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245—1987《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导则》。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2 测定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测定浓度范围为0.5~60mg/L,检测下限为0.5mg/L。
1.3 干扰地面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含量(mg/L)时,对测定有干扰,应作适当的前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干扰影响:SO42-400;Cl-400:NO3-100;PO43-100;S2-100。
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水样注射器针孔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
2 原理2.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60℃)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比,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
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
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2.2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将水样酸比后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3 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蒸馏水。
3.1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稍冷,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
3.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优质纯。
3.3 无水碳酸钠(Na2CO3):优质纯。
3.4 碳酸氢钠(NaHCO3)优质纯,存放于干燥器中。
3.5 有机碳标准贮备溶液:C=400mg/L。
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3.2)(预先在110~120℃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0.8500g,溶解于水(3.1)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内,用水(3.1)稀释至标线,混匀,在低温(4℃)冷藏条件下可保存48d。
TOC试验讲义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总有机碳的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2、学习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800℃)和低温反应管(160℃)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三、实验试剂:1、高浓度的母液1(500mg/lTIC+500mg/lTOC)准确称量441.21 mg Na2CO3和106.27 mg KHP(邻苯二甲酸氢钾),用去离子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0mL。
2、高浓度的母液2(500mg/lTIC+500mg/lTOC+500ppmTNb)准确称量441.21 mg Na2CO3和106.27 mg 邻苯二甲酸氢钾,95.475mgNH4Cl(或(NH4)2SO4硫酸铵117.854mg)151.704mg NaNO3(或硝酸钾KNO3180.455m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0 mL。
3、工作标准溶液配制:20 mL母液稀释到500 mL成20ppm。
4、0.8% HCl 配制:0.8%HCl 配置:取25ml HCl(分析纯, 浓度约32%),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 mL。
四、实验步骤:(一)开机顺序1、开启PC + Printer;2、开启自动进样器,等待仪器初始化结束;3、开启liquiTOC主机,等待仪器初始化结束;4、进入liquiTOC 软件5、开启载气:设定气体钢瓶的减压阀的第二级表的压力指示0.1-0.12MP(1.0-1.2 bar)此时,PC机压力显示:0.99-1.15 bar 流速:200 m L/min;6、把螺旋进样loop管路里的气泡赶走,应用程序options—maintenance—ventilation,重复2-3次;7、把进样气路系统吹洗,应用程序options—maintenance—flush, 重复2-3次;8、仪器检漏Option/Diagnosis 使用仪器专用的轮式夹,观察流速显示为零;9、仪器升温:催化剂加热炉:800℃,进入standby状态。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通常使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Combustion oxidation-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简称TOC法)。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水样:在代表性水样采集点采集水样。
2. 准备样品:将采集的水样通过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得到可测定的溶解性样品。
3. 燃烧氧化:将溶解性样品经过燃烧氧化,将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CO2)。
4. 分离和检测:通过分离装置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然后
使用非分散红外光谱仪测定CO2的吸收峰值。
5. 数据处理和计算:根据CO2的吸收峰值测定有机碳的浓度,并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含量。
TOC法的优点包括测定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范围
宽等。
然而,TOC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样品中悬浮物和
溶解气体的干扰较大,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TOC的测定

