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分析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分析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建筑业作为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核算与分析方法,为建筑行业实现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建筑维护以及建筑拆除等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介绍碳排放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数据收集与处理、核算模型的构建等,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文章将重点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布、碳排放强度变化等,揭示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潜在减排空间。

文章还将对比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设计施工策略下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文章将提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减排策略和建议,包括推广低碳建筑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施工方案、提高建筑能效等,以期推动建筑行业实现低碳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中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核算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是指对建筑物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改造和拆除等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范围广泛,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加工、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碳排放源和排放量,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核算。

在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减排策略研究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减排策略研究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减排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减排策略,以期为我国建筑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系统梳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使用、维护及拆除等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明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框架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模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各类建筑的相关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计算并分析各阶段的碳排放量,为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减排策略和建议。

根据计算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设计、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减排措施,为我国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和减排策略,为我国建筑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全球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等各个阶段的碳排放。

为了准确计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计算模型,并从各个阶段对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

在规划阶段,我们需要考虑土地利用、交通配套等因素,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

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长距离通勤,增加交通碳排放;而优化的交通配套则可以降低运输材料的碳排放。

设计阶段是影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优化建筑结构和系统,以降低运营阶段的碳排放。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的建筑业分阶段减排策略研究》范文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的建筑业分阶段减排策略研究》范文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的建筑业分阶段减排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减排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为基础,对建筑业进行分阶段减排策略研究,旨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是指从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等各个阶段,对碳排放进行全面、系统的测算。

这一过程涉及到材料生产、运输、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碳排放。

通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可以准确掌握建筑项目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三、建筑业碳排放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建筑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营等阶段的碳排放。

其中,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也不可忽视。

此外,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分阶段减排策略研究针对建筑业的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分阶段减排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与设计阶段减排策略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应优先考虑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

2. 施工阶段减排策略在施工阶段,应采用绿色施工方式,减少施工现场的能耗和污染。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废弃物等。

此外,还应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

3. 运营阶段减排策略在建筑运营阶段,应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安装节能设备、定期维护设备、实施能源审计等。

此外,还应推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排放。

同时,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建筑废弃物处理阶段的碳排放。

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2019年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然而,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制定和推动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计算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用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1. 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领导者计划,主要用于评估建筑的可持续性。

它包括了对能源使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并提供了建筑碳排放计算的方法。

2. 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机构环境评估方法,也是欧洲广泛使用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体系。

它包括了对能源使用、材料选择、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并提供了建筑碳排放计算的方法。

3. 欧洲EN 15978标准:EN 15978是欧洲标准化组织(CEN)发布的建筑和工程工作的可持续性评估标准。

它要求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包括材料生产、建筑过程、使用阶段和退役阶段。

此外,一些地区和组织也制定了自己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如加拿大的Greenhouse Gas Protocol、澳大利亚的Green Star 等。

虽然不存在全球性的统一标准,但各国和地区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在方法和要求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以确保建筑行业能够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木结构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研究报告》权威出炉

《木结构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研究报告》权威出炉

江西建材行业资讯·248·2019年7月季节等因素都将影响生活垃圾物理组成。

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活垃圾中的包装废弃物、织物、纸类和塑料占比会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取代煤炭的政策,其它垃圾尤其是灰土砖石类的含量将进一步降低。

来源:固废观察官方公众号《木结构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研究报告》权威出炉2019年7月6日,“现代木结构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评估课题研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功召开。

研讨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了研究成果—《木结构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研究报告》。

本次研究工作系根据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由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联合工作小组秘书处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专家和相关企业经过反复调研、分析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历时近一年完成。

全寿命期方法关注建筑取材、运输、建设、运行、维护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

随着使用寿命的延长,建筑物运行、维护阶段的能耗在全寿命期分析中占比高达82.8%-95.4%,为此,有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在运行能效提升方面持续投入并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经对国内7个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木结构建筑除在运行能效提升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在建材生产阶段体现出更大的减排优势。

根据替代钢材和混凝土等传统建材的比例不同,使用木结构可以带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降低48.9-94.7%,从而带动建筑物全寿命期减排幅度高达8.6%-13.7%,这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木结构建筑固碳等独特的环保属性已经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这项研究成果则从科学的角度完整地阐述了木结构建筑在全寿命期内的低碳优势。

此次研究成果的新鲜出炉,有助于推动国内现代木结构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完善,为木结构建筑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来源:加拿大木业协会官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让天空更蓝2016年以来,由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十家科研院校和企业组成了“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项目组进行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掌握了“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在陶瓷膜过滤管上打破了国外的垄断,部分技术实现国内外首创,这让我国工业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的应用成为可能。

