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8-03T16:06:56.1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贾振军

[导读] 只有做出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体系,才能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智能建筑,而涵盖了传感器、自动化、网络以及嵌入式系统等综合性的技术就是物联网。如将物联网技术能运用到智能建筑中,最主要的应用就体现在智能家居、节能减排、智能安防以及监控管理等方面,这是建筑技术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只有做出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体系,才能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信息化;应用

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全球的商品信息化,其中融合了传感技术,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改革,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也是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需要我国对智能建筑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自主研发。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首先被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来,并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其利用各种类型传感器、射频识别和二维码等设备和技术,让互联网和物体之间通过网络相连,继而获取整个现实世界的信息,最终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智能信息化的应用也同样支持,并实践物理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进而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职能基础设备。物联网其实是在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和计算机之后另一次产业浪潮,但它并不是对现有的技术进行颠覆,而是与现有的技术相综合,来实现一种全新的关于通信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对于这样的融合也一定会对技术的提升和改进有一定的要求,以此来推进新技术的研究。

二、智能建筑

通过系统的集成方式把现代的建筑艺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的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给居住者提供一个灵活、便利、舒适、高效和安全的建筑环境,这就是智能建筑。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于1984年建成,在美国的哈特福德,之后的几十年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并建造智能建筑。具相关资料表明日本新建的建筑中有将近65%是智能建筑,美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将近万栋,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在建筑行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与应用还是比较迅猛的。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

物联网对于智能建筑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目前的智能建筑中包括30个子系统,其中一卡通、安防、设备监控已经构成了网络平台上的融合子系统,这已经属于物联网形态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已知的智能化建筑其实只是一部分满足了物业服务和建筑使用业主的需求,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直接制约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偶尔会有一小部分的新型技术应用进行点缀,但是更多的是销售上的花哨,那些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建筑。我们应该思考,关于如何更好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其中需要考虑的是整个系统应该是动态还是静态,系统与人类之间应该结合到怎样的程度,系统和系统之间是否需要关联,系统上能否进行扩展等。

四、物联网于智能建筑的应用

(一)智能家居

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其中主要是应用专用网络进行智能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提高生活的舒适程度同能源的优化利用作为生活中心的一种家庭自动化程序。在专用的网络中,能够以智能手机为操作平台,也可以把智能手机应用为系统的接入终端。其中,如将智能手机作为操作平台时可以实现对日常家电进行调整、控制和管理;而如将智能手机作为系统的终端时,可以把物业安保信息与水电气数据等进行远程的数据接收与传输。

(二)智能报警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的报警防护中与传统的建筑防护体系相比,成效更明显、更实用,在处理上速度也更快且精确。其中涉及到电子巡检、视频网络的实时监控、灾情预警、逃生通道安全控制等等。

对于目前的智能防护系统来说,一般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分别是:一网制管理、建立一个数据库、门禁一卡制。目前的智能建筑使用的门禁卡,一般带有射频卡,如果使用者使用门禁卡时,在巡逻中的安保人员就能通过数据库判定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家庭内部的安全防护主要是燃气传感器、烟火探测器、热敏感应器、视频监控、门锁电磁系统以及家庭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中一旦哪一个超出了设定的安全值,就会立即报警提示,并及时的向小区的安保寻求帮助,能够有效的保证家庭成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例如,视频监控中的人脸识别及移动监测功能,能对人脸进行识别及其移动轨迹判定是否非法入侵等。

(三)能源优化

生态化、绿色化的建筑是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国策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也应时刻围绕着绿色化、生态化去进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体系中,是为了能让自然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优化能源的利用率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尤其是对于超高层和高层建筑以及大型的智能建筑来说,将网络传感器植入其中,能对其建筑内部的照明系统、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进行实时的控制和检测,同时将各个电气设备调节到最低的能耗状态,例如,在建筑内部采用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及湿度等各种网络传感器控制新风系统、声光控制照明系统等等,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进而打造低碳绿色的智能建筑。

