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答案(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汇编附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汇编附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我国“北斗二代”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35颗卫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导航系统,比美国GPS多5颗.多出的这5颗是相对地面静止的高轨道卫星(以下简称“静卫”),其他的有27颗中轨道卫星(以下简称“中卫”)的轨道高度为“静卫”轨道高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卫”的线速度介于7.9km/s和11.2km/s之间B.“静卫”的轨道必须是在赤道上空C.如果质量相同,“静卫”与“中卫”的动能之比为3∶5D.“静卫”的运行周期小于“中卫”的运行周期2.某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其动能为E k,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心加速度为近地卫星做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19,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则该卫星在轨运行时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为A.23KERB.3KERC.29KERD.9KER3.如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
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地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大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将变小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B.卫星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 h5.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考物理最新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2,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 60°,则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中 I 为空气,Ⅱ为介质)()A.B.C.D.2.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光纤通讯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A.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B.马路积水油膜上呈现彩色图样C.雨后天空彩虹的形成D.泊松亮斑的形成4.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该介质的折射率等于A.sin50 sin55︒︒B.sin55 sin50︒︒C.sin40 sin35︒︒D.sin35 sin40︒︒5.一束单色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下列关于它的速度、频率和波长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频率发生变化 B.只有波长发生变化C.只有波速发生变化 D.波速和波长都变化6.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分别记为Δx1和Δx2,已知Δx1>Δx2。
另将两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用λ1、λ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分别用v1、v2,光子能量分别用E1、E2、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分别用n1、n2表示。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λ1<λ2 B.v1<v2 C.E1<E2 D.n1>n2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B.C.D.8.一细光束由a、b两种单色光混合而成,当它由真空射入水中时,经水面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看法正确的是A.a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比b光小B.b光的光子能量较大C.当该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D.用a光和b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9.如图所示,为观察门外情况,居家防盗门一般都会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假定门的厚度为a=8cm,孔的直径为d=6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n=1.44的玻璃,厚度可]的厚度相同,已知sin37°=0.6,cos37°=0.8.则A.如未装玻璃,室内的人通过小孔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为106°B.装人玻璃后,室内的人通过玻璃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约为106°C.装人玻璃的折射率越大,室内的人通过玻鵯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就越小D.若要将视野扩大到180°,需嵌入折射率大于或等于53的玻璃10.如图所示为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获得的干涉图样.现让a、b两种光组成的复色光穿过平行玻璃砖或三棱镜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只有③11.ABCDE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中五棱镜的一个截面示意图,AB⊥BC,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细光束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棱镜,经两次反射后光线垂直于BC射出,且在CD、AE边只有a光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B.在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C.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较小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12.在玻璃中有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柱状真空空腔,a, b两束单色光以同样的入射角 由玻璃射入空腔,部分光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b光在空腔内先消失B.若改变θ,a光通过空腔的时间一定比b光短C.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的干涉条纹a光较宽D.若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涂上a、b两种颜色放在同样深度的水中,在水面上看涂a颜色的小球较浅13.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θ=︒,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 B的夹角30A.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B.该棱镜的折射率为3C.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D.光从空气进入棱镜,光速变大14.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库仑发现了电子B.安培发明了电池C.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3.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能级假设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4.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5.不断发现和认识新现象,进而理解事物的本性,这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决定的B.原子核越大,它的比结合能越大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D.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会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6.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氢原子从n =2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时,需要吸收0. 89eV 的能量B .处于n =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能量为2eV 的电子碰撞而向高能级跃迁C .一个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6 种不同頻率的光子D .n =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比n =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 =2能级时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短7.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其原因是( ) A .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会对α粒子有引力的作用.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8.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 .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C .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 .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10.物理学家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C .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 .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越长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现象说明原子核外存在电子B .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C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 .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12.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 .B .C .D .13.一个氢原子从2n =能级跃迁到4n =能级,该氢原子( )A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B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C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D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以及从n =3、4、5、6能级跃迁到2n =能级时辐射的四条谱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四条谱线中αH 对应的光子能量最大B .四条谱线中αH 对应的光的频率最大C .用能量为12.75eV 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有可能跃迁到n =3的激发态上D .大量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15.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A .