债券、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5亿元,政府救济收入3亿元,从企业获得各种免费实物折价1.5亿元;住户部门相关支出资料为:上缴所得税5亿元,最终消费支出760亿元,支付社会保险缴款5亿元,其他罚没支出1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住户部门的初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和总储蓄。

三、已知某国经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854亿元,对国外支付雇员报酬2亿元,支付财产收入38
亿元,支付经常性转移39亿元,来自国外的雇员报酬6亿元,财产收入63亿元,所得税1亿元,其他经常转移收入9亿元,又知该国该时期最终消费支出1399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该时期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以及消费率和储蓄率。

四、下表是中国某年的资金流量表的部分资料(单位:亿元),据此请计算:
(1)国内生产总值
(2)分别对各机构部门计算初始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储蓄和净金融投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 SNAB MPSC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 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 农业部门B 工业部门C 建筑业D 金融业3.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A 该项目支大于收B 该项目收大于支C 该项目贷大于借D 该项目贷等于借5.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D 居民购买住房6.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7. 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A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来源方B 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使用方C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D 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使用方8. 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

A 经常项目B 资本和金融项目C 净误差与遗漏D 储备资产9.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A 用生产法B 用支出法C 用收入法D 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10.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支援给灾区。

该交易属于()A 经常转移B 资本转移C 现金转移D 无法判断11.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

A 进出口差额B 经常收支差额C 国际收支基本差额D 国际收支总差额12.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B. R. 斯通C. 范.克利夫D. S.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固定资产数B. 存款数C. 人口数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B.机床厂C. 建筑公司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 经济组织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A. 0.2B. 5C. 120D.无法确定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B. R. 斯通C. 范.克利夫D. S.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固定资产数B. 存款数C. 人口数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B.机床厂C. 建筑公司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 经济组织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正确答案: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2.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正确答案:原始收入分配账户3.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的国民经济核算。

正确答案:各行政区域4.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营业额盈余5.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正确答案:第三产业6.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

正确答案:国民总收入7.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正确答案: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8.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正确答案: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9.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正确答案:公海10.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正确答案:负债和净值11.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资产负债差额12. 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

正确答案:经济资产13. 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

正确答案:社会劳动者人口14.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正确答案:资产15. 服务的特点是()正确答案: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1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总储蓄17. 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正确答案:可支配收入18.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正确答案:大型机床更新20. 资本账户的初始流量是()正确答案:总储蓄21.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正确答案:增加值和营业盈余22.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参考答案(综合练习1-2)综合练习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B;2、D; 4、D; 5、D; 6、A; 7、D; 8、B; 9、A; 10、A; 11、D; 12、A;13、A; 14、B; 15、A; 1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ABCD;2、ABC;3、BCD;4、CDE;5、ABCE;6、AC;7、BCDE。

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独立核算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企业虽然它的经济活动并非全部发生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但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子企业,该子企业从事一年以上的生产经营活动,则认为母企业在我国建立了一个常住单位。

一个住户,如果它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它的主要场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政府单位是它行使管辖权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中央政府组成单位包括位于国外的使馆、领馆等均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活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分配法及支出法。

3、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

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4、国民经济负债核算:是指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改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国民经济核算用那些主要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答:(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用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金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

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

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

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

金融账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2.解释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

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

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

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

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

通过平衡项可以考察和分析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关系。

3.根据本地区(或中国统计年鉴)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
流量账户体系.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天津06年)
1 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 总需求7761.51
2 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 生产总额7665.11
3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 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 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 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 合计4359.15
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 4.00 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经常转移收入 6
合计4164.3 合计4164.3
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 合计4160.3
7 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 资本转移收入 3
库存增加242.06
固定资本消耗(-) 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 合计1810.07
8 金融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 资金余缺40.75
负债净额919.25
合计960 合计960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生产过程、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编制的,个个环节都用账户来体现,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平衡项是本账户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通过平衡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生产账户:生产核算帐户包括两个帐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帐户。

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放映。

总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务量。

生产核算帐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帐户想衔接的生产帐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

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帐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帐户,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与生产的各机构部门流量。

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过程的起点。

原始(初次)收入分配账户:初次分配收入,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束后,各部门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支付。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记录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收入形成帐户”中的平衡项总营业盈余是“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起始点,“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的平衡项初次分配总收入,是“再分配账户”的起始点。

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甚而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分配过程中的收支流量不再是性的,而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核算就是要通过账户反映整个收入再分配的过程和结果。

此帐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总收入。

等于初次分配总收入加经常转移性收入减经常转移性支出。

经常转移内容种类众多,这里归纳为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总收入是下一个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的起点、而此账户与上一个账户“初次分配账户”的联系点是初次分配总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