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馆案例分析
贝聿铭

主要作品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案例赏析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地处中区 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在1989年竣工,19仅次于环球贸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 场。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 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目录
人物简介 主要作品 案例赏析 总结
人物简介
(IeohMingPe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 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 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 务所,1990年退休。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律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 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 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律铭不仅是杰 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 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律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 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 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 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 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 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具有很强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认为:“建 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 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3、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地下通道的处理
地下通道的处理,在地 上形成与主体建筑呼应 的小品的同时,又为地 下通道取得良好的采光 效果,体现了形式与功 能的完美结合
由广场看东西两馆
形体生成 三角母题的加减法
三角形元素的呼应运用
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 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 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 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 得无比精致细腻。
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 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地面耸立 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镜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 采光窗北边是一排喷泉,泉水涌出后顺着石阶向南沿着采光井 向地下流去,正好成为美术馆东西两馆地下连接通道的银色水 帘,也给地下通道带来跃动的韵律。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西馆入口西馆平面解 Nhomakorabea思路1.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轴线的呼应 2.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 3.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设计理念——矛盾解决的过程
构思过程— — 轴线
轴线确定的建筑形态 ——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轴线延长与北侧边 线相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 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
建筑学作业大一建筑单体分析案例

卧室,私密性
平台
平台
平台
作品分析一
• 立面和材料
白色的钢结构 玻璃 木材 涂料
作品分析一
• 各功能空间展示
厨房空间
卧室空间
学习办公空间
卧室空间
学习办公空间
学习办公空间
东立面
作品分析一
• 剖面图纸
作品分析二
• 英良石材档案馆及餐厅
建筑设计: Atelier Alter 主要设计师:卜骁骏 张继元 设计团队:覃凯 李振伟 杜德 虎 刘同伟 业主:北京天成英良石材有限 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 北湖渠酒厂国际艺术园F11001 成本:280万人民币 面积:472平方米 时间:2016年
作品分析二
一个倾斜75°的入口墙面由石材工 业的开山面废料叠拼而成,它给建筑的 整体特质定下了基调:在这里,石块上 工人的钢钎的痕迹与粗野的石头自然面 交织在一起,灯光照射下每一块不起眼 的石头都在闪烁着自己的身世。
▲几千个10cm见方的石块形成的透光墙体
▲入口空间
这些界面的物质化过程是对石 材本身的重新诠释的过程,这些构 成界面的石材完全来自回收石材厂 的废弃石料:一道由几千个10cm见 方的石块形成的透光墙体隔开了这 个建筑与街道,在这个界面上,有 三个漏斗状的开口分别是入口、天 窗和餐厅窗,这个透光墙体同时还 围合了一个庭院。
作品分析一
• 平面和私密性
该住宅既是连贯的一间房,同时也是一系列房间的组合。宽松的功能区设置与独立的楼板为不同规模 的活动提供了适当的环境。阳台和活动空间置于南侧,休息工作空间置于北侧,体现了公共性和私密 性。当两人想要亲近时,住宅提供有私密空间;一群客人又能分布到整个住宅不同的空间里。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细致)PPT

