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写的字 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写的字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的字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1. 中秋节的起源:介绍中秋节的传统起源和由来,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
2. 中秋节的时间:说明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一般在九月中旬左右。
3. 中秋节的习俗:列举中秋节的各种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4. 中秋节的食物:介绍中秋节的传统食物,如月饼、柚子、芋头等,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5. 中秋节的意义:阐述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庆祝的目的,如团圆、感恩、祈福等。
6. 中秋节的祝福:可以在手抄报中附上一些中秋节的祝福语,如“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等。
总之,中秋节手抄报的字内容可以围绕中秋节的起源、时间、习俗、食物、意义和祝福展开,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和解释中秋节的各个方面。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今日是八月十五,人们兴致勃勃,以各种形式来欢庆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欢送查阅!↓↓↓点击获得更多“中秋节”内容↓↓↓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简写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素材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四年级一等奖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洁(12篇)中秋节主题手抄报文字内容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渐渐开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季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予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始终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我的中秋节主题作文今日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
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从早上起天空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
看来我们今日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聚饭,开快乐心的聊着天,我和哥哥吃着圆圆的月饼,时常地望着天空,盼望能见到那圆圆的月亮。
我不禁想到去年上月时的情景。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饭,我们一家就出去赏月。
我望见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半张脸,羞涩得像个小姑娘。
渐渐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把大地照的犹如白昼。
从月光中我仿佛看到嫦娥姐姐在孤寂的哭泣,他双手抱着玉兔惦念着自己的亲人。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被诗一首: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
”我得意的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这个中秋夜虽然说有些缺憾,但我过得同样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团团聚圆吃饭才最重要。
中秋节唯美祝愿语1、客户您好,中秋将至,特送祝愿,祥瑞如意,跟您相伴,华蜜欢乐,与您相随,大富大贵,伴您左右,你我合作,财运兴盛,中秋欢乐!2、仰视星空,一轮明月圆,环顾身边,却不见挚友们在眼前,倍感思念,短信送去甜蜜的月饼,祝挚友们中秋节欢乐,华蜜恒久!3、每逢佳节倍思亲,想邀明月致劝慰。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通用6篇)

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通用6篇)中秋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单篇一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事象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明清时期的民俗大节。
中秋节在宋元时代是一般性节日,明朝以后中秋地位显著上升,清代成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四大节之一。
明清时期的中秋节俗内容较前代有了显著的扩充,节俗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祭月、拜月,庆祝丰收唐宋时期的中秋节主要是赏月、玩月,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
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关系。
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对丰收的庆祝。
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2、分享、馈送“团圆饼”中秋节令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
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民间流传的元朝末年八月十五吃月饼反抗统治者的传说虽不足信,但至少部分说明了明初以来中秋吃月饼的事实。
明代中秋节馈送月饼是全国普遍通行的重要节俗。
在明朝初年中秋已有食饼习俗,民间城乡更是以月饼为节礼互相馈送。
现代月饼生产形成地域风格,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它们在月饼内馅、月饼形制及加工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北京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以糖浆面为主,有酥皮、硬皮两种,月饼有咸甜两味,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苏式月饼,也是酥皮,饼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料;甬式月饼(宁波),酥皮,多用苔菜为馅。
传统月饼糖多油重,近年来多流行以果类为馅的低糖月饼。
3、家人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
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
中秋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中秋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内容1:中秋节祝福语1) 一个祝福,藏纳多少感恩和心愿;一声问候,代表多少惦念和关心;中秋之际,我的思念更深。
愿爸爸妈妈开心平安健康!2) 想给你一句关怀,忘了;想给你一声祝福,远了;想给你一个月饼,贵了。
想来想去,还是送你一个中秋的月亮,祝你的生活像月光那样挥洒自如!3) 一个月饼分八块:一块合家欢,两块家团圆,三块生活甜,四块永平安,五块事业顺,六块财源添,七块常开心,八块是美满。
祝你中秋佳节,团圆美满。
4) 以真诚为圆心,心意为半径,画出友情的圆;以缘份为圆心,浪漫为半径,画出爱情的圆;以关怀为圆心,惦挂为半径,画出团圆的圆;中秋节至,愿你快乐!5) 一心二意,那是不可能地。
三心四意,那是做不到地,五言六语,那全都是想念你地。
七嘴八舌全都是祝福你地。
祝你中秋节快乐,时时想着我。
6) 一轮月盈,满腔情浓;一?秋思,双眸朦胧;一盒月饼,团圆家中;一同赏月,其乐融融;一条信息,表我初衷。
祝中秋节快乐。
7) 有个节日仰头见美女,美女身边有个野兽,野兽常和美女伴舞,下面的人看得不亦乐乎,那个节日愿你中秋团圆,月饼香甜,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8) 把祝福揉成面,用快乐来做馅,加一勺甜蜜水,点一束平安火,真心守护,做成生活美满如意月饼,送给健康幸福的你。
祝你中秋节快乐。
9) 中秋月圆,相思千里共婵娟;人间团圆,其乐融融真情暖;幸福梦圆,快乐怡人随心愿;祝福相传,醇厚友情一线牵。
预祝好友中秋快乐!10)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传一份短短的祝福,祝你微笑甜甜。
中秋节快乐!中秋节送月饼祝福语11)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
整日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加衣裳。
保重身体多餐饭,珍惜友情常想想。
信短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12) 圆月高悬在天边,影影幢幢树梢间。
中秋佳节月如斗,抛洒银霜泄人间。
敢托嫦娥送我情,敢派吴刚传我言。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汇总5篇)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汇总5篇)1.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第1篇1、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2.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第2篇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
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中秋节手抄报词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词句内容
1. 中秋节呀,那可是个团圆的大日子!就像春节一样重要呢!想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多温馨呀!例子:你说中秋节是不是超级棒呀?
