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处理学》深刻复知识题【改】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1、长石质日用瓷坯典型的三元配方。
答:长石——高岭土——石英2、粘土过多对注浆成形速度和坯体的干燥收缩的影响。
答坯体中粘土的可塑性越好,粒度越细,则所吸附的水膜越厚,烧成收缩和变形就越大,同时,如果粘土矿物颗粒太细,分布不均匀,也会导致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变形。
3、日用陶瓷常用的施釉方法有。
答:釉浆施釉法,静电施釉法,干法施釉4、滑石的分子式及性能,硅灰石的分子式及性能。
答:滑石分子式是3MgO·4SiO2·H2O。
性能:在普通日用陶瓷中一般作为熔剂使用,在细陶瓷坯体中加入少量滑石可降低烧成温度。
在较低的温度形成液相,加速莫来石晶体的生成。
同时扩大烧结温度范围,提高白度,透明度,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在精陶坯体中如用滑石代替长石,则精陶制品的湿膨胀倾向将大为减少,釉后期龟裂也可相应降低,在陶瓷釉料中加入滑石可改善釉层的弹性,热稳定性,增宽熔融范围。
硅灰石的分子式CaO·SiO2性能:硅灰石作为碱土金属硅酸盐,在普通陶瓷坯体中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用他来代替方解石和石英石配釉时釉面不会因析出气体而产生釉泡和针孔,但若用量过多会影响釉面的光泽度。
5、日用陶瓷成形常用成形方法及特点。
答:(1)注浆成形法,坯料含水量≤38%。
(2)可塑成形法,坯料含水量≤26%(3)压制成形法,坯料含水量≤3%。
5.强化注浆的方法有哪些?答:压力注浆;真空注浆;离心注浆;成组注浆和热浆注浆。
6、釉及釉的作用。
答: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极薄的物质,他是根据坯体性能的要求,利用天然矿物原料及某些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在高温作用下熔融而覆盖在陪同表面的富有光泽的玻璃质层。
作用有5点:(1)使坯体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提高了其化学稳定性。
(2)覆盖于坯体表面,给瓷器以美感。
(3)防止玷污坯体。
(4)使产品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5)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
7、瓷器坯料主要类型。
答:长石质瓷坯料,绢云母质瓷坯料,磷酸盐质瓷坯料,镁质瓷坯料。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一.名词术语解释1.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维持原有水分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2.晶界:结晶方向不同的、直接接触的同成分晶粒间的交界处称为晶界。
3.白度:白度指陶瓷坯体表面对白光的漫反射能力,是陶瓷对白光的反射强度与理想的白色标准物体所反射白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装在封闭模具中的粉体在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成型的方法。
5.快速烧成:烧成时间大幅缩短而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得烧成方法称为快速烧成。
6.陶瓷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试样中所含相的种类及各相的数量、颗粒大小、形状、分布取向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8.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能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9.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0.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1.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2.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3.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4.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5.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16.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7.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8.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陶瓷工艺学习题答案

陶瓷工艺学习题答案一、绪论及陶瓷原料1、传统陶瓷和特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陶瓷的分类依据?陶瓷的分类?3、陶瓷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和三大飞跃?4、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代表产品?5、在按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能分类法中,陶器、炻器和瓷器的吸水率和相对密度有何区别?6、陶瓷工艺学的内容是什么?7、陶瓷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8、列举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属于陶器、炻器和瓷器的产品?9、陶瓷原料分哪几类?10、粘土的定义?