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新高考语文名著
2023福建新高考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

2023福建新高考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完整版)

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完整版)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完整版)小编带来了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加阅读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参考解析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一是以成绩为基础。
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
二是院校综合情况。
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
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
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
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改革省份考生还要考虑选考科目范围等因素。
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很热门,就业却遇冷,需要理性判断。
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
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
还有一些中外合作专业、民办院校收费较高,选报时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应结合考生本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一是合理定位。
知分、知线、知位次。
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
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二是统筹考虑。
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双向细目表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双向细目表一、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介绍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是广大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对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机会。
在这一卷中,考生将面对全新的试题形式和出题思路,需要具备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语文素养,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育部制定考试内容的重要依据。
该细目表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作品鉴赏等内容,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并进行灵活运用。
1. 阅读理解在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中,阅读理解是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结构和作者意图的能力,同时要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内容。
细目表要求考生能够灵活应用各种阅读理解策略,解答各类题型的阅读题目。
2. 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另一考核重点。
细目表要求考生具备清晰、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构建逻辑严谨、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考生还需要具备辨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有条理地进行材料分析和论证。
3. 作品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还包括了作品鉴赏的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和理解我国古代文学名篇、现当代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洞察作品中的文学思想、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中,还要求考生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
这不仅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核,也是对考生对待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考察。
考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并进行合理表达。
5.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还要求考生具备总结和回顾性的能力。
在文章或文章段落的结构上,考生需要具备组织思想、分析问题、归纳提炼的能力,能够从文章的发展过程中得出结论和启示,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
语文(全国Ⅰ卷●福建卷)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解答题分析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习题

01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02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名著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一、高考语文名著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鲁迅小说《药》采用双线并进结构,明线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暗线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
B. 《哈姆莱特》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环境描写、独白等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C. 《三国演义》中,曹昂随父亲曹操出征,在宛城之战中把坐骑让于曹操,自己却被乱箭射死。
D. 《红楼梦》中,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居士,这和她的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相符的。
E. 《边城》中,老大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小节,老二傩送不爱说话、聪明而富有感情,二人都喜欢翠翠。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较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
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
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
这种自尊在宝黛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红楼梦》B. 张飞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逃往白帝城。
刘备忧郁成疾,危在旦夕,他召集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三国演义》C. 桑迪亚戈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他在八十多天的海上劳作中一无所获,但是他的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硬汉精神深深的打动了中外读者的内心,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倒。
D. 高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
拉斯蒂涅面对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他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
《高老头》3.下面对文学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C. 《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2023年新高考二卷语文试卷

2023年新高考二卷语文试卷一、阅读理解(共两篇,满分40分)第一篇:文学欣赏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回答。
(1)《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宝黛、宝玉为中心,展现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过程,是一部千古传世之作。
(2)《红楼梦》以其雄奇巨丽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备受赞誉。
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妙的情节描写让读者沉浸其中。
它审视了封建社会的阴暗和虚伪,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善恶斗争,对于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恶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着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宝黛之间的爱情和情感纠葛、贾宝玉的中性形象、林黛玉的病态美以及其他众多角色都无不展示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4)这部小说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让我们感受到,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一种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命运,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1.《红楼梦》是哪个时期的作品?2.《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3.为什么《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4.你如何理解《红楼梦》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篇:文化解读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回答。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学习和传承经典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经典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阅读经典著作,比如《论语》、《中庸》等经典书籍。
通过阅读、理解和品味,我们能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3)其次,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智慧。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