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
简析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简析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自然通风是指通过自然气流的流动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排放室内污染物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改善室内环境,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及维护成本。
一、自然通风设计原则1. 确定通风气流路径和通风口互相协调,以实现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动。
2. 确定适当的通风口和通风速度,以确保气流的稳定性。
3.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所处地理位置,设计合适的天窗、壁洞、隔板等通风设施。
二、自然通风的优点1. 节能省电,降低空调或暖气使用率,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 采用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3. 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
1. 空气交换率:即单位时间内新鲜空气体积和房间体积之比。
一般建筑物要求空气交换率在6-12次/小时。
2. 表观风速:指气流通过通风口时的速度。
合适的表观风速应该在0.15-0.25m/s之间,保证房间内温度适宜,不会产生局部寒冷或局部闷热的现象。
3. 防风力:即建筑物的稳定性,主要考虑建筑物所处地点、气候条件及设计结构。
四、自然通风的应用案例1. 绿色建筑:通过绿色植物的种植及天窗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还可以增加建筑物内部新鲜空气的含氧量,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采用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减少建筑物内部隔板等建筑设计方式,可以降低空调、电力等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的维护成本。
3. 设计半开放式建筑:总之,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好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装置等都要进行适当的设计与布置。
这样才能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能源消耗,让建筑物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热对流优化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热对流优化自然通风与热对流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它们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空气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热对流的优化方法与策略,并介绍一些经典案例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一、自然通风的优化自然通风是指依靠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优化建筑朝向、窗户布置、通风通道等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从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目标。
1. 建筑朝向的优化建筑朝向是决定自然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可以使得建筑在不同季节能够得到适当的自然通风。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的长轴朝向东西方向,可以使得自然气流在南北方向上进行对流,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
2. 窗户布置的优化窗户是自然通风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合理的窗户布置可以使得自然气流在室内得到良好的流动。
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开设多个窗户,以增加自然通风的通道,同时设计合适的大小和位置,以便控制气流的方向和强度。
3. 通风通道的优化通风通道是指引导自然气流流动的路径。
合理设计通风通道可以有效地引导自然气流进入建筑内部,并带走室内的热空气。
例如,在建筑中设置采光井、通风塔等装置,可以形成垂直通风通道,加强气流的流动,提高自然通风效果。
二、热对流的优化热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体或流体的对流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优化热对流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分布,改善室内热环境,同时降低冷暖设备的使用频率,实现节能效果。
1. 热对流通道的优化合理设计热对流通道可以有效地引导热空气上升或下沉,实现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
例如,在建筑中设置天窗、屋顶通风设备等,可以促使热空气上升,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另外,通过调整室内家具摆放和室内外温差利用,也可以影响热对流的效果,实现温度调节。
2. 热容量的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热容量是指材料或装饰物对热量的吸收与释放能力。
通过优化建筑材料和装饰物的选择,可以增加建筑的热容量,延缓热量的传导速度,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在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
建筑物的布局应该有利于自然通风,避免阻挡风向,同时要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形成自然通风通道。
例如,在规划住宅区时,可以将建筑物排列成行,使风能够顺畅地通过整个住宅区。
其次,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窗户和通风口。
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该能够让自然风顺利进入室内,同时避免过度的日晒和风雨侵袭。
例如,可以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或者在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以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此外,要合理利用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或者使用轻质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风的阻挡。
最后,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通风效果,以降低室内温度;在寒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保温效果,以保持室内温度。
总之,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物的布局、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以及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既美观
又实用的建筑。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创造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首先,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关键。
建筑物的朝向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
例如,在季风气候地区,将建筑物的长边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
同时,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风能够顺畅地流动。
建筑群的布局也可以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等形式,减少风的阻力,增加通风效果。
建筑的开口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形式都需要精心规划。
窗户应该分布在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以促进交叉通风。
增大窗户的面积可以增加进风量,但也要注意比例协调,避免影响建筑的结构和美观。
此外,窗户的开启方式也很重要,平开、推拉或上悬等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些情况下,设置通风口、通风井等特殊的开口结构,能够引导风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深处,提高通风的均匀性。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同样会影响自然通风。
减少内部隔墙和障碍物,可以让空气更自由地流动。
挑高的空间和中庭设计能够利用热压原理,促进空气的上升和排出,形成自然的通风循环。