评价粘土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11、粘土是如何形成的?高岭土的由来和化学组成;12、粘土按成因和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13、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是怎样的?14、什么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数和塑性指标?15、粘土在陶瓷生产中有何作用?16、膨润土的特点;17、高铝质原料的特点和在高级耐火材料中的作用;18、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化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19、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0、各种石英类原料的共性和区别,指出它们不同的应用领域;21、长石类原料分为哪几类?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22、钾长石和钠长石的性能比较;23、硅灰石、透辉石、叶腊石(比较说明)作为陶瓷快速烧成原料的特点;24、滑石原料的特点,为什么在使用前需要煅烧?25、氧化铝有哪些晶型?为什么要对工业氧化铝进行预烧?26、氧化锆有哪些晶型?各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变有何特征?27、简述碳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28、简述氮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能。
二、粉体的制备与合成1、解释什么是粉体颗粒、一次颗粒、二次颗粒、团聚?并解释团聚的原因。
2、粉体颗粒粒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3、粉体颗粒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4、粉体颗粒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5、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方法有哪些?6、粉碎的定义及分类,并加以说明。
7、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画出三种粉碎流程图。
8、机械法制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陶瓷工艺学习题答案

一、绪论及陶瓷原料1、传统陶瓷和特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陶瓷的分类依据?陶瓷的分类?3、陶瓷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和三大飞跃?4、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代表产品?5、在按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能分类法中,陶器、炻器和瓷器的吸水率和相对密度有何区别?6、陶瓷工艺学的内容是什么?7、陶瓷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8、列举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属于陶器、炻器和瓷器的产品?9、陶瓷原料分哪几类?10、粘土的定义?评价粘土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11、粘土是如何形成的?高岭土的由来和化学组成;12、粘土按成因和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13、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是怎样的?14、什么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数和塑性指标?15、粘土在陶瓷生产中有何作用?16、膨润土的特点;17、高铝质原料的特点和在高级耐火材料中的作用;18、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化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19、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0、各种石英类原料的共性和区别,指出它们不同的应用领域;21、长石类原料分为哪几类?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22、钾长石和钠长石的性能比较;23、硅灰石、透辉石、叶腊石(比较说明)作为陶瓷快速烧成原料的特点;24、滑石原料的特点,为什么在使用前需要煅烧?25、氧化铝有哪些晶型?为什么要对工业氧化铝进行预烧?26、氧化锆有哪些晶型?各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变有何特征?27、简述碳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28、简述氮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能。
二、粉体的制备与合成1、解释什么是粉体颗粒、一次颗粒、二次颗粒、团聚?并解释团聚的原因。
2、粉体颗粒粒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3、粉体颗粒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4、粉体颗粒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5、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方法有哪些?6、粉碎的定义及分类,并加以说明。
7、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画出三种粉碎流程图。
