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
溶血实验

溶血实验1.浓度2.溶液配制D-PBS:Dulbecco’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3.方法⑴新鲜血液2ml至用抗凝剂肝素预处理的采血管中。
⑵加入4ml D-PBS,10000g离心5min。
⑶弃上清,补加D-PBS至10ml,混匀后10000g离心5min。
⑷重复⑶4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⑸加入20ml D-PBS重悬红细胞。
⑹将0.2ml红细胞悬液与0.8ml材料工作液混合。
以加0.8ml水作为阳性对照组,0.8ml D-PBS为阴性对照组。
⑺各组设4个平行,4h后,10016g离心5min,各取样品100ul至96孔板测定577nm吸光度,以655nm吸光度为参考。
溶血率% =[(OD样品-OD阴性)/(OD阳性–OD阴性)]×100%取健康非吸烟男性志愿者静脉血3 ml。
取2 ml血液,加入4 ml PBS,涡旋混匀。
4 ℃,10020 g离心10 min。
小心移除上清,补加PBS至10 ml,混匀后离心,PBS重复处理5次至上清澄清透明。
最后将红细胞用PBS定容至20 ml重悬混匀。
用PBS配制三种HAP纳米粒子的梯度工作液:100 µg/ml,50 µg/ml,25 µg/ml,12.5 µg/ml,6.25 µg/ml。
用0.2 ml上述红细胞重悬液与0.8 ml纳米粒子工作液混合,得到纳米粒子的终浓度为80 µg/ml,40 µg/ml,20 µg/ml,10 µg/ml,5 µg/ml。
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 PBS混匀为阴性对照,0.2 ml红细胞悬液与0.8 ml无菌三次水混匀为阳性对照,各组设3个平行。
涡旋混匀后,于37 ℃孵育3 h,10020 g离心10 min,各样取100 µl上清,于570 nm 处测吸光度值。
溶血检查步骤

溶血检查步骤
溶血检查是一种检查红细胞膜完整性的常规检查之一,其主要步骤如下:
1. 采集血样:用无菌技术采集3-5ml的静脉血样,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得到的血样放置在室温下,待血液凝固后,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分离开。
3. 准备溶血试剂:将0.9%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至37℃,作为溶血试剂备用。
4. 加入溶血试剂:将离心后的红细胞沉淀中加入适量的溶血试剂,轻轻振动混合。
5. 孵育:将试管放置在37℃恒温水浴中孵育30分钟。
6. 观察结果:孵育后观察,如出现溶血现象,则说明红细胞膜有破损或缺陷,不能完全抵抗溶血试剂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溶血试验是一种半定量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条件和试验操作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参考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溶血性贫血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09-3 溶血性贫血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溶血性贫血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1 原理:本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溶液的抵抗力。
这种抵抗力与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密切关系。
表面积大而体积小者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减低);反之,则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
球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值减少,脆性显著增加。
1.2 试剂 171mmol /L NaCl 溶液(10g /L):取经1OO ℃烘干的分析纯氯化钠1000g 置100ml 容量瓶中,加适量双蒸馏水溶解后,再加双蒸馏水至刻度。
1.3 操作:(1).分别取1Og /L NaCl 液和蒸馏水,按下表加入小试管中。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操作表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NaCL(m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H 2O(ml)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浓度g/l6.86.46.05.6 5.24.84.44.03.63.22.8 2.4mmol 116.3 109.4 102.6 95.8 88.982.175.268.461.654.747.9 41.0(2).将试管架带至患者面前,用配备6号针头的干燥灭菌注射器取静脉血1~1.5ml ,立即滴于各管中,每管1滴(贫血患者可加2滴),轻轻摇匀,室温静置。
(3).每次试验均应同时作正常对照。
1.4 结果判断:静置室温2h ,观察结果,从高浓度管开始观察,上层溶液开始出现透明红色且管底有红细胞者为开始溶血管;溶液透明红色,管底完全无红细胞者为完全溶血管。
1.5 参考值:开始溶血:4.2~4.6g /L(71.8~78.6mmol /L);完全溶血:3.2~3.4g /L(54.7~58.1mmol /L)患者与正常对照溶血管的NaCl 浓度相差0.4g /L 具有诊断价值。
红细胞溶血实验方案

红细胞溶血实验方案
一、目的和预期:通过离心全血观察其上清液,初步判断血液的溶血性。
二、材料:新鲜动物血(09月26日晚采血)、保养液(配制组已经提前配制好)、8号玻璃管、离心机。
三、方法和步骤:
1.将干净的8号玻璃管和配套的盖子灭菌送入洁净间;
2.洁净间将前一日晚(9月26日)采到的每一袋血液在加保养液之前取样6管,加入保养液之后取样6管送出(每管5ml左右);
3.实验人员(谢应松、姜文)9月27日将每一袋血液在加保养液之前取样的3管,和加入保养液之后取样的3管离心(随机抽取部分先3000r/min,5min离心,观察其溶血性后将玻璃管重新轻放入离心机再3000r/min,6min离心,对比离心时间不同上清液的溶血情况,部分直接3000r/min,10min离心),并记录灯检下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上清液溶血情况(离心完成之后拿出在离心机旁不动,请徐老师判定)。