楼梯间和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可以作为通风通道,与室内空间相互连通,增强整体的通风效果。
在建筑外形设计方面,采用流线型或楔形的建筑外形能够减少风的阻力,提高风的通过率。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的顶部逐渐收窄,就像一个漏斗,能够引导风更有效地进入室内。
而在低层建筑中,通过设计坡屋顶或者设置风帽等,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增强自然通风。
另外,利用地形和周边环境也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的一种策略。
如果建筑物位于山坡上,可以利用地形高差,使风更容易进入底层空间。
周边的植被和水体也能对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树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强风,同时也能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促进空气的流动。
简析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

简析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一、自然通风的意义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内外风力或热压造成的风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
这意味着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气温,带走潮湿空气,并以气流降低皮肤温度,达到人体热舒适。
第二,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的卫生,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是以建筑设计配合室外通风条件,提高室内有效风速,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如今,空调的使用,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也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重视。
在全球能源与资源短缺、环境严重破坏时,建筑师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二、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一)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若某个地区外部风环境良好,那么完全可以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的原理如下:由于建筑物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会使得气流受到阻碍,从而使得静压升高;而在建筑物的侧风面和背风面则会善生局部的涡流,这样静压就会降低。
如此一来,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便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而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室内外的空气实现了流通。
除此之外,根据努利流体原理,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这样便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这种通风方式尤其适用于大进深的建筑空间,其通风效果极佳。
(二)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由于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驱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自然采光与通风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合理的采光与通风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减少能源消耗,并且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一、自然采光设计自然采光是通过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窗户的位置与大小、透明材料的选择等手段,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空间。
它不仅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也能提供舒适的光照条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然采光设计方式。
1. 方向与布局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光照,建筑的朝向是至关重要的。
在北半球,朝南的立面可以获得最多的阳光,因此设计师通常会调整建筑的朝向,使主要活动空间面向南方。
此外,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确保光线在整个建筑内部的传播。
2. 窗户设计窗户是自然光线进入室内的媒介,其位置和大小的选择对自然采光至关重要。
大面积的窗户可以使更多的阳光进入室内,但也会引入过多的热量。
因此,在选择窗户的大小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权衡考虑。
3. 透明材料的选择选择透明度高的材料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
例如,玻璃作为常见的透明材料,可以起到传导光线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应用一些特殊的涂层来增加玻璃的隔热性能,以减少室内的能量损耗。
二、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的布局、开窗位置以及自然风的驱动来实现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式。
合理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并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1. 建筑布局建筑的布局可以通过避免拥挤布局来促进通风。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中庭、庭院或开放式的内部空间,以增加自然通风的条件。
2. 开窗位置合理的开窗位置可以促进自然通风的实现。
通常,建筑中的高低窗可以形成气流的路径,实现自然的通风效果。
3. 遮阳与通风设施在阳光强和风速较高的情况下,合适的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直接日照的热量。
同时,可以设置适当的通风设施,如风口、风机和排风扇等,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
城市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

城市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城市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建筑密度不断增加,选择合适的采光与通风设计方案成为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筑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的意义、主要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实践案例。
一、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的意义城市建筑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意味着将自然资源融入建筑设计中,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同时,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排除有害气体,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因此,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对于创造宜居城市,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的主要原则1. 建筑朝向设计:合理的建筑朝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
在南半球地区,建筑物的主要玻璃立面应朝北,以最大程度地吸收自然光;而在北半球地区则相反。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来引导自然风的流动,提高通风效果。
2. 窗户设计:窗户是自然光进入建筑内部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窗户的数量和大小。
大窗户可以更好地引入光线,提高室内的采光效果;而合理设置窗户的位置可以帮助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3. 设置自然采光与通风系统: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考虑可行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系统的设置。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天窗、采用凹凸不平的建筑立面和楼梯间等方式,改善采光和通风条件。
