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与习题教程实训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参考答案供教师参考第1章徐新第2~5章张葵;第6章丁胜;第7~8章李顺新;第9章王思鹏;第10章李琳;第11章吴志芳张葵整理若有建议及意见,请发邮件至zhangkui@,对您提出的建议及意见,将不胜感谢!2012年7月18日目录目录 (2)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 (1)第2章计算机系统习题 (2)第4章中文Office 2003习题 (5)第5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8)第6章程序设计基础习题 (10)第7章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习题 (12)第8章软件工程基础习题 (15)第9章数据库技术基础习题 (17)第10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19)第11章信息安全基础习题 (20)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 DBBAA二、填空题1. 逻辑上相关的记录的集合某台二级存储设备上的一块已命名的区域2. 一种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3. 位、字节和字三、判断改错题1. √2. √3. ×(改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4. √5. ×(改正: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8。
)更正:书中P155此题题干修改为: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
四、简答题1.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答:(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3)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4)第四代:1971----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二者有何关系?答:(1)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媒体上可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3)它们的关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人们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实验教程习题答案

习题1的答案1.选择题1、B2、A3、B4、D5、C6、A7、C8、D9、B 10、C 11、A 12、C 13、D 14、B15、C 16、B二、问答题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各以什么器件为其主要特征?答:根据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是延迟线或磁鼓,使用机器语言,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以磁芯存储器为主,辅助存储器开始使用磁盘,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系统。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机型开始多样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仍为半导体存储器器,外部设备和操作系统等更进一步发展,机型向巨型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2.一般情况下,通用计算机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通用计算机按其规模、速度和功能等又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及单片机。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
指计算机应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数值计算)。
科学计算一般要求计算机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相对大。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方面。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也称数据处理。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信息需要及时地采集、存储并按各种需要加以整理、分类、统计,把它们加工成人们需要的形式,也就是说需要对信息加以处理,才能使之得以利用(3)过程控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Windows7+Office2010教学设计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Windows7+Office2010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两个部分。
Windows7操作系统第一章 Windows7操作系统初识1.Windows7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Windows系统的安装与卸载3.Windows系统的界面和功能模块第二章 Windows7文件管理1.Windows7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2.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和删除3.文件的属性和查找第三章 Windows7系统管理1.系统设置和控制面板的使用2.用户管理和安全设置3.系统备份和还原Office2010办公软件第一章 Office2010基础知识1.Office2010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Office2010软件的安装与卸载3.快捷键和自定义工具栏第二章 Word2010文字处理1.Word2010的界面和文档编辑操作2.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3.表格、插图和图形的应用第三章 Excel2010数据处理1.Excel2010的界面和单元格操作2.公式和函数的使用3.图表和数据分析的应用第四章 PowerPoint2010演示制作1.PowerPoint2010的界面和幻灯片设计2.文字、图表和媒体插入3.动画和切换效果的制作教学方法本课程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权,让学生自行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1.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常规教学设备2.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软件等相关软件3.教学PPT、教学手册等课堂辅助工具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操演练、作业评析、在线交流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情况以及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与习题教程实训七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摘要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从师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资格证书和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引言 (3)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 (3)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3.1 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3.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4)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4)3.4 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4)3.5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5)4.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1.引言进入21世纪,Computer基础教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中小学Computer教育开始步入正轨,Computer技术更多地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Computer能力要求有增无减,Computer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对于Computer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我国的Computer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Computer 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Computer 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Computer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Computer专业的学科教育即Computer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Computer基础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上机指导 实验七PPT课件

选中要设定的文本,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选择“文字效 果”选项卡,在“动态效果”列表框中选择一种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 选择可在“预览”框中看到 效果。
供用户选择,如有圆括号、尖括号、方括号、大括号等等。同时,可在预 览窗口看到设置效果。 ⑤ 单击“确定”按钮。
上一页 下一页
分栏
分栏就是在编辑文本时,将所选择的整块文本或全篇文档按照横或竖的方 向分成几栏,分栏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选择要分栏的整段文字。 ②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 ③ 从对话框左上角的“预设”栏中列出的五种分栏选项中选择一种,如果
上一页 下一页
段落间距
在“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段前距、段后距、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还能设置是否需要首行缩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
Word 2002可设置统一格式的项目符号或编号,这样可以使文档易于阅读 和理解。也可以创建多级列表,使文档具有多个缩进层次,形成既包含数 字又包含项目符号的列表。这些项目符号可以是Word 2002默认的,甚至 还可以是图形或图片。一旦设置了项目符号或编号,Word 2002将在下一 段自动继承上一段落的项目符号或编号,如果是编号,将自动为列表项按 顺序编号。
设置拼音指南 带圈字符 纵横混排 合并字符 双行合一
上一页 下一页
设置拼音指南
① 选择需要添加拼音的文本。 ② 依次选择“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命令,打开“拼音指南”对
话框,如图7-1所示。 ③ 在该对话框中,用户根据需要可以对“基准文字”文本框和“拼音文字”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 第7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3.设置IE浏览器主页
——主页设为或为空白页!
