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操作

合集下载

广联达软件操作实际记录

广联达软件操作实际记录

广联达软件操作实际记录操作人:王秦安2010年8月28日前言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GCL2008、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设计不可能完全按照软件的默认设置程序进行。

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设置和修改方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以下是根据工作实际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操作,可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借鉴。

一、钢筋抽样软件(2009):1、桩承台:①桩承台配筋形式:环式配筋、梁式配筋和板式配筋,其中板式配筋又有单层和双层之分。

详下图:②单层板式配筋钢筋端部弯折软件默认10d,双层板式配筋面层钢筋端部软件默认不弯折;底层钢筋端部软件默认弯折10d。

实际设计不同时应进行调整。

假设CT-1具体操作如下:在名称【CT-1】界面,点击【属性编辑】序号8计算设置【按设定计算设置计算】栏…方框,在【计算参数设置】界面序号44、45按设计要求调整弯折数据。

调完点击【确认】退出。

注:应先进行设置调整,再进行图形输入。

2、基础梁:(B为下部钢筋;T为上部钢筋)①基础梁一般情况下四周梁分有悬挑梁、无悬挑梁形式。

其余梁有L、T和十字相交形式。

详下图:②图形输入后,在进行【原位标注】前首先要按构件的受力情况,设置基础梁的支座。

(必须要操作的程序)③基础主梁端部钢筋构造:分【外伸构造】和【无外伸】两种。

在【属性编辑】→【其他属性】→【节点设置】→【按默认节点设置计算】栏…方框。

在【节点设置】栏按设计要求调整钢筋端部弯折数据。

调完点击【确认】退出。

详下图:注:应先进行设置调整,再进行图形输入。

否则,汇总计算仍按软件默认设置进行计算。

④基础梁与桩承台相交:根据软件默认设置,基础梁的主筋伸至承台的对面。

但在设计时通常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是有相应数据的。

对于比较小的承台按默认设置计算钢筋工程量与设计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对于一些大的承台按默认设置计算钢筋工程量与设计要求差别很大。

因此,在【汇总计算】以后,应在查看【编辑钢筋】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板)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板)

广联达钢筋算量学习(板)1、板的底筋是必须配置的,如果板配置了双层钢筋则会有面筋,如果板的厚度较大,则配置中间层筋,对于没有配置面筋的板,如果跨度较大,则一般配置温度筋。

2、板的受力筋还有跨板受力筋,跨过一般,两段伸过两个支座,并标注有一定的长度。

负筋是指板支座位置的支座负筋,一般在没有面筋的情况下布置,如果有温度筋,则支座负筋要与温度筋搭接。

此外,负筋的垂直方向还有负筋的垂直分布筋。

3、拉筋和板凳筋的设置方式:工程设置-----计算设置----节点设置-----板-----第十项板拉筋、板凳筋布置方式4、板的受力筋定义中,左弯折和右弯折中(0)表示默认的板的厚度减去2×钢筋保护层厚度。

5、进行受力筋的布置时需要同时选择“单板”和“XY方向”6、“应用同名称板”可以把板的受力筋应用到同名称板上。

7、对于相邻的同名称板可以用“多板”方式布置。

8、在板负筋的属性编辑器中,“单边标注位置”如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写清楚,按照包含支座的位置(即支座外边线)来定义或咨询设计单位。

9、在板负筋的属性编辑器中,“分部钢筋”的设置方式可以在: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板-----第三项分部钢筋布置。

10、负筋方向布置错误,使用“交换左右标注”命令即可。

11、跨板受力筋按受力筋来布置,按“单板”+“垂直”或“单板”+“水平”,选择跨过的板来布置跨板受力筋。

12、使用“查改标注”命令,可以进行负筋的尺寸和钢筋信息的修改。

13、楼面板—LB 屋面板---WB 延伸悬挑板----YXB 纯悬挑板----XB14、B---下部通长筋,T----上部通长筋。

15、什么是单向板?双向板?当长短之比在2~3或大于3的板,是单向板;长短边长度之比小于等于2的,是双向板单向板:四边支承的长方形的板,如长跨与短跨之比等于或大于二时,大荷载作用下,主要沿较小的板宽方向产生弯矩,可作为单向板计算。