2. 月亮在中秋节这天可圆啦,像个大玉盘挂在天上,照亮了我们的笑脸。
例子:那月亮难道不像个会发光的宝贝吗?
3. 咱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可多啦,什么豆沙的、蛋黄的、五仁的,总有一款能抓住你的胃!例子:你难道不想尝尝各种美味的月饼吗?
4. 中秋节晚上,大家都出来赏月啦,小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那场景真欢乐呀!例子:这场景难道不令人开心吗?
5. 传说中嫦娥住在月亮上呢,中秋节的时候会不会也在看着我们呀?例子:你说嫦娥会不会也想和我们一起过中秋呢?
6. 送祝福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一环呀,一句温馨的祝福能让人心里暖暖的。
例子:在中秋节送上祝福不是很好吗?
7. 中秋节的氛围总是那么浓厚,到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
例子:这样的氛围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8. 一家人在中秋节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这就是生活中的小美好呀!例子:这种小美好难道不值得珍惜吗?
9. 中秋节的手抄报,可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元素都加进去呀!例子:不把这些加进去怎么行呢?
10. 让我们好好享受中秋节吧,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例子:我们难道不应该尽情享受中秋节吗?
结论:中秋节手抄报就应该充满这些有趣又温馨的词句内容,这样才能展现出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呀!。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6篇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6篇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为秋季的其次个月,而八月十五的月亮圆满,象征家庭团聚,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欢送查阅!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今日是中秋节,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
晚餐后我们一家五口坐在院子里,期盼着月亮的到来。
最终,月亮出现了,只是,它被一层乌云遮住了,假设隐假设现。
一阵风吹过,乌云被吹散,月亮的容貌把我深深地吸引了!它圆滚滚的,犹如一个甜蜜的月饼,高悬在空中;皎洁的月光泻在我的身上,使我舒适无比。
细致看着月亮,这个“白玉盘”中好像有个漂亮的女子,望着人间,身边还有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那就是嫦娥,她正急迫地找寻着后羿,可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只能一人,孤独地待着月宫。
“吃月饼啦!”她妈妈端着盘子走出来。
月饼都被切成了五份,这使我迷惑不解,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原来,吃月饼时,月饼要切出来,每人一份,才能表示团聚。
晚上的月亮并不是特殊亮,可是,我们全家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最光明的月亮。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2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来了中秋节。
早晨,我早早的起床,穿衣洗漱完毕。
看了看窗外,天上飘着毛毛细雨,真担忧晚上看不见圆圆的月亮。
突然发觉桌上放着一个小月饼,外皮金黄闪光,上面刻着四个字“中秋欢乐。
”我馋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咬了一小口。
妈妈见了说:“小馋猫,月饼是晚上吃的。
”我对妈妈说:“就吃一小块嘛。
”妈妈笑了笑,刮了刮我的小鼻子,我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看到一桌丰富的晚餐,都是我爱吃的,有红烧肉、炒河虾、小公鸡……哇!还有我最爱的大闸蟹。
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晚饭桌上,爷爷讲了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的兴致勃勃,仿佛坐上了神舟飞船登上了浩渺的太空。
晚饭后,爷爷奶奶在门外长桌上摆上了大月饼、苹果、菱角、柿子,还有一碗清茶。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内容(精选三篇)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内容(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1(一):赏月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
《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月赏桂花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
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
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2中秋节祝福语1、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人虽不至,心向往之。
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圆美满,幸福安康!2、今秋又是月圆时,清风只影度中秋,思念佳人千里外,明月传情表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导读:本文是关于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秋节手抄报诗词内容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中秋》(宋)戴石屏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
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
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
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
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
吴自牧(约一二七○前后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金盈之(约一一二六前后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於他郡。
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
登楼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
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一点红」,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
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宋朝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
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
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元朝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
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
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
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
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
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明朝至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
《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江上。
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
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
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窥一二。
清朝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
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
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
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
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
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