8、机械法制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9、影响球磨机粉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化学法合成粉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完整版)功能陶瓷工艺学知识点整理

1.从广义的角度,材料定义为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2.材料分类:按性能、使用用途分类: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特点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胶凝材料、天然材料、玻璃、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7晶系,14中布拉菲格子)没有自由电子、高熔点、高硬度、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绝大多数是绝缘体一般具有低导热性、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小。
5.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化学成分:CaO、SiO2、Al2O3、Na2O等6.陶瓷成型在热加工之前;玻璃成型在热加工之后;水泥成型主要在使用时。
7.水泥煅烧;陶瓷烧结;玻璃熔融8.胶凝材料定义: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
9.胶凝材料分类:按组成物质分类: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10.水泥的定义: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11.水泥的分类:按用途和性能分类: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按组成分类:硅酸盐水泥系列、铝酸盐水泥系列、氟铝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其它:如无熟料、少熟料水泥12.水泥的基本特性: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其它材料混合后的混和物可拥有适宜的和易性。
较强的适应性。
较好的耐侵蚀、防辐射性能。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强度随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长。
良好的耐久性。
通过改变水泥的组成,可适当调整水泥的质量。
可与纤维、聚合物等多种有机、无机材料匹配。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原理复习题答案版

陶瓷⼯艺原理复习题答案版1.粘⼟在陶瓷制备中的作⽤是什么?①在常温下可提⾼坯料的可塑性和结合性,⾼温下仍留在坯体中起结合作⽤;②坯体是Al2O3成分的主要提供者,烧成中形成⼀次莫来⽯和⼆次莫来⽯;③粘⼟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和稳定性;④粘⼟原料亲⽔及⼲燥后多孔性与⼲燥强度,使坯、釉层具有良好吸釉、印花能⼒;⑤在⽣产中的不利因素:分解、收缩、杂质、有机物多、纯度低、定向排列。
2.⽯英在陶瓷制备中的作⽤是什么?①在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降低坯体的⼲燥收缩,缩短⼲燥时间并防⽌坯体变形;②烧成时,⽯英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粘度,未熔解⽯英构成坯体的⾻架,防⽌坯体软化变形;③在瓷器中,合理的⽯英颗粒能⼤⼤提⾼坯体的强度,否则效果相反。
同时能改善瓷坯的透光度和⽩度;④在釉料中⽯英是⽣成玻璃质的主要成分,能提⾼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赋予釉⾼的⼒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3.对⽯英进⾏预处理时,⼀般在1000℃左右预烧,然后快速冷却,其⽬的是什么?天然⽯英是低温型的β-⽯英,其硬度为7,难于粉碎。
故有些⼯⼚在粉碎前先将⽯英煅烧到900-1000 ℃以强化晶型转变,然后急冷,产⽣内应⼒,造成裂纹或碎裂,有利于对⽯英的粉碎。
此外通过煅烧可使着⾊氧化物显露出来。
便于拣选。
4.⼀次莫来⽯与⼆次莫来⽯的形貌⽣成机理有何不同?⼀次莫来⽯:鳞⽚状、短柱状。
固相反应,升温⾼⽕期。
⼆次莫来⽯:针状、交织成⽹状。
过饱和析晶,升温⾼⽕期。
5.可塑性;可塑性指数;可塑性指标可塑性:在超过屈服点的外⼒作⽤下,泥团发⽣塑性变形,但并不破裂,除去外⼒后,仍保持变形后形状的性质。
也可以说是可被塑造成为多种形状的性质。
?可塑性指数:表⽰粘⼟(坯泥)能形成可塑泥团的⽔分变化范围,从数值上是液限含⽔率减去塑限含⽔率。
可塑性指标:是指在⼯作⽔分下,粘⼟(或坯料)受外⼒作⽤最初出现裂纹时应⼒与应变的乘积。
6.试写出⾼岭⼟加热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陶瓷装饰工考点巩固(题库版)

陶瓷装饰工考点巩固(题库版)1、单选画作《他日相呼》是下面哪一位的作品()。
A、石涛B、刘海棠C、张旭D、齐白石正确答案:D2、单选笔墨的关系就是下面哪一项()。
A、快慢软硬B、浓淡干湿C、轻重缓(江南博哥)急D、起承转合正确答案:B3、单选中国山水画简称为下面哪一项()。
A、水墨B、大山C、山河D、山水正确答案:D4、单选新彩油料的乳香油不宜(),否则在烤花时颜色会流动,影响画面效果。
A.过稀B.过稠C.过少D.过多正确答案:D5、单选铜是下面哪一种颜色()。
A、黄B、绿C、红D、蓝正确答案:B6、单选()是以一个纹饰为单位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伸展、延长,在传统青花装饰中被大量采用。
A.回旋纹B.连续纹C.散点纹D.适合纹正确答案:B7、单选()又称祭红、积红,色调红而略暗,净莹凝重,是宣德时期的重要品种。
A.釉里红B.红彩C.洋红D.霁红正确答案:D8、单选不管是在宣纸上,还是在瓷器上,或者是在瓷板上画中国画,在()方面是不变的。
A、色彩用料B、绘画媒介C、绘画语言D、绘画方法正确答案:C9、单选()是在瓷胎上先施白或黑釉,然后按花纹的要求剔刻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形成胎与釉的色泽对比。
