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

合集下载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哪个历史条件下?a) 古希腊世界的衰败b) 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c)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度发展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答案: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答案: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3.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一命题的基本依据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矛盾运动规律c) 帝国主义的发展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4.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切决定性的飞跃都是?a) 从个体传统到集体传统的飞跃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c) 从割裂到统一的飞跃d)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飞跃答案: 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5. "自由的创造者"和"自由的奴隶"这两种自由的区别在于?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b)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c) 自由的创造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和方式,而"自由的奴隶"则需要按照雇主的要求进行劳动d) 自由的创造者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自由自主进行交换的个体,而“自由的奴隶”则是受到剥削和压迫的工人答案: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第二部分: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揭示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A.唯物论B.辩证法C.历史观D.自然观2.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D )A.费尔巴哈B.谢林C.培根D.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A.费希特B.洛克C.费尔巴哈D.谢林5.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 )A.全盘否定和抛弃B.全盘肯定和继承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A.康德B.谢林C.黑格尔D.费尔巴哈9.作为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ABD)A.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C.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威廉·配第结束D.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10.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BCD)A.抽象人本主义及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B.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C.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D.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11.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BC)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B)A. 欧洲的启蒙思想B.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德国古典哲学D. 法国大革命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D)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以上都是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C)A. 决定作用B. 否定作用C. 反作用D. 无影响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BC)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BC)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新自由主义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BC)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改革开放D. 以阶级斗争为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D)A. 政治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文化发展D. 阶级斗争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历史节点(ACD)A.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B. 改革开放的提出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正确)2.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 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 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

马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艺术B、语言学C、哲学D、道德正确答案:B2.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B、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C、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D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B、不确定性C、主观性D、绝对性正确答案:A4.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经验论学派B、唯理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正确答案:A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B、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D、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正确答案:C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正确答案:C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D、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正确答案:A8.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地区倾斜。

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A、贫困B、富裕C、沿海D、中西部正确答案:A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答案:D10.市场经济是:A、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B、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D、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正确答案:C1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正确答案:B12.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B、劳动者的主体素质C、劳动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答案:C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B14.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B、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C、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D、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正确答案:B15.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D1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A1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马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马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C、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正确答案:A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正确答案:A3.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A、雇佣劳动的存在B、劳动商品的出现C、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正确答案:C4.概念、判断、推理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C5.“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正确答案:D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B、社会基本矛盾C、科技革命D、阶级斗争正确答案:B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的无条件性B、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C、真理不能继续发展D、真理不需要检验正确答案:A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逾淮为枳说明了()A、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D、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确答案:D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正确答案:B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层次性C、客观实在性D、结构性正确答案:A1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B、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C、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正确答案:D12.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人的思想关系B、人与人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的政治关系D、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正确答案:B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D、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正确答案:B1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正确答案:D15.“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A、唯物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决定论观点正确答案:B1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共产主义者同盟上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D、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正确答案:C17.“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是: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B、庸俗唯物论观点C、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D、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正确答案:A18.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核”是(B )A、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D 、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法国启蒙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容;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E 、现代西方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 )A 、控制论;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生物进化论;E 、信息论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变化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 、容和形式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表明( B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B )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相对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变动性和稳定性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C )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D 、容决定形式的规律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A 、客观性;B 、无限性;C 、方向性;D 、一维性1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16、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 A )A 、世界万物在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17、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B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D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C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2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A )A 、形而上学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庸俗进化论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2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A ) A 、世界的统一性; B 、世界运动变化; 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2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D )A 、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B 、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C 、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D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2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5、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B )A 、激变论; B 、循环论; C 、庸俗进化论;D 、庸俗唯物论2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7、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D )A 、理在事先;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C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D 、心外无物28、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9、时间的特点是( B )A 、间断性;B 、不可逆性;C 、广延性;D 、伸性30、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 、环境的变化;B 、高等动物的产生;C 、生物的进化;D 、社会性劳动31、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D )A 、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B 、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C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D 、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3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是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A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B 、新事物必须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33、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 月11 日至17 日成功发射和返回。

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C )A 、多果一因;B 、同因异果;C 、一果多因;D 、同果异因3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B )A 、对立统一的观点; B 、普遍联系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35、有人提出,只能说白马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因为马还包括黑马、红马、黄马等。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 )A 、个性和共性的联系; B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C 、本质和现象的联系; D 、容和形式的联系3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 、激变论的观点;D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36、人类对森林过度的砍伐,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工业和汽车排放大量的CO2使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冰峰不断消融。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 、一因多果; B 、同因异果; C 、同果异因; D 、一果多因37、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A 、朴素唯物主义;B 、庸俗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38、空间是指( C )A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 、物质运动的顺序性;C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 、物质运行的规律性39、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是否( C )A 、普遍联系; B 、永恒发展; C 、有一个共同本原; D 、有共同发展规律4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 、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关系问题4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C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C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 、吾心便是宇宙;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心外无物;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4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 D )A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B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 、运动是物质的在根据;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5、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D )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 、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4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 )A 、农民播种小麦;B 、法官审理案件;C 、运动员参加比赛;D 、演员进行表演4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8、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B )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49、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A 、投身社会实践;B 、认识客观规律;C 、加强主观努力;D 、制订周密计划50、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C )A 、共同的发展规律;B 、共同的发展过程;C 、共同的本原;D 、共同的形式5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 )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5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有关系属于(B)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容和形式的关系53、中共十六大报告即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D )A 、事物发展的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54、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