具有很强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认为:“建 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 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4/11/2020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贝聿铭
4/11/2020
20
卢浮宫改扩建工程中玻璃金字塔的光线运 用同样体现出贝聿铭对光的理解
4/11/2020
21
三角形元素的呼应运用
室外广场三角形的 体块构成
穿插的走廊过道形成丰
富的成角空间,地上的
同样饰以三角形面砖
4/11/2020
22
新老馆之间的关系
统一关系
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 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 。
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这是一 种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 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 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 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4/11/2020
23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 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 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 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 得无比精致细腻。
4/11/2020
19
“众所周知,光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机 遇也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个设计中,正是有 机会可以探索光线的丰富变化,以及形态和 空间的神秘性,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
在 「 东
究 和
建
间 处
理
造 型
与
的 建 筑
介 绍
: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二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作品分析
东馆即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是富豪梅安祖捐献给国家的 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全世 界最年轻的国家级美术馆, 与法国罗浮宫美术馆等其它 国度的国家美术馆相较,它 收藏品不是皇室的财产,也 没有靠战争掠夺来的战利品, 从收藏品到馆舍全是私人捐 赠,从建筑的观点来看,该 馆适切地反映了美国建筑发 展的演进过程。
从地下空间通过楼梯上到一层。一 层将大树引进室内,同时将自然引 入室内。许多细节表现出建筑师的 审美,大树下面是盛开的百合,正 表现了这一点。接着通过通往二楼 的宏伟楼梯,通过二层天桥可以观 看一层及地下层。这时天桥上的参 观者和一层的参观者互为观察者与 被观察者。展品也被多角度的观察 鉴赏。通过二层出挑阳台的楼梯, 可到达三层。穿过多个展室,到达 三层的天桥,经过天桥,通过自动 扶梯下楼。自动扶梯的设置很巧妙, 放在二层、三层之间,参观者参观 到这里时,已经感到疲劳,自动扶 梯帮助人们省些力气,是为参观者 考虑的很好的设计处理方法。
东馆设计时,贝聿铭已被视为美术馆的设计专家。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 术馆,于1967年时考虑扩建,考察过许多的建筑师的作品,衡量新馆的功能 需求,国家美术馆董事会于1968年5月,宣布选贝聿铭为新馆的建筑师。
东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处理是很成功的。表现了贝先生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在 接受委托后在从华盛顿到纽约的飞机上,贝先生在一个信封的背面,以红笔勾勒出 心中的构思,画出了东馆的远景草图。首先他尊重即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 一条平行线,顺着老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出另一条线。因为老馆呈对称形,为了呼 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学形式,同时延续老馆的中轴特征,于是将原轴线向东延伸, 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梯形 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前者是美术馆,后者是研 究中心。以上为平面方面的协调关系。
【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

【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一、项目简介上海图书馆东馆地上7层、地下2层,地上高度50米。
设计方案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图书馆主体结构建于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将容纳1000席的表演场馆、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儿童专馆,两个馆区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观庭院。
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干净利落,切割和旋转后的图书馆体块映射着天空和周边公园景观,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绿洲”。
图书馆建筑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4%,书库面积约2500平方米,仅占约2%。
将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
图书馆将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预计可达400万人次。
上海图书馆东馆毗邻浦东市民中心,面向世纪公园,预计2020年完工。
将与周边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展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共同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集聚区。
开放灵活的室内空间效果二、项目难点1、机电管线错综复杂,主要分布在走廊区域,局部管线交叉处,碰撞难以避让。
2、地下室主通道管线密集、分多层排布,主通道对于管线净空要求较高。
3.幕墙体量大、造型奇特,BIM模型生成难度大。
4.幕墙嵌板种类多、数量多,且无规律可寻。
事务所以开放、友好、简约的设计风格,从英国、法国、日本及国内众多优秀建筑设计事务所中脱颖而出,担任上图东馆建筑的主创设计。
空间作为图书馆建筑的核心要素,不仅与建筑形态有关,更是图书馆功能和思想的具体表达。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的性质从知识保存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作为免费开放的社交空间,市民信赖、安全的场所,图书馆还将进一步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成为社会的粘合剂。
东京红花餐馆案例分析

