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第七章--妊娠病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子晕、子痫

子晕、子痫的病机主要与孕妇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关。 在孕期,孕妇的阴血下注养胎,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从而引发头晕、眼花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能 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孕妇在孕期的临床表现,如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手足麻木、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结合 相关检查如血压、尿蛋白等可做出诊断。
及时就医
如出现子晕、子痫等严重症状,应 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THANKS
感谢观看
子晕的症状包括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乏力等,有时还会出现心悸、失眠 等症状。子痫的症状则在子晕的基础上出现手足麻木、抽搐、昏迷等,甚至可 能出现口吐白沫、两目上视等症状。
病因与病机
病因
子晕、子痫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孕妇的体质虚弱、肝肾 不足、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此外,孕妇在孕期饮食不当、 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也可能会诱发子晕、子痫。
气血虚弱型
采用益气养血、健脾胃的 中药治疗,如八珍汤加减。
痰湿中阻型
采用健脾化湿、豁痰开窍 的中药治疗,如二陈汤加 减。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选取百会、风池、内关等穴位进 行针刺,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
艾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 艾灸,以温阳散寒、调理气血。
推拿治疗
头面部推拿
通过推拿头面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 循环,缓解头晕症状。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人体气血,缓解子痫症状。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子痫主要选取人中、百会、太冲、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其中,人中穴可醒神开窍,百会穴 可平肝熄风,太冲穴可平肝降逆,合谷穴可镇静止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缓解子痫 症状。
妊娠病概述---中医妇科学

疏肝,目的在于通调气机,用药以理气清 热为主。柴胡、白芍、木香、枳壳
若胎元异常,胎殒难留,或胎死不下者, 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治疗原则-治疗宜忌
选方用药顾护胎元,凡峻下、滑利、祛 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 品,都宜慎用或禁用。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 子晕、子眩:若头目晕眩,状若眩冒,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眩晕欲厥者。 子痫:若在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
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 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中晚期妊娠病
子满:妊娠五、六个月后,胎水过多,腹大 异常,胸膈胀满,甚或遍身俱肿,喘不得卧 者。
养
胎
发病机理
胎
体
气机升降失调
子肿
渐
气滞湿郁
长
痰湿内停
子满
诊断
首先要明确妊娠诊断。 再根据妊娠月份,胎儿情况,孕妇的全
身症状及舌苔、脉象等,运用四诊八纲 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诊断。
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分清母病、胎病。
安胎大法:
补肾,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药以补肾填 精为主;菟丝子、熟地、杜仲、桑寄生
妊娠病
目的要求
掌握妊娠病的定义、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 熟悉主要发病机理。
定义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 妊娠病。亦称胎前病。
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早期)
妊娠恶阻 胎漏 胎动不安 堕胎
小产 胎死不下 滑胎 异位妊娠 葡萄胎
早期妊娠病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 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子肿-精品文档

• 子晕(气滞湿阻肝旺型)。
•
西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治法:行气化湿,平肝潜阳。
• 方药:天仙藤散和四苓散加减。天仙藤15g 香附10g 陈皮6g 甘草5g 木瓜 10g 紫苏10g 茯苓15g 猪苓10g 泽泻 5g阿胶10g 白术10g 钩藤(后下)20g 石决明12g 3剂,水煎服。
• 药后浮肿明显减轻。血压110/86mmHg,尿常规检查已经基本正常。再进 10剂,诸证消失,血压、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后用紫苏叶、玉米须煎水当 茶饮,以防复发。病注意定期作孕检。后随访未见复发。足月生一女孩。
谢谢!