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 .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C .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D .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16.图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5的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5种B .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8种C .可能辐射能量为2.86eV 的光子D .可能辐射能量为11eV 的光子17.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C .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18.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2H H He X +→+中,X 表示电子B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D .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 = 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物理学家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直接促进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关于以下4幅图中涉及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图1是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B.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这已被实验证实。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人的质量m=60kg,船的质量M=240kg,若船用缆绳固定,船离岸1.5m时,人可以跃上岸.若撤去缆绳,如图所示,人要安全跃上岸,船离岸至多为(不计水的阻力,两次人消耗的能量相等,两次从离开船到跃上岸所用的时间相等)()A.1.5m B.1.2m C.1.34m D.1.1m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轨道上带正电的甲球,以某一水平速度射向静止在轨道上带正电的乙球,当它们相距最近时,甲球的速度变为原来的15.已知两球始终未接触,则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A.1:1B.1:2C.1:3D.1:43.如图所示,质量m1=10kg的木箱,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中有一个质量为m2=10kg 的铁块,木箱与铁块用一水平轻质弹簧固定连接,木箱与铁块一起以v0=6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40kg的铁箱发生正碰,碰后铁箱的速度为v=2m/s,忽略一切摩擦阻力,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A.木箱与铁箱碰撞后瞬间木箱的速度大小为4m/sB.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箱的速度大小为4m/sC.从碰后瞬间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对木箱的冲量大小为20N·s D.从碰后瞬间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160J4.有人设想在遥远的宇宙探测时,给探测器安上反射率极高(可认为100%)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用光压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
已知某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阳光恰好垂直照射在薄膜上,若膜面积为S,每秒每平方米面积获得的太阳光能为E,探测器总质量为M,光速为c,则探测器获得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光子动量为hpλ=)()A.2EScMB.22ESc MC.EScMD.2EScMh5.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小车,用细线相连,中间有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烧断细线后,由于弹力的作用两小车分别向左、右运动。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技巧及练习题(3)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技巧及练习题(3)一、选择题1.在撑杆跳高场地落地点铺有厚厚垫子的目的是减少运动员受伤,理由是A.减小冲量,起到安全作用B.减小动量变化量,起到安全作用C.垫子的反弹作用使人安全D.减小动量变化率,起到安全作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C.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就保持不变D.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3.“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摩天轮悬挂透明座舱,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在最高点,乘客重力大于座椅对他的支持力C.摩天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乘客重力的冲量为零D.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A.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5.如图所示,一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柱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可认为质点)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半圆槽相切并从A点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离开右侧槽口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C.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6.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F vt,2v RGB.F vt,32v TGπC.F tv,2v RGD.F tv,32v TGπ7.如图所示是一种弹射装置,弹丸质量为m,底座质量为3m,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弹簧释放将弹丸以相对地面v的速度发射出去后,底座的反冲速度大小是()A.3v/4B.v/4C.v/3D.08.如图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1m ,以速度v 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2m 的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A .甲木块的动量守恒B .乙木块的动量守恒C .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D .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的系统的动能守恒9.一种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氢原子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氢原子核的速度是7v 。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物态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附答案(3)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物态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附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B .液体浸润固体是由于附着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C .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制成的D .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B .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C .若物体表现为各向同性,它一定是非晶体D .有些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做各向异性3.有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依据以上说明“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B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C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 .1g 、100℃的水与1g 、100℃的水蒸气相比较,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的总动能不相同C .玻璃上附着水发生浸润现象的原因是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内部平均距离大,所以分子间表现为引力D .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5.下列关于热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有序B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C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 0,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V 0,则m 0=A M N ,V 0=0mD .密封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6.如图所示,是水在大气压强为1.01×105PA 下的汽化热与温度的关系图线,则( )A.大气压强为1.01×105PA时,水的沸点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该图线说明温度越高,单位质量的水汽化时需要的能量越小C.由该图线可知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与温度无关D.该图线在100℃以后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水已经汽化了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晶体,都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C.大粒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B.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C.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与表面张力无关D.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木炭是非晶体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摄氏温度t成正比B.竹筏漂浮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或非晶体两种形态出现D.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具有光学各向同性11.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华 B.凝固C.升华 D.液化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汽压和与体积无关B.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C.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D.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小13.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熔化成液体,然后在熔化的金属中充进氢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B.