4.管理Internet临时文件夹 5.收藏经常访问的网页
2
实验7-1 浏览器的使用
三、注意事项
(1)输入网址时一定要仔细,输入错了一个 字母的话,都可能得不到要访问的页面。 (2)如果页面没有打开,可以尝试“刷新” 该页面重新访问该站点。 (3)各种浏览器都大同小异,掌握一种之后, 其他的可以触类旁通。
6
实验7-2 资源搜索与下载
三、注意事项
(1)搜索引擎、下载工具等种类也很多,读 者可以分别尝试不同的工具来区分它们之间的 异同。 (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搜索时,搜索技 巧非常重要,读者应认真阅读“帮助中心”的 内容。据此也想提醒读者任何一个软件的“帮 助”都非常有用,要养成通过“帮助”学习软 件使用的良好习惯。
实验7-3 电子邮件的应用
四、练习实验
(1)在搜狐网站注册一个免费电子邮箱。 (2)给自己的朋友发送一封主题为“问候”的邮 件。 (3)对朋友的来信进行回复,并设置恰当的主题。 (4)在“通讯录”中建立一个联系组,名称为 “电子邮件练习组”,在邮箱通讯录中挑选3个联 系人,将其添加到新建的联系组中,并给每个小 组成员发送一封主题为“你好吗?”的信件。
9
实验7-3 电子邮件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会注册免费电子邮箱。 (2)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会收发电 子邮件。 (3)会使用专业软件对电子邮件进行管理。
10
实验7-3 电子邮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注册免费电子邮箱 ——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自己的免 费电子邮箱 2.登录邮箱 3.收发邮件 4.使用专业软件管理邮件 ——利用foxmail管理邮箱
精品文档-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Windows 7+Office-第7章

31 图7-13 控制面板
32 图7-14 【系统属性】对话框
33 图7-15 警告信息
34
(3) 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远 程桌面的设置。
(4) 在桌面上的“网络”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 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控制面板。
(5) 在控制面板中单击左侧的“更改适配器设置”文字链 接,然后在“本地连接”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 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28 图7-12 【计算机应用的权限】对话框
29
实训三 设置远程桌面
【实训目的】 (1) 掌握在Windows 7下设置远程桌面的方法。 (2) 掌握访问远程桌面的方法。 【实训内容】 在局域网内设置与访问远程桌面。 【实训要求】 (1) 在一台计算机上设置远程桌面。 (2) 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并操作远程桌面。
36 图7-17 查看本机的IP地址
37
创建远程桌面以后,如果要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登录, 只需要建立连接即可,方法很简单,下面简要叙述一下操作步 骤。
(7) 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打开【开始】菜单,执行【所有程 序】/【附件】/【远程桌面连接】命令,弹出【远程桌面连接】 对话框,如图7-18所示IP地址, 单击【连接】按钮,就可以连接到远程桌面。
19
【实训步骤】 (1) 打开【计算机】窗口并切换到D盘,然后新建一个文 件夹,命名为“计算机应用”,在该文件夹下创建或复制一个 Word 文档,内容自定即可。 (2) 在“计算机应用”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 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如图7-7所示。在弹出的【计 算机应用属性】对话框中切换到【共享】选项卡,如图7-8所 示。在这里可以设置共享与高级共享。
1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及习题集

每一章分为知识体系、难点和重点解析、习题精选、实验操 作、章节综合练习等模块。其中,“习题精选”包含了选择 题、填空题和问答题。本书还配备了参考答案,使读者能够 检查学习的效果。另外,书后还附有模拟试题和2009年全 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考试大纲,供同学们参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验指导及习题集
前言
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介绍了Word 2003的 特点,通过练习,掌握编辑图文并茂、格式各异的文档的全 过程。
第4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介绍了Excel 2003的 特点,练习制作电子表格文件、数据计算处理和生成图表, 并利用Excel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 总和数据透视分析。
第5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介绍了 PowerPoint 2003的特点,练习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前言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熟悉计算机网络的 相关知识,使用Internet Explorer检索信息资源和使用 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前言
本书由西安欧亚学院杨远和权赟主编。其中,第1章由杨远 编写,第3,第5和第7章由杨远和权赟编写,第2,第4和第 6章由杨远和仲崇丽编写。全书由杨远负责统稿。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上一页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从师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资格证书和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3)
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 (3)
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
3.1 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
3.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4)
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4)
3.4 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4)
3.5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5)
4.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1.引言
进入21世纪,Computer基础教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中小学Computer教育开始步入正轨,Computer技术更多地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Computer能力要求有增无减,Computer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对于Computer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
我国的Computer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Computer 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Computer 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Computer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Computer专业的学科教育即Computer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Computer基础教育。
