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住宅这一概念后,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亲近自然、更加环保。

自然通风可以使居住舒适度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使住宅内的环境温度更加适宜,最重要的是此种通风方式能够节约能源。

因此,对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方法及其应用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应用1自然通风的作用自然通风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动力,它既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也能有效降低建筑空调能耗,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通风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自然通风可有效实现被动式制冷效果。

在外界温度、湿度等非常低的时候,在无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自然通风可过滤室内潮湿污浊的空气,降低室内的热空气,达到令人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状态。

另一方面自然通风可为人们提供自然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没有足够的新鲜自然空气进入室内是导致目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关键原因,长时间使用空调,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引发了许多问题,而通过应用自然通风技术,在对室内环境进行通风清新空气时,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使用能源,减少污染,而且还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值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2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方法2.1通过热压来实现自然通风室内外空气产生的温差造成热压。

根据热力学原理,室内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特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烟囱效应”,也是导致建筑物上下温差不同的问题主要原因。

温差的存在导致建筑物内外密度差的出现,与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产生压力梯度。

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高,建筑物就会出现上面压力较大,下面压力较小的情况。

当这些部位存在通风口时,空气经过较低的孔口进入,从上部排出。

如果室内比室外温度低,气流反向流动。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各个方面所做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方面,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建筑能够满足在生活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满足,生态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人们的广泛认可。

就生态建筑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自然的环境,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同时设计以及绿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态建筑整体设计中,通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通风满足人们的要求,是生态建筑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

1、自然通风设计方式1.1通过风力实现通风设计在走过狭窄的弄堂时,所感受到的风力往往都会比宽阔的马路上所感受到的风力更大,在一些情况下这些风力还会对人的前行造成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压的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当中,能够对风力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风压差,来使得空气可以于封闭的室内实现循环的流动。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建筑中的风压适当,必须在适当的外部风的情况下来实现对风力的催动,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要对风力进行调节,应通过建筑的构造以及迎风墙修建的角度、位置来实现。

例如,在需要空气室内流通最快的情况下,可以对迎风墙与风的角度垂直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墙所受到的压力最大,并使得房屋角负压力最大,以此来实现最高风压。

1.2通过热力实现通风设计要想利用热力来完成对房屋的自然通风设计,就要确保外部环境满足其设计需要。

我们所常说的树荫底下好乘凉就是对植被的利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在建筑屋附近,可以种植大量的植被,以此来保障热压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在生态建筑中,在其附近种植大量的植被,能够使得建筑内、外部产生一定的热力差。

在热空气密度小而冷空气密度大的情况下,空气冷热不均就将造成热空气向房屋上方流动的现象,为了实现对循环热空气的排出,可以在房屋上设置一定的排风口,从而完成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一般认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的形成可以依靠天然动力和人为动力。

前者主要依靠风压与热压,后者主要是通过一些机械手段。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则可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建筑本身设计得到实现。

当然,这样的方式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比。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条件、实现、反思一、自然通风的形成条件1.1风压与热压:天然动力的自然通风在外部环境良好,污染较少的地区可以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我国大部分的炎热湿润地区都可以采取如是手段。

具体说来,当地的建筑设计可以采用较为轻便的墙体,窗户的设计要开阔通透,同时为了更好收集凉风,建筑可以考虑架空设计。

这样便可以通过风压使室内空气得到流通,同时也能够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具体说来,每当有风吹向建筑的时候,迎风面便会将风转化成能量的形式,使动力压变为静立压,从而使正压出现在迎风面上,从而建筑外部的大量空气便会进入建筑内部。

与之类似,建筑物的背风面或是侧面便会因为绕流作用而形成负压,这就使得进入建筑物的大量空气可以从建筑物中顺利流出。

这样,建筑物内的空间方可保持流动不断的状态,风压而成的自然通风便会得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外形与形式,自然风的物理状况和建筑物的位置及所在地的地理环境都会影响到风压的高低。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只有让自然风的吹向垂直于建筑的迎风面时,建筑物两侧的正负压才能够达到最大值。

和风压类似,热压效应也可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

顾名思义,热压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气温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形成与风压类似的空气流通。

在建筑物内部温度较高的时候,室内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从而可以形成上升运动。

如果在建筑物上部安置排风口,那么室内的空气便会依照所谓“烟囱”原理排出室外。

于此同时,排出空气留下的空间则可被从建筑下部进入室内的空气所补充,从而形成了空气在建筑内部的循环。

热压形成通风的强弱主要需要考虑建筑物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高度差异,以及室内外气温的差异。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

