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绝密★启用前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C2.B3.B4.A5.D6.B7.D8.B9.A10.B 11.B12.C13.B14.C15.C 16.A17.D18.C19.B20.A 21.B22.D23.A24.C25.A 26.D27.A28.D29.A3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B C D E32.A B C D33.A B D E34.A B E35.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1分)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分)37.一条鞭法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

(1分)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简化征收手续。

(1分)38.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1分)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分)39.社日是古代调解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

(1分)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是民众的假日。

(1分)40.平仄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字。

(1分)平仄相间和各个声调不同的音高变化,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构成一种声律的美。

(1分)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我国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

①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思潮D.文化事象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A.青藏高原地带B.华北平原地带C.江汉平原地带D.黄土高原地带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A.大兴水利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6.司马迁的《史记》是()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实B.夏朝史实C.商朝史实D.西周史实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1.中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2.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A.礿B.禘C.尝D.烝19.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0.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A.孔子B.老子C.杨雄D.陆机2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3.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2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真题及答案

2012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真题及答案

B.宗法制
C.井田制
D.昭穆制
正确答案:
A
15、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修养生息
D.沟通天神
正确答案:
D
16、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
) )
D.秦国
正确答案:
A
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
)
A.《礼论》
B.《正论》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密切的联系
正确答案:
D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
A.礿
B.禘
C.尝
D.蒸
正确答案:
C
2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正确答案:
D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
B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中国文化属于(
)
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
E.东方文化
正确答案:
BC
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
A.和平
B.联合
C.融合
D.谦让
E.战争
正确答案:
BC
3、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
C.《天论》
D.《乐论》
正确答案:
C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方式的观念是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重点

202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卷子(课程代码00321)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开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4.《诗经》编成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7.中国民族语文X的根本点是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公平 D.坚持语文分类8.中国文官制度的根底是隋唐确立的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1.元朝的X行政机关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A.府 B.路 C.县 D.道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14.清朝为治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A.通政司 B.鸿胪寺 C.理藩院 D.宣政院15.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效劳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这种入仕途径称为A.吏道 B.荐举 C.捐纳 D.荫叙16.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组成的中国第—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中国光复会 B.中国华兴会 C.中国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17.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公布A.《钦定宪法大纲》 B.“明定国是〞诏书C.《十九信条》 D.“预约变法〞上谕18.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福建军政府属于A.总统制类型 B.内阁制类型 C.议会制类型 D.委员会制类型19.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A.陆荣廷 B.伍廷芳 C.蔡锷 D.唐继尧20.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特意设立的辅弼机构是A.奏事处 B.咨议局 C.筹安会 D.政事堂2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A.蒙古和X B.蒙古和宁夏 C.新疆和X D.新疆和绥远22.1941年12月初,依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A.反对浪费 B.自力更生 C.精兵简政 D.生产自救23.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A.改组国民政府 B.选举总统和副总统C.整顿吏治 D.整编全国军队2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政治协商会议 B.工农兵代表大会C.苏维埃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25.X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A.参议会 B.群众团体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25.言语崇拜源于A.文学 B.艺术 C.巫术 D.医术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A.完成共产主义 B.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完成社会主义 D.完成中国经济伟大腾飞27.武丁以后,在全部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A.太阳神 B.祖先神 C.土地神 D.河神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3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 是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 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诚的最高境界是“真”。(3 分)与“诚”密切相关的是“信”, “信”也有真实的意思,其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一是信任。两者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只有自己讲信用,别人才会信任你。信来源于诚,诚是信的基础。经过儒 家和其他各家的反复提倡,真诚有信这种道德规范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所 普遍尊崇的美德。(3 分) (评分说明:结合上述内容,能谈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给 4 分) 48.论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 页(共 3 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41.简述中国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
(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力。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43.简述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标志。
(1)环境标志。
(2)性别标志。
(3)体型标志。
(4)年龄标志。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给 1 分,满分 5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3 页(共 3 页)
绝密★启用前
202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2)