4.实验人员(谢应松、姜文)9月28日将每一袋血液在加保养液之前剩下的3管,和加入保养液之后剩下的3管离心(3000r,10min),并记录灯检下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上清液溶血情况(离心完成之后拿出在离心机旁不动,请徐老师判定)并记录。
5.对9月27日和9月28日测出的吸光度值进行对比分析。
四、记录(9月27日记录见附录一,9月28日记录见附录二)
五、结果
六、分析评价
实验人:复核人:
实验人:复核人:。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实验,了解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及其机制,并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
红细胞溶血可分为渗透性溶血和免疫性溶血两种类型。
渗透性溶血是指红细胞在高渗透溶液中发生破裂,而免疫性溶血则是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破裂。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适量的新鲜全血,使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离心管中。
2. 分装:将上清液分装入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中的液体量相同。
3. 添加试剂:根据实验设计,向不同试管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溶液。
4. 摇匀:轻轻摇晃试管,使试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5. 静置: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血液的变化。
6. 观察结果:观察溶血程度,记录下不同试管中的红细胞破裂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所差异。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细胞形态完整;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细胞变形、破裂明显。
这表明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讨论:红细胞溶血是由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导致的。
在高渗透溶液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膜受到压力变形,最终破裂。
而在免疫性溶血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了免疫系统,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破坏。
实验结论:通过溶血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红细胞溶解较少;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红细胞溶解较多。
这说明溶液的渗透压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意义:溶血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血情况,可以了解细胞膜的稳定性及渗透性,对研究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贫血等。
总结:通过本次溶血实验,我们了解了红细胞溶血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SOP·ZL·09·QC·088·01 溶血检查操作规程 微

1 目的明确溶血检查操作方法,使质量部检验人员有章可循。
2 范围适用于对溶血检查的检验操作。
3 内容3.1 制定依据《溶血检查法(试行)》YBB00032003-20153.2 简述本试验是通过供试品与血液直接接触,测定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量以检测供试品体外溶血程度的一种方法。
3.3 试验前的准备由健康家兔心脏采血20ml ,加2%草酸钾溶液1ml ,制备成新鲜抗凝兔血。
取新鲜抗凝兔血8ml ,加氯化钠注射10ml 稀释。
3.4 供试品的制备称取3份供试品,每份5g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切成0.5cm ×2cm 条状。
3.5 检查法供试品组3支试管,每管加入供试品5g 及氯化钠注射液10ml ;阴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ml ;阳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入纯化水10ml 。
全部试管放入37℃±1℃恒温水浴中保温30分钟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 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37℃±1℃水浴中继续保温60分钟。
倒出管内液体离心5分钟(2500rpm)。
吸取上清液移入比色皿内,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测定,于545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3.6 结果计算供试品组和对照组吸收度均取3支管的平均值。
阴性对照管的吸收度应不大于0.03;阳性对照管的吸收度应为0.8±0.3,否则应重新试验。
按下式计算:100% 性对照组吸收度阳性对照组吸收度-阴对照组吸收度供试品组吸收度-阴性)=溶血率( 3.7 结果判定溶血率小于5%。
4附件无5培训培训部门:质量部培训对象:全体人员6变更历史变更前版本号变更后版本号变更原因变更批准日期SOP·ZL·09·QC·088·01 SOP·ZL·09·QC·088·02执行2015年版药典2015年10月30日。
溶血实验-

溶血实验
1,准备2% 红细胞
保定兔子,自心脏抽取血液5 ml,加入0.2 ml抗凝剂EDTA,用PBS洗涤、离心,除去表面的白细胞,至上清液不显红色,弃上清液后取1 ml再加入50 ml的PBS即得。
2,准备材料
将不同种类的材料用PBS溶液调整浓度为800,400,200,100,50和25 ug/ml。