尚可,经B超检查胎儿正常,未再治疗。现怀孕6月,10天前两脚又开始浮肿。 刻诊:四肢浮肿,肤色不变,随按随起,伴有头晕胀痛,胸闷烦躁,喜叹息, 食少。
• 检查:血压130/96mmHg.四肢浮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舌苔薄腻,脉 弦滑。尿常规检查:见少许蛋白尿。B超检查胎儿正常。
• 诊断:中医:子肿(气滞湿阻肝旺型)。
在妊高征发病的不同阶段或病情的轻重上,可参照中医的
妊娠肿胀、妊娠眩晕、妊娠痫证。
二 病因病机
水液如何进行代谢?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湿 肾化气行水
子肿的主要机理:脾肾阳虚,水湿不化。 或气滞湿停。
冷,损伤脾阳 忧思劳倦伤脾
脾虚聚湿 水湿停聚 流于四末 泛于肌肤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提出“子气、子 肿、子满、皱脚、脆脚”的名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定义: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 和蛋白尿三大症群,严重者有头痛、 头晕、眼花,甚至出现抽搐、昏迷。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1、单选下列各项,不属子肿慎用药物的是()A.寒凉之品B.滑利之品C.峻下之品D.温燥之品E.皮类利水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妊娠肿胀的治疗应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江南博哥),适当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峻下、滑利之品,择用皮类利水药,以免伤胎。
2、单选患者停经45天,尿妊娠试验阳性,近2天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
B超示:宫内早孕。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胎漏B.胎动不安C.妊娠腹痛D.堕胎E.胎死不下正确答案:B3、单选患者停经43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尿妊娠试验(+),右下腹隐痛,双合诊触及右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B超提示宫腔未见妊娠囊,右附件区见一混合性包块,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妊娠腹痛B.妇人腹痛C.异位妊娠D.胎动不安E.胎漏正确答案:C4、单选滑胎的治疗原则是()A.下胎益母B.保胎治疗C.治病与安胎并举D.补肾填精,固冲安胎E.未孕前重防,已孕后重早治正确答案:E5、单选下列关于子晕预防与调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B.忌辛辣,低盐饮食C.测体重、血压、胎盘功能及尿蛋白D.安静环境,右侧卧位E.注意休息,充足睡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预防与调控的主要措施:①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勿受精神刺激;②禁辛辣,宜服高蛋白、维生素类及富含钙、铁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低盐饮食;③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安静环境,左侧卧位;④测体重、血压、胎盘功能及尿蛋白。
6、单选患者妊娠5月,肢体肿胀,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真武汤B.天仙藤散C.五皮散D.防己黄芪汤E.左归饮正确答案:A7、单选患者停经46天,阴道反复出血,量少,无小腹疼痛,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早孕。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胎动不安B.胞阻C.胎漏D.胞转E.滑胎正确答案:C8、单选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香砂六君子汤C.小半夏加茯苓汤D.橘皮竹茹汤E.人参养荣汤正确答案:D9、单选胎气下压,压迫膀胱,水道不通,可导致的病证是()A.子淋B.难产C.子气D.子肿E.转胞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总因于热,机理是热灼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

肝功能检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胆汁酸水平异常 。
胎儿监护
加强胎儿监护,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必要时提前 终止妊娠。
急性脂肪肝识别和应对
早期识别
注意孕妇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黄疸 等症状,及时进行检查。
支持治疗
给予营养支持、保肝药物治疗等,促进肝细 胞再生和修复。
肝功能评估
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妊娠病概述 • 常见妊娠病辨证施治 • 妊娠期并发症处理策略 • 妊娠期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 中医特色疗法在妊娠病中应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妊娠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其发生、发展 和转归与妊娠期间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死胎
症见妊娠20周以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胎动停止,胎心消失,子宫不继续 增大,口干口苦,舌淡红或绛,苔黄 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引产清除死 胎并配合药物治疗。
03
妊娠期并发症处理策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01
02
03
04
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血 压异常和尿蛋白问题。
调整生活方式
调和气血
选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中药,以调和孕妇体内 气血平衡。
安胎养神
针对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症状,采用安胎养神的 中药内服法。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缓解疼痛
80%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缓解妊娠期疼痛、恶 心等症状。
100%
拔罐疗法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概述[宝典]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概述[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a023e8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f.png)
病机
01
02
03
04
气血失调