A.画花B.刻花C.划花D.雕釉正确答案:D10、单选()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装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A.夔纹B.饕餮纹C.龙纹D.回纹正确答案:B11、单选在特定的形状内布满并适合之一特定的形状的装饰纹样叫()。
A.回旋纹B.连续纹C.散点纹D.适合纹正确答案:D12、单选哪项不是揉泥的目的()A.排除泥料中的气泡B.以免水分蒸发C.使各部分的水和泥均匀D.发现杂质和大颗粒,及时清除正确答案:B13、单选对于内空的壁面要进行施釉的作品,通常采取()。
A.喷釉B.荡釉C.洒釉D.泼釉正确答案:B14、单选“陶公诗意图”中的“陶公”指的是下面哪一位()。
A.陶弘景B.陶行知C.陶侃D.陶渊明正确答案:D15、单选下面哪一项是中国画中胎点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5.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6.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7.β—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β—CaSO4·1/2H2O)。
8.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9.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0.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1.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2.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3.刀压成型——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14.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15.烧成——将坯体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6.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7.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釉烧的烧成方法。
18.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19.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20.还原气氛——窑内气体具有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称窑内气氛为还原气氛。
21.中性气氛——窑内气体不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等于1,称窑内气氛为中性气氛。
22.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23.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24.泥浆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25.可塑性——含适量水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26.干燥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干燥至恒重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称干燥线收缩率;其体积的差值对成型后体积的百分比称干燥体收缩率。
27.烧成收缩率——试样烧成前后长度之差对干燥至恒重后长度的百分比称烧成线收缩率;其体积之差对干燥至恒重后体积的百分比称烧成体收缩率。
28.总线收缩率——试样成型后与烧成后长度之差对成型后长度的百分比。
29.烧成范围——对瓷器而言,系由玻化成瓷到低于软化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对陶器而言,则是与制品吸水率上下限相对应的温度范围。
30.热稳定性(耐热震性)——陶瓷制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或者不破损的能力。
31.吸水率——陶瓷胎体中开口气孔吸饱水后,所吸入水的重量对试样经110℃干燥至恒重后的重量百分比。
二.是非题:1.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黏土叫膨润土。
(×)2.粘土矿物是含水的硅酸盐矿物。
(×)、3.粘土矿物的颗粒一般都大于2微米。
(×)4.粘土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5.膨润土是以水铝英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本身能吸附大量的水,吸水后体积膨胀。
(×)6.北方粘土含有机物较多,含游离石英和铁质较少,因而可塑性好,干燥强度大。
(√)7.高岭石,伊利石,叶蜡石,滑石,蒙脱石等矿物都属于粘土矿物。
(×)8.膨润土具有高的可塑性,并且具有较小的收缩率,是陶瓷工业常用的优质粘土。
(×)9.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生地的粘土称为二次粘土。
(×)10.天然粘土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有固定的熔点。
(×)11.粘土-水系统具有一系列胶体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粘土颗粒带电。
(√)12.粘土的阳离子吸附与交换特性影响粘土本身的结构。
(×)13.粘土的结合水量与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成正比。
(×)14.粘土胶团的电位与所吸附的阳离子电价成正比。
(√)15.天然粘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它也无一定的熔点。