金团簇的浓度为50,25,12.5,6.25,3.15 ug/ml。
3,实验过程
4,每次使用红细胞前,用PBS洗,直至上清液中无明显红色(略黄),吸取底物200ul, 稀释至10ml 使用
将0.5ml的材料与0.5ml的2%的红细胞溶液混合,室温条件下静止3h,之后用10050 r/min 离心3min。
取出100ul于96孔板上,用570nm的波长检测。
分别以水和PBS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每个样品2个平行。
溶血率(%)=(样品吸收-阴性对照吸收)/(阳性对照吸收-阴性对照吸收)×100%。
溶血率超过5%视为溶血。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

溶血试验实验报告溶血试验实验报告引言:溶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物质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可以了解物质对细胞膜的影响以及细胞的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血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溶解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所需材料:新鲜的红细胞悬液、不同浓度的溶液(如葡萄糖溶液、盐水溶液等)。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分装于不同试管中,每管约2ml。
b. 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浓度的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1M、0.2M、0.3M等。
c.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浓度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以下是观察结果的总结:1. 高渗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当红细胞悬液与高渗溶液接触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较高,导致溶液内部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
这样,水分子会从红细胞内部流向溶液外部,使红细胞膜收缩,最终导致红细胞的溶解。
我们观察到,随着高渗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解程度也随之增加。
2. 低渗溶液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与高渗溶液相反,低渗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较低,导致溶液内部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
这样,水分子会从溶液外部流向红细胞内部,使红细胞膨胀,增加红细胞的稳定性。
我们观察到,随着低渗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溶解程度逐渐减少。
3. 温度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温度对红细胞的溶解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观察到,在相同浓度的溶液条件下,较高的温度会加速红细胞的溶解,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减缓红细胞的溶解速度。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活动性增加,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层结构变得不稳定,容易被溶液中的溶质破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溶解的影响。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以及温度都是影响红细胞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溶血试验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溶解作用的机制,还可以作为一种评估药物对红细胞的毒性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
一, 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
1.取抗凝血1-2ml, 用等渗盐水离心沉淀, 洗涤红细胞3-4次,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按沉淀体
积加1.5倍蒸馏水和半量四氯碳, 用力震荡混合5-6分钟, 使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离心20分钟, 上层即为100g/lHb液.
2.对照管: 100g/lHb液0.02ml, 再加5ml蒸馏水, 混匀.
3.测定管: 100g/lHb液0.1ml, 加入预温至25℃的0.083M的KOH1.6ml,同时开动秒表,
混匀数秒钟,至1min整,立即加入酸性半饱和硫酸铵溶液3.4ml,倒转混匀,过滤取上清夜。
4.分光光度计540nm,蒸馏水调零,分别测两管光密度。
HbF%=测定管光密度/(对照管光密度X5)X100
5.正常人1.0-3.1%,新生儿55-85%,一岁后接近正常人。
二,异丙醇试验
1ml7%异丙醇溶液,置有塞试管中,37℃水溶液预热数分钟后,加入0.1mlHb(10%)溶液,加塞混匀,计时观察,同时做正常对照。
若放在37℃水溶液中,5min出现浑浊,40min 之内出现沉淀,则为阳性。
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试剂(ml)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
1. 10g/L联苯胺0.5 0.5 0.5
2. 被检血浆(血清)——0.02 ——
3. 标准血红蛋白0.02 ————
4.1%HO 0.5 0.5 0.5
5.10%醋酸液 5 5 5
(注:1-4试剂混合后,于室温下静置20min, 再加5试剂)
10min后,用比色剂(0.5cm)测定各管的光密度,波长530nm空白管为比色对照。
结果按下列计算:
