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隋唐时期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解读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协助皇帝分理朝政。

(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4)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同时,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5)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相权分给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而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同时,明太祖还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臣民,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6)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县制。

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方行政区。

(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

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最新

《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主干知识整合1.时间断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始于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于907年唐朝的灭亡,历时320余年。

2.阶段特征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3.基本线索⑴政治上:隋于581年建立并于589年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隋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为唐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唐继承隋制,在中央机构方面使中央集权制得到完善,并完善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地主阶段知识分子凭才学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朝后期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中央集权制遭到削弱,最终导致了封建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⑵经济上:隋唐时期,始于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得到继承和发展。

唐初由于调整了统治政策,在隋朝基础上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周之治”,直到唐中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

唐后期实行了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但没从根本上解决唐朝的土地兼并问题,唐朝统治衰落。

⑶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唐朝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影响,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发展。

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⑷文化上:由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唐代文化的全面繁荣,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基本知识结构:(一)短暂的隋朝:建立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政治制度:创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改革府兵制。

经济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开始纳绢代役。

工程建设:兴建两都;广设仓储;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隋亡唐兴: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亡唐兴。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盛唐气象ppt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盛唐气象ppt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为唐朝的兴 起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疆域和制度。
唐朝的兴盛
唐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皇帝和繁荣的文化,经济、科技、艺术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02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的发展
1 2
生产工具的改进
2023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课盛唐气象
目录
• 隋唐时期的背景 •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 盛唐气象-唐代盛世的繁荣与开放
0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年 的分裂局面。
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02
纺织技术
隋唐时期的纺织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斜交丝织技术、印染技
术的改进等,使纺织品筑技术也具有卓越的成就,如长安城、洛阳城等大型城
市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砖石结构的广泛应用等。
05
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多个佛教流派,如禅宗 、净土宗等。
佛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隋唐时期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像雕塑、壁画等,体现了 佛教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科技发展的卓越成果
01
农业技术
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农具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
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则进一步推行州县、 道州县和府州县三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中国工艺美术史――5隋唐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5隋唐PPT课件

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一是唐朝风气开放自由,二是游牧民族的影响。 《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 一贯矣”,明确记录了女着男装的情景。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 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
39
• 3、胡服流行 •
• 自从胡骑起烟尘, • 毛毳腥膻满地洛, • 女为胡妇学胡妆, • 伎进胡音务胡乐..... • 胡音胡骑与胡妆, • 五十年来竟纷泊。”
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 (2)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
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冠服。
34

1、唐代女子的服饰,是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
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纷繁,是大唐盛景的展示。隋唐三百余年的女子
服饰,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等。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
11
• 青瓷在唐朝的评价比较高,这和唐朝的饮茶风尚关系密切,其瓷质、 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 制作。唐朝文学家、中国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 生产的茶具,将越窑青瓷产品排在首位。越窑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 润如玉,色泽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当时诗人赞美青瓷“九秋风 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越甄秋水澄”(许浑) 等。越窑普遍使用素划纹、堆贴等装饰方法,题材有花卉、人物、鱼 、兽、鸟等。
43
44
•5、唐代服饰图案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45
唐代服饰图案花团锦簇,争 妍斗盛,多为花卉、对鹿、对马等 ,植物纹样大量出现。服饰图案的 设计趋于自由、丰满、华美、圆润 。
21
22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隋唐时期)ppt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隋唐时期)ppt课件
印刷于公元868 年的《金刚经》 被认为是世界上 保存的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20
火药
炼丹引爆图
火箭
21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6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24
等大权于一身
10
• 经济:
• 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 步成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 部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提高。
• 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丝织 业。
• 商业繁荣:柜房和飞钱出现;长安、洛阳 商业盛极一时。大运河开通,集市贸易有 一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 市舶使。
• 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23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1、思想: “三教合归儒”。 •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楷书步
入盛世,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 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天文学、医 学 •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频繁,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公元581年至907年,这近33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隋统一全国,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从由集权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发展到用分权的办法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单纯按门第出身选官的制度,将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主阶级。

扩大了统治基础。

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炀帝的暴政使其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政策,善于用人纳谏,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比较清明,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逐渐衰落,使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混乱,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瓦解。

2.经济上:隋的统一和运河的开凿使南北文化得以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唐初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唐中期以后,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征税以土地财产为标准,而庄园经济则成为唐后期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城市内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和管理机构,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3.民族关系上:唐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

对外交通除陆路外,更开辟了海路与海外来的联系加强。

外贸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设立市舶使)。

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文化上: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平民文化产生,专业教育确立,多姿多彩的雕刻绘画艺术出现。

隋唐时期政治上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交融,中外交流,以此为基础各族人民缔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2024年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的建立1. 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南北朝后,于581年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北京)。

2. 隋文帝贯彻开疆拓土的政策,西征高句丽、南侵陈朝。

3. 隋文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均田制,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地位。

4. 隋炀帝即位后,大力推行奢侈浪费的政策,导致民怨沸腾。

5. 隋末发生了黄巢起义,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1. 李渊于618年发动兵变,废黜隋炀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

2.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实行了多种政策,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3. 唐太宗推行了金融政策,实行了开元盛世,加强了对外贸易,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 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兴盛。

