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需准备的仪器和材料有:试剂盘、试剂套装、试管、离心机、试剂架、操作台、试剂粉末、负压孔盖垫、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人IgG)、标注笔等。
2.确保实验室实验台面整洁干净,并消毒工作区。
3.检查试剂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剂。
4.根据需求确定所需血浆标本和酶抗全血标本。
二、实验步骤1.将所需血浆标本加入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以获得澄清的血浆。
2.将澄清的血浆转移到试剂盘中的相应位置,每个孔位加1mL。
3.将离心后的红细胞沉淀与抗人IgG直接接触15分钟,以充分吸附不特异抗体。
4.加入2mL盐水,搅拌均匀,离心5分钟,去除清液。
5.加入4mL盐水,振荡均匀,1分钟后离心5分钟,去除清液。
6.加入2mL盐水,振荡均匀,1分钟后离心5分钟,去除清液。
7.加入1mL试剂套装中所配的抗人IgG,共悬浮混合24次,再加入5mL盐水,振荡均匀。
8.加入2mL盐水,振荡均匀,1分钟后离心5分钟,去除清液。
9.加入2mL试剂套装中所配的抗人IgG,共悬浮混合24次,再加入5mL盐水,振荡均匀。
10.重复步骤9,使红细胞悬浮,在离心后去除清液。
三、结果判断1.观察试剂盘中悬浮混合的红细胞沉淀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凝集现象。
2.凝集现象表明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存在血型抗原-抗体反应。
四、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保证操作者和实验样品的安全。
2.在操作前检查仪器和试剂的完好性,并遵循试剂的保存和使用说明。
3.严禁口饮、抽烟和进食,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4.实验后及时清洗仪器和工作区域,妥善处理废弃物。
5.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和防护物质的浓度超标。
6.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安全规定。
以上是交叉配血试验的操作规程,包括前期准备、实验步骤、结果判断和安全注意事项。
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四、试剂及材料(一)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二)设备:专用离心机,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5-50ul)、普通离心机、玻璃或塑料试管、0.9%生理盐水等五、标本要求:(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6℃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6℃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六、操作步骤:(一)交叉配血前,复检患者ABO和RH血型(二)在抗人球蛋白卡片上标明患者姓名(三)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离(四)取试管两支,用低离子溶液分别配患者和献血者0.5%-0.8%红细胞悬液(取分离血清后受血者底层红细胞8ul与0.9%生理盐水1mL配成0.8%受血者盐水悬液,取分离血清后供血者底层红细胞8ul 与0.9%生理盐水1mL 配成0.8%供血者盐水悬液)(五)交叉配血:主侧:患者血清50uL+献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次侧:献血者血清50uL+患者红细胞悬液50uL(六)将卡放入37℃孵育箱15分钟(七)移出放入离心机5分钟,900rmp2分钟,1500rpm3分钟,取出观察结果。
七.结果观察:(一)阴性结果: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红细胞完全沉于凝胶管底部,配血相合。
(二)阳性结果:主侧和次侧均凝集,红细胞位于凝胶表面或中间,配血不相合。
(三)如果发生溶血,提示为阳性结果。
八.微柱卡式法凝集强度描述。
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一.【原理】红细胞上携带有ABO抗原,当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如A型红细胞遇到含有抗A的B型血清)之后,就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所以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细胞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有ABO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所以常称为“立即离心”(immediate spin,IS)配血试验。
用来检测供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之间的ABO相容性。
二.【器材】0.9%生理盐水,离心机,塑料小试管三.【操作】1.用生理盐水将受血者红细胞制备2%~5%盐水悬液。
(如取分离血清后受血者底层红细胞50ul与生理盐水1mL配成5%受血者盐水悬液)2.从供血者血液保存袋上的辫子中获取少量血样,分离血清,生理盐水三洗红细胞(取红细胞以后,往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离心去除残余白细胞,反复洗涤3次,去除上面的血浆和其他细胞,但是使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时,不能用力摇晃试管,以免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等情况,溶血会影响红细胞的使用。
),并用生理盐将供血者红细胞制备2%-5%盐水悬液。
(如取分离血清后供血者底层红细胞50ul 与生理盐水1mL 配成5%供血者盐水悬液)3.取洁净塑料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100uL),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50uL)。
“次侧”管放供血者血清2滴(100uL),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50uL)。
混匀,离心机离心1分钟,轻轻晃动试管,肉眼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定】1.肉眼观察,如果试管中出现任何红细胞凝集或溶血,则判读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
2.对于不能明显判定为阴性而并未达到阳性凝集的反应,可通过显微镜进一步判读,镜下有红细胞凝集的为阳性反应,无凝集的为阴性。
3.如果试验在室温进行,若有凝集产生,可置37℃放置2分钟后观察凝块是否散开,以排除冷凝集素造成的凝集影响测定结果。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双目显微镜、普通离心机。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交叉配血(凝聚胺法)的手工操作。
【标本采集和处理】1.由临床科室采用真空负压EDTA K2抗凝管采集3ml-5ml,作好标记,立即送检。
备血使用的受血者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血样。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2.非急症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申请单配血单上,以便核对。
急症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3. 检验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以及标本是否与申请单一致。
确认无误后用专用记号笔在试管与申请单上编写对应数字序号。
并按日期索引进行登记。
4. 将标本置于台式离心机内,放置保证平衡,以1500转/min离心10分钟。
保证血浆于血球有效分离。
溶血标本应重采取、乳糜血及标本量不足应加以登记,溶血性疾病应注明。
【方法学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和材料】1.供血者血清(血浆);2.受血者血清(血浆);3.BASO凝聚胺(Polybrene)试剂盒。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
,
4.
