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知识之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与测试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卷一、单选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甲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2.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日为春分日B. 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C. 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 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答案】D、B【解析】1.北极星高度是45°,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即45°N;且北极星方向为正北方向,则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北京时间已经12时20分,则甲地位于北京西方,北京位于40°N,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D项正确。
2.北极星高度是45°,正午太阳高度也为45°,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地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A、C两项错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南北走向,B项正确;图中太阳高度为正午测得,但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为夜晚,不一定就是0时,D项错误。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如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小题。
3.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 B. C. D.【答案】B、B【解析】3. 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
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项。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3.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4.下列图示表示6月22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A.B.C.D.5.下面四幅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7—9题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 点这一天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B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 点这一天A .南极圈出现极昼B .北极圈出现极昼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 .北京、伦敦、莫斯科、悉尼昼夜平分 9.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10.如果右图代表某纬线圈,阴影部分为11月6日,空白部分为11月5日,那么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A .11月5日4时B .11月5日12时C .11月5日14时D .11月5日19时11.某学校(1050E ,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l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l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夹角(<180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
图11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23.50 N23.50 SACBDA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C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D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训练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9·山东寿光一中月考]读四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四区域发育的四条河段中,最适宜发展水上漂流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2.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河段是()A.①B.②C.③D.④[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监]超级满月迎新年!2019年1月有两次满月,分别是1月2日和1月31日。
同时,1月31日的这次满月期间,我们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月全食天象。
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全过程。
右图为“地月系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公转的位置。
据此完成第3题。
3.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019·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回答第4题。
4.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9·四川成都七中模拟]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6.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完成7~9题。
7.乙图比甲图()A.比例尺更小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D.等高距更大8.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①E、F海拔一定相同②E、F海拔可能不同③M、N海拔一定相同④M、N海拔可能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A.海拔更接近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2019·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测试地球的运动测试一、选择题(共50分)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做1―2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值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①热带与寒带的纬度范围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纬度③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 A.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1.若其它条件不变,当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增大1度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增大 B.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都变短C.悉尼垂直于地面物体的正午影长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D.南亚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减小读图1,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一4题.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7月6日7时 B.1月6 日7时 C.7月6日1 9时 D.1月6日19时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东北方向,③在④的西北方向1 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东半球,③、④位于西半球假设下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6.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时B.3时C.6时D.9时北极星光直射北极点,而春、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两种光线都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是共性;但因地球在黄道面上绕太阳运行,太阳光有周年回归现象,不是永远直射赤道,这是两种光线的差异性,读下图回答7―10题。
7.某地测得此刻北极星光与地面的夹角为40.5°,则该地纬度为A.40.5°N B.40.5°S C.49.5°N D.90°N 8.这一天观测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40.5° B.49.5° C.26° D.23.5° 9.若此刻为某年某月某日,北京时间8时整,则K地时间为(阴影部分为南半球) A.3月21日16时 B.9月23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 D.6月22日16时10.经过2个小时,请问全球日期的分布是 A.12月22日的地区小于21日的地区 B.12月22日的地区恰好等于21日的地区 C.12月22日的地区大于21日的地区D.12月23日的地区恰好等于22日的地区人类的生活无不受到自然规律的深刻影响,黄赤交角就是揭示了形成地球众多地理现象的一个规律性知识,读下图,据此回答11―14题。
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

专题3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
家住某城市(118°E,30°N) 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
下图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先生在夏季12:00~14:00选择停车位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2.楼房日影年内最短时,北京时间约为()A.6月22日11:52 B.6月22日12:08C.12月22日11:52 D.12月22日12:08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示意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示意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日()A.甲地昼短夜长B.乙地昼长大于甲地C.乙地日出东北D.甲地位于乙地西南4.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再次测量标杆日影发现影长变长,则第二次测量日期可能是()A.3月28日前后B.6月29日前后C.9月30日前后D.12月29日前后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A.3月B.6月C.9月D.11月6.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淮安()A.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B.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C.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D.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
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出征仪式上,航天员所观测到的太阳方位是()A.B.C.D.8.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A.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B.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C.空间站对太阳升、落的折射现象D.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9.根据上图中的左图,判断正确的是()A.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B.C点的线速度最大C.此时D点地方时为15:00 D.A点日出东北10.能在上右图中反映左图B点昼夜长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西乡(33°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可以自由升降。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我国某中学(30°N ,105°E ),教学楼正南朝向,当日天气晴朗,教室内光照情况如图,回答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片朝向正东拍摄B .4.5小时后墙面光照消失C .墙面光照消失前操场旗杆影子旋转角超过70°D .α可能变大2.一年中,如图中同一时刻,当 α 变大时,说法可信的是( )A .北京的昼渐长B .α变大的起始日期是12月22日C .悉尼日出位置呈顺时针移动D .可能有两天如图中光照夹角3.与另一所M 中学(朝向相同36°N ,105°E )相比( )A .图中同一时刻 α 更大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6°C .昼更长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甲为北京(40°N ,116°E )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乙为南京(30°N ,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甲图中时刻( )αA.太阳在西南B.日期可能是4月C.日晷影顺时针旋转D.悉尼昼长夜短5.乙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A.10°N B.15°N C.10°S D.15°S6.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B.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C.若甲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乙图日影朝向东北D.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北京时间2022 年 1 月15 日中午12 点10 分前后,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大量气体裹挟烟尘形成庞大蘑菇云,火山灰以每小时92 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飘到了3000 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
