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加热炉火灾事故

合集下载

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烟,刚划着火柴即发生爆燃,一名经警当场烧死,另一名烧成重 伤。火随即进入院内,将操作室炸塌,214号储罐着火,又有5名 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和砸伤。经奋力扑救,大火于18时50分 扑灭。
可燃气体积聚 明火引起爆炸 ——事故原因
⑴催化装置开车调整操作期间,不合格汽油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形 成了爆炸条件。
火安全意识。 3. 强对易燃易爆区域的防火安全管理,深化岗位责
任制.
违章指挥引发火灾一人死亡
违章指挥引发火灾 一人死亡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16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自贡运销部因用户管网压力不 能满足需要,拟对管网进行改造。4月16日上午,运销部下属负责民用供气 的天然气公司负责人黄宇,在无施工组织、无施工作业方案、无动火作业 手续、无应急预案,也未向运销部领导和生产调度室作任何请示报告的情 况下就安排人员动火作业。18时15分,实施直径30mm管线与直径57mm管线 碰口时,在未通知配气站和运销部生产调度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关闭了直径 57mm管线上的DN50阀门(距离动火点121米),并且未安排人员对关闭阀门 值守。18时20分,当用户发现无天然气时向配气站反应,配气站值班人员 刘正英向生产调度室值班人员询问,均不知情况。刘正英在寻检中发现 DN50阀门关闭,在不知有人作业的情况下将其开启(天然气出口压力为 0.26Mpa)。此时正在碰口的电焊作业引燃了天然气,而作业场所为宽0.8m, 长3.5m,高3m的狭窄有限空间。着火后管工曾旭向通往开阔地带的通道逃 离现场;焊工王飞跑进了一条仅3.5m深的巷子而无法逃生,被当场烧死。
该工段技术员陈贵斌19时50分通知化验人员炉膛取样分析合格
后,操作工李波于21时25分进行点炉前确认,车间另一值班长 程超和王勇先后也到现场学习加热炉的点火操作,约21时45分, 陈贵斌将点炉火把伸入点火孔时,炉膛发生闪爆,陈在逃生过 程中,被震落的烟囱防雨帽击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加热炉事故案例

加热炉事故案例

加热炉事故案例介绍加热炉事故案例是一个关键的工业安全问题。

加热炉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钢铁、化工、玻璃等。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加热炉事故时有发生,给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一个加热炉事故案例,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背景在某钢铁厂,一台长期使用的加热炉发生了事故。

这台加热炉主要用于加热钢坯,以便进行后续的锻造和轧制工艺。

事故发生在一个晚上,当班工人报告发现加热炉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了生产,并将事情报告给了厂长。

事故过程经过调查,事故过程如下: 1. 加热炉内温度无法控制。

在事故发生前,加热炉内部温度一直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然而在该晚上,温度控制失效,导致加热炉内温度急剧升高。

2. 炉内压力升高。

由于升温过快,加热炉内压力也开始升高。

由于加热炉采用闭式系统,过高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3. 加热炉爆炸。

在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加热炉发生了爆炸。

巨大的爆炸声震醒了整个工厂,引起了工人的恐慌和逃离。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事故原因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主要原因: 1. 设备老化。

该加热炉已经运行了许多年,内部设备零部件的老化和磨损严重影响了其正常运行。

例如,温度控制系统和压力释放系统的失效都可以追溯到设备老化。

2. 操作不当。

事故发生时,加热炉正处于自动控制模式下。

工人负责观察和干预,确保加热炉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然而,在该晚上,工人没有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3. 维护不到位。

加热炉作为一台复杂的机械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然而,在该案例中,加热炉的维护工作没有得到仔细的关注,导致设备的故障风险逐渐增加。

影响和教训这起加热炉事故给生产企业、工人和相关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 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时,加热炉附近有多名工人正在进行工作。

由于爆炸引发的火灾和高温,导致多人受伤甚至丧生。

这是一次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加热炉火灾事故报告

加热炉火灾事故报告

加热炉火灾事故报告报告单位:XXX 公司报告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事件概述在 XX 年 XX 月 XX 日,XXX 公司的加热炉发生了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该公司立即展开了紧急应对措施,并启动了调查和研究此次事故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火灾事故发生时间:XX 年 XX 月 XX 日XX时XX分火灾事故发生地点:XXX 公司加热炉厂房事故经过据现场工人和监控录像显示,火灾发生在晚上,在加热炉操作台附近。

当时工人正在对加热炉进行检修,突然发现加热炉内部冒出了浓烟,并迅速蔓延开来。

工人们立即向消防人员求助,并尝试用灭火器进行初步控制,但由于火势过大,无法扑灭。

消防队及时赶到,并迅速展开了灭火工作。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火灾终于被扑灭。

但事故造成了加热炉厂房的部分损毁,以及大量相关设备和材料的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有两名工人在火灾中受伤,其中一名工人伤势严重丧生。

原因分析经过初步调查和现场勘察,我们对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 设备故障:初步推测,火灾可能是由于加热炉设备故障造成的。

