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贺新郎》课件(共24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贺新郎》课件

动画与内容结合:动画要与 内容相匹配,避免突兀感
背景音乐的选取与处理
选取原则:与 课件内容相匹 配,能够烘托 气氛,增强感
染力
音乐类型:根 据课件内容选 择合适的音乐 类型,如古典、 流行、民族等
音量控制:背 景音乐的音量 不宜过高,以 免影响讲解和
观众注意力
音乐剪辑:根 据课件内容需 要,对音乐进 行剪辑,使其 与课件内容相
总结:总 结贺新郎 的创作特 点和影响
拓展:介 绍与贺新 郎相关的 其他作品 和知识
互动:设 置问题, 引导学生 思考和讨 论
第三章
内容解析
词牌名“贺新郎”的含义
词牌名:贺新 郎
含义:贺新郎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 创作的一首词, 表达了他对国家、 民族、人民的热
爱和责任。
创作背景:辛弃 疾在宋金战争中, 目睹了国家的危 难和人民的疾苦, 创作了这首词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结构:严谨、有序、层次分 明
寓意:深刻、丰富、具有哲 理性
第四章
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表现手法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象征: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添加文档副标题
贺新郎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
录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添加 目录标题
课件介绍
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
课件制作 技巧
应用价值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背景音乐的选取与处理
选取原则:与 课件内容相匹 配,能够烘托 气氛,增强感
染力
音乐类型:根 据课件内容选 择合适的音乐 类型,如古典、 流行、民族等
音量控制:背 景音乐的音量 不宜过高,以 免影响讲解和
观众注意力
音乐剪辑:根 据课件内容需 要,对音乐进 行剪辑,使其 与课件内容相
总结:总 结贺新郎 的创作特 点和影响
拓展:介 绍与贺新 郎相关的 其他作品 和知识
互动:设 置问题, 引导学生 思考和讨 论
第三章
内容解析
词牌名“贺新郎”的含义
词牌名:贺新 郎
含义:贺新郎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 创作的一首词, 表达了他对国家、 民族、人民的热
爱和责任。
创作背景:辛弃 疾在宋金战争中, 目睹了国家的危 难和人民的疾苦, 创作了这首词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结构:严谨、有序、层次分 明
寓意:深刻、丰富、具有哲 理性
第四章
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表现手法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象征: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添加文档副标题
贺新郎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
录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添加 目录标题
课件介绍
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
课件制作 技巧
应用价值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贺新郎》课件

㈢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
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 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 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毛泽东一生为杨开慧写了三首词,《贺新郎》是其 中的第二首。其他两首是《虞美人•枕上》和《蝶恋 花•答李淑一》,分别写于1925年两人新婚之时和 1932年杨开慧牺牲之后。同学们可以体会毛泽东对 杨开慧的深厚感情,和他的浪漫情怀。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感知背景
1923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
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到广州,准备 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词是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 开慧的。
杨开慧,名霞,字云锦,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 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著名学者杨
昌济教授独女。1920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 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 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 生运动。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面对国民 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 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 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 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 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 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意象
昆仑、绝壁、 台风、寰宇、 云。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1《贺新郎》ppt课件(含答案)

提示:(1)这里的 “病 ”,不是疾病的意思,而是指人内心怀有极 为不畅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与爱妻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思想感情,既 有对妻子的爱怜和理解,也有孤身一人闯荡天涯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 的忧虑,更有坚持奋斗、抛家舍业时对爱妻的愧疚和隐痛。所有这些 纠缠在一起,让作者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用了 “病 ”字。 (3)作者使用了反问句,抒情效果强烈,把人的痛苦与“天 ”的无 觉做了对比,强调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更重。
翼 冀
比翼 希冀
旅 旋
孤旅 旋转
3.积词语 。 ⑴前番:上次 ________________ 哪能忍受。 ⑵那堪: ________________ ⑶重诉: ________________ 反复诉说。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简介:毛泽东 (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 ,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 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 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问题导学 1.词的上下阕分别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 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表现了诗 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2.怎样理解《贺新郎》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
提示: 《贺新郎》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词里有为祖国献 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 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
2 新知识 · 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 值。
《辛弃疾》最全PPT课件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 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 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沙场秋点兵。”
稼轩词思想内容
稼轩词以炽烈的情感,激昂的音调,抒写一统 山河的意愿。他常登高望:
《声声慢》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念奴娇》
“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清平乐》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稼轩与稼轩词
——《贺新郎·同父见和 再用韵答之》讲读
第一节 稼轩生平
稼轩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字幼安, 号稼轩,又称雨岩居士。祖籍甘肃狄道(今甘肃临 洮)。始祖辛维叶徙籍济南,父辛赞仕金,为亳州 谯县令,后知开封府。
在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发生“靖康”之祸。 出生后第二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他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孝武帝陈皇后,被幽居在长门宫,托司马相如 写文,奉黄金百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作 《长门》上,陈皇后复得幸。
“众女嫉予之蛾眉兮。”
—— 《离骚》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鹤林玉露》载宋孝宗读到此阕,颇不悦,然终 未加罪
“蛛网” • 喻有志之士,力量微弱
“蛾眉” • 自比
“危栏”
• 喻南宋国势,日薄西山, 前途暗淡
给之
陈亮和了一首《贺新 郎·寄辛幼安和见怀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沙场秋点兵。”
稼轩词思想内容
稼轩词以炽烈的情感,激昂的音调,抒写一统 山河的意愿。他常登高望:
《声声慢》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念奴娇》
“醉里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鸿明灭”