(四)智能监控

物联网在感知层上的传感器功能齐全、数量繁多,其中无线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是两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在智能建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时的特点首先是不需要布线、网络规模较小,其次是无线传感器的节点较少以及智能化程度比较高。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场合比较广泛,尤其是在火灾火情的监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建筑相关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对于超高层建筑人员的定位系统,其中就结合了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定位,就是在灾情发生的时候能对建筑内部的人员进行定位,以便消防人员进行搜救。 Zigbee是由无线传感器的基站和节点构成的,能够定位出建筑物内火灾源头的具体方位,如果网络节点一部分被损毁,它能迅速的进行重组并重新定位。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是把其固化在建筑材料中,就能准确的测量出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参数。一般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都是处于高温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含答案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01 单选题 1、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B)B.Internet of Things 2、(D)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D.比尔.盖茨 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A) A.射频识别 4、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C) C.行业或企业客户的购买数据分析类应用 5、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A) A.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6、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C) C.PaaS错误:改为B.IaaS 7、2008年,(A)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A.IBM 8、(A)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 路径 A.祥云工程 9、智慧城市是与相结合的产物(C) C.数字城市物联网 10、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B.GIS 11、智慧革命以(A)为核心 A.互联网 12、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 A.条形码识别技术 13、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 B.电子标签 14、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B) B.电场和磁场 15、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C ) C.减少干扰 16、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 则采用(D )比较合适? D.光缆 17、下列哪种通信技术部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 A.广播 18、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9、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A) A.无线电波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 本文是在本届博览会“智能家居与数字化社区”论坛上,根据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公忠教授的讲话整理编发的,供业界朋友参考。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二是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技术特征;第三是云计算与智能建筑;第四智能建筑展望。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服务,曾称“传感网”。实现智能化设备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使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网络。 物联网发展概述: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但当时这个新概念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互联网报

告2005:物联网。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万亿以上的传感器需求,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为计算机物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网络。 2009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得到美国各界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战略构想绝对有可能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该战略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起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IBM前执行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的第四次计算模式。 第一次计算模式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机网络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第四次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