据工人描述,当时加热炉内部似乎存在异常情况,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火灾发生。

2. 人为失误:在事故前,加热炉进行了例行检修和工艺调整,这涉及到了一些操作工人的人为干预。

有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疏忽或错误,引发了火灾的发生。

3. 安全措施不当:在事故发生时,加热炉周围并没有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应急通道,导致灭火工作受阻,造成了火势蔓延的加剧。

以上原因可能是造成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教训及改进措施针对此次火灾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1. 设备维护:加强对加热炉设备的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技能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宣传教育。

实例分析常减压装置开停工危险因素及其安全措施

实例分析常减压装置开停工危险因素及其安全措施

实例分析常减压装置开停工危险因素及其安全措施常减压蒸馏装置在开停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泄漏、介质互串、超温超压、可燃气或空气置换不净、仪表或安全设施失灵等原因,易发生油气着火爆炸事故,设备、仪表损坏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操作和作业都要受控,即在作业前须充分计划,进行风险辨识并有预案,作业过程中按规程步步确认。

实践证明,石油化工装置停工、检修及开工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据统计,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系统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42.63%。

常减压蒸馏装置油品火灾危险性大,在开停工过程中状态比正常生产更不稳定,操作程序更繁杂,因为风险辨识不充分、防范措施不到位、组织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等原因,致使操作不受控,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1、工艺介质的危险因素识别常减压装置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是原油、瓦斯、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渣油。

常减压装置属于甲类生产装置,主要火灾危险介质为甲B类可燃液体和甲类可燃气体及重油。

原油、汽油、溶剂油、瓦斯列为装置重大危险源,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将引起燃烧或爆炸,重油在操作条件下易发生泄漏自燃造成重大火灾或发生低温冻凝事故。

2、工艺介质的毒害性原料及产品物质均为低毒物质,如果油气线泄漏可能引起烃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浓度超标,对现场人员眼、鼻及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并造成一定环境污染。

助剂系统中烧碱、氨等属于危险化学品,操作不当会造成人体伤害。

3、常减压装置的开工危险因素分析:常减压装置的开工按照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开工前的设备检查→设备、流程贯通试压→减压塔抽真空气密性试验→柴油冲洗→装置开车。

装置开车的顺序是:原油冷循环→升温脱水→250℃恒温热紧→常压开侧线→减压抽真空开侧线→调整操作。

在开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机泵、换热器泄漏着火、加热炉升温过快产生裂纹等,其危险因素和安全预防管理措施见下表。

加热炉事故案例分析与研究

加热炉事故案例分析与研究

加热炉事故案例分析与研究加热炉事故案例分析与研究1. 引言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对材料进行加热处理。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加热炉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生产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风险。

对加热炉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探索事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热炉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2.1 加热炉燃烧事故案例一:2018年某工厂的加热炉发生燃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火灾和爆炸。

经过调查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燃烧过程中的燃料供应不均匀,导致了燃烧不完全和积聚的可燃气体爆炸。

工厂对于加热炉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的维护和巡检,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加热炉过载事故案例二:某金属加工厂的加热炉发生过载事故,导致加热炉过热、炉膛炸裂,造成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

经过调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加热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加热功率和控制温度,导致炉温超过设定值。

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3. 加热炉事故原因分析3.1 人为因素加热炉事故中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

操作人员对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不熟悉,无法有效地控制加热过程,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故障加热炉事故中的设备故障包括供电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燃烧器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加热炉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3.3 管理不善加热炉事故中的管理不善主要包括缺乏定期维护、设备老化、漏洞管理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加热炉运行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 加热炉事故预防措施4.1 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对于加热炉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以确保正常操作和安全生产。

4.2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加热炉进行维护和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4.3 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加热炉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管理,确保安全操作和安全生产。

焦化行业火灾事故分析案例

焦化行业火灾事故分析案例

焦化行业火灾事故分析案例案例概述2019年某年某日,某地区一家焦化企业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事故的起因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和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整个事故过程中,共有X名工人伤亡,X名工人受伤,多台设备受损,部分厂房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X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焦化企业的一台加热炉存在老化严重和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炉内温度不受控制,直接引发了火灾。

加热炉的老化和维护不到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此外,在火灾发生后,部分灭火设备未能正常工作,加剧了火势的蔓延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人为操作不当据事故现场工人的回忆和监控录像显示,在火灾发生前一天,焦化企业曾对加热炉进行了维修和保养,但是工人在进行维修作业时,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导致了维修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引发了设备故障。

此外,火灾发生后,部分工人未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导致了伤亡的加重。

教训和启示1.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焦化企业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高温、高压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和程序来执行,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疏忽。

2.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焦化行业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焦化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程序。

3.健全应急预案和灭火设备灭火设备是防范和控制火灾的重要工具,必须保持灭火设备的完好和有效。

同时,焦化企业还应该健全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结语焦化行业的火灾事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焦化企业和整个行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警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焦化企业必须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十宗典型案例案例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发生事实:2015年10月18日,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的二期120万吨/年石脑油综合利用项目催化重整联合装置加热炉炉管蠕胀破裂造成管内原料石脑油、氢气泄漏,导致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11万元。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发现,事故起因是操作工违规操作引起炉管管道短期过热致使炉管破裂。

