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蝉》教学设计(共五篇)

《蝉》教学设计(共五篇)

《蝉》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蝉》教学设计《蝉》教学设计第一部分:主题式导入:1、环顾教室四周。

感慨,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只蝉,我们的教室就是穴呀,希望我们在这个小小的穴里快乐地度过一节课的光阴。

板书“蝉”“法布尔”2、提醒孩子们课文长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以便上课时快速找到。

第二部分:感悟穴之美好起: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二),说出蝉生命的三个阶段。

卵——幼虫——成虫老师补充:还有一个环节——成虫交配产卵死亡像人一样,经历受精卵——幼年——成年——老年,然后走向死亡。

请你用一种几何图形来形容从个体看,是(线段)式从种类看:是(圆形)式你感悟出了什么?教师说明生命的真相: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存在方式,那么生命仅仅是周而复始的种类循环繁衍中的一丝可有可无的存在。

承:(一)穴之初建:过渡:在蝉又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它的穴。

请找出幼虫初挖穴的一段读一读,思考,最初的穴是怎样形成的?课文:屏幕: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

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找到”、“扒掘”“挥动”“掘”“抛”“挖”“钻”“隐藏”——蝉的穴是怎样拥有的?(靠自己!靠自己!靠自己!重要的话说三遍)小结:基于生命的本能基于危险的存在基于生存的需要基于自身的挖掘屏幕:了解一些有关穴的知识典故穴,土室也。

——《说文》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狡兔三窟(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先秦佚名小结:穴,天生具有限制性。

天生具有吸引力;天生具有保护作用,天生具有身份地位的标识作用(二)穴之修建请仔细阅读,按照自然段顺序小组内分工合作找出以下穴的建筑参数穴的外部环境穴的位置穴的深度穴的内部装修穴的建筑结构特点穴的功能指标穴的舒适安全系数明确:顶干燥、阳光顶多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深十五六寸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孔约一寸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温暖严谨小结:这就是蝉的故宫,这就是蝉的生命的石拱桥,这就是蝉的苏州园林,这就是蝉的物质家园。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教学难点: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或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1) 说明文 (2) 说明文3、常见说明顺序:① 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 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③ 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式、式。

5、注音惟妙惟肖( )匀称( )洨河( )暴涨( )倾听(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载横跨陡峭就地取才B.和谐支撑推祟巧妙绝伦C.漳州优久弧形独一无二D.合拢残损拱圈长虹饮涧7、了解作者:茅以升,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2段):第二部分(第3—9段):第三部分(第10段):9、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10、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特点,以“路”是什么开头写一段话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条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山谷,就形成了一座桥。

路是什么1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蝉》省级优秀教案5篇

《蝉》省级优秀教案5篇

《蝉》教案5【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设计理念】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

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时打破了文章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

再引导学生读故事发生之原因及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对于吴王的影响及该成语故事阐述的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的道理,从而感受少年的机智和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问题,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成语导入,增加积累1、同学们,你们到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掌握的成语多。

2、学生用1分钟时间想成语后交流。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1500字教学设计:《蝉》优质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及其代表作品《蝉》;2. 学习小说的基本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的基本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隐喻和象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蝉》的电子版或纸质书;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电子白板上的《蝉》书名和作者的照片,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和主题。

2.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夏目漱石的了解。

Step 2:整体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蝉》的开头部分。

2.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开头部分,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疑惑。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他们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理解,主题和人物形象。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讲解核心内容(15分钟)1. 老师通过PPT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主要人物的名字、关系,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冲突。

2. 老师讲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

Step 5:个人思考和写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讲解内容,思考小说中隐喻和象征的含义。

2.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小说主题和隐喻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Step 6: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写的短文,并互相评论和讨论。

2. 老师引导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7:概括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收获。

2.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展示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

五、课堂作业1. 学生完成自己对小说主题和隐喻的理解的写作。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夏目漱石的《蝉》这部小说。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sbquo;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8219;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sbquo;蝉的地穴#8219;,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sbquo;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8219;,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sbquo;蝉的卵#8219;,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蝉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一、听写几组词语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正隐伏着祸患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蝉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

形容功劳很小。

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

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

蝉喘息,雷声净。

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蝉之恕”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蝉》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以说明文的题材为主,但是本篇课文又是科学小品,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吗,是说明文中的一种。

《蝉》选自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是一部科普著作,是八年级学生要求读的一本名著。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在本单元已经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接触,本篇课文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而且是与大自然有关的昆虫方面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这对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法布尔全面、细致的观察方法,学习蝉的科学知识。

2.学习文章采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蝉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自己观察能力。

难点:学会拟人的修辞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借用电脑网络收集蝉的图片,制作PPT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与大自然的昆虫有关的一篇课文,现在请同学猜猜是什么。

ppt 出示猜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

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

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一、基础. 展示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农村,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他靠的是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研究,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了《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2.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

3.掌握课后读读写写
二、表达. 展示
1.读课文,你收获了蝉的什么知识?
2.文章结构(看结构多质疑,大组用问答的方式对文章再次进行理解)
3. 写出蝉生命简史
三、交流. 展示
详说蝉破壳变成成虫的过程
1.第9、10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章还有哪里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写出了蝉的脱变的过程。

2.文段通过用简短的文字对蝉进行描写,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形象?专心致志、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研究的科学家形象。

四、写作. 展示
学习了文章的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看一段关于蝉的鸣叫视频。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写蝉鸣的片段。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展示)例:听,远处又传来了清脆明亮的歌声,这是蝉在一展歌喉呢!看,那抖动的翅膀下,那肚皮在颤抖着,连带着肥硕的屁股,一动一动的,仿佛在向偷窥者展示着它那动人的肥臀。

五、总结. 展示
请同学们用文章里的句子对文章进行感悟性的总结,说说自己在本堂课的收获。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一展歌喉。

在我们身边一些工作艰辛,衣着褴褛的底层人民,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向美好生活努力的过程。

六、作业
阅读《昆虫记》,了解更多关于蝉甚至其他大自然的生物,和同学们分享。

七、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