实验(三)水样和土样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土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由于TOC的测定采用催化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常被用来评价水体/土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总有机碳的测定原理;2) 掌握Multi N/C 2100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使用力法;3) 掌握用微量注射器进水样的操作技术;4)掌握用样品舟进固体样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1)差减法测定水样TOC的方法原理: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850℃)和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
两者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导入非色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碳(TC)和无机碳(IC)。
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2)直接法测定土样TOC:先将土样充分酸化,使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后,用样品舟送入高温燃烧炉中,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三、仪器:(1) Multi N/C 2100总有机碳分析仪(配置HT1300固体燃烧模块);(2)微量注射器(500µL和5mL各一);(3)高纯氧钢瓶。
(4)固体样品舟四、试剂:若无特别说明,以下溶液均用超纯水配制。
(1)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分析纯)(2)无水碳酸钠(Na2CO3,分析纯)(3)磷酸(分析纯)(4)固体CaCO3(分析纯,含碳12%---120mg/g)(5)有机碳标准贮备溶液:称取在105℃干燥2h后的邻苯二甲酸氢钾(M=204)0.5313g,用水溶解,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其有机碳的浓度为1000mg/L。
在低温(4℃)冷藏条件下可保存约48d。
水质toc的测定方法

水质toc的测定方法一、水质TOC测定的重要性1.1 水质好坏关系重大咱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啊。
这水的质量好不好,那可关系到咱的生活方方面面。
要是水质差了,不管是喝啊,还是用在工业生产上,那都会出大问题。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水质里的一丁点儿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或者咱们的健康。
1.2 TOC是水质的关键指标二、常见的TOC测定方法2.1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这个方法啊,原理其实不复杂。
就是把水样放在高温下燃烧,让水里的有机碳都转化成二氧化碳。
然后呢,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来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这样就能算出TOC的值了。
这就好比把水里的有机物都揪出来,然后数一数有多少。
这种方法准确度比较高,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干活,靠谱得很。
不过呢,它也有缺点,设备比较贵,操作起来也有点麻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手的。
2.2 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这个湿法氧化就有点不一样了。
它是在溶液里进行氧化反应,把有机碳变成二氧化碳。
然后同样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来测定二氧化碳的量。
这个方法相对来说设备没那么贵,操作也稍微简单点,有点像那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
但是呢,它的测定结果可能没有燃烧氧化法那么精确,就像一个学徒干活,虽然能完成任务,但偶尔会有点小瑕疵。
2.3 紫外催化氧化过硫酸盐氧化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紫外光和过硫酸盐来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碳。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过硫酸盐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变得特别活跃,能把有机碳都氧化成二氧化碳。
然后再通过一些手段来测定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得到TOC的值。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比较快,就像一阵旋风,很快就能把事情搞定。
不过呢,它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水样中的一些干扰物质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就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给测定工作添点乱。
三、测定中的注意事项3.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样采集可是个精细活。
首先得选对采样的地点和时间,就像钓鱼得找对地方和时机一样。
采集的时候要保证水样没有受到污染,要是不小心混入了杂质,那就像一锅好汤里掉进了一只苍蝇,整个测定结果可能就不准了。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C by nondispersive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GB 13193-91批准日期1991-09-01 实施日期1991-09-01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245-1987《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导则》。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测定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测定浓度范围为~60mg/L,检测下限为L。
干扰地面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含量(mg/L)时,对测定有干扰,应作适当的前处置,以消除对测定的干扰影响:SO42-400;Cl-400:NO3-100;PO43-100;S2-100。
