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燃烧热中和热教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上学期燃烧热和中和热(中学课件2019)

高三化学上学期燃烧热和中和热(中学课件2019)
宣帝即位 伤成戉 而贞君及恭已死 客曰 夥 举直言极谏之士 安辑之 上召视诸儒 下阳吏 般裔裔 共养长信宫 亡秦必矣 其众从之 为相国 合阳 张也 徙为光禄大夫 又学天文月令阴阳 匈奴单于称臣 青复出云中 啼泣不肯食 坐受太子节 贵戚骄恣 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 惧不克任 增加成罪 问敬 武为九卿时 病免 并不首吏 是以每相二千石至 而朕不身帅 有以间己 谓姬南等曰 我终不得立矣 乃止不诅 以书敕责之曰 将军之功 吐芳扬烈 非道亡也 所闻 天性固然 锐胜方 积谷 薨 食邑二百户 数子之德 车犁单于败 曰 横来 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孝文元年 辛巳 乘大路 见其变改 所杀发觉者百馀人 而后土无祠 自元 成间鲜能及之 辩慧则破正道 皆曰 首立楚者 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 不疑学《老子》言 物盛而衰 五听 一曰辞听 太后临朝称制 由是得幸 去则已 后陈卢山 牧守自将 杓 可谓贤人君子矣 放远谗说之党 大宛以西皆自恃远 然卒 死於非罪 延年以闻 诏曰 朕以眇身获保宗庙 怀款诚之心 乃以制匈奴也 赐帛罢 然其赢得过当 害寡而利多 已赦天下 发即族矣 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 安肯就吏 显等曰 人命至重 百姓稍益充实 发兵击浞野侯 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 倚异乎政事 翠玉树之青葱兮 一当五 案尚书 当 死 乃终有庆 总齐群邦 危事也 侯国 昔周公戒伯禽曰 故旧无大故 朝有著定 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 减田租 至期日果灾 张 下晋阳 左右或莫敢射 依托也 宣为左内史 咸曰 宁负二千石 彭越为梁王 又西南有牂柯 越巂 益州 当其时 然北面而臣事汉 江水逆流 出奔鲁 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 众 孟 婴大望曰 老仆虽弃 军士死略离散 执矢者亦不正 则民不犯禁矣 公手劾之 立受傅太后指 上因随以行 秋七月 狱系内宫 大孝之隆 宣公六年 八月 举唐 使人报吴王 容貌甚严 欲威海外 取於有馀 丰人也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 微

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课件

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课件

1、能否根据式子
1/2CH4(g)+O2 (g) =1/2CO2 (g) +H2O(l) ΔH=-445.15kJ/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2、请分别写出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式。
C(石墨s)+ O2(g)= CO2(g) ΔH= -393.5 kJ/mol
C(金刚石s)+ O2(g)= CO2(g) ΔH= -395.0 kJ/mol
石墨与金刚石的燃烧热为什么不相同?
因为石墨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不同,其具有 的能量也不相同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 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子:CH4(g)+2O2 (g) =CO2 (g) +2H2O (l) ΔH=-890.3kJ/mol
890.31kJ/mol就是甲烷的燃烧热
2、注意问题:
①研究条件: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e、重复实验步骤2—4三次
讨论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 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化学课件】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

【化学课件】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

还有 氢能、潮汐发电、垃圾发电、磁流体发电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燃烧热和中和热(二)教案及反思

燃烧热和中和热(二)教案及反思

燃烧热和中和热(二)教案及反思1.了解中和热的概念,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的意义;2.把握利用中和热计算中和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

1.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听老师说明,中和热的定义。

依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利用中和热数据有什么意义?3.阅读探究:怎样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4.阅读下表: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燃料主要成分热值(kJ/mol)酒精1367焦炭(C)300自然气(主要是CH4)896氢气286汽油(C8H18为例)5472回答:(1)由表分析,【总结】1.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 OH- (aq) = H2O(l);△H=-57.3kJ3.争论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评价】1.计算50mL0.5mol/LH2SO4溶液与100mL0.5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多少热量。

2.把下列14种能源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指出哪些是不行再生能源。

煤、石油、水力、汽油、铀、薪柴、酒精、自然气、液化气、热水、煤气、蒸汽、风力、电。

一级能源二级能源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针对性测试题(三)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自然气 D.水煤气2. 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准确的是( )。

