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心血管疾病防治
临床应用前沿纳米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突破

临床应用前沿纳米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纳米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医学领域,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药物的制备和传输领域,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突破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临床应用前沿纳米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突破,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威胁。
为了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具有微小体积、高比表面积、可调控性强等特点,使其在药物传输、靶向治疗和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纳米药物的制备与传输纳米技术结合药物制备领域,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药物。
例如,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以及包裹药物的方式,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疗效。
此外,通过调节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增强纳米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和抗肿瘤能力。
2.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靶向治疗是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通过改变纳米药物表面的靶向配体,可以实现对特定病变区域的准确识别和定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通过将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上具有亲和性的抗体、肽段或低分子靶向配体,可以在体内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识别和吸附,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3.纳米技术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除了药物治疗,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利用纳米粒子的磁共振、荧光等特性,可以制备出具有增强磁共振、荧光成像能力的纳米探针,用于检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分析。
同时,纳米探针可以结合特定的靶向配体,实现对病灶的准确识别和定位,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二、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突破纳米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
实验室简介心血管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心血管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心血管研究实验室实验室概述心血管研究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科研机构。
通过开展各类实验和研究项目,我们力图解决心血管疾病这一全球性健康难题,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我们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团队构成等方面的信息。
设备设施心血管研究实验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设施,以支持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子结构和细微变化。
2. 高性能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鉴定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3.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DNA或RNA样本。
4. 电生理记录设备: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细胞或脑细胞的电活动。
研究领域和成果心血管研究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细胞培养和临床样本的研究,我们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发病机制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2.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监测技术的开发:结合新的生物学和技术手段,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3. 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探索:通过药物测试和疗效评价,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我们的论文已发表在多个国际知名医学与生物学期刊上,并多次获得重要学术奖项。
我们的工作还直接或间接地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团队构成心血管研究实验室是一个凝聚着多学科专家的团队。
我们拥有一支由博士生、硕士生和科研助理组成的年轻而活力的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包括生物学、医学、化学等。
实验室的团队合作氛围浓厚,我们鼓励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我们还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国家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心脑血管专项项目

国家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心脑血管专项项目
国家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心脑血管专项项目是我国深入开展国家“十三五”
规划重点科技攻关任务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代
人工智能战略,推进全球竞争力强国行动和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重点研究、
创新、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
一是创新和推广心脑血管防治新技术,跟踪研究并实现精准医疗和微创手术,推动临
床转型升级。
首先重点攻关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中风等重要病种的发病机制、诊断、治
疗和预防控制,发展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手段、检测方法和疗效考核体系,促进应用技术
创新,推广技术和产品,并积极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辅助诊疗技术攻关,通过研究和开发心脑血管疾病辅助诊疗新
技术来改善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能力,提出精准预防和智能手段,临床转化
旨在改变传统的“医治”模式,实现“义治”,提供精准、快速、有效、安全的诊疗手段。
三是促进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发及应用,推进计算机辅助
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领域的应用,实现人类智
慧的系统化开发和全方位提升。
四是推广科技成果,将本专项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逐步推广至当地,从而促进心脑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重大疾病的负担。
国家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心脑血管专项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心脑血管疾病智能防
治体系建设,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服务水平,为各级和服务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现
最大程度治疗效果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保障。
博士生在医学领域探索新途径或将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

博士生在医学领域探索新途径或将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
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博士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努力,旨在探索新的途径,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向病患体内导入特定的基因,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博士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例如,通过干细胞的基因修复和定向分化,可以使患者的心脏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提高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