发表于 2010-4-12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

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简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简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21T10:40:04.20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4期作者:李科[导读] 在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随之取得明显进步,在推动城市显著变化的同时,明显改变了传统老旧思想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可知,电子信息时代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3班,445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随之取得明显进步,在推动城市显著变化的同时,明显改变了传统老旧思想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可知,电子信息时代下,物联网发展主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创新,两种时代产物更是呈现相互依存和共同进步的现状。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便于推动各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下,物联网作为其主要发展产物,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大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可以显著提升各行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原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国防以及军工等行业,同时呈现较强生命力和成长潜力,属于国家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关键,所以,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技术中,能够在物联网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1]。 一、物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分析 (一)物联网 对物联网进行研究可知,因其各领域定义存在一定差异化,无法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具体明确,所以,本文进行物联网的分析时,主要选择比较代表性定义予以阐述。第一,物联网作为网络构成部分,在标准和互通协议的基础上,通常具备自动配置能力。整个网络系统中,实质和虚拟物品均具备独特编码和物理特征,能够实现信息链接和共享的目的。第二,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进行物品、物联网的结合,以信息交换和通信等形式进行物品的操作,如智能化管理和定位等,均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延伸。 物联网发展使人们间距明显缩短,通过强化人们相互交流、沟通能力,以实现人与物相互间信息交换,确保信息获取的有效性,从而展开信息交流。由此可见,物联网特点具体表现为:物联网可以感应物体,实现对物体的把控,整个控制过程通常呈现信息、数据流通状态;由于物流网信息内容具备较强私有化的特征,即确保用户隐私权,因此,该项技术能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全面提升生活、工作效率[2]。 (二)电子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下,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较强依赖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其成为人们生活重要部分。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非单一形式存在,而是涉及不同领域,即电子信息技术内容包括:传感器和通信导航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状态,对此,电子信息技术持续进步,促使社会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3]。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一)二维码技术 所谓二维码技术是指自动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我国在对二维码技术进行研究时,虽然其发展时间较晚,但却呈现较快成长速度,即此项技术的创新发展,逐渐实现二维码行业的进步,同时应用于不同领域,是我国迈入物联网主要标志。根据编码原理的差异化特征,二维码可以具体分为以下类型:堆积码、邮政码以及点阵码,截止当前全球多达200多种。和条码技术进行比较发现,二维码具备自由度高和信息大等特征,使其呈现较强保密性和防伪性。例如:摩拜单车的出现,和其他的共享单车存在一定差异,即用户利用二维码的扫描,可以实现摩拜单车的解锁、使用,并对单车位置予以定位,以便于车辆相关信息管理。 (二)射频识别技术 伴随射频识别技术的日益完善,许多新型技术随之层出不穷,并应用在交通运输或安防等行业,呈现良好应用效果。而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中,物联网存在不仅可以实现技术创新,而且还能推动物联网发展。因此,为保证物、互联网的有效链接,通常借助红外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等,从而确保其较高准确率。由此可见,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占据主要地位,需要通过相关研究和分析,全面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三)传感器技术 在检测装置中,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由装换元件和敏感元件等组合而成,因其可以获取被测量信息,按照相应规律进行转换,所以,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后进行传输,可以实现信息传递过程,以便于满足信息处理和存储等要求。由于传感器是以感知环境状态为主,因此,结合其工作原理可知,将其划分为视觉传感器与机械传感器等,可以更好满足不同工作需求。而对于执行器的应用,是以信息接收和控制为主,通过受控对象的控制,对执行器进行划分,以驱动能源为划分标准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分为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以及液压执行器,并在物联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非接触式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则在诸多行业领域均有涉及,例如:汽车闯红灯的监测等,主要是以磁钉为传感器,确保其操作更加操作,并利用图像处理实现传感器的监测[4]。 结束语: 物联网改革形势下,将电子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物联网内,能够为物联网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然而,在对物联网进行研究可知,因其产业链呈现比较复杂化和涉及广等特点,所以,保证其发展具有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知,两者有效结合,均能促进相互发展和进步,以此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利用物联网发展的研究,以实现物物相连服务目标。参考文献 [1]郭晨鲜,苏玉.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子世界,2016(22):108-109. [2]张龙.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通信,2017(2):00189-00189. [3]王庆周.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262-262.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亲测80分以上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 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 日本在(C )年提出了 U-JAPAN 战略。 3. 韩国在(C )年提出了 U-KOREA 战略。 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 (B )。 A.20% B.25% C.28% D.30% 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 智慧中国 B. 和谐社会 C. 感动中国 D. 感知中国 6.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7. 近百年来, 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 (B )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8. 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 电子信息 B. 生物转基因 C. 空间技术 D. 超级浮点计算 9. 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 也称 (D ) 。 A. 计算时代 B. 信息时代 C. 互联时代 D. 物连时代 10.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 标识 B. 感知 C. 处理 D. 信息传 送 11.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 射频识别 B. 传感 器 C. 智能芯片 D. 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 射频识别 B. 智能芯片 C. 软件服务 D. 物联网 13. 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 金融危机蔓延 B. 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 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 条形码诞生于 20 世纪(B )年代。 15. 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 (A) 领域。 A. 流通 B. 透明跟踪 C. 性能描述 D. 智能选择

BIM与物联网结合

BIM与物联网结合 1.单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在许多所谓的“智能建筑”中,各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无法联动,导致所谓的智能建筑其实并不足够智能。各个系统独立采集数据,进行独立管理。 2.位置能力很弱 位置是互联网Web2.0时代的一个重要概念。建筑运营位置数据尤其重要,能拜确定位什么地方水管爆了,是什么位置发生了火情,是什么地方煤气管坏了,什么地方的重要资产被非法移走,保安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是哪一家商家(商业地产),摄像头的影像反映什么位置的情况。这些都是位置数据和位置管理问题,现在的智能建筑还无能为力。 3.物业运行缺乏有效性和高效率 智能建筑还没有集中所有运营数据的数据中心,也不能一下调出和集中显示建筑物某一位置的所有运营数据,如温度、湿度、空气物质参数、照明、声音等。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将建筑物空间位置完全数据化,可以轻松标明整个建筑内各类数据发生的位置。而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建筑运营数据通过传感器收集起来,并通过互联网实时反映到本地运营中心和远程用户手上。基于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建筑将解决所有以上问题。 物联网在楼宇智能管理、物业管理和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建筑物外表不可能了解其真面目,因为有许多管线都是隐蔽在楼板和墙体中,众多开关阀门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没有图纸,要找到某个阀门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建筑。而图纸一般都保存在档案馆内,要去查阅的话手续是极为麻烦的。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实现对楼宇内相关物体的即时查找和定位?只有把建筑物数字化,建立BIM,才能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BIM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模型,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正如BIM是ERP基础数据一样,物联网应用不能脱离BIM。没有BIM,物联网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深人建筑物的内核。因为许多构件和物体是隐蔽的,存在于肉眼看不见的深处,只有通过BIM模型才能一览无遗,展示构件的每一个细节。这个模型是三维可视和动态的,涵盖了整个建筑物的所有信息,然后与楼宇控制中心集成关联。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物运行维护的时间段最长,所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筑信息模型目前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却还没进人建造和运维阶段的应用,但一旦在建造和运维阶段得到应用就将产生极大的价值。 BIM与物联网二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是建筑业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将彻底颠覆之前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建筑物、公路等,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网络等。而在“物联网”时代,把感应器等芯片嵌人和装各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大坝、油气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线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