妊娠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 相关,如气滞血瘀、气血两虚
等。
脏腑功能失调
孕期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胃不 和、肝气郁结等,均可引发妊
娠病。
经络受阻
孕期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 ,可能导致各种妊娠病的发生
。
胎元不固
胎元不固是妊娠病的一个重要 病机,与肾气不足、冲任不固
等有关。
03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 娠病概述[宝典]
目录
• 妊娠病的定义与分类 • 妊娠病的病因与病机 • 妊娠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妊娠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CATALOGUE
妊娠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妊娠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因生理、 心理、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各种疾 病,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 腰痛、下肢水肿等。
02
妊娠病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 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 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妊娠病可分为生理性妊娠病和病理性妊娠病。生理性妊娠病 主要是由于妊娠期激素和子宫的变化引起的,如呕吐、腰痛 等;病理性妊娠病则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的,如妊娠期高血压 、糖尿病等。
根据症状分类
妊娠病可分为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 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心血管系统 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等。
02
CATALOGUE
妊娠病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六淫邪气
外感六淫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均 可导致妊娠病的发生。
保健
心理调适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概述PPT课件

阴血虚 脾肾虚 冲气上逆 气滞
病机(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及妊娠生理调节有关)
• l、阴血虚——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 胎元 ,阴血益虚,阴虚阳亢
• 2、脾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 脾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肾虚胎失所 系,胎元不固。
• 3、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 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胃气 素虚,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恶。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 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1、禁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2、慎用影晌母体妊娠的药物,病情需要
时,适量使用。 “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禁忌(慎用)药:
(一)中药:
1、峻下滑利:芜花、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 商陆、大黄、芒硝、苡仁
2、祛瘀破血:麝香、乳香、没药、三棱、获术、 刘寄奴、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 益母草、牛膝、泽兰、虫类药
3、耗气散气:代赭石、沉香、降香、虫类药 4、有毒:生附子(草乌、川乌)、生半夏、生南星、
马钱子、两面针、皂角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 4、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腹中胎体 渐大,易气机升降失常,气滞则血瘀水停。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病安胎或安胎去病)
常用的安胎方法:以通调气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
胎元异常——下胎以益母 胎元不正 胎堕难留 胎死不下 孕妇有疾不能继续妊娠
目的要求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概述PPT课件

的
要
求
掌握 常见妊娠病的定义、 诊断及辨证论治。
掌握 妊娠病的总治则与用药宜忌。
熟悉 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其总的 病因病机。
Hale Waihona Puke 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
病,称为妊娠病。
二、常见妊娠病:
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
子肿、子晕、子痫
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房室 不节、劳逸过度、跌仆闪挫及素体虚弱 或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虚等。
阴血虚 脾肾虚 冲气上逆 气滞
病机(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及妊娠生理调节有关)
• l、阴血虚——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 胎元 ,阴血益虚,阴虚阳亢 • 2、脾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 脾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肾虚胎失所 系,胎元不固。 • 3、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 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隶于阳明,若胃气 素虚,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恶。 • 4、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腹中胎体 渐大,易气机升降失常,气滞则血瘀水停。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病安胎或安胎去病) 常用的安胎方法: 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