此外,基因治疗还可以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达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二、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为医学领域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博士生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心血管系统的目标区域,提高药物的效果和治疗的准确性。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通过纳米材料的定向分化和补充,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三、组织工程随着生物学、生物材料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组织工程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博士生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例如,通过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和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心肌细胞,用于修复心脏组织的受损部分。
此外,组织工程还可以利用生物材料构建人工血管,用于替代受损的血管,改善血液供应的状况。
四、智能医疗设备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博士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得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例如,智能心脏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心电图数据,自动调节心脏的起搏频率和节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学科技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医学科技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这些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心血管疾病,通过创新性的医学科技,为这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医学科技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其意义。
一、心脏介入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心脏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心脏介入技术是指通过导管等器材进入心脏及相关血管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心脏功能改善和病情缓解的效果。
其中,冠脉血管介入术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介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等疾病。
冠脉血管介入术有效地减轻了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冠脉血管介入术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清除血管内血栓或斑块等方式缓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但同时冠脉血管介入术的风险也不能被忽视,包括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冠脉血管介入术时,需注意科学性和安全性。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算法和模型,让计算机模拟和判断人类的思维、认知和决策过程。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复杂的医学数据,辅助临床医师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测。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发现隐含在海量医学数据中的规律和关系,从而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例如,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脏超声图像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疾病的新特征和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准确地诊断或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病情进展,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精准性和效果。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技术之一。
它是通过编辑人类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寻找疾病的易感基因,或对具有致病基因的人群进行基因治疗。
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一、项目名称:《医学影像技术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医学影像技术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继续医学教育,包括影像学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先进影像技术应用和临床实践等内容,帮助参与者提高专业水平,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项目名称:《临床药物治疗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针对临床医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涵盖了临床药物治疗的前沿技术、新药研发动态、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等内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处方能力和用药安全意识。
三、项目名称:《心血管疾病防治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系统培训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士,内容包括心血管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急危重症护理等,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四、项目名称:《妇科疾病诊疗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妇科医生和护士提供系统继续医学教育,涵盖了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技术等内容,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五、项目名称:《儿科疾病及新生儿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儿科医生、护士和保健人员提供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包括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护理知识及儿童健康管理等内容,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水平。
六、项目名称:《精神疾病诊疗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提供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内容,以提高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七、项目名称:《老年疾病诊疗及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老年医学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包括老年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老年护理知识和老年营养健康等内容,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疾病及老年护理的认识和水平。
八、项目名称:《急重症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为急诊医学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提供系统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包括急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急诊判读技术、危重症抢救等内容,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急重症医学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
本文旨在介绍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产生。