稼轩词思想内容
即使在醉里梦中,也难以忘怀故国:
《清平乐》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稼轩与稼轩词
——《贺新郎·同父见和 再用韵答之》讲读
第一节 稼轩生平
稼轩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字幼安, 号稼轩,又称雨岩居士。祖籍甘肃狄道(今甘肃临 洮)。始祖辛维叶徙籍济南,父辛赞仕金,为亳州 谯县令,后知开封府。
在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发生“靖康”之祸。 出生后第二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他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孝武帝陈皇后,被幽居在长门宫,托司马相如 写文,奉黄金百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作 《长门》上,陈皇后复得幸。
“众女嫉予之蛾眉兮。”
—— 《离骚》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鹤林玉露》载宋孝宗读到此阕,颇不悦,然终 未加罪
“蛛网” • 喻有志之士,力量微弱
“蛾眉” • 自比
“危栏”
• 喻南宋国势,日薄西山, 前途暗淡
给之
陈亮和了一首《贺新 郎·寄辛幼安和见怀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精读贺新郎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第三页,共24页。
慧亦返长沙,11 月生次子岸青。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 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此词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 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不乏温柔缠绵的韵 致。这首词最早发表于 1978 年 9 月 9 日《人民日报》。
第四页,共24页。
第十七页,共24页。
[参考答案] “碎”与“咽”两字,首先是以声衬静,巧 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一事;其次这些声音都压得很低,烘 托出红军行军时军纪严明与动作敏捷;最后,还可看出当 时环境的艰险与红军的小心翼翼。
第十八页,共24页。
2.请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词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考查“诗眼”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诗眼”的位置。诗眼句在前面,往往要从结构上分析, 可能领起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诗眼句在后面,则要从主 旨上去分析,往往是对上文的总结。这里考查的一句词是在词的 下片,注意从主旨上去考虑。 (2)诗眼句往往侧重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要注意对关键字 句的挖掘,如“漫道”“从头越”这些字眼都有“藐视困难”的 意思。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词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和困难做斗 争而且有信心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精读
贺新郎
第一页,共24页。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 潭韶山冲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 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第三页,共24页。
慧亦返长沙,11 月生次子岸青。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 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此词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 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不乏温柔缠绵的韵 致。这首词最早发表于 1978 年 9 月 9 日《人民日报》。
第四页,共24页。
第十七页,共24页。
[参考答案] “碎”与“咽”两字,首先是以声衬静,巧 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一事;其次这些声音都压得很低,烘 托出红军行军时军纪严明与动作敏捷;最后,还可看出当 时环境的艰险与红军的小心翼翼。
第十八页,共24页。
2.请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词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考查“诗眼”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诗眼”的位置。诗眼句在前面,往往要从结构上分析, 可能领起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诗眼句在后面,则要从主 旨上去分析,往往是对上文的总结。这里考查的一句词是在词的 下片,注意从主旨上去考虑。 (2)诗眼句往往侧重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要注意对关键字 句的挖掘,如“漫道”“从头越”这些字眼都有“藐视困难”的 意思。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词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和困难做斗 争而且有信心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精读
贺新郎
第一页,共24页。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 潭韶山冲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 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辛弃疾贺新郎》课件

跨学科的融合
《贺新郎》不仅对文学产生影响 ,还涉及到音乐、舞蹈、戏剧等 领域,促进了跨学科的交流与融 合,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
THANKS
感谢观看
艺术手法
词人辛弃疾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用典等,使得整首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深刻,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03
《辛弃疾贺新郎》的艺术 特色
词牌与韵律的运用
总结词
辛弃疾在《贺新郎》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词牌的韵律和节奏,使词的情感 表达更加丰富和动人。
详细描述
辛弃疾在创作《贺新郎》时,遵循了词牌的格律要求,如平仄、韵脚等,使得 整首词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变化。这种对韵律的精确掌握,不仅增强了词的艺 术美感,也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入。
《贺新郎》在当代的应用与传播
文学作品引用
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引用辛弃疾《贺 新郎》中的词句,以丰富作品的文化 内涵,提高文学价值。
影视剧改编
学术研究
《贺新郎》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学术论文、 专著不断涌现,推动了对该词的深入 理解和传承。
部分影视剧将《贺新郎》作为题材来 源或情节参考,通过影像形式传播优 秀传统文化。
的意境也使得《贺新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04
《辛弃疾贺新郎》的影响 与评价
后人对《贺新郎》的评价
文学价值
辛弃疾的《贺新郎》被认为是中 国古代文学中的杰作,其词藻华 丽、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
情感表达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深 沉,触动人心。
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展 现的文学价值观念对后世 产生了影响,强调文学的 社会责任感和审美价值。
《贺新郎》ppt课件

引导: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 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 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 结合你的感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多情自古伤离别”,南朝江淹也说:“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竟管毛泽东在 词中把“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 风扫寰宇”等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但 那“黯然”之一情仍然让人“销魂”。我 们的古人都能这样潇洒道别离么?表达离 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 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人由于道 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 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 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留恋处,兰舟催发。 江淹:“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凭割断愁思恨缕
凭:请。
杜牧: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 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 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 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 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 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新
毛 泽
郎