非Computer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高等学校Computer基础教学是为非Computer专业学生提供的Computer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Computer、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Computer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Computer 素质,为将来应用Computer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Computer公共基础基本上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都在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差别主要在于讲课时数与实验操作时数的比例有所不同。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Computer 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Computer基本技能,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中学已经学过Computer的相关课程,但由于上机条件有限,且考核不严,所以基本上跟没学过也没多大差别。
也有少部分学生,中学时代学得不错,但由于平时没有练习机会,所以时隔一至两年也就忘光了。
我们连续两年在本校新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Computer 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Computer教学的目标。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的Computer基础教育中Computer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
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Computer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1 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Computer基础教学工作所面对的形势,对教师的Computer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Computer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
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尤其是Computer
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学校应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
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Computer 教师的要求。
3.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Computer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Computer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课时有限,且学生基础不一,所以无法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来。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相关课程的网站,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网站的建设应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等以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Computer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Computer基础实验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思维训练,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将以往应试型的学习,改变为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开发程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培养复合性的人才。
教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该类实验是以“任务”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Computer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3.4 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在以往的Computer基础教学中,由于受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影响,许多学校的Computer基础教学都是以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随着Computer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地应用普及,各行各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毕业证书上,还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Computer操作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如图1合格证书和图2优秀证书所示。
图1合格证书
图2优秀证书
大学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所以,Computer基础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会打字或会操作Computer常用软件以及编写简单的计算程序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程序编写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Computer基础综合技能项目的训练。
实践证明,结合社会职业需要和以资格证书考试相适应的课程教育,对于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学会自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3.5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目前的Computer基础考试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笼,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所以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革:
(1) 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若有创新,就可以加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3) 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通过电子邮箱或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4) 正确处理好基础教育和等级考试的关系。
组织参加等级考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教育部门应注意等级考试内容应该是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及时更新。
图 3计算机软件考试的种类
4.结束语
Computer 基础教学的普及和深化是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各学科
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Computer 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Computer 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大学Computer 基础教学改革探
讨./100paper/jiaoyuxue/ gaodengjiaoyu/20070621/16519.html
[2] 对高职Computer 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newsdetail. cfm?iCntno=4793
[3] 高校非Computer 专业Computer 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
践.http://59.42.244.63:8088/datalib/qikan/2005/2005_08/qikan.2005-07-21.6117962712
()()()()02024sin 32<<≤≥⎪⎩⎪
⎨⎧+-+=x x x x
x e x x x 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