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为单向配筋,沿短跨方向配置。

架立筋、负弯矩筋、贯通筋、拉结筋、分布筋、腰筋(腹筋)、受力筋的区分

架立筋、负弯矩筋、贯通筋、拉结筋、分布筋、腰筋(腹筋)、受力筋的区分

各类钢筋的区分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弯起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向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3)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矩,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贯通筋: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

贯通筋是全长布置。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支座筋与跨板负筋

支座筋与跨板负筋

支座筋
根据用途来分,钢筋的一种:支座筋泛指支座处的所有筋,细分为支座元宝筋(起弯筋),支座下筋(纵向底部筋),支座箍筋(支座端加密箍筋)等支座负筋受拉应力,应力最大的地方不能设置焊接节点.
跨板负筋与负筋的区别
跨板钢筋是广联达钢筋软件的特有称谓
跨板负筋就是跨一块板或多块板的负筋布置方法,而板负筋只是一块板四周建板负筋,他们计算出来的马凳钢筋工程量是不一样的。

负筋是不可以代替跨板负筋,跨板负筋也不可以代替负筋,计算出来的马凳钢筋由于负筋面积不同所用的马凳筋的数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负筋是来抵抗负弯矩的它一般布置在梁或是墙上面下面有分布筋分布筋不受力
跨板负筋一侧和负筋一样满布钢筋板另一侧还要承受压力的因为板的上部钢筋承受压力下部钢筋承受拉力
板受力筋和跨板受力筋,本身是没有什么区别,你说的应该是“单板受力筋
和多板受力筋”,单板受力筋仅布置的本跨内,多板受力筋它就是多块板通
长布置,而多板通长布置钢筋计算少弯锚固,用量就会省一些。

跨板的负筋与跨板的受力筋有什么区别?
跨板受力筋至少有一小跨是双层双向的配筋,当然也包括了双层单向的配筋了。

跨板负筋属于负筋也可以按负筋来定义。

在跨板受力筋与负筋在画法上、布置方法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主要在于相同形式的钢筋用跨板受力筋与负筋进行布置会出现分布筋计算不同。

跨板受力筋可以设置分布筋,负筋的分布筋是由软件自己处理的。

板中,跨板受力筋与负筋有什么区别?怎么样布置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架立筋、负弯矩筋、贯通筋、拉结筋、分布筋、腰筋(腹筋)、受力筋的区分

架立筋、负弯矩筋、贯通筋、拉结筋、分布筋、腰筋(腹筋)、受力筋的区分

各类钢筋的区分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和抗剪切的弯起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向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3)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矩,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贯通筋: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

贯通筋是全长布置。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操作

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操作

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操作-------分析来自三维建筑论坛版主小流忙【结论:没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用】【特殊情况,弧形板处理用跨板负筋】跨板负筋:负筋:两者在软件中进行定义和布置图元,钢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网络结论:不一样,因为用跨板受力筋和用负筋对于分布筋和马镫筋的计算范围是不一样的,应该来说用跨板受力筋布置会更加准确(在软件中,跨板受力筋和负筋的布置范围不同,其次是马凳筋的计算方法不同。

负筋位置的马凳筋按照负筋属性中的排数计算,输入几排就计算几排。

跨板受力筋的马凳筋,除了计算左标注和右标注范围的排数外,所跨过的板的位置,会按照受力筋的马凳筋计算方法计算马凳筋的个数。

所以,跨板钢筋应该按照跨板受力筋来定义,这样马凳筋的计算才和实际情况相符)下面将对结论进行测试一,两者之间单独的量是否相同测试依附构件,梁板柱布置完成定义跨板负筋定义负筋,钢筋信息和长度信息满足一致布置跨板负筋图元布置负筋图元完成两者图元的布置,汇总计算,查看钢筋信息。