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 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多情自古伤离别”,南朝江淹也说:“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竟管毛泽东在 词中把“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 风扫寰宇”等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但 那“黯然”之一情仍然让人“销魂”。我 们的古人都能这样潇洒道别离么?表达离 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 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人由于道 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 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 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留恋处,兰舟催发。 江淹:“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凭割断愁思恨缕
凭:请。
杜牧: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 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 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 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 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 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新
毛 泽
郎
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 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3课 贺新郎 课件(14张)

用典3)“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 《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 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 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 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 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生梦死的有名人 士;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 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朝廷的黑暗, 自己作者被撤职久不遭重新启用的愤懑。 (重点赏析)“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 人不见吾狂耳”化用南朝张融:“不恨 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 我。”“狂” ,是诗人愤世嫉俗的话。 诗人的狂寄有很深沉的政治内容,表现 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
贺新郎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今济南)人。 自幼受长辈教育熏陶,树立了为民族 复仇、收复失地的志向。 二十二岁时聚众两千,加入耿京领导 的抗金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受耿京委 派,赴建康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返回途 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遂亲率五 十名骑兵突入敌营,将张安国缚之马上, 送建康处死。
用典1)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 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 述而篇》 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 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 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 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末句“知我者,二三子” 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衬托出作 者被贬多年,独自过着村居生活的孤独之感, (自己认为)当不了官,报国无门的凄凉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 识。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 的情感。 4.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 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 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条陈战守之 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 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 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重点梳理】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援例 引用成例,依据惯例。 妩媚 形容秀丽美好。 一尊 即“一樽”,一杯酒。 浊醪妙理 酒中妙处。
白话译文
上片: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 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 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成,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 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 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 都非常相似。
6.“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
就,此时风味。”用了什么典故?有何
用意?
化用陶《停云》:“有酒有酒,
闲饮东窗”、“静寄东轩,春醪
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
等诗句。辛词中大约有七分之一
的词作涉及陶渊明,词人与陶渊
明的神交已久,常以之自况。一
个“想”字,与上阙的“料”字
同妙。陶可能也是因为并无良朋
下片: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 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南朝 纵酒放浪的名士,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妙处?在酒酣 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 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 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理解我的 不过二三人。
整体感知
5.文中令辛弃疾喜的是什么?表现了辛 弃疾怎样的人格?
明确:是“青山”。“妩媚”,用魏徵 事。(《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 “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 见其妩媚耳’。”)情是词人之情;貌 为青山之貌。青山虽知音稀少,却有着 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峥嵘灵动的意气,所 以辛觉得它“妩媚”;而辛也借青山那 高洁不屈的品格,激励自己要有高洁之 志和豪放之气。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 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 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 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 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4.“问何物、能令公喜?”中用了什么 典故?有何作用?
此句用《世说新语•宠礼篇》中王
恂和郗超可以令晋大司马桓温喜的 典故。这里的“公”既指桓温,又 指作者自己。桓温三度北伐受阻, 是因为他所在的衰微的晋室怕他功 高盖主,有意欲代之的想法。辛弃 疾所在的宋室也已经没落,大概宋 主也和晋室有着相类似的考虑吧? 而辛与桓温不同的是:桓温长期秉 权,而且确实因意欲代主之志;辛 则在罢官后寄情山水,不再追逐名 利了。
写作背景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 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 赴福建提点刑狱任。绍熙五年(1194) 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主 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次年江西铅山 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 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 作》)。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 云堂”题写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 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 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解题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 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 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 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 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 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 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2.请分析“怅平生、交游零落,只 今余几?”中“怅”的意蕴。
表现了孤独怅惘的 情绪:一个“怅” 字,极其传神地皴 出了词人难觅知音 的孤独与迷惘,充 分体现了词作沉郁 的意境。
3.“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 事”中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其 中的“笑”?