4.1
4.2
4.3
4.4
5.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复查,以
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
7.1
7.2
7.3,然后再离心;
7.4
误,,37℃或7.5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起草人:批准人:审核人:。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输血者的红细胞与另一组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通过观察混合血后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交叉配血操作主要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以下是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
1.准备工作a.配置所需试剂,包括输入血浆、配血瓶、试剂盘、标本管、溶血酶溶液、配血盘等。
b.通过测定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确认双方的血型信息,并记录在相关记录表中。
2.标本采集a.采集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入标本管中,避免血样凝固。
b.标本采集的相关操作要符合严格的无菌原则,确保血样的无菌及安全性。
3.标本处理a.将标本管中的静脉血标本置于冰上,在4℃下保存。
b.用溶血酶溶液处理输血者的红细胞,将3滴红细胞加入到每一个配血瓶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
4.试剂配置a.将配血盘中的试剂盘取出,配置新鲜的抗血型血清和已知血型标准红细胞。
5.凝胶装配a.打开凝胶洞口,将配血盘的试剂盘放入凝胶洞中。
b.确保试剂盘的位置正确,使试剂液体触及到凝胶洞的底部。
6.样本混合a.取出保存在冰上的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置于试剂盘的对应位置。
b.轻轻旋转试剂盘,使血样和试剂充分混合起来,注意避免搅拌过于激烈。
7.观察凝聚反应a.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配血盘中是否发生凝聚反应。
b.根据凝聚反应的情况,判断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兼容。
8.结果判读a.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不兼容,不适合进行输血。
b.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没有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兼容,可以进行输血。
9.记录和报告a.记录每次交叉配血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配血的凝聚反应情况等。
b.报告输血者的血型结果和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凝聚反应来判定血型的兼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交叉配血结果只能作为指导输血的参考依据,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输血指征等因素,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操作。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1. 目的为规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
3. 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对交叉配血的试验。
4. 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与不完全抗体(IgG),在抗人球蛋白的桥梁作用下,经一定的离心力,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或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完全抗体(IgM)直接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血标本中含有相应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红细胞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即判断为阴性反应,表示待检血标本中无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
5. 所需设备和试剂普通离心机、微注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6. 检测环境条件室湿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 操作步骤7.1先将供(受)血标本制备0.5%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
7.2撕开卡的封膜,于反应胶中主(次)侧管加供(受)者 0.5% 红细胞LIM 悬液100μl,加入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25μl(或50μl)。
7.3将检测卡37℃孵育15min取出,置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7.4取出,判定结果,结果判定标准按下表:(可参照结果判定示图)检验结果的解释:阳性结果,表示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中含供(受)血者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应的抗体(不完全抗体IgG或完全抗体IgM),供受血者血液不相容。
阴性结果,表示供受血者血液相容。
8. 质量控制8.1微柱凝胶试剂卡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卡在使用前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8.1试剂质量控制方法8.1.1即作阴、阳性对照试验:撕开检测卡的封膜,于2个反应腔中分别加入已致敏IgG抗D的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健康者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是一种常用的动物繁殖方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个体进行交叉配对,以获得具有理想遗传特征的后代。
下面是一份交叉配血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交叉配血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1.确定需要交叉配血的两个个体,分别为雄性和雌性个体。
2.对选定的个体进行健康检查和基因型鉴定,确保它们身体健康且没有携带任何遗传疾病或缺陷。
3.确定交叉配血的时间和地点,保持环境整洁,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造成干扰。
4.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培养皿、显微镜、匀浆器、移液器、生理盐水等。
二、交叉配血操作步骤1.检查个体性别:使用显微镜或基因鉴定方法,确认选定个体的性别。
2.打开个体体腔:以手术刀或麻醉剂等方法,在个体体腔中打开一个小孔,以便于之后的操作。
3.收集个体血液:用匀浆器缓慢吸取个体血液,将其置于培养皿中。
4.检查血液凝固情况:观察个体血液是否凝固,若已凝固则将其舍弃,重新收集血液。
5.将雄性血液与雌性血液混合:将取自雄性个体的血液与取自雌性个体的血液混合,保持培养皿中的血液充分混合。
6.观察交配反应:观察混合后的血液是否发生凝集或聚集,若出现凝集或聚集现象,说明雄性与雌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反应。
7.鉴定交配结果:使用显微镜或试纸等方法,对交配结果进行鉴定和记录。
8.存储交配后的血液:若需要保存交配后的血液供后续研究使用,将其分装于合适的容器中,并存放于低温环境中。
9.清理实验现场:将使用过的器材和材料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实验现场整洁。
三、注意事项1.交叉配血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实验的污染。
2.个体血液的收集应该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中,以免造成血液的凝固或氧化。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体的安全,减少对个体的伤害。
4.需要保持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实验中出现误差。
5.实验后要对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下一步的研究。
6.学习和了解相关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在动物实验中符合相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
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抗A、抗B、抗D血清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聚凝胺试剂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
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
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
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
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
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
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
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起草人:批准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