查看跨板负筋计算结果跨板负筋单根长度2250mm,根数为14分布筋单根长度2600,根数为6 。

查看负筋计算结果分布筋单根长度2550(与跨板负筋不同,相差在分布筋起步距离),根数为6结论,发现单独布置两种钢筋图元,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初步结论,两种钢筋可以通用,无论选择哪种定义布置,钢筋的计算结果相同二,两者考虑实际布置钢筋情况,即布置面筋、底筋等完成一整块板的钢筋布置。

定义面筋布置面筋图元,在两块板中布置面筋,符合实际要求先思考下,按照这种配筋,在上侧板内是没有分布筋的,布置了面筋就取代了分布筋的存在,只有下侧板内才有分布筋。

猜想的结论是,分布筋的根数比之前的6根要少。

下面将测试结果公布:跨板负筋下的分布筋:发现你从之前的6根变成了3根,符合实际。

负筋下的分布筋:同样的分布筋减少了,与跨板负筋对应下的情况一样,符合实际。

为了加深测试结论,我们将单面标注的情况考虑成双面标注,调整跨板负筋、负筋的图元长度标注,满足如下:汇总计算,查看钢筋信息跨板负筋钢筋:跨板负筋的长度增加了,和实际的长度相符;同时增加了一个分布筋,上下标注区域各3根,符合实际。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资料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经验总结)资料

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流程(2012版)目录1 总括 (2)2 工程设置 (3)3 钢筋构件绘制 (5)3.1 轴网 (5)3.2基础 (5)3.3柱 (5)3.4砼墙 (6)3.5梁 (7)3.6板 (8)3.7砌体墙 (9)3.8档水、压顶 (9)3.9 单构件 (9)3.10 检查 (9)4图形装饰绘制 (10)5 工程量的输出与归档 (13)6 软件中常用快捷键 (14)7 操作中常见问题解答 (16)1 总括1.1 软件使用整体流程1.2 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绘制顺序,对不同结构类型,推荐的绘制流程如下: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框架结构:柱→梁→板;框剪结构:柱→剪力墙板块→梁→板→砌体墙板块;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1.3 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推荐使用的绘制流程为:首层→地上→地下→基础。

2 工程设置2.1 工程名称栏中“计算规则”必须先根据设计图说明明确03G还是11G,因目前广联达建图后11G与03G之间不能互相切换,故第一步应准确设置。

2.2 “汇总方式”中应设置为“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需清楚清单计算规则为按图示尺寸计算,设计图中图示了构件的几何尺寸和保护层厚度,而保护层的定义为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边的尺寸,故应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

2.3 工程信息栏中显示为蓝色字体的信息必须按设计图准确设置。

2.4 比重设置栏中应将直径为6的钢筋重量调整为直径6.5的钢筋重量即0.2604881kg/m。

2.5 计算设置中常需调整软件默认设置的项如下:2.6 计算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2.6.1 钢筋根数的计算应按默认设置为“向上取整加1”而不应为“四舍五入加1”,因为必须保证不大于设计间距(设计给出的是最大间距值)。

2.6.2 梁下部纵筋及侧面通长筋应按默认设置为“遇支座连续通过”不应调整为“遇支座断开”,应遵循能通侧通的原则,钢筋在支座处搭接锚固对支座是削弱的,接头越少对结构的破坏就越小。

钢筋的区分(受力筋、分布筋、造构筋、箍筋、架立筋、贯通筋、负筋、拉结筋、腰筋)

钢筋的区分(受力筋、分布筋、造构筋、箍筋、架立筋、贯通筋、负筋、拉结筋、腰筋)

钢筋的区分(受力筋、分布筋、造构筋、箍筋、架立筋、贯通筋、负筋、拉结筋、腰筋)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1)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3)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通长钢筋是全长布置,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区别以及在软件中的操作
-------分析来自三维建筑论坛版主小流忙
【结论:没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用】【特殊情况,弧形板处理用跨板负筋】
跨板负筋:
负筋:
两者在软件中进行定义和布置图元,钢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网络结论:
不一样,因为用跨板受力筋和用负筋对于分布筋和马镫筋的计算范围是不一样的,应该来说用跨板受力筋布置会更加准确(在软件中,跨板受力筋和负筋的布置范围不同,其次是马凳筋的计算方法不同。