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

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

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

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

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

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通过建筑设计实现的自然通风,不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室内环境条件,而且具有节约能源、造价低廉的特点。

介绍在建筑设计中实现自然通风的几种技术;探讨建筑布局、建筑平面、建筑剖面与建筑构件在实现建筑自然通风中的作用与方法。

一、自然通风的意义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造成的风来促使空气流动而开展的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的作用表达在两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

这意味着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气温,带走潮湿空气,并以气流降低皮肤温度,到达人体热舒适。

第二,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的卫生,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安康。

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是以建筑设计配合室外通风条件,提高室内有效风速,从而到达通风换气的目的。

如今,空调的使用,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也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重视。

在全球能源与资源短缺、环境严重破坏时,建筑师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二、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一)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若某个地区外部风环境良好,那么完全可以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的原理如下:由于建筑物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会使得气流受到阻碍,从而使得静压升高;而在建筑物的侧风面和背风面则会善生局部的涡流,这样静压就会降低。

如此一来,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便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而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室内外的空气实现了流通。

除此之外,根据努利流体原理,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这样便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这种通风方式尤其适用于大进深的建筑空间,其通风效果极佳。

(二)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通风问题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绿色建筑中通风问题的有关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说明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问题;研究一.前言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二.绿色建筑和自然通风的定义1.绿色建筑: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全寿命的周期之内,在资源上能够进行最大的节约,比如节地、节能、节水以及节材等,能减少污染,对环境进行保护,并能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谐平共生。

2.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是不是具备通风条件,将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具有通风条件的建筑内部,通过空气的流通以及气流对人体的影响,并通过对室内温度、气温以及内表面的温度,对人们的健康进行间接影响。

关于自然通风所产生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有3种功能,且功能不同:第一,热舒适通风。

皮肤如果过于潮湿,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这类通风可以对皮肤的不舒适起到改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散热;第二,健康通风。

这类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三,降温通风。

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可以对建筑构件进行降温。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开窗达到十分钟以上,就可以对室内空气换气一次,温度相差不大时,大约三十分钟左右会换气一次。

热压与风压是自然通风的最基础的条件,因此,为了实现通风,通常依靠三种方法:第一,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二,通过对风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三,通过对风压与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摘要:影响建筑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风,自然通风是指使用热压空气压力等促进室内空气流动,不消耗能源情况下达到通风效果,是一种环保和节能的通风方式。

良好的通风可以为房间带来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前言:在建筑物中,通过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度的原始手段,一直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与环境学科相结合,打造宜居且节能高效的建筑,以节约能源并应对全球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通风设计原则1.风是由高气压场所到低气压场所的气流形成的,自然通风在风压作用下利用风压达到自然通风。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建筑物会阻挡和改变风的流向和速度,风速会降低,部分风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在建筑物的上风面会产生大气压以上的正压,建筑物的两侧和建筑物的后部空气流动会缩短气流截面,增加流速产生大气压以下的负压,如果在建筑物的立面打开窗户,则由于空气压降的存在而形成穿透风。

在设计建筑物时结合建筑物的朝向和风向,风速来确定窗户的开启角度与方式。

2.热压下的自然通风在室内和室外的不同温度下进行。

当室内和室外的形成温度差时,例如室内温度较高,会导致室内空气的对流和上升,相应地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排气孔。

室内热空气向外流出而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于空气流量增加空气变得稀薄,形成负压区,室外冷空气向下吸气形成在热压下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热压作用下受温度,排气孔高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正如排气孔高差高低一样,自然通风效果也更明显。

在许多情况下,热压通风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公共建筑的空间。

自然通风的效果,通常取决于建筑形体和空间关系,空气吸收效果更为明显。

3.自然通风机械是借用一些机械措施再利用风压、热压的一种自然通风手段,它主要用于一些建筑通风不良,通风不稳定的情况,单独使用自然通风,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可以采用机械通风,辅助通风相结合这种做法的原则,主要是利用机械冲击去除室内不良空气。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得以不断升级,建筑设计理念也不断革新。

近年来,“绿色建筑”成为一个关键词,建筑的生命周期成为了设计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中,自然通风成为了绿色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设计优化,使建筑内部得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新鲜空气和分散热量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

一、自然通风的优点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使居住者得到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减少建筑的能耗,节约大量能源,降低建筑使用成本。

