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育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美育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内在关联性。
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美立人、以美齐家、以美治国的悠久传统。
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有识之士将席勒的“美育”译介到中国时,希望“以美育代宗教”来唤醒民众,而中华民族本就有美育传统。
蔡元培讲到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时,认为“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
王国维认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并且“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新时代美育连接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教育、体验与创造,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力量。
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时代美育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汇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美育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审美体验的追求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育无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先进手段。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 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2024届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为人类所好奇,也是一代又一代光学研究者前进的动力。
在“追光”路上,在不断探索解答“光是什么”的过程中,与光有关的技术得到发展,日益造福人类。
光谱就是“追光”路上的重要发现。
红、橙、黄、绿、蓝、靛、紫,17世纪60年代牛顿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入射光分成7种颜色,使人类对光的认识从简单的照亮物体的光线,演进为按颜色分散排列的光谱。
这一重要发现来自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后的彩虹。
彩虹是由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不同角度折射而成。
红花绿叶、青山绿水,也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它们身上,反射各种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我们才得以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
进而,科学家们记录了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
光谱图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
通俗地说,不同物体会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在光谱图上找到。
通过对光谱图的研究,人们得到了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以及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许多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这些光物理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筑起科学大厦的坚强基石。
光并不总是肉眼可见的,比如红外辐射。
1800年,天文学家赫歇尔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红光外面看不到的区域温度升高效果更好,他称这一区域为“黑热痕”。
后来,人们把这部分看不到但是能测到热量的光,叫做红外辐射。
如今,红外辐射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身边检测体温的设备,大多是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测温。
电磁波也是在探寻“光是什么”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有人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流,也有人认为光是一种波。
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从无线电波到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都是同一本性的电磁波。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地的早期文字大多有表意特征。
汉字作为至今唯一使用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汉字以世界和事物为描摹对象,在造字逻辑和组合规则上,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第二,汉字的基本字符是对事物的象形描摹,具有直观性;第三,汉字符号本身能够呈现出特定信息,具有相对于语言的一定的独立性;第四,汉字呈现既包含形又包含音的综合特征。
因为纯象形符号不足以表达语言,所以汉字把语音因素纳入文字体系,构造出形声字。
形声字的结构,由一个表归类的标形字符与另一个表发音的标声字符组成。
汉字注重理解上的共性,又具直观性,即使持不同语言的人,也可以快速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汉字可以在不同族群之间实现沟通,成为不同族群交流和融合的平台。
汉字所具有的形音兼顾特征,使非汉语母语的人,虽然很容易理解汉字内涵,但很难以母语发音为基础来学习和掌握汉字,更难以直接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
因此,非汉语母语族群要想熟练使用汉字,就需要利用汉字典籍才能实现。
所以,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通常与汉字典籍的传播联系在一起。
典籍所包含的制度、文化、思想,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为使用汉字的各个族群所接受。
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一个基于汉字的记录和表述体系。
这一体系以文字为中心,既包含书面语规范、书写格式等工具性内容,又包含术语体系、价值观等思想性内容。
汉字的这种平台作用,使其在促进族群交流和融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
商人和周人原属不同的民族,商人和周人的语言也有较大差别。
但是,周人使用的文字与商人是相同的,这是学习商人文字的结果。
这种文字的学习,是与典籍的引入一起进行的。
从《尚书》等文献的记载看,周人对商人的历史和典籍非常熟悉,经常引用“殷先哲王”的典故。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躺平”作为一种有别于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正引发热议。
与奋斗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
这位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
20世纪70年代,欧美面临经济“滞胀”危机,以筒的的音乐结构和非主流的者装风格未表达叛逆的朋克文化风靡一时;在经历了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盐居族”,形成了“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者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内卷”上。