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_叶宇光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1月1引言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一些有联系的实体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到一起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传递,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概念。这种概念是在互 联网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用户端延伸并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网络概念。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出现了光纤传感技术。 自光纤传感技术开始发展以来,光纤传感器因具有多种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体积偏小、灵敏度非常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现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 叶宇光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而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物联网的核心部件为传感器,特别是光纤传感器,它和其它的类型的传感器所不具有的优势,而物联网主要有四个技术构层,它们是应用接口、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传输网络和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我们将会看到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的存在,这些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参数,比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震动和位移,这些传感器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当前,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对物联网的界定、构成以及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重点是对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加以详细阐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 物联网;原理与现状;应用;传感网络O ptical Fiber S 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A 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Ye Yu-guang (Fujian Provi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FujianQuanzhou 362000) 【A bstract 】N ow adays,Internet has becom e a research hotspot,an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 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have been w idely used,and has aroused w ide concern.N etw orking core com ponents as sensor,particularly for optical fiber sensor,it and other types of sensors have m any advantages,but the Internet has four m ain technical structure layer,w 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face,data processing,data transm ission netw ork and transm ission netw ork,the joint netw ork w e w ill see a large num ber of a variety of sensors,the sensor can be used to perceive different environm ental param eters,such as tem perature,gravity,photoelectric,sound,vibration and displacem ent,these sensors for netw orking w ith the original data inform ation.C urrent,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netw orking application causes the height of social all circl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w hich define and fiber-optic sensor principle and developm ent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and thefocusis onthe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netw orking applications to elaborate.H ope that through this paper,to the future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netw orkingapplications havesom epositiveeffects. 【K e ywords 】optical fiber sensingtechnology;netw orking;principleandstatus;application;sensor netw ork 光纤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TechnologyApplication 65··

物联网与建筑

物联网与建筑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背景、关键组成、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研讨了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应用,其中包括智能建筑技术现状、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及其体系架构、智能家居的物联网系统结构等内容。最后,讨论了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并对物联网是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设备监控智能建筑发展展望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理念指的是将无处不在 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或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也就是MAI, 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VS. EAI)、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进程控制、安全防范、进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TAAS(EVERYTHING AS A SERVICE)服务物联网产生的背景:物联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和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两者融合的产物;是物理基础设施(例如光、机、电设备)和IT基础设施融合一体的架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化进入到“互联网计算模式”时代,计算机信息从此摆脱“孤岛”环境,越向全球进入到全面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导读]物联网是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它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 物联网利用智能装置和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网络传输互联, 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实现人物、物物信息共享和无缝连接,达到对事物实时监控、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未来电子商务各环节对技术的要求也会随之增加。文章通过对物联网的简要介绍,结合物联网的应用情况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传统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和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库存、物流、支付三个重要环节中的应用,重点分析RFID(无线射频技术)、ZigBee技术在库存和物流环节的应用方法,支付环节的安全性探讨及其解决办法。提出了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外卖式”物流的设想,说明移动支付是未来电子商务支付的重要手段,同时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各环节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物联网是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它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物联网利用智能装置和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网络传输互联,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实现人物、物物信息共享和无缝连接,达到对事物实时监控、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未来电子商务将朝着多元化、便捷化发展,喊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一个电子商务体系中包含了库存、物流及电子支付等重要环节,如果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各环节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体系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使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所形成的的物联网电子商务体系,可以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习题一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习题一 一、简述题 1、物联网的概念是什么? 2、物联网具备哪些特征? 从传感信息本身来看: 从传感信息的组织管理角度看: 从传感信息的使用角度看: 从应用角度看: 传感器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3、传感网的概念及功能是什么? 4、物联网和传感网、泛在网有何关联? 物联网与传感网的关系: 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关系: 5、何谓“智慧地球”? 6、传感网的概念及功能是什么? 7、什么是RFID(射频识别)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8、嵌入式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9、遥感器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10、3G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11简述物联网定义 12物联网的原理 13列举物联网的十大应用 14云计算的概念 15 M2M的定义 16 CPS的概念 二、十大应用创意题: 1你觉得智能电网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为我们带来生活的便利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节约能源合理用电? 2近日由中国联通、启明信息(002232.SZ)、银联与联华股份4家企业发起和建立的中国首个车载购物平台的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在行车途中通过3G网络就可以买到自己称心的物品。也许“汽车在线购物”正是“车联网”的实现方式之一。那么未来我们的汽车会有什么新的功能? 3你有使用物流公司提供服务的经验吗?遇到了什么问题给你带来了什么麻烦?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4你觉得未来的家庭会有哪些变化? 5根据你的经验你希望未来的医院提供怎样的服务使人们看病变得更加容易?