当患者出现疾病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roduc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worldwide, with a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This article aims to introduc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y adopting a healthy diet and lifestyle,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 be prevented. When patients show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timely med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drug therapy, surgery, and other methods. Furthermore,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public prevention awareness and self-car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Treatment预防与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过度饮酒、吸烟等。
2024年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心血管疾病(CVD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政府及医疗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本方案旨在为医院在2024年提供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指导,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 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增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三、工作原则1. 因病施治、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现防治一体化。
3. 多学科协作:加强心血管内科、心外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的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诊疗服务。
四、主要任务1.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与风险评估:为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提供筛查服务,早发现、早干预。
2.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心血管内科、心外科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
3.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完善康复科设施,提高康复治疗水平,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4.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网络: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实现心血管疾病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五、具体措施1. 完善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和规范: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制定合理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流程和规范,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2.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组织心血管疾病相关领域的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3. 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引进心血管内科、心外科等相关领域的先进医疗技术设备,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思路(医疗卫生)1采用动物心肌梗死模型结合体外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实验设计,应用组织形态学、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阐明AcSDKP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的防治作用;通过AcSDKP对PDGF、TGF-β1等致纤维化因子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降解代谢的调节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途径)的调节,深入探讨AcSDKP在防治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揭示器官纤维化形成与发展等热点与难点问题。
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器官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标。
总体思路2通过对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及10年间变化趋势;通过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药物对骨质疏松症骨量的维持及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探索微创手术加药物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制定有效综合治疗方案;运用综合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有效治疗,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总体思路(工业项目)3采用减沉技术和井下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特厚京山铁路煤柱实现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又能在开采时减少地面沉陷,确保铁路安全运行,满足矿区及社会经济的运输需要等问题,达到井下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和地面铁路安全运行双赢的目的。
总体思路4结合现有技术积累和经验总结,以Griffith断裂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试验、计算机动态模拟仿真及优化设计等技术手段研发1000t/h大型分级破碎机。
实现设备在高破碎强度和大处理能力下的可靠、稳定运行,并且达到简化系统、严格保证分级破碎粒度以及最低过粉碎的工艺要求,在国内推广应用,终结大型分级破碎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社会效益1通过明确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及变化趋势,提高了医务界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创新的微创手术结合药物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通过解决PTH单独应用新增骨量难以维持的难题,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建立辛伐他汀干预下BMSCs基因表达谱,为新药研发和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靶点。
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6名。
社会效益(工业)2丰富了覆岩离层注浆减沉的开采沉陷控制理论体系,推动了"三下"压煤开采技术的发展,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节约了电厂粉煤灰储存场征地,保护了环境;实现京山铁路煤柱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防止了冲击地压灾害事故,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0年,保持百年老矿繁荣稳定;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培养了8名博士、15名硕士研究生和数十名中青年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社会效益(工业)3无铅骨质瓷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无铅产品,满足了人们健康、环保需求;促进了我国骨质瓷行业的技术进步,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出口创汇;解决了环境污染,为企业生产一线职工提供了安全卫生的操作环境,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提升了唐山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之都的形象;使我公司“红玫瑰”品牌成为中国骨质瓷行业唯一中国名牌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社会效益4成功研制国内首台1000t/h分级破碎机,终结了大型分级破碎机依赖进口的历史,提高了国内分级破碎设备的设计研发水平;简化了原煤分级破碎系统工艺流程,可节省一半以上基建及设备投资;生产效率提高了25~40%,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粉尘排放,保护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选煤厂煤泥水的处理成本降低了35%。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综合比较1医疗卫生以前国、内外有关AcSDKP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的研究领域。
近几年国外学者才发现AcSDKP具有ACEI类药物(尤其是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并将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扩展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领域。