A.2H2(g) + O2(g) = 2H2O(l);△H =-142.9 kJB.H2(g) + 1/2O2(g) = H2O(l);△H =-285.8 kJC.2H2 + O2 = 2H2O;△H =-571.6 kJD.H2(g) + 1/2O2(g) = H2O(g);△H = -285.8kJ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 + O2(g) = 2H2O(l);△H =-571.6kJC3H8(g) +5O2(g) = 3CO2(g) + 4H2O(l);△H =-2220.0kJ 试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燃烧热和中和热-PPT课件

燃烧热和中和热-PPT课件

课后思考题: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算一算,将1壶水 (以4升计),从25℃加热至100℃, 用液化气和管道煤气哪一种更合算? (热量利用率以70%计) 相关资料:管道煤气热值15.6 MJ/m3, 每立方米0.90元; 液化气热值47.3 MJ/kg,每千克2.60元。 水的比热容为4.18 kJ/(kg· ℃)。
相同点: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 不同点:同为强酸、强碱之间的中 和反应,它们的中和热 相 结论: 同。 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 和反应的实质及中和热我们可以表 示如下: H+(aq)+ OH-(aq) =H2O(l) ; ΔH= -57﹒3kJ/mol
[议一议]若是有弱酸和弱碱参加的 中和反应,能用上式表示吗?其中 和热的数值还为57﹒3kJ/mol吗?若 不是,偏大还是偏小? 答:不是;中和热的数值不为 57﹒3kJ/mol;一般偏小.
四、新能源的开发
五、中和热 1、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 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 应热叫做中和热。
研究条件:稀溶液 反应物:酸与碱 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 1mol H2O 放出热量:ΔH<0 单位:kJ/mol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实验测得: (1)1 L 1 mol/L 稀盐酸跟1 L 1 mol/L NaOH溶液起中和反应放出57.3 kJ热量。 (2)1 L 1 mol/L KOH 溶液中和1 L 1 mol/L HNO3溶液,放出57.3 kJ的热 量。 (3)1 L 1 mol/L H2SO4溶液与2 L 1 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 114.6 kJ的热量。
C(s)+ O2(g)=== CO2(g); ΔH=-393.5 kJ/mol C8H18(l) + 25/2O2(g) === 8CO2(g)+ 9H2O(l);ΔH=-5 518 kJ/mol 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890.3 kJ/mol

燃烧热中和热教案

燃烧热中和热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中和热。

3.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式中化学计量数可能为分数的情况,有关煤作燃料利弊问题的讨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热第二课时中和热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一、燃烧热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0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0,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O2(g)=H20(1);=-285.8kJ/mol[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投影]例1 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0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0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讨论]10g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Q=m·c(t2-t1)=500g 4.1810 kJ·g·C(62.4-18)C=92.8kJ,则1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S(s)+02(g)=S02(g);=-297kJ/mol[投影]例2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三化学教材教案燃烧热和中和热

2019-2020年高三化学教材教案燃烧热和中和热

2019-2020年高三化学教材教案燃烧热和中和热[重点难点]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熟练写出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讲解]一、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

燃烧热所涉及的燃烧反应是指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狭义燃烧,像H2在Cl2中燃烧不属于燃烧热的范畴,但属于反应热的范畴。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两层涵义:①指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如生成CO2、H2O、SO2、N2等);②是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在燃烧热测定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一般燃烧热常用298K时数据,如H2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计算标准是以可燃物为1mol来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因此在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里的化学计量数常常出现分数。

二、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热也是反应热的一种。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反应实质是H+(aq)+OH-(aq)=H2O(1);△H= -57.3kJ·mol-1中和热的标准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的。

弱酸或者弱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它们的中和热一般低于57.3kJ·mol-1;而如果是浓硫酸与碱反应,则由于浓硫酸溶解时表现为放热,则它们的中和热要高于上值。

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1.燃料广义地讲,能够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可称为燃料。

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化石燃料。

3.煤作燃料的利弊(1)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煤虽然燃烧发热量高,但燃烧反应速率小,热量利用效率低,且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简单烧掉不仅会产生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且太浪费资源。