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C.在金属液体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说明它是非晶体14.如图所示,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由pVCT可知容器内饱和汽压会增大B.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拉出活塞,容器内饱和汽分子数不变C.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压强不变D.只要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就不变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B.扩散和布朗运动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液体的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有关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16.固体M、N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固体M有可能是玻璃、橡胶B.固体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C.固体N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一定有规则D.固体N的物理性质可能是各向异性的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C.教室内看到透过窗子的“阳光柱”里粉尘颗粒杂乱无章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布朗运动D.露珠呈球形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无关C.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的饱和汽压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C.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是因为在液晶中掺入了少量多色性染料,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出各种颜色D.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20.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的重力小,又受到液体的浮力的缘故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21.关于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浸润液体B.水是不浸润液体C.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D.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会产生毛细现象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②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水中炭粉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组成炭粉的固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③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④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⑤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23.关于下列实验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薄板一定是非晶体B.图乙说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且T1>T2C.图丙的实验情景可以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图丁中的现象说明水黾受到了浮力作用,且浮力与重力平衡24.下列说法正确的()①浸润液体会在细管里上升②附着层液体分子受到固体的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对附着层分子引力时发生浸润现象③在建筑房屋时,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上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④农田里如果要保持地下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小毛细现象的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晶体体积增大,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大头针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C.人感觉到空气湿度大,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大D.气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气体压强越大【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故A错误.B.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故B错误.C.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故C正确.D.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与重力平衡,故D错误.2.D解析:D【解析】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选项A错误;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以生成不同晶体,比如:石墨与金刚石。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B.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2.科学发现或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青年人应当崇尚科学在下列关于科学发现或发明的叙述中,存在错误的是A.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B.库仑发明了“扭秤”,准确的测量出了带电物体间的静电力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D.法拉第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实现了“电生磁”的理想3.物理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D.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5.下列对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B.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C.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经过严谨的考证,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科学界的地位6.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7.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并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C.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8.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A.开普勒的研究成果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C.牛顿第二定律D.牛顿第三定律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揭示了行星运动的有关规律B.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C.库仑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D.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一样都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10.瑞典皇家科学院2018年10月2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相对论简介真题汇编含答案(3)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相对论简介真题汇编含答案(3)一、选择题1.有兄弟两人,哥哥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地球去遨游太空,经过一段时间返回地球,哥哥惊奇地发现弟弟比自己要苍老许多,该现象的科学解释是( )A.哥哥在太空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停止生长了B.弟弟思念哥哥而加速生长了C.由相对论可知,物体速度越大,物体上的时间进程越慢,生理进程也越慢D.这是神话,科学无法解释2.在地面附近有一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行器,地面上的人和宇宙飞行器中的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宇宙飞行器变短了B.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宇宙飞行器变长了C.宇航员观察到宇宙飞行器内的时钟变慢了D.宇航员观察到宇宙飞行器内的时钟变快了3.如图所示,地面上A、B两处的中点处有一点光源S,甲观察者站在光源旁,乙观察者乘坐速度为v(接近光速)的光火箭沿AB方向飞行.两观察者身边各有一只事先在地面校准了的相同的时钟.下列对相关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甲测得的AB间的距离大于乙测得的AB间的距离B.甲认为飞船中的钟变慢了,乙认为甲身边的钟变快了C.甲测得光速为c,乙测得的光速为c-vD.当光源S发生一次闪光后,甲认为A、B两处同时接收到闪光,乙则认为A先接收到闪光4.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出的光谱B.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事件是氢原子光谱的发现C.光电效应实验现象的解释使得光的波动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D.质能方程2揭示了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确定关系,提出这一方E mc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现物体的质量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原因是()A.运动中的物体,其质量无法测量B.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质量变化极小C.物体的质量太大D.物体质量并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经典力学己经失去了它的意义B.经典力学在今天广泛应用,它的正确性无可怀疑,仍可普遍适用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运动状态而改变D.狭义相对论认为,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7.引力波是指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的时空弯曲中的涟漪,1916年,一著名物理学家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此物理学家由于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根据上述信息可知预言存在引力波的物理学家是A.爱因斯坦B.伽利略C.牛顿D.普朗克8.如图所示,强强乘坐速度为0.9c(c为光速)的宇宙飞船追赶正前方的壮壮,壮壮的飞行速度为0.5c,强强向壮壮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壮壮观测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A.0.4c B.0.5c C.0.9c D.1.0c9.如图所示,一根10 m长的梭镖以相对论速度穿过一根10 m长的管子,它们的长度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的,以下哪种叙述最好地描述了梭镖穿过管子的情况()A.