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公司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处罚: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规定,区安监部门对事故责任单位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区安监部门对该公司总经理处以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点评:本案涉案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由于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该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具体表现为:隐患排查工作不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案例二:未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事实:2015年5月,安监局接到该区某公司员工举报,反映该公司未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培训即安排上岗作业,导致该公司一名派遣员工在冲压车间生产过程中受伤。

区安监局接到举报后立即对公司进行执法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调查询问,发现该公司存在未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的违法行为。

处罚: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安监局对该公司处以责令限期改正,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
15时30分许,催化车间稳定岗位负责人为了降低稳定塔
的液面,将塔内油品同时送往214号储罐,因稳定系统
的热源没有建立起来,汽油携带轻组分进入罐区。
可燃气体积聚 明火引起爆炸 ——事故经过
成品车间汽油罐区4点班工人接班后,闻到有异常气味,
但都没在意。直到17时20分许,岗位人员感觉不对时,
可燃气体已蔓延至汽油罐区大门外15m处,由于当时阴天、
排,当日22时15分,检修人员持工作票开始卸
DN800mm大油气线法兰螺栓,准备加盲板。
第二天日2时,螺栓全部卸完,检修人员放入盲板进
行找正,此时大油气线侧法兰口处出现青烟,接着爆
燃起火。检修人员在躲闪时,2人从6m高的平台上坠
落,其余5人被火燎伤。
检修 引起爆炸伤人 ⑴此次停工仅检—查—部事分故设原备因,对分馏 塔稳定系统不进行动火检修,在加 盲板前按操作规程对分馏塔只进行 了粗吹扫,残存的可燃气体进入大 油气线。
1、岗位“三违”行为,特别是习惯性 违章行为。
2、加热炉点火作业前的检查、气体分 析、点火程序、点火人责任及相关 措施等方面的检查制度要落实。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2、检修前风险分析不彻底
引起爆炸伤人
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
事故教训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检修 引起爆炸伤人 ——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裂化装置因不正常停工检修。按停工统筹安
状况的情况下,将进入车
间的高压瓦斯总阀门打开。
17时10分,减压炉点火时
发生闪爆。
泰和 安全培训教材
违章操作 减压炉爆炸 ——事故原因
违反了加热炉点火
操作规程,瓦斯气没
有引到加热炉前。点
火时又没有认真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教训:
1、安全操作规章执行不严格,形同虚
设。表现在整个点炉操作过程中,严重违反
了加热炉“三不点”要求,即:未经检查不
点、炉膛有余气不点、气源无控制不点。
2.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
应采取的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
进行操作。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
编制单位:原油集输公司质量安全环保科
编写 人 : 毛 建 英
审核人: 刘景华
1996年11月的一个晚上,西一联合 站热力岗的4#系统炉,由于天然气管线 进油造成炉火突然熄灭,当班职工听到
加热炉熄火报警后,立即赶到加热炉操
作间,将加热炉燃气阀门关闭。在未采 取通风措施的情况下马上进行点火操作,
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气管线内存油。 2、岗位员工为图快捷将含油的天然 气直接排放到炉膛内。
3、由于炉膛内温度较高,油品受炉膛
内高温迅速产生油蒸气,最后使炉膛内的 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遇明火发生爆炸。 4、岗位员工未按照Q-SYDG1108-2002 《快装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的要求:打 开烟道挡板及火嘴风门自然通风15-20分 钟后,再进行点火操作,而是在未采取任 何通风措施的情况下,多次进行点火操作, 导致了这起加热炉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的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
3、对“三违”现象,按“四不放过”原则,
追究各级责任人的责任,以警示他人。
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起 事故会在人们 的记忆中淡忘, 但它留给我们 的教训是不会 被遗忘的,那 就是严格执行 安全操作规程, 才能确保大站 的平安运行。
加热炉操作间
由于天然气管线中带油,点火数次也 未点着。班长得知情况后,和另外两名职 工一起来到操作间,靠燃气管线内的压力 直接向炉膛内放空,将天然气管线内的存 油放净后,在未采取对炉膛进行通风措施 的情况下,又直接点火。
油气不断流入 炉膛
此时的炉膛内,天然气和油品挥发产生的油蒸 气,混合后已经达到了爆炸浓度,再次点火时,炉 膛内聚集的可燃气体突然发生了爆炸.
一个硕大的火球喷出,当场 烧伤三人。
火灾造成的后果
经医院鉴定:一人 轻度烧伤,两人为Ⅱ度 烧伤。
加热炉炉口接原因:
1、天然气管线进油后,岗位员工虽
然进行了扫线,但由于冬季油品粘度高,
流速慢,因此扫线所需时间较长。当时
正值冬季,员工不愿在寒风中久站,未
检查扫线情况就匆匆结束了工作,致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