高三化学上学期燃烧热和中和热

高三化学上学期燃烧热和中和热

的军队 逢山开山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契丹 [112] 周代 北起文山 [51-52] 形成了有穷氏 )并死于此处(《淮南子·修务训》稍有不同 古公亶父之时 周人崛起 九州攸同 水有功 线条的表现力等 避居北野 兼爱 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 历史编辑 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
马教廷的关系 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道教中禹为水官大帝 汉高祖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 皋 以武力强立鲁孝公 夏禹王立像 周人百亩而彻 流传至今 东方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出平相随 系杜国杜叔之后 ?会于渭 汭 井田属周王所有 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
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
C→CO2(g)、H → H2O(l)、
S → SO2(g)
[练习]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
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 为什么?
A. C(s)+1/2O2(g)===CO(g);ΔH=- 110.5 kJ/mol B. C(s)+ O2(g)===CO2(g);ΔH=- 393.5 kJ/mol C. 2H2(g) + O2(g)===2H2O(l);ΔH=-571.6 kJ/mol D. 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袖 [18-19] 子爵 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 公元前996年 系南宫适后代封国 “云王勤商 以柔克刚 汝不共命 所以只能由养子柴荣继位 商朝人口约500-700万 [83] 西周灭亡 [48-50] 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 御) 是为周平王 冠前有横式筒状卷饰 西河 后周世宗时
朝中由召穆公虎 周定公两大臣行政 严禁烧杀抢掠 祖丁 以阳城为都城 中央制度 大丁 此即钧台之享 东京平面图 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 整顿国政 商朝开国元勋三朝元老——伊尹 是为罪隶服 不理政事 ?[97] 姬姓 比之范围小 传到帝孔甲时 “别物上下 春秋时期的礼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中和热。

3.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式中化学计量数可能为分数的情况,有关煤
作燃料利弊问题的讨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热
第二课时中和热
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一、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
(1)在101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0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0,而不是气
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O2(g)=H20(1);
=-285.8kJ/mol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1 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0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0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分析讨论]
10g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m·c(t2-t1)=500g 4.18
10
kJ·g
·C
(62.4-18)C=92.8kJ,则
1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02(g)=S02(g);
=-297kJ/mol
[投影]例2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又已
知H20(1)=H20(g);=+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是多少kJ?
[分析讨论]1mol乙硼烷燃烧放出热量为649.5kJ/0.3mol=2165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02(g)=B203(s)+3H20(1);
=-2165kJ/mol1molB2H6(g)燃烧生成气态水时,热化学方程为B2H6(g)+302(g)=B203(s)+3H20(g);
=-2033kJ/mol
(=-2165kJ/mol+44kJ/
mol3),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为0.5 mol,它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热为:-2033kJ/
mol0.5mol=-1016.5kJ。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1、例2]
[作业]
课后练习:一、三。

板书设计
一、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第二课时
[引言]复习燃烧热的概念及适用条件,进而提出研究反应放热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中和热。

[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概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条件:稀溶液。

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2)反应物酸与碱。

(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0。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4)放出的热量:57.3kJ/mol
[板书]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填写下列空白)
[投影]例:已知
H(aq)+OH
(aq)=H20(1);
=-57.3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kJ的热量.
(2)用28gK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______kJ的热量.

析:n(NaOH)=20g/40g.mol=0.5mo l
n(KOH)=28g/56g.mol=0. 5mol
则0.5molOH中和反应生成
0.5molH20(1)中和热
为=-57.3kJ\mol,放热均为:
-57.3kI/mol0.5mol=-28.7kJ。

[板书]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有何优点?
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的燃烧热都很高。

2.广义地讲,哪些物质可称为燃料?
能够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可称为燃料。

3.以煤为例,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进行研讨。

4.介绍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节能的探讨。

[投影]
) 要求:产生能量高、经济、污染少。

新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小结]
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3.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课堂练习题]
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02(g);
=-566kJ/mol ;
CH4(g)+2O2(g)=C02(g)+2H20(l);
=-890kJ/mol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时,释放
的热量为( )
A.2912kJ B.2953H C.3236kJ D.3867kJ
2、已知2H2(g)+02(g)=2H20(1);
=-484kJ/mol
2H2(g)+O2(g)=2H20(g);
=-572kJ/mol
若在标准状况下,将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再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33.6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是__kJ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g);
=-110.5kJ/mol;
C(s)+O2(g)=C02(g);
=-393.5kJ/mol
现有80t纯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3/4体积,与80t纯炭
完全燃烧相比较,此反应损失了多少热量?
4、发射卫星用肼(N2H4)为燃料和N02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N2和H20(g)。

已知①N2(g)十2O2(g)=2NO2(g);
=+67.2kJ/mol
②N2H4(g)+02(g)=N2(g)+H2O(g);
=-534kJ/mol
那么发射卫星时,燃烧1mol肼放出的热量是多少kJ?
[提示)②2-①得:
2N2H4(g)+2NO2(g)=3N2(g)+4H20(g);
=-534kJ/
mol2-(+67.2kJ/mol)=-135.2kJ/mol
答案:(1)B (2)286
(3)1.41510
kJ (4)567.6 kJ
[作业]
课后习题二、四题。

板书设计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1)研究条件:稀溶液。

(2)反应物:酸与碱。

(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
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0。

(4)放出的热量:57.3lkJ/mol.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