经检索查询,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AcSDKP抗高血压后心脏纤维化及其对靶器官(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
其中对于AcSDKP抗高血压后心脏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仅仅探讨了AcSDKP对心脏间质胶原合成与聚集以及对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调节在抗高血压后心脏纤维化的作用。
然而,有关AcSDKP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以及机制的研究至今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本项研究采用了动物模型结合体外培养的设计,应用了该研究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包括形态学、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研究、探讨了AcSDKP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我们不仅发现AcSDKP具有预防和消退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的疗效和作用。
而且还从AcSDKP对致纤维化因子(如PDGF、TGF-β1)的调节在抑制胶原合成与加速胶原降解双重作用的角度,阐明了AcSDKP拮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并从对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角度更深层次探讨了AcSDKP拮抗心脏纤维化作用的机理。
整个项目从整体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体现了我们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完整性。
将AcSDKP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到了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防治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具有ACEI类药物作用的AcSDKP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内容,尤其是为心脏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靶标。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2工业项目国外:美国、波兰等国家曾进行过一些小型注浆减沉工程试验与理论研究,在开采沉陷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力学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成果。
本课题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取得的成果,都远远地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国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些煤矿先后进行了注浆减沉开采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都时间短、规模小,一些理论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尚未有铁路煤柱覆岩离层注浆减沉综放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的先例。
而采用条带开采技术控制地面沉陷,煤炭资源回收率低,一般仅50%左右。
采用井下巷道或采空区充填技术开采,又仅适用于薄及中厚煤层,不适用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且采空区充填与采煤在同一作业空间内,存在相互影响,难以实现高效开采。
本课题首次将铁路煤柱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与减少地面沉陷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两项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效益之显著,均创造了最高纪录,它是国内外第一个在地表充分采动的条件下实施离层注浆控制地面沉陷工程,并取得减沉率51.5%的效果。
课题在覆岩离层规律、注浆减沉机理与离层注浆技术研究上获得重大进展:自主创造的“全段高多层位、大流量高浓度、连续注浆减沉”新技术,注浆减沉效果显著;首次采用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与覆岩离层自动监测和钻孔物探测井技术相结合进行观测,准确地揭示了注浆减沉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理;课题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和地表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开采沉陷控制科学技术体系,为我国“三下”开采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2、京山铁路煤柱注浆减沉综放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优势①能够充分开采铁路煤柱,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②实施地面注浆减沉工程与井下煤炭开采分别独立进行,不会相互干扰;③采用综放开采能够实现安全高产高效高回收率,企业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④进行适当的维修,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减少土地破坏,取得铁路安全运行与煤炭资源回收、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实施效果①本项目已于2005年2月在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骨瓷分公司应用,截止2006年12月,已累计生产2587万件,新增利润6052万元,新增税收410万元,出口创汇4013万美元,节支1043万元。
②本项目研制成功后,已先后在唐山、山西、山东、广东等多家国内知名陶瓷企业推广应用,年产量达7000余万件。
③无铅骨质瓷的无铅釉的膨胀系数低于坯的膨胀系数0.96×10-6,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坯体引入了复合增塑剂,提高了坯体成型性能和坯体强度,使坯体成活率提高20%以上,每年仅节省泥料成本约在80万元以上。
④本成果拥有《软质骨灰瓷及其制作方法》、《骨质瓷用无铅熔块釉》等发明专利2项。
⑤经检测,本项目研制的无铅骨质瓷无铅;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标要求,部分指标如热稳定性等达到英国皇家骨质瓷国际领先水平。
⑥2007年,我公司经过技术改造,无铅骨质瓷年产量达到2000万件,成为亚洲第一大骨质瓷生产厂。
⑦本成果推广应用后,仅唐山瓷区2006年无铅骨质瓷出口达4860万件,比上年提高126%,从未发生过因铅溶出问题导致的产品被扣留和索赔事件。
创新成果1.首次在南堡凹陷利用覆盖全凹陷的完整三维地震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建立起第三系三维等时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沉积时期主要物源体系分布及其演化,构建了南堡凹陷四维沉积储层模型,为油气成藏三维动态恢复奠定了基础。
2.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在南堡凹陷首次开展沉降史研究、岩石圈拉张系数与热状态分析,总结盆地边界断层对盆地沉降速率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南堡凹陷盆地充填呈“幕式”沉降特征。
据此提出了南堡凹陷具有多套油气成藏组合和多期油气成藏的特点。
3.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在南堡凹陷首次开展古温压场、剩余流体压力及镜质体反射率演化特征研究。
明确了南堡凹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指向地区,为油气成藏三维动态恢复建立了三维的温压场、流体势场。
特别是镜质体反射率的空间演化研究,突破了以往南堡凹陷烃源岩的两维评价模式,为油气资源计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数。
4.应用盆地动力学原理开展南堡凹陷火山热事件与热动力学研究。
明确了南堡凹陷盆地演化岩浆热事件活动期次及其对盆地幕式裂陷演化、油气成藏期次的贡献。
5.利用油气成藏三维动态恢复技术(PetroMod3D),以全凹陷为研究单元开展油气成藏三维动态恢复研究,明确了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效益、市场竞争力的比较3本项目与国外同类专利技术无铅釉配方对比组成SiO2Al2O3B2O3Bi2O3Zro2TiO2CaO MgO SrO ZnO BaO K2O Na2O Li2O 本项目45-56 7-13 2-8 0-1.5 7-12 0.8-8 0-4 9-17 0-6 3-5 0.6-3.1 0-1.5 0.347.379A0.8-31 12-18 38-43 5.5-7.52250285A50-70 3-10 0-15 10-40 5-154.282.03551-60 4.5-8 0-10 4-8 0-12 0-6 0-18 0-13 0-18 0-5 0-44.285.73135-47 5.5-9 0-8 6-10 1.5-4 0-4 0-5 0-8 24-42 1-5主要技术、效益、市场竞争力指标对比指标国内同类产品本项目产品国外同类产品是否含铅含铅无铅含铅、无铅并存热稳定性140-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180-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180-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热膨胀系数釉大于坯釉小于坯釉小于坯釉面硬度4566MPa 4905.4MPa 4815.6MPa釉熔平温度1002℃1080℃Bi2O3无无有单价(元/自然件) 13 20本项目研制的骨质瓷完全不含铅,这是与原来有铅产品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