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
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那些不拘于传统的青年可以选择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
然而,“躺平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多不利。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贡献。
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尖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
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业。
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
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需要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培育积极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河南省湘豫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2024年欧洲杯的绿茵场上,碰撞的不只是足球与激情,其背后更是完美融合的体育与科技:从VAR到半自动越位技术,从“鹰眼”系统到“连接球”技术……这些高科技元素的引入,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平。
(1)。
《自然》网站近日报道称,人工智能(AI)的“全视之眼”将比最狂热球迷的眼睛还要更密切地关注比赛。
如今,升级后的半自动版本视频助理裁判(VAR)融合了更先进的AI技术和嵌入足球中的实时跟踪芯片。
英国《每日邮报》介绍,VAR是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AI来帮助裁判作出更精准决定。
VAR团队将不断检查与“改变比赛局面”有关的四种问题——进球、禁区内事件、红牌和处罚对象错误。
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可以建议裁判取消或更改判决,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裁判手中。
有关审查过程的信息会以简洁的文字形式发布,并投放到现场大屏幕上,而不是通过口头传达。
(2)。
半自动越位技术(SAOT)与VAR搭配,是赛场裁判的另一位得力“助手”。
它也是一种聪明的Al系统,可以帮助裁判快速作出正确决定。
这项技术跟踪球员的四肢,以检测他们是否处于越位位置,并向VAR团队发送警报。
那么,SAOT如何更好地帮助VAR“监测”一场足球比赛?这要归功于欧洲杯所有球场屋顶的10台专用摄像机,这些摄像机能够跟踪22个球员每人身上从头到脚的29个独立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考语文试卷(南通中学南通一中启东中学海门中学通州中学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如皋中学海安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缅.怀腼.腆沉湎.偭.规越矩B.蠕.动濡.湿糯.米孺.子可教C.拮据.倨.傲锯.齿龙蟠虎踞.D.麋.鹿羁縻.糜.烂望风披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痼疾黯淡掂量标新立意B.乖戾矫情讫今恪尽职守C.遐想更迭熔化蝇营狗苟D.首饰臆测谄媚相辅相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但如果假冒伪劣商品还着农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的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
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达11.3米。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悬。
A.充斥汇合蔓延B.充溢会合曼延C.充溢汇合蔓延D.充斥会合曼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5—2006赛季速度滑冰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于12月3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鸣金收兵....,中国选手王霏获得女子全能冠军。
B.王医生医术高明,能够准确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头痛医头....,往往手到病除,得....、脚痛医脚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C.雅典奥运会上一飞冲天....后,刘翔作为中国竞技体育划时代的人物自然受到了媒体全方位的关注,但一直忍受这种置于放大镜下的生活,他能不烦吗?D.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胸怀,实乃君子虚怀若谷....的体现,必然赢得批判者的敬重,旁观者的肯首。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熊寥先生《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第四章“颜真卿、陆士修云门教院诗会与景德镇唐代白瓷”,论证唐代建中年间颜真卿、陆士修在饶州浮梁县新平镇①云门教院诗会所咏“素瓷”,实际上是景德镇白瓷,宣称“由此解决了陶瓷学界围绕景德镇唐代黄泥窑场等所产的白瓷和青瓷,究竟是唐代还是五代产品的争执问题”。
这一论证事关重大,有必要认真考究一下。
熊先生的考证,主要依据颜真卿、陆士修联句中的“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一联,引清代吴极《昌南历记》云:“唐陆士修,官太子宾客。
颜鲁公建中时郡守,行部新平,修与公友善,游新平,同止云门教院数日。
中宵茗饮联咏,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载云门教院断碑。
”又引龚鉽《景德镇陶歌》“云门教院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
记得新平行部日,鲁公诗酒建中时”,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他考证颜真卿官饶州刺史在建中元年至二年间,又查到颜真卿、陆士修联句收在《全唐诗》卷778,题作《五言啜茶联句》,以为诗的内容与颜真卿生平行迹皆符,最终得出该诗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首咏唱景德镇白瓷之作的结论。
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这是另一个问题。
但熊先生以为颜、陆联句在饶州,“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则显然是判断有误的。
首先,颜真卿牧饶州并不在建中年间。
宋留元刚撰《颜鲁公年谱》明确记载乾元元年(758)十月任饶州刺史,赴洛阳拜扫先墓,翌年六月调任昇州刺史,实际在饶州任没有多少时间。
其次,颜真卿和陆士修联句也不在饶州,而在湖州。
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72)九月除湖州刺史,翌年正月抵任,至十二年(777)四月离任。
其间他集文士三十馀人编纂《韵海镜源》一书,经常觞咏联唱,今颜真卿《文忠集》和皎然《杼山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
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陆士修时任嘉兴县尉;李崿时在颜真卿幕中任团练副使;张荐尚未出仕,从其兄右卫兵曹张著居湖州;昼即诗僧皎然,时居湖州。
贾晋华《皎然年谱》将这次联句编于大历八年,确凿无疑。
既然颜、陆等联句不作于饶州,“素瓷传静夜”与景德镇白瓷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
熊先生所以取颜、陆联句这一孤证,显然是轻信了云门教院断碑。
该碑出自元代僧人之手,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
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掠前贤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颜真卿联句题无时地可考,则饶州之附会,又何讥焉。
