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三篇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三篇《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三篇导语: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但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应对困难大态度却能够是永远的。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唐山大地震》影评,欢迎阅读。
篇一:昨天,大妈带着我和表姐去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眼泪汪汪,满怀悲痛地走出了电影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
8级大地震,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本来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这场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
方登和方达是一对龙凤胎姐弟,为了救他们,爸爸死了。
使我感到可恨的是,他们同时被一块楼板压住,无论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
最终,他们的妈妈选择了救年幼多病的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
当时,这一切都被姐姐方登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幸运的是,方登被一名解放军叔叔就走,并收养。
为此,方登一直非常恨妈妈,这一恨恨了32年。
(其实她的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想她,无时无刻不在痛心)。
后来在汶川大地震中,姐弟两个都参加了救援工作,在那里他们重逢了。
方登在救援过程中,明白了当年妈妈做出的选择是万不得已的,并原谅了妈妈。
没看《唐山大地震》之前,我总单纯地认为地震很无情,房屋倒塌,很多人会受伤或结束生命。
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的地震是那么的可怕,那么的残酷无情,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
但是,人们面对灾难却又是那么的团结一致,英勇顽强。
它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保护坏境、生态的重要性。
为了人类少一些灾难与不幸,为了地球的祥和与宁静,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吧!篇二:作为一部“中国特色”的大片,《唐山大地震》其实并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灾难类型片”。
虽然在影片开场借助外国特效团队再现的唐山大地震场景。
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特效水平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体现,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仍然不在于对灾难场面的展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

唐山大地震影评范文《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是由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一部灾难题材电影。
该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夫妻在灾难中的生死离别和坚强求生的故事。
影片以震撼的场面和真实的情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影片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灾难中的生存与坚强。
主人公方大同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他与妻子杨巧云和女儿佳蓉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地震中,方大同和妻子被困在了废墟之下,女儿佳蓉则被困在了另一个地方。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大同和杨巧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家人的深爱,他们不顾一切地努力挣脱废墟,寻找女儿的生死。
而在另一边,佳蓉也在废墟之下坚强地等待着救援。
在灾难中,这个平凡的家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强。
影片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状,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灾难之中。
特效的制作和逼真的场景再现,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同时,影片也通过主人公的生存与坚强,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家人的深爱。
在灾难中,人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人的深爱,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深受触动。
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张国荣和姜文分别饰演了方大同和杨巧云,两位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角色更加立体和饱满。
他们在灾难中的坚强和执着,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剧情的发展中,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对家庭的牵挂也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影片还邀请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他们的出色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影片以震撼的场面和真实的情感,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状,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珍视。
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他们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如果你对灾难题材感兴趣,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唐山大地震》影评

23秒的地震灾难,32年的忏悔等待——《唐山大地震》影评重庆的夏天天气很热,2010年的夏天气温更高了,因为冯小刚导演执导了一场地震风。
记得当时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写着“23秒,32年”,起初我还在想是什么意思呢,观影之后才明白,1976年唐山遭遇大地震,仅仅23秒就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而这23秒的灾难带来了除了死亡与哭泣,还给一位母亲带来了32年的忏悔和32年的苦苦等待。
《唐山大地震》,我起初以为只是一部灾难片,看过之后才发现片名只是一头噱头,影片一共两个多小时,地震部分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余下的时间都在讲述主人公元妮一家人的生活。
所以,比起中文的片名,我更喜欢影片的英文名《After shock》,本片的重点就是在讲述震后唐山的其中一家人的生活,他们是如何重新把破碎的家庭支撑、组合起来,那位母亲是如何在儿子女儿中只能救一个的难题中做出抉择,女儿是如何走出地震时母亲说救弟弟的阴影,以及震后的唐山人民如何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说到地震,片中有几分钟地震时的特技,据说也是导演耗资巨大做出来的。
但是像这种特技我们在好莱坞的大片中已经看过很多了,所以在此我也不想做过多的评价,总之我觉得这一段特技还是成为了本片的一个卖点吧。
前半小时也就是讲述地震的经过这一段,我觉得导演运用了很多镜头语言。
在此我也想重点分析一下。
影片的开头是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着,天空中有无数的蜻蜓在乱飞乱闯,街上的行人都感到很诧异,也许是当时人们常识的欠缺,我们观众大都看明白了这一定是灾难前的预兆。
接着片名《唐山大地震》出来了。
然后电影开场,首先就是一段非常温情的背景音乐,这也就奠定了本片是走温情路线的。
在这段音乐中,几个镜头交代了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环境,平静而幸福。
爸爸是开货车的,妈妈骑着自行车回家,姐姐方登带着弟弟方达拿着爸爸刚买的风扇回家。
到了家里,两个孩子争着要吹风扇,他们跟着风扇转动着。
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背景音乐仍然是那段温情的调子。
晚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这也是妈妈元妮32年的痛苦等待的见证。
《唐山大地震》影评精选三篇