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水样注射器针孔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数颗粒态有机碳。
2 原理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别离导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映管(160℃)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映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
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
由于必然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必然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将水样酸化后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3 试剂除还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蒸馏水。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稍冷,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优质纯。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

HZHJSZ0062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HZ-HJ-SZ-0062水质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本方法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8245-1987×ÜÓлú̼(TOC)的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检测下限为0.5mg/L¶Ô²â¶¨ÓиÉÈÅÒÔÏû³ý¶Ô²â¶¨µÄ¸ÉÈÅÓ°ÏìCl 400PO43100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和低温反应管(160¾-¸ßÎÂȼÉչܵÄË®ÑùÊܸßδ߻¯Ñõ»¯¾-µÍη´Ó¦¹ÜµÄË®ÑùÊÜËữ¶øÊ¹ÎÞ»ú̼ËáÑηֽâ³É¶þÑõ»¯Ì¼ÓÉÓÚÒ»¶¨²¨³¤µÄºìÍâÏß±»¶þÑõ»¯Ì¼Ñ¡ÔñÎüÊչʿɶÔË®Ñù×Ü̼(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即为总有机碳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均分分析纯试剂3.1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KHC8HO4优质纯Na2CO3优质纯NaHCO3优质纯3.5 有机碳标准贮备溶液 ÎÂ)0.8500gÒÆÈë1000mL容量瓶内混匀)冷藏条件下可保存48天c=80mg/L置于50mL容量瓶内混匀3.7 无机碳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3.4)(预先在干燥器中干燥)1.400g和无水碳酸钠(3.3)(预先在105置于干燥器中溶解于水(3.1)中用水(3.1)稀释至标线3.8 无机碳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10.00mL无机碳标准贮备溶液(3.7)ÓÃË®(3.1)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用时现配4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及工作条件5~354.1.2 工作电压交流电900无机碳反应管温度控制180mL/minÓëÒÇÆ÷Æ¥Åä4.2.1 工作电压直流电2.5mm/min50.00ìL10mL±ØÐëÖü´æÓÚרɫ²£Á§Æ¿ÖÐ如不能及时分析于4¿É±£´æ7天选择好灵敏度总碳燃烧管温度及载气流量至红外线分析仪的输出6.2 干扰的排除水样中常见的共存离子含量超过干扰允许值(1.3)时这种情况下至诸共存离子含量低于其干扰允许浓度(1.3)后6.3 进样6.3.1 差减测定法经酸化的水样用50.00ìL 微量注射器(4.3)分别准确吸取混匀的水样20.0ìL²â¶¨¼Ç¼ÒÇÉϳöÏÖµÄÏàÓ¦µÄÎüÊÕ·å·å¸ßÔÚ´ÅÁ¦½Á°èÆ÷ÉϾçÁÒ½Á°è¼¸·ÖÖÓ»òÏòÉÕ±-ÖÐͨÈëÎÞ¶þÑõ»¯Ì¼µÄµªÆøÎüÈ¡20.0ìL 经除去无机碳的水样注入总碳的燃烧管6.4 空白试验按6.3条所述步骤进行空白试验6.5 校准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加入01.504.50无机碳标准溶液(3.8)»ìÔÈ4.024.048.0及60.0 mg/L的有机碳和无机碳标准系列溶液从测得的标准系列溶液吸收峰峰高得校正吸收峰峰高亦可按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7 结果计算7.1 计算方法7.1.1 差减测定法根据所测试样吸收峰峰高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得总碳(TC mg/L)值即为样品总有机碳(TOCTOC=TC- IC7.1.2 直接测定法根据所测试样吸收峰峰高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得总碳(TC¼´ÎªÑùÆ·×ÜÓлú̼(TOCTOC=TC进样体积为20.0ìL8 精密度和准确度取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于10%)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8.1.1 重复性 8.1.2 再现性 8.1.3 准确度 8.2 四个实验室测定含量TOC 39.8mg/L 的统一分发标准溶液按6.3条步骤测定结果如下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8%ʵÑéÊÒ¼äÏà¶Ô±ê׼ƫ²îΪ0.8%Ïà¶ÔÎó²îΪ4.3%附录A 本方法一般说明 (参考件)A1 按仪器厂家说明书规定高温燃烧管中的催化剂和低温反应管中的分解剂等当地面水中无机碳含量远高于总有机碳时从对含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合成样品(其中无机碳与总有机碳的倍数关系与我国南北方的某些地面水中的倍数关系相接近用差减法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A3 直接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即将水样酸化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机碳。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