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

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

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作者:回晓彤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3期摘要:日前,在全球不同结构建筑的生命周期中都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造成过多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使地球温室效应得到有效控制,了解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以及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不同结构建筑;碳排放;生命周期;比较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在不断增大,各个国家与政府都在采取措施应对,以期全面提高本国环境的质量与水平。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建筑行业产生的能源消耗占到我国全部能源消耗的30%左右,排放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较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希望能降低我国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效的在建筑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升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一、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一)建筑生命周期建筑生命周期指的是建筑物从一开始的筹备阶段到报废阶段的整个过程。

比如:建筑物的物化阶段(建筑材料的采购、建筑构件的加工、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安装)、建筑物的运用阶段、建筑物的拆除阶段等[1]。

(二)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通常以碳排放的方式来表示。

我们对于建筑物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主要作用在于更好的说明建筑活动以及各种建筑材料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在建筑中使用各种模式来进行节能减排,全面提高建筑物质量的标准,为人们的舒适居住打下良好基础[2]。

二、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较我们选取北方有针对性的三种结构建筑,通过研究它们不同的碳排放标准来进行问题的具体说明。

这三种结构的建筑分别是木结构、轻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独栋独户建筑。

(一)有关的数据信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钢材、水泥、玻璃、纤维板等都是重要的应用材料,占到了建筑材料的绝大多数。

浅谈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与建筑节能论文

浅谈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与建筑节能论文

浅谈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与建筑节能论文浅谈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与建筑节能论文浅谈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与建筑节能今天,来自台湾同时也是我院受聘教授教授的老师,成功大学的林宪德教授在423做了一次针对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的报告.碳排放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的重要词条,因此研究建筑碳排放也成为了首要的任务。

在报告中,教授谈到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是如何评估的,并对我国台湾与欧洲国家在建筑碳排放以及可持续绿色生态建筑等方面的发展做了对比。

报告中,有一些客观的数字表格与大家分享。

建筑生命周期:建筑系统边界: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建筑碳排放指标: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子分析早在2003年,英国政府即提出建立低碳经济和2050年减排60% 的目标,几年来,英国按照“行政手段先行、经济政策主导、技术措施跟进、配套工程保障”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一套相辅相成、较为完备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体系,取得的初步优势和成效。

正在发展中的我国,也必须积极推行低碳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文明的建立,改变能源供应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其中,推广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模的重要举措。

除了各个国家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所实施的节能策略以外,我们还需要节省70%的建筑能量消耗才可以稳定地球气候。

在我国,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

我国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约30升燃油,而在德国,进行过节能改造的房屋单位的能耗仅相当于3升燃油,新建住宅平均能耗可控制在1升燃油。

虽然建筑行业是社会能源消耗中的大头,却也是可塑性最强的行业。

建筑规划设计咨询公司美国MCM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米切尔(Michael C. Mitchell)说,根据专家测算,在投资20美元减排1吨碳的众多方案中,建筑行业可以实现的方案是其他任何行业的3倍之多。

因此,建筑行业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让我们采用经济高效的方式减少碳排放,可谓是缓解全球变暖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CO2排放研究——以天津市住宅建筑为例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CO2排放研究——以天津市住宅建筑为例
关键词: 建筑材料ꎻ CO2 排放ꎻ 生命周期评价ꎻ 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237(2019)02 ̄0126 ̄06
Life Cycle CO2 Emissions of Building Materials: Tak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ianjin as Examples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 CO2 排放研究
———以天津市住宅建筑为例∗
毛希凯ꎬ 王立雄ꎬ 李纪伟ꎬ 全孝莉
(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ꎬ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ꎬ天津 300072)
摘要: 建筑材料 C论ꎬ将建筑材料生命 周期进行了划分ꎬ总结出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ꎮ 利用该核算模型ꎬ对天津 市 38 栋住宅的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ꎬ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ꎮ 发现住 宅建筑的单位面积建筑材料碳排放平均值为 366������ 70 kgCO2 / m2 ꎬ其中ꎬ钢材、混凝土和砂浆的 碳排放量可占 80%以上ꎻ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标准层面积和层数等参数均与其单位面积碳 排放量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ꎮ 之后ꎬ分别以建筑面积、标准层面积及层数为自变量ꎬ通过统计学 方法构建了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预测模型ꎬ并验证了各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ꎮ
MAO Xi ̄kaiꎬ WANG Li ̄xiongꎬ LI Ji ̄weiꎬ QUAN Xiao ̄li ( School of Architectureꎬ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rchitectural Physics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ꎬ Tianjin Universityꎬ Tianjin 300072ꎬ China) Abstract: CO2 emissions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LCA theoryꎬ the life cycle of building materials was divided into following stages: productionꎬ transportationꎬ repairꎬ demolition and processing. And a quantitative life cycle CO2 emission accoun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accounting modelꎬ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of building materials from 38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ianjin were calculated(at an average value of 366������ 70 kgCO2 / m2 ).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emissions from steelꎬ concrete and mortar could account for more than 80%of the totalꎻparameters such as construction areaꎬ standard layer area and building layers all show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ꎬ prediction model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building materials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construction areaꎬ standard layer area and building laye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respectivelyꎬ then the accuracy of those prediction models are verified. Keywords:building materialsꎻ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ꎻ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ꎻ prediction mode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
近年来,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建筑物在建材生产、运输、建造、使用、维护、拆除等生命周期都产生二氧化碳,使得建筑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一起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的三大重要源头。