《唐山大地震》影评精选三篇《唐山大地震》影评精选三篇导语:作为一部“中国特色”的大片,《唐山大地震》其实并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残酷。
地震虽然不是好事,但是关联的是让人潸然泪下的亲情。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唐山大地震》影评,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天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后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
”——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
——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没了,才知道生命叫没了。
”这是元妮在她最后悔时所说的话。
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美好,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但是却一去不复返……“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
”方登在最后的时候对自己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
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
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篇二:《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
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
唐山大地震的影评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终,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假如,当时他们没有活下来,或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士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肯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扬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突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久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久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久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久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久欢迎你回来。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召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宏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肯定最平安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苦痛的最终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淹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一)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
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
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
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
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
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
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
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
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
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
毛主席派人来了。
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
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
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
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我一向泪点较低,看这部电影时更是哭得稀里哗啦,狼狈不堪。
电影开场的 23 秒,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成群的蜻蜓在狂风中疾速飞过,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音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而片中大强与于妮两口子在大难来临前的亲密互动,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与感动。
中国的灾难片在好莱坞的影响下,逐渐学会了在大灾大难前加入一些情感铺垫,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当然,最让我震撼的还是那23 秒的特效,无论是声音还是节奏,都堪称一流,不再是以往那种山寨式的洪水泛滥,而是真正具有血肉的 2012 式灾难呈现。
为了目睹这样一段中国灾难片的里程碑式特效,即使不花钱买票,我也觉得值了。
然而,接下来的32 年,却让我看得有些云里雾里。
两个孩子迅速长大,男孩独臂闯荡杭州,前一个镜头还在骑三轮拉客,下一个镜头就已经开着宝马衣锦还乡;女儿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养母还时不时地吃点小醋,一会儿考上了医学院,一会儿又生孩子退学,最后竟然跟着一个大 16 岁的外国佬去了加拿大。
我都忍不住中途去上了趟厕所,结果回来发现时间过得好快。
我知道 32 年可以发生很多事,要把这么多内容浓缩在一部电影里并不容易,我也明白我对电影制作一窍不通,但我明显感觉到电影的时间线不够流畅,有些地方衔接得很突兀。
这32 年,是心灵遭受余震的 32 年。
在徐帆的表演中,我看到了这种余震。
她坚守在唐山,生怕亲人的鬼魂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自给自足了一辈子。
或许,唐山的浴火重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于妮这样的普通人的坚守吧。
相比之下,我不太喜欢张静初的表演,她的感情似乎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有些压抑,我在她的表演中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情感共鸣。
不过,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长镜头,悠扬的大悲咒在耳畔回荡,为那 24 万刻在纪念墙上的名字超度。
那个骑车的老人还会时常回来看望他的亲人,而唐山也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和记忆。
客观地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至少那 23 秒的特效让人眼前一亮,构想也颇具创意。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我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失去真实,而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
电影通过描写主人公方登、方达在地震中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家庭在灾后的重建过程,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和勇气。
虽然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它们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创作的。
例如,电影中方登、方达在地震中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最终只能选择救一个孩子的情节,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许多家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关于电影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救援细节等问题,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
但是,我们应该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目的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和形象来传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也许导演为了增强电影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而且,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而多面的,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电影中的描写来评判历史事件的全貌。
此外,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伤亡人数和国际援助等问题,电影中可能也有所保留或简化。
这可能是由于电影的篇幅限制或者导演的创作意图所导致的。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技术条件等。
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也可能存在差异。
我认为这部电影也并非完全是一部商业煽情片。
它通过描绘地震后的家庭重建和人物的内心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和台词确实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灾难的残酷和生命的珍贵。
同时,电影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这也是电影的价值所在。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电影。
它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可能与历史事实存在差异,但通过虚构的情节和形象,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和勇气。
同时,电影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当然,对于电影的评价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电影、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电影的创作背景,从而形成自己的评价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23秒,32年,这是影片《唐山大地震》交代的最主要的一条
时间线索。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
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23秒;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来说,这个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退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
习惯了每年冯导带给我们的贺岁喜剧片,而同样出自于冯导
之手的《唐山大地震》则是一个悲情片。
火车司机方大强(唐国强饰)与妻子(徐帆饰)及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简单幸
福的生活。
地震来临,原有的宁静被全然打破。
大强为了救元妮,死在了倒塌下来的房屋里。
可老天爷又雪上加霜,把他们的一对
儿女压在了同一块预制板下面。
"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旁人焦急地说着。
元妮的一句"老天爷,你个王八蛋"让坐在荧屏
之外的我能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母亲的无助、绝望,她何尝不想两
个都救,可现在总是逼迫她做出选择。
23秒,地震,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完整,破坏了一份平静的美好。
本片中的方登(小蒋依依饰,大张静初饰)是姐姐,凡事不管
愿不愿意都要让着弟弟。
当妈妈选择了弟弟没有选择她时,方登
小声地喊了一句:"妈,救我。
"从死人堆里奇迹般活过来的小方登
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
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要老让着弟弟,她
恨妈妈没有选择救她,这件事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痕迹,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一度让她的养父母以为她是个哑巴。
她强迫自己忘记,可她发现怎么也甩不掉。
长大之后的求学,意
外怀孕,种种方面表明方登都有着与其他女孩不一样的特质。
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深深地刺痛着她内心深处那一方,在汶川
她看到了一位母亲为了解放军的安全不惜截去自己女儿的腿,她,哭了。
偶然遇见自己的亲生弟弟(李晨饰),进而她跟随弟弟回到
了母亲的"家",这一路她走了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的时光让女儿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
开头天空颜色的突变为下面灾难的
发生做了铺垫;在方登方达的小时候妈妈把仅有的西红柿给了弟
弟与影片结束妈妈给方登准备了一盆的西红柿形成呼应;为了丈
夫和女儿找到回家的路一直从未搬家等等等。
细节的刻画,我看
到了元妮这三十二年并不好过,她没有选择再婚,一个人独自抚
养方达,也一直活着深深地思念与愧疚之中。
当元妮看到方达的
那一刻,她跪下了,说:"你是鬼啊还是人呐,这么多年咋不知道
联系我呢?"元妮这三十二年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也在这一
刻释然。
甚至一度接受不了,她心心念念的女儿奇迹般地站在了
自己面前。
与其他点评犀利的影评相比,我的顶多算观后感。
但是我愿
意把我看到的与大家分享。
本片也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唐山大地震死去的人们,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时间有把记忆抹去的功能,但我们自己也要有意识去铭记那些属于中国人的历史。
没了,才知道没了。
愿我们每一个都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