(√)16.高岭石,多水高岭石,蒙脱石都会因吸水而导致很大的体积膨胀。
(×)17.云母不是粘土矿物,但水解后的水化云母具有粘土性质。
(√)18.原生高岭土,结合性差,干燥强度低,次生高岭土,结合性强,干燥强度大。
(√)19.强可塑粘土的用量多,容易获得水分疏散快,干燥快,以及脱模快的注浆泥浆。
(×)20.北方地区原料铁含量高而钛含量低,宜采用氧化焰烧成。
(×)21.钠长石熔融后形成粘度较大的熔体,并且随温度升高粘度快速降低。
(×)22.钾长石和钙长石在任意情况下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23.长石是一族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总称,呈架状硅酸盐结构。
(×)24.钾长石熔融后粘度大,且随温度升高熔体粘度逐渐降低,易于烧成控制和防止变形。
(√)25.长石煅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结构水。
(×)26.长石的助熔作用是由于本身的低温熔融而引起的。
(√)27.K2O、Na2O在坯料中的作用是降低烧成温度起到熔剂的作用。
(√)28.长石是陶瓷生产中最常用的熔剂性原料。
(√)29.长石是为不含水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铝酸盐矿物的总称,呈架状硅酸盐结构。
(√)30.SiO2可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给釉以高的力学强度,并增大釉的膨胀系数。
(×)31.SiO2就是石英,它不具有可塑性。
(×)32.SiO2可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给釉以高的力学强度,并降低釉的膨胀系数。
(√)33.石英在自然界大部分以 -石英的形态稳定存在。
(∨)34.石英转化可以分为高温型的迟缓转化与低温型的迅速转化;其中高温型的迟缓转化对陶瓷生产危害较大。
(×)35.熟石膏是一种结晶矿物,其化学实验式为CaSO4·2H2O .(×)36.滑石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7.泥浆具有“弹性-塑性”的流动变形过程。
(×)38.泥浆是一种胶体粒子与非胶体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39.泥浆的触变性是由于电解质加入量过多。
(×)40.在釉料的实验式中,往往取中性氧化物的摩尔数的总和为1。
(×)41.只表示出物质化学成分中各氧化物之间的数量比关系,而不表示其结构特性的化学式,称为实验式。
(√)42.用实验式表示坯料组成时,称为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
(×)43.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比来表示的方法叫做化学实验式表示法,简称实验式。
(√)44.在陶瓷配方中用原料的质量分数来表示配方组成的方法,叫做配料量表示法。
(√)45.叶蜡石质,透辉石质坯体可以适应低温快烧的要求。
(√)46.锂辉石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原料。
(√)47.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而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48.没有烧的陶瓷半成品叫做坯体,用于做坯的泥料叫坯料。
(√)49.在釉料中增加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能提高釉的硬度。
(×)50.就一般釉料而言,碱金属氧化物的增加,可以提高釉的化学稳定性,但其不良影响是提高了釉的粘度。
(×)51.颗粒组成是指物料中含有不同大小颗粒的质量分数。
(√)52.注浆料采用碳酸钠作为电解质,坯体致密且强度较大,用水玻璃作为电解质,获得比较疏松而强度较低的坯体。
(√)53.注浆坯料中引入水玻璃是为了降低坯料的烧成温度。
(×)54.注浆成型后的坯体结构较均匀,但其含水量较大,且不均匀,干燥与烧成收缩也较大。
55.阳模成型可以较好的解决坯体干燥变形的问题,但是对泥料的可塑性有较高的要求。
(√)56.热压铸成形的坯体,要预先进行排蜡。
(√)57.压制成形多用来成形扁平状制品。
(√)58.干燥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干燥时产生的收缩主要发生在降速干燥阶段,容易引起变形开裂等缺陷,应加强对此阶段的控制。
(×)59.干燥过程实质上就是传热与传质的过程。
(√)60.坯体干燥的过程主要是指除去坯体内自由水的过程。
(√)61.坯体在干燥时最关键的是等速干燥。
(√)62.干燥的目的是排除坯体内残余的结构水。
(×)63.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不希望通过延长陈腐时间来提高坯料的成形性能,可通过对坯料的真空处理来达到这一目的。
(√)64.通常用热空气干燥,湿扩散和热扩散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
(×)65.湿传导是因水分梯度引起的外扩散,故又叫湿扩散。
(×)66.坯体的总收缩率等于干燥收缩率加上烧成收缩率。
(×)67.坯料的干燥收缩率与烧成收缩率之和不等于坯料的总收缩率。
(√)68.对于可塑成型来说,一般希望坯料具有较低的屈服值和较大的延伸变形量。
(×)69.等静压成型的粉料的含水率一般为6~8%。
(×)70.对于注浆料,宜多加入膨润土,防止稠化,有利于注浆。
(×)71.空心注浆无须排除余浆,实心注浆要排除余浆。
(×)72.热压注成型生产过程中常将石蜡作为表面活性物质和粉料的联系媒介。
(×)73.热压注生产中常将粘结剂作为粉粒与石蜡的联系媒介。
(√)74.干压成型泥料的含水率为7~ 15wt%左右。
(×)75.陈腐后可塑坯料的可塑性得到提高。
(√)76.滚压比旋压成型坯体质量差。
(×)77.拉坯要求泥料屈服值高一点。
(×)78.注浆用浆料要求具有适当的触变性。
(√)79.注浆坯料的流动性要好,含水量要少。
(√)80.热压注成型的制品的尺寸较准确,光洁度高,结构紧密,不用干燥。
(√)81.滚压头的倾角大,则滚头的直径和体积就大,成型时泥料受压面积大,坯体较致密。
(×)82.适用于阳模滚压的泥料应是可塑性较好的,而阴模滚压时,泥料的可塑性可以稍差些。
(√)83.阳模滚压适用于成型扁平,宽口器皿和坯体内表面有花纹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