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8最新试题资料-安徽省2018届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安徽省2018届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语文) 安徽省-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就会使人感觉到。
(3)正像达尔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4)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5)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6)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7)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章茂华审题人:张选军(考试时问: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章茂华审题人:张选军(考试时问: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族精神。
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正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
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
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
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
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
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
《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治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
明太祖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
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
太祖日:‘子论死,父救之,情也。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
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
“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
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
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
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
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
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而《札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
”《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
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
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
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
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
安徽省六校教育分析研究会届高三测试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l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是否应该被资本左右郭丽君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两件艺术品坐了一回“过山车”。
《黄河咆啸》与《燕塞秋》这两只曾创下在29个交易日疯涨纪录的“牛股”,如今已经风光不再,一周时间内,原本市值上亿的两幅作品,开始出现大幅下跌,每日徘徊在跌停的边缘。
有专家表示,天津文交所炒作的是实际永远无法兑现的权证,艺术品权属具有不可分割性,将艺术品份额化之后进行市场交易,实际上就是一场永远不可能获得实物的虚拟资金的击鼓传花游戏。
现代艺术成了资本的宠儿,资本竟能疯狂地切割艺术。
金钱似乎成了艺术的唯一标准,市场上卖出高价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中国有着最庞大的艺术家后备队伍,成千上万的艺术青年在像北京宋庄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忍受着当下的清苦,憧憬着资本的关注。
他们心中不仅装满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而且还构思着一张张清晰的线路图,这个线路图由经纪人、策展人、画廊、拍卖市场等错综复杂地连缀起来。
笔者认识的一位宋庄的年轻画家,他的妻子兼经纪人关心的是:“他的画行吗?”比如说,像当代画家叶永青那样,画的一只堪称“简陋”的鸟竟然拍卖出了25万元的高价。
面对看不懂的千奇百怪的天价艺术作品,人们不禁质疑,这个真值这么多钱吗?这真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天津文交所将不可切割零售的画作创造性地切割零售了,的确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不过这依然难掩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的资本泡沫。
中国现代艺术的天价是众多西方收藏家助推的,当这些收藏家开始出售手里的中国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质疑之声就从窃窃私语变成了众生喧哗。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明显的对比就是外冷内热: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方面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资本也越来越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