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0032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2、《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C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3、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4、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C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5、"以物比德"属于( D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7、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8、宫廷文化属于( A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9、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B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B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12、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13、《尧典》载于( D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14、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C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15、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C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1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B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7、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8、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B )• A.唐• B.宋• C.元• D.明19、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C )• A.井田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20、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D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21、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22、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23、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2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D )•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25、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2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27、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C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A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29、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B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C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31、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是在( C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3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制措施的是( A )• A.迁都北京• B.改用汉胜• C.定族姓• D.迁都洛阳3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在隋代称作( A )• A.内史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34、“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D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35、《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全国2003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A. 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 唯一条件3 .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 .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 .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 明中叶6 .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A. 《神农本草经》B. 《本草纲目》C. 《脉经》D. 《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A. 战国B. 唐代C. 北宋D. 明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A. 戴震B. 魏源C. 顾炎武D. 俞樾【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坛B. 月坛C. 天坛D. 地坛【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 吴道子B. 米芾C. 赵孟D. 张择端【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A. 张衡B. 沈括C. 葛洪D. 王桢【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A. 河姆渡文化时期B. 屈家岭文化时期C. 仰韶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A. 原始公有制时期B. 家族宗亲制时期C. 中央集权制时期D. 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A. 道安B. 慧远C. 道生D. 僧肇【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A. 道家学说B. 魏晋玄学C. 宋明理学D. 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A. 唐尧B. 虞舜C. 夏禹D. 商汤【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A. 敦煌文化B. 张掖文化C. 酒泉文化D. 凉州文化【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3题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A. 康熙盛世之后B.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C. 鸦片战争之后D. 甲午战争之后【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4题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A. 孔子B. 荀子C. 曹丕D. 刘勰【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5题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 阶级性和哲理性B. 时代性和民族性C. 哲理性和趣味性D. 趣味性和娱乐性【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16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

”这段话的作者是()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孟子【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7题我国发明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时间是在()A. 春秋B. 秦代C. 战国D. 汉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8题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A. 王重阳B. 李志常C. 邱处机D. 刘德仁【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9题比较能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A. 《货殖列传》B. 《河渠书》C. 《平淮书》D. 《六国表》【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0题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哲学著作是()A. 《天说》B. 《天对》C. 《天问》D. 《天论》【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1题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A. 民俗文化B. 市民文化C. 娱乐文化D. 工艺文化【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2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 复兴儒学B. 全盘西化C. 发展生产力D.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3题我国历史上的吐蕃民族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4题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是在公元前()A. 两千年左右B. 三千年左右C. 四千年左右D. 五千年左右【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5题道教的基本教义是()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A. 天文历算B. 火器制造C. 天象仪器D. 医药学著作【正确答案】 ACD本题分数2分第2题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A. 察举B. 征辟C. 考试D. 科举【正确答案】 ABC本题分数2分第3题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A. 清谈B. 诗赋C. 书法D. 佛理【正确答案】 ABCD本题分数2分第4题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

下面各项中,哪些不是这三大区域之中的文化()A. 炎黄B. 氐羌C. 苗蛮D. 百越【正确答案】 BD本题分数2分第5题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A. 知易行难B. 知轻行重C. 行先知后D. 知先行后【正确答案】 ABCD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第1题勤农观【正确答案】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2题诗赋取士【正确答案】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

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诗唐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3题五伦【正确答案】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即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4题八思巴【正确答案】八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还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

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5题五常【正确答案】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第1题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2题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正确答案】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3题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答案】答:其作用是: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

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4题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答:其主要特征是: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说。

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5题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正确答案】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1)“天人合一”,提出者是宋代张载;(2)“天人交胜”,提出者是唐代刘禹锡;(3)“天人之分”,提出者是战国时代的荀子。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正确答案】我们之所以说20世纪后期关于对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的领域,是因为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新课题,将汉字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人们揭示汉字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突出了汉字与汉民族、汉文化等的关系研究,加强了汉字教育、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传播等汉字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民族文化传播、汉字与艺术、汉字与民俗等关系的认识,并在信息处理、汉字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人们在解决汉字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时,意识到以往对汉字的认识还太简单,这又引起人们更积极地投身于汉字的本体研究和相关文化的研究之中,从而使人们对汉字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科学化。

本题分数10分你的得分修改分数第2题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