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句,写出了自己 年老无成的忧愤。虽然忧愤,可是 ,他还能将“人间万事”都付之于 “一笑”,试问这份豪情,古今豪 放词家几人能及?
而饮酒解闷。所以,在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化用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 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和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 庶用慰治浮。”词人以陶渊明自况,借指斥东 晋名士打着追求“风流”的名号饮酒讽刺当时 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偏安一隅。这里的“江 左”表面指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实指当 时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沉酣”表面指 当年的东晋名士沉酣于酒,实指当时的官僚政 客沉酣于追名逐利;“名”表面指名士追求的 名声,实指官僚政客追逐的名利。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上下 片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词人年老力衰、事业未就、交 游零落的孤寂和苦闷。
下片在进一步抒写词人孤寂心情的同时, 又写出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疏狂情态。
文本赏析
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 的情感。
明确:此句语出《论语·述而》,词人 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 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 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 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 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 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 神交的快意。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 识。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 的情感。 4.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 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 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条陈战守之 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 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 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重点梳理】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援例 引用成例,依据惯例。 妩媚 形容秀丽美好。 一尊 即“一樽”,一杯酒。 浊醪妙理 酒中妙处。
白话译文
上片: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 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 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成,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 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 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 都非常相似。
6.“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
就,此时风味。”用了什么典故?有何
用意?
化用陶《停云》:“有酒有酒,
闲饮东窗”、“静寄东轩,春醪
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
等诗句。辛词中大约有七分之一
的词作涉及陶渊明,词人与陶渊
明的神交已久,常以之自况。一
个“想”字,与上阙的“料”字
同妙。陶可能也是因为并无良朋
下片: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 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南朝 纵酒放浪的名士,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妙处?在酒酣 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 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 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理解我的 不过二三人。
整体感知
5.文中令辛弃疾喜的是什么?表现了辛 弃疾怎样的人格?
明确:是“青山”。“妩媚”,用魏徵 事。(《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 “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 见其妩媚耳’。”)情是词人之情;貌 为青山之貌。青山虽知音稀少,却有着 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峥嵘灵动的意气,所 以辛觉得它“妩媚”;而辛也借青山那 高洁不屈的品格,激励自己要有高洁之 志和豪放之气。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 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 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 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 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4.“问何物、能令公喜?”中用了什么 典故?有何作用?
此句用《世说新语•宠礼篇》中王
恂和郗超可以令晋大司马桓温喜的 典故。这里的“公”既指桓温,又 指作者自己。桓温三度北伐受阻, 是因为他所在的衰微的晋室怕他功 高盖主,有意欲代之的想法。辛弃 疾所在的宋室也已经没落,大概宋 主也和晋室有着相类似的考虑吧? 而辛与桓温不同的是:桓温长期秉 权,而且确实因意欲代主之志;辛 则在罢官后寄情山水,不再追逐名 利了。
写作背景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 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 赴福建提点刑狱任。绍熙五年(1194) 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主 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次年江西铅山 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 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 作》)。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 云堂”题写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 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 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解题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 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 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 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 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 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 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2.请分析“怅平生、交游零落,只 今余几?”中“怅”的意蕴。
表现了孤独怅惘的 情绪:一个“怅” 字,极其传神地皴 出了词人难觅知音 的孤独与迷惘,充 分体现了词作沉郁 的意境。
3.“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 事”中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其 中的“笑”?
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句,写出了自己 年老无成的忧愤。虽然忧愤,可是 ,他还能将“人间万事”都付之于 “一笑”,试问这份豪情,古今豪 放词家几人能及?
而饮酒解闷。所以,在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化用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 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和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 庶用慰治浮。”词人以陶渊明自况,借指斥东 晋名士打着追求“风流”的名号饮酒讽刺当时 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偏安一隅。这里的“江 左”表面指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实指当 时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沉酣”表面指 当年的东晋名士沉酣于酒,实指当时的官僚政 客沉酣于追名逐利;“名”表面指名士追求的 名声,实指官僚政客追逐的名利。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上下 片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词人年老力衰、事业未就、交 游零落的孤寂和苦闷。
下片在进一步抒写词人孤寂心情的同时, 又写出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疏狂情态。
文本赏析
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 的情感。
明确:此句语出《论语·述而》,词人 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 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 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 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 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 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 神交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