负筋位置的马凳筋按照负筋属性中的排数计算,输入几排就计算几排。

跨板受力筋的马凳筋,除了计算左标注和右标注范围的排数外,所跨过的板的位置,会按照受力筋的马凳筋计算方法计算马凳筋的个数。

所以,跨板钢筋应该按照跨板受力筋来定义,这样马凳筋的计算才和实际情况相符

下面将对结论进行测试
一,两者之间单独的量是否相同
测试依附构件,梁板柱布置完成
定义跨板负筋
定义负筋,钢筋信息和长度信息满足一致
布置跨板负筋图元
布置负筋图元
完成两者图元的布置,
汇总计算,查看钢筋信息。

查看跨板负筋计算结果
跨板负筋单根长度2250mm,根数为14
分布筋单根长度2600,根数为6 。

查看负筋计算结果
分布筋单根长度2550(与跨板负筋不同,相差在分布筋起步距离),
根数为6
结论,发现单独布置两种钢筋图元,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初步结论,两种钢筋可以通用,无论选择哪种定义布置,钢筋的计算结果相同
二,两者考虑实际布置钢筋情况,即布置面筋、底筋等完成一整块板的钢筋布置。

定义面筋
布置面筋图元,在两块板中布置面筋,符合实际要求
先思考下,按照这种配筋,在上侧板内是没有分布筋的,布置了面筋就取代了分布筋的存在,只有下侧板内才有分布筋。

猜想的结论是,分布筋的根数比之前的6根要少。

下面将测试结果公布:
跨板负筋下的分布筋:
发现你从之前的6根变成了3根,符合实际。

负筋下的分布筋:
同样的分布筋减少了,与跨板负筋对应下的情况一样,符合实际。

为了加深测试结论,我们将单面标注的情况考虑成双面标注,调整跨板负筋、负筋的图元长度标注,满足如下:
汇总计算,查看钢筋信息
跨板负筋钢筋:
跨板负筋的长度增加了,和实际的长度相符;同时增加了一个分布筋,
上下标注区域各3根,符合实际。

负筋钢筋:
负筋的长度、根数和跨板负筋计算呢结果相同;分布筋长度、根数与跨板负筋相同(长度差异仅仅是在起步距离上,根数总量都是6根)。

针对网络搜集的结论,发现两者对分布筋的计算相同,并没有预料中的差值。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建立和布置对分布筋能够正确计算,并且结果相同。

三,两者对马凳筋的影响是否存在
在定义板构件的时候,进行马凳筋的输入
汇总计算,查看板钢筋的计算结果,如果有马凳筋的存在,那么可以查看得到钢筋信息、
分别查看相应版块的计算结果
跨板负筋:
上板
中板
下板。

负筋:
上板
中板
下板
对比分析,两者都能够正确计算马凳筋的工程量。

在数量和能否存在的合理性上,两者
都是正确的。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马凳筋的时候,除了定义马凳筋信息之外,双向双层钢筋自动考虑马凳筋的排数。

但是负筋和跨板负筋的标注范围,需要我们手动修改排数

所以,很遗憾,网络中搜集的结论是不完全对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跨板负筋和负筋的定义和布置对钢筋的量是没有很大影响的,并且跨板负筋其实就是负筋的特殊存在的一种形式,软件是将两者完美结合了的。

上面说到的是针对常规的板块钢筋布置,处理弧形板就必须利用跨板负筋了,因为附近计算的结果是没有考虑户型带来的差异,每根钢筋是一样长。

这是错误的,应该采用跨板负筋处理,每根钢筋考虑了弧度带来的差异。

这里特此说明,除了这种特殊情况之外,基本上,跨板负筋和负筋对面筋的处理都不会差异很大,可以相互通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