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0.025)X100)
正常值:〈40mg/L
四,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
1,静脉采血1.5-2mL,加入含有38g/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小瓶内,再加葡萄糖20mg.血液与抗凝剂按9:1混合,亦可用ACD抗凝。
2,将此血标本离心沉淀5分钟(1000R/M),或置于4℃冰箱24小时,待红细胞下沉后,吸取部分血浆,使血液与血浆之比约为1:1(相当于红细胞压积30-40%)
3,摇匀后,取此血液1.0毫升,加12.5%g/l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和0.0004mol/L美兰液各
0.05ml,颠倒混合15次,使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加塞,37℃水浴(孵箱)保温3
小时(血不足用半量)。
4,取出后摇匀,吸取此血液0.1 ml,加于10ml0.02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2分钟后,634nm 处(或红色滤光板)比色,用蒸馏水做空白,测定其光密度为A。
5,量取未加上述试剂,但同样孵育的血液0.1ml,按上述进行比色,测光密度为B,再于此液中加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1滴,摇匀,5分钟后测定光密度为S。
结果: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1—A-B/S-B)X100%
正常值:〉75%
74-31%为杂合子,〈30%为纯合子
五,微量血红蛋白电泳
1,浸膜:将薄膜毛面朝下先漂浮于PH8.5TEB缓冲液中,待全部浸润后,用小镊子将其按入缓冲液中,至少15-20分钟。
2,点样:取出已浸透的薄膜,以滤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取被检者及正常人(比较用)5%的Hb液,点样要求匀,直,细。
3,电泳: 槽内PH8.5硼酸缓冲液,用两层纱布搭桥。
毛面朝下置于桥上,点样端在负极约1cm 左右,150V,40-60分钟。
4,染色:将电泳槽内取出薄膜浸入染色液内,并不时翻动,约10分钟,取出放入漂洗液内直至薄膜底色度变白为止,取出晾干。
5,透明:将已干燥标本置透明液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贴于玻板上阴干。
(气温过高易失败)
六,HbA2定量
将漂洗的膜取出,剪下HbA2和HbA(包括HbF)带,分别浸于2毫升和10毫升浸出液中约20分钟,其间振摇数次,使色带完全洗脱。
(注意:在气温过高时,洗脱时间不可太长,否则洗脱液兰色减退,并逐步变为紫色)。
用分光光度计,于620nm波长,用浸出液调零,测两者的光密度。
HbA2%=HbA2光密度/(HbA2光密度+5XhbA光密度)X100
正常值:(1.05-3.12)%
七,PH6.5电泳
将醋纤膜浸于PH6.5缓冲液中至少20分钟,取出醋纤膜,用滤纸吸取多余液体,点样于中线,同时用正常Hb液对照。
用100V,电泳45分钟,用丽春红S染色。
结果:HbH移向阳极,HbBart’s在点样线上,其余各种Hb均移向阴极。
八,溶血试验(简易法)酸
洗涤两次的红细胞配成50%浓度
管别AB型血清50%RBC 0.2M(HCL)37℃水浴
—————
患者对照
测定管(ml) 0.5 0.025 ——0.05 1小时对照管(ml)0.5 ——0.025 ————
溶血为阳性
实验室试剂配制
1,0.083MKOH:0.1MKOH稀释12倍(PH必须大于12)
2,酸性半饱和硫酸铵:取硫酸铵((NH3)2SO4)400g加蒸馏水500ml,置于37℃水浴24小时不断搅拌,使达饱和,再冷至25℃,搅拌一次,使过量的(NH4)2SO4析出,上清液为饱和液,取上清液400ml加1MHCL20ml。
蒸馏水加至800ml,混匀室温保存(PH 必须大于3)
3,17%异丙醇溶液:17ML异丙醇加0.1mol/Ltris缓冲液(7.4)至100ml.PH大于7.2方可。
4,10g/L(1%)联苯胺:10g联苯胺溶于90ml冰醋酸内,然后加蒸馏水至100ml,贮存棕
色瓶,置于冰箱内使用数周。
5,1%H2O2:30%H2O2新鲜配制(稀释30倍)
6,100g/l(10%)醋酸溶液:取10ml冰醋酸,加蒸馏水至100ml。
7,标准Hb溶液:取以生理盐水洗涤过三次的压积红细胞与等体积蒸馏水,0.5倍体积的四氯化碳混合,剧烈震荡5min后,离心20min(2500r/min),吸取上层Hb液,用氰化高铁Hb法准确测定其浓度,稀释成100g/l(10%)Hb浓度,于低温冰箱保存,用时取0.01ml,加生理盐水至10g/l。
即为100mg/l(10mg%)应用标准液。
8,12.5g/l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亚硝酸钠:1.25
葡萄糖:5
加蒸馏水至100ml,用棕色瓶,4℃保存一个月。
9,0.0004mol/l美蓝溶液:美蓝(次甲基蓝,亚甲基蓝)15mg,家蒸馏水100ml,室温1-2个月。
10,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NA2HPO4·12H2O 229.5mg (1.1475g)
KH2PO4:52.2mg (0.261mg)
加蒸馏水100ml (500ml)
11,PH8.5TEB缓冲液:Tris: 10.2g (5.1g)
EDTA: 0.6g (0.3g)
硼酸:3.2g (2.6g)
加蒸馏水1000ml9500ml)
12,PH8.5硼酸缓冲液:硼酸:5.56g
硼砂(四硼酸钠):6.87g
加蒸馏水至1000ml
13,0.09%丽春红:丽春红S或G:1.8g
三氯醋酸:26.8g
磺柳酸:26.8g
加蒸馏水至100ml,用前将上清夜以蒸馏水稀释20倍使用。
14,氨基黑:氨基黑10B: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
蒸馏水:40ml
溶解而盛棕色瓶内。
15,漂洗液:甲醇(乙醇):45ml
冰醋酸:5ml
蒸馏水:50ml
溶解而成
16,透明液:无水乙醇:70ml
冰醋酸:30ml
混合而成
17,PH6.5磷酸盐缓冲液:KH2PO4: 3.11g
NaHPO4: 1.49g(Na2HPO4·2H2O1.87g)
蒸馏水900ml
校正PH后稀释至1000ml
18,0.4mol/lNaOH:1M→稀释
19,0.1mol/lTris缓冲液(PH7.4):Tris:1.21g
0.1NHCL40ml
加蒸馏水至100ml
20,1.0mol/l盐酸标准液:浓盐酸MW=36.465,比重1.18,含HCL36%-38%。
浓盐酸浓度约为11.7
浓盐酸(AR)43ml加水至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