补肾安胎为固胎之本 健脾安胎为益血之源 理气以通调气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
胎元异常——下胎以益母 胎元不正 胎堕难留 胎死不下 孕妇有疾不能继续妊娠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 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1、禁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2、慎用影晌母体妊娠的药物,病情需要 时,适量使用。 “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禁忌(慎用)药:
(一)中药:
1、峻下滑利:芜花、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 商陆、大黄、芒硝、苡仁 2、祛瘀破血:麝香、乳香、没药、三棱、获术、 刘寄奴、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 益母草、牛膝、泽兰、虫类药 3、耗气散气:代赭石、沉香、降香、虫类药 4、有毒:生附子(草乌、川乌)、生半夏、生南星、 马钱子、两面针、皂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恶阻
辨证论治:
酸水,苦水
呕吐物
清涎、清水
要点
咖啡色、血样
兼证
舌脉
治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调护:
分型: 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
肝胃不和—苏叶黄连汤
热、实 虚、寒 气阴两亏
妊娠腹痛
概念: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西运行不
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又称胞阻
病因病机 血虚:气血运行无力 虚
汗
胎前三禁
下
利小便
预防: 1、调情志
4、慎房事
2、慎起居
5、定期检查
3 、调饮食
6、重胎数
妊娠恶阻
概念: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
气阴两虚
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肝胃不和 冲脉之气上逆
诊断:
依据 1、先确诊怀孕
2、孕后恶心呕吐,食入即吐
鉴别 1、芎芎胎
2、消化道疾病,肝炎
辨证论治 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 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汤
子淋
概念: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症状。
病因病机:
心火偏亢:移热小肠,注入膀胱
实热
膀胱气化不利 子淋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蕴结膀胱
阴虚:
阴虚火旺,移热膀胱
心火偏亢:导赤散十玄参、麦冬
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加味五林散
阴 虚:知柏地黄汤
胶艾汤
异位妊娠
概念:凡孕卵在子宫畦外着床发育,称为 “异 位妊娠”。
病因: 炎症 发育不良 异位症 肿瘤 手术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 完全流产
不全流产
病理
输卵管妊娠破裂 休克
腹腔妊娠
子宫:内膜呈蜕膜样变化
临床表现
停经
贫血
腹痛
体征腹部检查
休克
后穷窿穿刺
不规则阴道出血 妇检
诊断:病史结合体征及确定妊娠非宫内。
肝风内动:风火相煸
病因病机
子痫
痰火上扰:上蒙清窍
病史:有子晕史
诊断
时间:产前、产时
先兆:头痛、头昏、眼花、胸闷
检查:BP>180/100mmhg
急救法
辨证论治
护理
清醒后 肝风内动:羚角钩薛汤
痰火上扰:牛黄清心丸
子嗽
概念:妊娠期中,久嗽不已,甚则五心烦热,胎动 不安者。
病因病机: 阴虚肺燥:肺失宣降 子淋 痰火犯肺:阻碍于肺
健脾利水
鲤鱼汤
子晕
概念:妊中、晚期,出现头目眩晕,状若眩冒者称子晕。
阴虚肝旺:肝阳偏亢
病因病机
眩晕
脾虚肝旺:肝阳偏亢
自觉症状:头晕头痛目眩
诊断
检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阴虚肝旺
杞菊地苓丸
辨证论治
脾虚肝旺
白术散
子痫
概念:妊晚期、正值分娩、分娩后, 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搐,牙 关紧闭,全身强直,目睛上视,少时自醒或醒后复发或昏不知人称子痫。
胎漏、胎动不安
诊断
1、临床表现 胎漏、胎动不安
2、检查:胚胎存活
3、鉴别;激经、妊娠尿血、
宫外孕、萄萄胎。
辨证论治:
要点:出血量色、质、伴随症
治则:安胎
分型:肾虚:
寿胎丸
气血虚弱:
胎元饮
血热:
保阴煎
外伤:
圣愈汤
堕胎、小产、滑胎
概念:堕胎:妊娠12W内,胚胎自然殒堕者。
小产:妊娠12-28W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
时间:孕、中后期多发。
轻:小腿—足部(+)休息退。
分类 中:—大腿,外阴(++)甚腹部(+++)
重:—全身,伴腹水。
子肿
辨证论治 1、分清水肿,气肿
2、治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3、分型:脾虚:白术散
肾虚:真武汤
气滞:天仙藤散合四苓散
子满:妊娠5-6月后,胎水过多,腹大异常,多伴全
身浮肿,胸隔满闷,甚则喘不能卧者。
暗产: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伤堕者。
滑胎: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
病因病机
肾气虚弱
胎失所系
气血不足
胎失载养
堕胎
热伏冲任
损伤胎元
小产
跌仆劳损
伤及胎元
女 气血不调
皆不足
滑胎
女精不健
双方 血缘
男 男精不壮
房事
堕胎、小产、滑胎
诊断:
难免流产
前置胎盘
分清:
与:
鉴别
不全流产
胎盘早列
辨证论治
妊娠病
妊娠病概论
妊 娠:从受孕—分娩阶段胎儿在母体的 生长发育过程。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病因病机
1、阴血偏虚、阳气偏亢 2、肾气亏损,阴碍气机 3、肾气亏损,胎元不固 4、脾胃虚弱,化源不定
妊娠病概论
治疗原则
治病与安胎并举
补肾培脾
安胎
胎前宜清
逐瘀下胎
娠药禁
禁
异位妊娠
治疗: 未破损期: 休克型 已破损期:不稳定型 包块型
宫外孕Ⅱ号方 参附+宫外孕Ⅰ号 宫外孕Ⅰ号 宫外孕Ⅱ号方
胎漏、胎动不安
概念:胎 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 胎动不安:妊娠期腰酸腹痛 下腹坠胀 少量阴道出血
病因病机 胎元不固 母体疾病 肾 虚: 胎失所系 气血虚弱: 气不载胎 血不养胎 胎元不固 胎 漏 胎动不安 血 热:热扰冲任 跌仆闪挫: 气血失和
胞脉失养 血寒:气血推动无力
胞脉失温
痛
胞脉受阻 气滞:胞脉阻滞不畅 实
诊断要点:
特征 临床表现
检查
妊娠腹痛
异位妊娠
胎盘早剥
鉴别 胎动不安
妊娠合并附件炎
堕胎、小产
妊娠合并肠覃
妊娠合并阑尾炎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佐以安胎
血虚
当归芍药散
分型
气郁
逍遥散
虚寒
逐瘀去胎
随胎、小产:去胎益母
刮宫术去胎
引手术去胎
生化汤
按产科去胎
调气血
孕前重在调
调精神
滑胎
调月经
养气血
孕后重在养
补肝肾
调情志
子肿
概念:妊娠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
子肿、子气、脆脚、皱脚、子满。
病因病机
脾虚: 水湿不运
泛溢肌肤
肾虚: 气化失职
水湿积聚
子肿
气滞: 气机阻滞
水湿木化
诊断 特点:孕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