HZHJSZ0062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HZ-HJ-SZ-0062水质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本方法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8245-1987×ÜÓлú̼(TOC)的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检测下限为0.5mg/L¶Ô²â¶¨ÓиÉÈÅÒÔÏû³ý¶Ô²â¶¨µÄ¸ÉÈÅÓ°ÏìCl 400PO43100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和低温反应管(160¾-¸ßÎÂȼÉչܵÄË®ÑùÊܸßδ߻¯Ñõ»¯¾-µÍη´Ó¦¹ÜµÄË®ÑùÊÜËữ¶øÊ¹ÎÞ»ú̼ËáÑηֽâ³É¶þÑõ»¯Ì¼ÓÉÓÚÒ»¶¨²¨³¤µÄºìÍâÏß±»¶þÑõ»¯Ì¼Ñ¡ÔñÎüÊչʿɶÔË®Ñù×Ü̼(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即为总有机碳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均分分析纯试剂3.1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KHC8HO4优质纯Na2CO3优质纯NaHCO3优质纯3.5 有机碳标准贮备溶液 ÎÂ)0.8500gÒÆÈë1000mL容量瓶内混匀)冷藏条件下可保存48天c=80mg/L置于50mL容量瓶内混匀3.7 无机碳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3.4)(预先在干燥器中干燥)1.400g和无水碳酸钠(3.3)(预先在105置于干燥器中溶解于水(3.1)中用水(3.1)稀释至标线3.8 无机碳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10.00mL无机碳标准贮备溶液(3.7)ÓÃË®(3.1)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用时现配4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及工作条件5~354.1.2 工作电压交流电900无机碳反应管温度控制180mL/minÓëÒÇÆ÷Æ¥Åä4.2.1 工作电压直流电2.5mm/min50.00ìL10mL±ØÐëÖü´æÓÚרɫ²£Á§Æ¿ÖÐ如不能及时分析于4¿É±£´æ7天选择好灵敏度总碳燃烧管温度及载气流量至红外线分析仪的输出6.2 干扰的排除水样中常见的共存离子含量超过干扰允许值(1.3)时这种情况下至诸共存离子含量低于其干扰允许浓度(1.3)后6.3 进样6.3.1 差减测定法经酸化的水样用50.00ìL 微量注射器(4.3)分别准确吸取混匀的水样20.0ìL²â¶¨¼Ç¼ÒÇÉϳöÏÖµÄÏàÓ¦µÄÎüÊÕ·å·å¸ßÔÚ´ÅÁ¦½Á°èÆ÷ÉϾçÁÒ½Á°è¼¸·ÖÖÓ»òÏòÉÕ±-ÖÐͨÈëÎÞ¶þÑõ»¯Ì¼µÄµªÆøÎüÈ¡20.0ìL 经除去无机碳的水样注入总碳的燃烧管6.4 空白试验按6.3条所述步骤进行空白试验6.5 校准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加入01.504.50无机碳标准溶液(3.8)»ìÔÈ4.024.048.0及60.0 mg/L的有机碳和无机碳标准系列溶液从测得的标准系列溶液吸收峰峰高得校正吸收峰峰高亦可按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7 结果计算7.1 计算方法7.1.1 差减测定法根据所测试样吸收峰峰高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得总碳(TC mg/L)值即为样品总有机碳(TOCTOC=TC- IC7.1.2 直接测定法根据所测试样吸收峰峰高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得总碳(TC¼´ÎªÑùÆ·×ÜÓлú̼(TOCTOC=TC进样体积为20.0ìL8 精密度和准确度取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小于10%)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8.1.1 重复性 8.1.2 再现性 8.1.3 准确度 8.2 四个实验室测定含量TOC 39.8mg/L 的统一分发标准溶液按6.3条步骤测定结果如下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8%ʵÑéÊÒ¼äÏà¶Ô±ê׼ƫ²îΪ0.8%Ïà¶ÔÎó²îΪ4.3%附录A 本方法一般说明 (参考件)A1 按仪器厂家说明书规定高温燃烧管中的催化剂和低温反应管中的分解剂等当地面水中无机碳含量远高于总有机碳时从对含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合成样品(其中无机碳与总有机碳的倍数关系与我国南北方的某些地面水中的倍数关系相接近用差减法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A3 直接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即将水样酸化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机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水中TOC测试的意义:
目前国内一般选用COD来表征水体受有机污染的程度,然而去其结果却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成分、氧化剂种类以及实验条件等,因此COD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情况。
相比COD,TOC的测定过程能氧化水体中全部有机物,能够真实反映水体有机污染情况。
在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早已将其作为判断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国内亦在开始推行TOC 测试作为水质指标。
一、原理:
①差减法:
将试样随净化空气分别倒入900℃高温燃烧管和160℃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碳和无机碳均氧化为CO
2
,经
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为CO
2,生成CO
2
分别经非色
散红外线检测器测试,获得水样中总碳和无机碳含量,其差值即为总有机碳含量。
②直接法:
将水样酸化(pH<4)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的CO
2
驱除,水样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直接测试得到TOC含量。
二、注意事项:
1.采集和保存
采集后保存于棕色玻璃瓶中,24h内测试;如不能及时测试,应加硫酸至pH<2,4℃保存7d。
2.前处理
如有大颗粒悬浮物时,应该进行过滤处理。
3.影响因素
①背景影响:使用净化后的载气;无CO
2
的蒸馏水;
②无机碳浓度远高于有机碳时,测试精度会受到影响;
③当水样中含有大量VOC时,不利于使用直接法测TOC,因其测试结果为难挥发性TOC。
参考文献:GB 13193-91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