以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故不得不予以辨正。
(蒋寅《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注①新平镇:景德镇的前身。
5.以下不属于作者写作《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的动机的一项是A.熊寥先生的考证关系到黄泥窑场白瓷生产时期的认定。
B.熊寥先生的论证关系到唐代景德镇能否产白瓷的认定。
C.熊寥先生用以支持材料的论据因为是孤证,故不可信。
D.熊寥先生举的材料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不可不慎重。
6.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时所用材料的一项是A.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经常与文士们觞咏联唱,他的《文忠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
B.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差不多都生活在湖州。
C.贾晋华《皎然年谱》将颜真卿、陆士修等人《五言啜茶联句》编于大历八年,材料确凿无疑。
D.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剽取前代名人的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7. 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考证“素瓷传静夜”不作于饶州,并不认为景德镇在唐代不能生产白瓷。
B.作者认为云门断碑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是以前人所修方志为证。
C.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均为湖州当地名士,与饶州没有关系。
D.熊寥考证颜真卿建中元年至二年任饶州刺史的依据是《昌南历记》。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龚鉽的《景德镇陶歌》,并不能直接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B.《五言啜茶联句》没有标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为饶州附会提供了可能。
C.从作者和熊寥各自持论所引用的史料看,宋代人治学远比清代人更为严谨。
D.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现在仍没有找到确切可考的文献资料。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
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
”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
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而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
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隤处。
又攻北城,北城穿。
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坚垒。
”一夜成。
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
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
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旦日,大雨如注,至日中,城陷。
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者以千数。
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
见贝勒,挺立不屈。
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日暮,拥至栖霞禅院。
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
俄而寂然,应元死。
(选自清朝邵长蘅《青门集•阎典史传》,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乘:登上。
B.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薄:迫近。
C.已乃劝.输巨室劝:劝阻。
D.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听:随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里内地为.之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吾尝终日而.思矣C.乃.夜驰骑往迎应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取空棺,实以.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1.下列各项全都表现阎应元具有过人智勇的一项是①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②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③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④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⑤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⑥慷慨登陴,意气自若A.③⑤⑥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国难当头之际,阎应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以陈明选为代表的江阴军民要他组织江阴城防的请求。
他奋袖而起,连夜率四十家丁奔赴危在旦夕的江阴城。
B.江阴城在阎应元到来之前,兵力不足,粮饷匮乏。
阎应元一到江阴,就组织兵源,募集各类军需物资,江阴民众积极响应,很快就成功地完成了备战。
C.为了补充箭矢,阎应元巧设疑兵之计,使清军上了大当。
此计颇似当年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显示了阎应元的足智多谋。
D.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阎应元率众与敌人殊死巷战,誓与江阴城共存亡;他在突围时不慎落水,不幸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得分评卷人联考语文试卷第II卷(114分)注意事项:1.第二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答:(2)束蒿为人,人竿一灯。
答:(3)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答: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终南别业①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
②南山即终南山,陲是山麓。
(1)尾联中“偶然”二字其实是贯穿上下的,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具体说明。
(4分)答:(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第三联:“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试分析其中的妙境。
(4分)答:得分 评卷人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
(《礼记》)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愁 乡 石张晓风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
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
”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