6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你所了解的物联网技术有什么方法可以从源头来解决这个问题?(食品溯源) 三、物联网知识竞赛判断题 1、云计算是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的一种计算。 错云计算不是计算 2、RFID是一种接触式的识别技术 错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3、“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对 4、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对 5、传感网:WSN、OSN、BSN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末端神经系统,主要解决“最后100米”连接问题,传感网末端一般是指比M2M末端更小的微型传感系统。 错传感网末端一般是指比M2M末端更大的微型传感系统。 6、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 7、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对 8、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错是网络层 9、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对 10、物联网的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对 11、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错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 12、目前物联网的主要模式还是客户通过自建平台、识读器、识读终端然后租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通信传输。对 13、射频识别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 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对 14、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对 15、GPS属于网络层。错应是感知层 16、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它与互联网没任何关系。错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17、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对 18、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错是可以实现的 19、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应用。错 20、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对 21、如何确保标签物拥有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对 22、使用天然气等能源大概比电力的清洁效能高20%以上。错电力的清洁效能大概比使用天然气等能源高20%以上。

智能建筑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智能建筑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一个全球共享性的信息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新一代的技术革新,物联网拥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在建筑中进行应用,提高了建筑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技术下的产物,具有先进性、前沿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提出了一定的应用战略,成为我国新兴的计算机产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传输、云计算三个方面的技术。传感器,在一般的计算机配置中,就有相应的装置,它主要进行感知层面的传感,可以进行通信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的是信号传输的工作,通过接入、转化、定位实现网络的连接、信号的传输,例如我们常见的“3G、4G”网络连接、无线信号连接、网络热点连接,都是传输的方式。云计算基数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形成局域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构建行业内的信息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为物联网技术发展提供各种功能支持。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事实上,智能建筑就是实现计算机技术和建筑的结合,是一个新型的概念,以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以人们的需要为根本,以多个领域的结合为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朝阳性的理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提高了行业结合程度,推动着智能建筑往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 2.1在公共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就是公共安全问题,在建筑中是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压迫感。然而,在智能建筑中,公共安全系统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个报警系统比较孤立,信息传递比较慢,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循环网络,无法对信息适时进行监控和管理,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安全系统中的漏洞,影响建筑的功能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公共安全系统的改造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共安全系统包括重要的三大块内容:火灾报警、安全技术防范、应急联动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应用水平更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监控管理方面,主要应用的是物联网传感器的作用,采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这两个技术。首先可以将前一种传感器应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中,它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能够对细微的参数和性能进行检测。在智能建筑中,电力系统都处在一个强度比较大的工作状态,可以安装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电力系统关键的位置上,进行实时监测,避免烧坏线路,影响正常的供电。也可以利用该传感器进行工程结构的检测,分析内部的质量问题,提前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进行防范。对无线传感器,智能程度比较高,设置的节点较少,在火灾的报警防控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火灾的监控中,马鑫就是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对楼层中人员位置的定位。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智能建筑发展史及其未来广阔前景

智能建筑发展史 一、世界第一栋智能大楼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 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 安装的是UTBS公司。 二、日本智能建筑的发展 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以及后来的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 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三、智能建筑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 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四、中国智能建筑的反展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 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 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 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 的地方标准出台。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 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