汤加当地采用东13 区区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昼夜交替D. 五带的划分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四季的变化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6.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双曲线7.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A. 每小时15度B. 每小时30度C. 每小时45度D. 每小时60度8.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A. 近地点快,远地点慢B. 近地点慢,远地点快C.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快D.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慢9. 地球自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10. 地球公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小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4.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纬度最快,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点最快。
5. 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在月,远日点在月。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 A C C B6-10 B A B C B二、填空题1. 24,12.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3.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4. 赤道,近日点5. 1月,7月三、简答题1.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高一】高一级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题(含答案)

【高一】高一级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题(含答案)高一级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解析】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进动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拖地轴转动。
从俯视图上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转动,南极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增加的方向为地球进动方向。
【答案】a读图,顺利完成2~3题。
2.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进动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进动真正周期太少3分后56秒d.为23小时56分4秒【解析】根据题意言其时间应属一个太阳日,比地球进动的真正周期恒星日多3分后56秒。
【答案】b3.在a、b、c、dBehren,地球进动速度就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成正比,线速度狂妄至大依次就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成正比,线速度b最轻,c最小,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都相等。
a点在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b、c、d三点是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徐州期末)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
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以下发射场中最有助于卫星升空的就是()a.拜科努尔(46n)b.肯尼迪(28n)c.酒泉(40n)d.库鲁(5n)【解析】据题干,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因此离赤道越近的地区,越有利于发射。
【答案】d5.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相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飞过飞行器,在飞行器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恒定,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旋转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拖地球运转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必须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视图 俯视图圆柱投影图图1 地球和地球运动一、高考展望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知识总结(一)地球知识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四)时区与日界线问题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
各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区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与180º经线并不完全重合。
①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地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可以进行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换算。
②日期变更线日日界线人为界线经线0时所在的自然界线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图2):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五)日照图上地方时的确定基本规律是: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上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8 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 时,和正午相对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是24时或 0 时;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增加4分钟;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六)昼夜长短的计算在日照图上,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孤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弧长15º为 1 小时。
求昼长一般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起到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止之间的弧度就是昼长 , 即昼弧÷15º = 昼长时数 ,24 小时 -昼长时数 = 夜长。
(七)太阳高度角的确定①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为90º,由直射点向南、北逐渐降低。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②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差。
三、重难点知识解析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是贵在它是惟一一颗适于生物生存的行星。
究其原因,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素和地球自身条件去分析。
从恒星际空间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的稳定又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出现。
从行星际空间看,大小行星的共面性、同向性公转特征,使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在地球自身的条件中,除从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体积、质量、内部物质运动等方面分析外,还要考虑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
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2.太阳活动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太阳活动变化周期的平均值大致是11年。
太阳色球爆发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和剧烈的电磁波辐射像狂风暴雨一般向着周围的行星际空间倾泻,使地球所处的空间环境甚至地球本身的物理状态都发生一些相应的扰动和变化,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⑴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通讯;⑵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⑶激发高层大气,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⑷扰动臭氧层,破坏大气的热平衡;⑸影响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⑹直接威胁宇航飞行;⑺破坏高压输电网设备和石油输送管道;⑻诱发干旱、洪涝、台风、雷暴、酷热、寒潮、地震等自然灾害,并可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出现瘟疫等。
3.如何判别时间要素和南北半球⑴判别南北半球:A.看纬度数值的分布。
B.自转方向。
C.等温线数值的分布和气温年变化规律。
D.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E.洋流流向。
F.自然带的更替次序。
G.特殊动物种类的分布。
H.正午日影。
I.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J.北极星。
K.日出日落方位。
L.极点附近所见天体周日视运动方向。
⑵判别时间的要素:A.太阳直射纬度。
B.太阳光照图。
C.地球公转图。
D.昼夜长短情况。
E.海陆气压配置。
F.季风风向。
G.海陆气温差异。
H.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I.气候特征。
J.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K.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4.有关地理计算。
⑴时间的计算①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
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15度,时间上相差1小时,4分钟相差1度。
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②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
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
③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④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⑤世界时:即格林威治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⑵日期的计算。
①日期的变换有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
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换的原则是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东、西十二区这两个半时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
②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180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
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
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个时区。
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⑶昼夜长短的记算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
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
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
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⑷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 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0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026’和460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0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0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0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⑸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①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