梭镖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管子能完全遮住它B.管子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梭镖从管子的两端伸出来C.两者都收缩,且收缩量相等,因此在某个位置,管子恰好遮住梭镖D.所有这些都与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有关10.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物理学理论发生了跨越式发展.下列叙述中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观点不符合的是A.高速运动中的尺子变长B.高速运动中的时钟变慢C.高速运动中的物体质量变大D.光速是自然界中速度的极限1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质量为M的小轿车,关于它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于M B.小于M C.等于M D.质量为零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紫外线的热效应对物体进行烘干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C.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纵波D.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的距离变小了13.甲和乙为两个不同的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甲相对惯性参考系乙以速度v(v接近光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答案(3)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A.a=g sin θ,F=(M+m)g(μ+sin θ)B.a=g cos θ,F=(M+m)g cos θC.a=g tan θ,F=(M+m)g(μ+tan θ)D.a=g cot θ,F=μ(M+m)g2.如图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此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θ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B.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斜面可能向左滑动D.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3.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A物体重4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5.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tanθB.2tanmgθC.tanmgθD.2mg tan θ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7.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A.a、b间电场力增大B.作用力F将减小C.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大D.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小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D.斜面与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9.物理学中建立概念运用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有三个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有一个不属于这种方法,这个概念是()A.平均速度B.点电荷C.合力D.总电阻10.如图所示,三个木块 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墙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与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一定相同D.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不变11.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与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A与B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A.F B.2F C.3F D.4F1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C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增大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1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相互绝缘且质量均为2kg,A带正电,电荷量为0.1C,B不带电,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加上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变为15N.g=10m/s2,则()A.电场强度为50N/CB.电场强度为100N/CC.电场强度为150N/CD.电场强度为200N/C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B.库仑扭秤实验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用了放大的思想C.加速度a=vt∆∆、电场强度E=Fq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15.如图,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并排放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B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计一切摩擦,则A、B之间的作用力与竖直挡板对B的作用力之比为()A.32B.33C.34D.3616.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通过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17.关于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应用的是模型法B.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法18.如图所示,在高度不同的两水平台阶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物体间用轻弹簧相连,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在m1左端施加水平拉力F,使m1、m2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1表面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m gB.弹簧弹力的大小为1cosC.地面对m2的摩擦力大小为FD.地面对m2的支持力可能为零19.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我们首先保持砝码质量不变研究小车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再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砝码和加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到 F = ma ,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20.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1.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的质量为M,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且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当在绳的B端施以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是()A.a1=a2B.a1>a2C.a1<a2D.无法确定2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
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转换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23.在物理学习中,概念、模型、方法需要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点电荷均为理想化模型B.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为等效替代关系C.位移、速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强度、功均为矢量D.电场强度、速度、密度等概念的引入均利用了比值定义法24.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所示, 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
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
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B.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C.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成反比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成正比25.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C.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Fam=,该公式体现了比值定义法D.“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B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合力水平向左,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对AB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F.【详解】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tana gtanm mθθ合===;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F-μ(M+m)g=(M+m)a;解得:F=(M+m)g(μ+tanθ),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关键是选择合适对象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列式求解.2.B解析:B【解析】A、B、以球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N1,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1 cosθ=mg,N1sinθ=F,解得:F=mg tanθ,,倾角θ减小时,N1变小,F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斜面的压力变小,墙受到的压力变小,故A错误,B 正确.C 、D 、选取球(m )和斜面(M )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M +m )g ,地面支持力N ,墙壁的弹力F 和地面的静摩擦力f 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 -(M +m )g =0,故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水平方向“F =f .倾角θ减小时,静摩擦力f 减小,斜面仍将保持静止,故C 错误,D 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运用平衡条件列出平衡等式解题.要注意多个物体在一起时,研究对象的选取.3.C解析:C【解析】对物体1和物体2整体研究,受重力、支持力、向左的拉力F 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 23,根据平衡条件得:f 23=F =20N ;1、2间摩擦力0,23间摩擦力20N ,则3与桌面间摩擦力0,故3受重力、支持力、压力、2给的摩擦力、绳子拉力,共5力作用,C 正确;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