3. 增加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使其更加稳定、环保。

4. 增强建筑的居住体验,提高建筑的使用满意度。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建筑的方位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自然通风方案。

2.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情况,设计合适的自然通风系统。

3. 通过建筑立面的设计,实现通风隔离,避免冷气外泄导致热损失。

4. 通过设计合理的进、出风口,实现自然通风的畅通。

5.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备的设计,实现建筑内的空气循环和分散热量。

6. 通过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的结合,使建筑达到最佳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住宅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实现房间内的自然通风和室内空气污染的排放。

2. 商业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实现商业建筑内的空气循环和分散热量,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3. 工业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和空气处理设备的设计,控制工业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 教育建筑: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实现教育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和控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习环境质量。

5. 医疗建筑:通过精细的通风设计和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医院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安全和效率。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成为了绿色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4:58.11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吴凤贤1 王艳红2 [导读] 生态建筑是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学与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结合,得到的一种舒适宜居、节能高效的建筑,它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合理利用自然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能
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清新的居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

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

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

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

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

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

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

当空气绕过建筑物到达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时,由于局部涡流的存在导致背风面和侧风面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区。

由此,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量大,但通风稳定性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方气候、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

设计者要根据当地风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设计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

1.3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往往在实际工程中仅依靠单一的热压或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难以获得良好的建筑物整体通风效果。

通常在建筑物进深较小的情况中,多用风压进行室内通风,对于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用热压通风来达到通风的目的。

一般来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更为稳定,但风压作用时的通风量较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成的自然通风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就能获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否则可能会出现二者通风效果相互减弱的情况。

2 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
单纯的自然通风产生的风量很小,不能满足人们舒适性生活的需求,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是利用太阳能辐射加大空气流通时所需的温差,将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转化成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太阳能烟囱、特隆布墙和太阳能屋顶。

以太阳能烟囱为例,它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设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投资成本低等特点。

在烟囱上一般都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设备能够使烟囱上部的空气温度升高,增大与下部空气的温差,同时利用烟囱的抽吸作用强化自然通风,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在太阳能烟囱设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太阳能辐射强度、日照率等自然条件,注意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物整体的外观设计。

3 利用建筑构造实现自然通风的措施
3.1 合理设计窗型
建筑物的开窗尺寸、型式、开启方式以及窗墙面积比等,都对自然通风组织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当开窗宽度为开间宽度的30%~60%时,开窗面积为房间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

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应错开布置,这样会使气流流径更长,使室内气流均匀,通风效果好。

3.2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进行建筑布局时应考虑到建筑朝向、各独立建筑的间距以及组成的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等。

具体地说,在朝向上,应使各单体建筑的纵轴线垂直于建筑所在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以便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

另外,建筑布局时,应尽量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局,此种布局方法,有利于风斜向导入,风场分布较为合理,通风效果好。

同时,若建筑采用自由式布局时,应尽量使低矮的房屋布置在建筑群的夏季主风向上,高大建筑放置在低矮房屋的背面,这样布置,既能抵挡冬季风吹袭,又对夏季风形成了开口状态。

3.3 合理设计楼梯间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楼梯间常被用作拨风井,利用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

在该类建筑中,楼梯间外墙常用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使建筑立面更加轻灵、美观,还可使阳光直射入楼梯间,加热其中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通过屋面处的排气窗排出,从而起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3.4 合理设计建筑屋顶
建筑物中的屋顶,是组成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部位。

屋顶不仅可以参与上述通风构造,对建筑进行自然通风,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实现对建筑的自然通风。

这种独立的屋顶通风构造,一般是在屋顶中设空气间层,由于空气热容远大于建筑材料的热容,所以,空气间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室内外热量的相互影响,另外空气间层还可以在热压及风压的作用下,使气流在间层中流动,将温度较高的间层气体带走,从而实现室内的温度及通风控制。

但是屋顶的通风效果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

例如目前屋顶通风道多是在屋面防水层上砌筑墩起,在墩起上搁置架空板形成的,这样一来,便会导致空气间层没有定向通风通道,当屋顶进风口不朝向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稳定时,容易形成紊流,影响风速,通风效果就差,另外,檐口遮挡住通风层也会使通风效果大打折扣。

结束语:
自然通风是建筑物通风环节的一项绿色低碳设计,在优化建筑物的通风功能,提升人们生活环境品质的同时,其本身所具有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者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中关于自然通风的各种影响因素,规范合理的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汀.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2)
[2]郭歌.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J].商业故事.201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