据统计,全球36%的二氧化碳源自建筑业,我国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

因此,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的任务迫在眉睫,这都需要全面、客观地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思想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碳关税”、“碳标签”、“碳交易”、“碳期权”、“碳汇”、“碳基金”、“碳盘查”等新名词的风生水起和大行其道,多国政府、组织机构和业界学者基于不同的数据源,运用多样的计算方法,多方位地度量建筑物的碳排放。

本文拟从建筑物碳排量度量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度量方法、评价标准 3 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并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度量阶段。

由于研究内容、侧重点、目的等不同,国外学者对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大多采用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及材料处置 4 个阶段,如表 1 所示。

有的研究将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进一步分成
两个或多个环节,如将使用阶段细分为运行和维护两个部分或将建筑生命周期终结分为拆除和建材处置两个阶段;而有的研究则将几个阶段整合成一个阶段,如将建筑材料的原料提取及加工过程纳入建造阶段或将维护阶段和拆除阶段合并分析。

2.度量方法。

国外众多学者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整体或个
别阶段碳排量时主要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其计算原理简单、所需数据较少、计算结果直观且精读较高,特别适用于度量单个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

但是,建筑的复杂性、地域性、可复制性差等特点,给应用碳排放系数法时相关数据的收集带来较多困难。

而且,碳排放系数是社会平均水平下的统计平均值,受技术水平、生产状况、能源使用情况、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大,区域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显著,也是碳排放系数法受质
疑的重要原因。

目前, 国外使用较广泛的度量模型如表 2 所示。

3.度量工具。

近年来,许多政府、组织机构制定专门度量碳排放的标准或技术体系,如表3中的碳排放通用指标。

此外, 国际上许多度量建筑物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准或技术体系将碳排放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譬如表3中英国的BREEA M包含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或零碳技术等四个子项的能源类别所占的权重比
达19%并建立了材料碳排放因子库。

日本的CASBE从建筑环境效率定义出发,通过相关措施降低环境负荷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并据此评估建筑物运营能耗、可回收建材等项目,从而达到减少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度量阶段。

同国外研究相类似,在度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时,国内学者对建筑物碳排放度量的研究也基本遵循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及材料处置 4 个阶段的思路,如表 4 所示。

在这四个大的阶段的划分之下,部分学者根据研究重点和计算方法将部分阶段进一步细分,或将其中的部分阶段加以合并。

2.度量方法。

虽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对碳排放度量方法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只是限于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等原因,除台湾地区较多地运用生产线直接能耗统计法外,我国大多数学者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研究热点如表 5 所示。

可见国内研究建筑物碳排放的视野跨度比较大,从建筑单体到住区,再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少数学者在碳排放系数法的基础上开始探索BIM 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碳排放度量中的应用。

此外,实测法虽然准确度高,但由于其实验条件、数据分析处理等较为苛刻,在核算建筑物碳排放时应用很少,多数为锅炉燃烧过程中废气污染物的核算以及农业生产、森林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估算。

3.度量工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研究启动晚很多。

自20 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两岸三地的相关组织机构才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碳排放计量标准,见表6。

在这些评价标准中,作为低碳建筑营建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香港和台湾的标准在各自区域内有所应用。

大陆地区的深圳市率先
推出量化规范,其他标准大多尚未应用于实践。

结论及展望
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是社会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度量是建筑业节能减排、 建设领域碳交易、 发展低碳建筑等活 动的基础, 也是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总结国 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相关研究, 可以发现国内外通常 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 除等四个阶段,多使用碳排放系数法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 放,度量工具的构建尚处于百家争鸣阶段。

相对我国而言,国外 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方面的研究起步早, 已从提出碳排 放度量的理论方法转为构建碳排放度量的工具软件, 度量的建筑
类型、规模等也逐步扩展,碳排放因子库的构建取得积极进展。

国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尚处于起步阶段, 建议未来的研究 方向包括: 1)加强政府、学术机构、学者们之间的研究协作,针对
不同的评价目的和阶段,统一建筑物碳排量测算阶段及测算边 界,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

2)将可持续、可循环的思想应用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每
一个环节, 充分考虑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直接、 间接碳排放以及 碳汇效应。

3)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
激励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测算并标注材料碳排放系数等手段, 健全我国建筑物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4)融合 BIM 等新兴技术,以及建设项目造价软件、能耗
分析软件等, 分别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度量, 建 立智能化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集成平台。

对比国内外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可知我 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