5. 唐玄宗是唐朝最辉煌的一位皇帝,他实行了长安盛世,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三、唐朝的政治制度1. 唐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拥有所有权力,由皇帝任免官员。

2. 唐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实行宰相、尚书等官制。

3. 唐朝设立道、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建立了严密的地方行政体系。

4.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分为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5.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例如大理寺、少府寺等,监察官员的廉洁行政。

四、唐朝的社会经济1. 唐朝实行均田制,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2. 唐朝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产量。

3. 唐朝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许多集市和商业中心。

4. 唐朝推动了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繁荣起来。

5. 唐朝实行货币制度,铸造铜钱流通使用。

五、唐朝的文化教育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被称为“盛唐文化”。

2. 唐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等,例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

3. 唐朝兴建了许多大型建筑,例如大雁塔、小雁塔、大观楼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

4. 唐朝兴修了许多宫殿和花园,例如九华宫、礼部省温泉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济繁荣,国库充盈,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民众生活安定,唐
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
盛世”。
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和个人领导 才能; 3、统治者戒奢从简、任用贤人和虚 心纳谏;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革新; 5、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 策; 6、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
3. “一个深夜,我迷失在城市广场,疑惑中,看见唐 玄奘,牵着一匹瘦小的马,正朝我走来。我想让他给
我指条路……八百里大漠,没有唐玄奘的信念,如何 走得出去,我后悔没有和他结伴而行。”材料中“唐
B 玄奘的信念”指的是( )
A. 远赴南诏,实行册封 B. 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 “凿空”西域,寻求联盟 D. 远去日本,弘扬佛法
C “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2019·衡阳学业考)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
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
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 )
C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共同原因: 1、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 前提和基础。 2、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3、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4、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共同表现: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 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 改善。
直击中考
1.(2019·宁波学业考)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2. 唐朝对外关系有所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 ( )
A. 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 盛的国家 B.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超过前代 C.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交融 进一步加强 D. 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 化高度繁荣
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
B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5.“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
的共同原因包括( )
D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 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 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
A.①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考点三: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为 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直击中考
(2019·江苏南通)1.隋唐时期,科举 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 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
D 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3.(2019·南京中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
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考点五:知道“安史之乱”导 致唐朝由盛而衰
1.爆发:___7_5_5___年,_安__禄___山__和部将_史__思___明__一起发动叛
乱,史称“安史之乱”。 2.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由__盛__转___衰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B. 郾城之战
A
C. 忽必烈改制
D. 李自成起义
2.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
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什么局面?(
A. 藩镇割据
B. 朋党之争
)
A
C. 外戚专权
D. 宦官专权
“ THANKS ”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 西域的统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文教昌盛, 历史上称 为“贞观 之治”。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皇帝
措施盛世局面重用贤来自(姚崇、宋璟)唐玄宗在位的前期, 年号为“开元”,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当时政治稳定,经
归纳小结
三、开通大运河
•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 2.时间:605年起(隋炀帝时) • 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
杭州)。 • 4.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5.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 6.功能:水运 • 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
17.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
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对外开放
A
B. 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考点四:了解盛唐 经济的繁荣
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生产工具__曲__辕__犁____和 __筒__车____发明并推广,重视兴修__水__利____。 2.手工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_蜀__锦_____冠于全国;陶瓷器 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闻名中外的__唐__三__彩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__造__船____ 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_长__安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 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鉴真东渡
1、传播唐朝文化唐朝赴
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
有影响的是_鉴__真__,第_六__
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
精心设计_唐__招__提___寺__被日
本视为艺术明珠。
玄奘西行
2、贞观年间,为求佛学真谛_玄___奘_ 前往天竺取经,后写成《大唐西》域。记
631年,玄奘来到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那 烂陀寺。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 优异成绩,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科举制度的建立:
(1)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意义: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5)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B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4.(2019·聊城学业考)如图是
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
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
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D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
社会变革
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
• 本单元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 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特 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 对外交往、社会习俗各方面都体现了繁荣 和开放的特点。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政 府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敢于开放也乐于开 放;在开放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 唐政府所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成果被唐 朝所吸收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政治、 经济、文化的繁荣。
一、隋的统一
1.建立时间: 581年 2.建 立 者: 杨坚(隋文帝) 3.都 城: 长安 4.隋统一时间: 589年
5.隋统一的意义: ①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魏晋南北朝的选官方法: • 重门第,轻才能(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影响:《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
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 佛学的重要典藉。
比较鉴真与玄奘的异同?
事件 内容
时 目的 间地
途中遭遇
出行 方式
鉴真 东渡
唐 玄 宗
日 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结伴
成就
唐招 提寺
唐 玄奘 太 西游 宗
天 竺
历尽千难 万险,九 死一生
独行 《大唐西 域记》
3.(2019·连云港中考)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
A 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4.(2019·甘肃中考)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
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
【时空坐标】
【复习目标】
•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 河的开通。
• 2、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 的原因。
• 3、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流的发展。
• 4、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
•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考点一: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 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措施的 共同点
1、都重视人才的选拔。 2、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 3、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4、重视民族关系。 5、统治期间,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启示: 1、要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2、要重视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选拔人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盛世 局面的共同点:
国都的纽带。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黄河 长 洛阳 安
淮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