价济经其及度意满客顾量衡以�式方查调卷问行进客顾对了用采馆 餐花红�面方这在�受感的客顾后以务服得获客顾握掌解了是二 。应效传宣绍介的生产而此由和群客顾的定稳了有便�后之 �试尝行进引吸到受客顾是果结 �果效务服期预够能客顾使而从 �诺承 务服和象形的们它了贯宣众公向也 �度名知和力响影的馆餐花红了高 提�段手等高率频传宣、�客游和民居�广围范传宣、�等览展、品 礼小供提、访采、会宴人名、视电播广�样多式形传宣体媒、目醒面 画传宣过通�通沟行进众公与告广的意创有、的同不众与用是一 势优争竞得获以务服和销营合结、1 行运的统系作运的馆餐花红京东、三 。金奖的例比 应相现兑中工员有所在�况情额售销成完额超据根并�划计金奖定确 来标目售销定设同共理经馆餐与过通�面方一另�等巧技演表饪烹和 仪礼、言语括包�书证格资得取并训培的平水高过受接都师厨的馆餐 花红�面方一。率效作工高提�法方作工进改断不�作工力努工员励 激能才�钩挂酬报与果结核考将并�核考行进要绩业作工的人对 划计资工励激和训培、4 。低降率动流员人 �强增度诚忠的业企对工员得使而从 �诺承的利福和 障保作工有并�工员有所待对度态和亲以是二�选人理经来未的养培 受接在正是上际实班领台前如�道通展发业职有具并�别区级等有没 作工馆餐花红国美在到感工员让是一 �面方两是要主员人务服他其和 师厨的本日自来引吸�人本日是都数多大工员的馆餐花红�时同
。重比大很占中用费理 管常日的馆餐般一在费浪和储存品食时同 �高过本成和乏缺力动劳是 题问要首的业行饮餐国美现发奇洛�面方况状手对争竞在�三其 。程过饪烹的物食看观意乐别特并�餐就中境环的调情 国异有富在欢喜人国美现发�究研察观的年三过通奇洛�因原要重的 售销饮餐响影是�念观费消食饮的们人�面方素因化文在�二其 。础基的馆餐开国美在定决他是握把的件条观宏 对�识认的入深为较着有策政业行务服与济经国美对他得使�钱赚来 游导当和车货售凌激冰开、子盘洗、生学当院学理管饮餐学大市城在 过通并�年多许了活生、习学国美在奇洛裁总的花红京东�一其 析分件条部外、1 。求需 的客顾足满以�务服和品产的异立新标供提�势劣和势优的手对争竞 与业企本析分要 �件条部内和境环部外虑考分充要略战业企定制 定制的略战营经花红京东、一 。究研和析分以加们我得值�理管作运营经的效有其于益得都些 这�势优争竞了立创也时同�营经饮餐国跨和拓开场市外海了现实功 成�馆餐式日的元美万 0021 过入收售销、店锁连家 51 有拥国美全在 是已花红京东�间时年 8 用仅�年 2791 到�办创始开国美在年 4691 �年 5391 于源起本日在花红京东�看来例案”馆餐花红京东“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作品解析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建筑师的背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所获奖项: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Medal)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Fellowship)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1997年,获选为法国建筑学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1961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阿诺·布鲁纳奖」(The Arnold Brunner Award)1963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The Medal of Honor)1970年,美国波士顿国际学院「金门奖」(Golden Door Award)1976年,美国「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表扬其「对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1978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埃尔希·德·沃尔夫奖」(Elsie de Wolfe Award)1979年,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197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AIA Gold Medal),并命名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建筑学金奖」(La Grande Médaille d'Or)美国纽约市「艺术文化类市长荣誉奖」(The Mayor's Award of Honor for Art and Culture)1981年,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Gold Medal of Honor)1983年,普利兹克奖1989年,日本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建筑终身成就奖」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奖」1991年,美国柯尔贝尔基金会「卓越首奖」(First Award for Excellence)1994年,以色列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艺术与文学类耶路撒冷奖」(Jerusalem Prize for Arts and Letters)1994年,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1994年,美国纽约州政府「艺术奖」(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1996年,意大利「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1996年,美国纽约市政艺术协会「贾桂琳·甘乃迪·欧纳西斯奖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1997年,美国布朗大学「独立奖」(Independent Award)1998年,美国麦克杜威部落「麦克杜威奖章」(Edward MacDowell Medal)1999年,美国纽约市历史地标保存中心「文化桂冠奖」(Cultural Laureate)2001年,美国哲学会「汤玛斯·杰佛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Humanities,and Social Sciences)2003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003年,美国国家房屋博物馆「亨利·C·特纳奖」(Henry C. Turner Prize),表扬其「对建造技术创新的贡献」(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06年,德国埃尔文·维克特基金会「东方与西方奖」(Orient und Okzident Preis)2009年,英国RIBA皇家金质奖章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1988年,获美国里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1993年,获美国乔治·布什总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
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获得“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
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
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
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
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
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贝老的设计理念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
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
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平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
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
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2、建筑概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
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美国美术馆(西馆)向来是华盛顿人心目中的艺术圣殿。
1937年,国会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
郑重其事的扩建计划(东馆)直到1968年才在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的支持下,正式展开。
历时十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于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3、建筑与场所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