合理设置自然采光与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电力和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实践案例1.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之一,鸟巢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自然采光与通风的要求。
设计师通过把大量的开口设置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充分利用自然光,让阳光透过透明的外墙进入室内,减少了人工照明的使用。
2. 卢浮宫:卢浮宫是法国巴黎的一座重要建筑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传统的通风设计的主要缺陷,分析了通风节能设计理念及内容,最后介绍了自然通风设计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建筑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
自然通风两种模式。
完全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
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该特点是建筑随层高增加而使上下之间温差加剧的主要原因,设计师也经常利用这一点挖掘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
机械辅助自然通风是利用温差造成的热压和机械动力相结合而形成的室内外空
气对流。
与完全自然通风相比,虽然建筑内局部作为辅助动力的机械装置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但通过这种装置重新组织气流,甚至在局部“强迫”气流改向,可以使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这两种通风模式中,屋顶都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自然通风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传统建筑通风设计的缺陷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已经过了较长的历程,建筑设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早期的建筑设计由于缺乏理论、技术的支撑,导致很多先进的设计思想未能得到全面运用。
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
1.1 功能减弱。
设计人员在制定设计方案前未能充分收集通风系
统方面的资料,造成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建筑需要差距较大。
很多设计人员往往侧重于从建筑施工进度考虑,而简化了室内通风系统这不仅减弱了建筑室内的排风功能,也影响到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能源耗损。
传统通风系统多数是采用空调系统,这种间接性的室内通风方式的能源消耗较大且空调设备维护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此外,有些工程由于一些设计上的失误,导致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束后,设计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标准综合审核,有时难免造成方案实施后出现返工的情况,导致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1.3 空气污染。
建筑环保节能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理念,但早期的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无氟空调使用之前,市场上的空调产品采用“氟利昂”制冷,这种空调系统的运用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损害臭氧层。
另外,由于空调系统的长期密闭运行环境,以及对空调机组、管道等的清洁、管理方面的疏忽,致使空调系统藏污纳垢、滋生细菌等,会给室内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4 增加成本。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由于早期设计中的各种缺陷或者设备本身技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直接影响则是工程成本的增大。
主要表现为实际应用中设计方案缺乏优化处理而造成系统的返修,从而引起材料的浪费,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工作量增大,这些都使得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且通风系统也难以发挥全部功能。
2 通风节能设计的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实现了发展与变革,新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建筑项目设计的优化。
此外,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也开始朝着“节能、降耗、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促进了通风节能设计水平的提升。
通风节能设计理念运用于建筑物可发挥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性能。
在室内制冷方面,采用通风节能设计后,可达到被动式制冷效果,若建筑外部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低,通风系统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将潮湿气体带到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湿度处于人体最舒适的状态。
在无需消耗电能的情况下,运用自然通风输送经过处理的新风。
2.2 改善空气质量。
当前,大多数建筑内的空气调节主要依赖于空调设备。
空调系统的运用只能调整室内温度的高低,而无法及时更新室内新风,时间一长,室内空气难免变得污浊。
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考虑,人长期在这样的空气环境中活动,健康状况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利用自然通风能定期排出室内污染空气,改善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2.3 保护环境。
绿色环保是建筑行业正在积极倡导的一个主题,建筑通风节能设计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例如自然通风系统的改进,可以防止空调系统造成的空气污染,将室内的含有各种杂质的气体及时排出室外。
在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室内居住环境。
2.4 减少能耗。
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考核数据看,建筑物在使用经过节能优化的空调通风系统后,电能消耗要比传统的设计方案节约30%左右。
这就使得工程项目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减少了资金投入,优化了建筑内部的各项系统功能。
3 自然通风设计的方法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对于自然通风技术的运用更为普遍。
不仅减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也保持了室内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了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的各项指标要求。
建筑节能常见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案如下:
3.1 空间设计。
在建筑内部结构设计中构建竖井空间,可促进气流的快速流通,以此提高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
目前,建筑节能设计中运用的竖井空间包括:纯开放空间,充分运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实现通风;烟囱空间,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所产生的烟囱效应,促进建筑内部空气的流动,实现通风调节。
3.2 布局设计。
从自然通风的节能效果来看建筑群的布局设计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在确定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时,应结合风向投射角对室内风速影响大小的情况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通风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在整体设计上,还需把握好建筑物的高度、进深、面宽、外观等方面的因素。
3.3 开口设计。
开口设计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有很大的影响,建筑节能设计中需将开口配置、开口尺寸、窗户形式、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作为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设计经验来看,开口宽
度达到开间宽度的1/3时,通风节能效果最好,有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
3.4 屋顶设计。
屋顶的节能设计要借助于“隔热屋面”作用的发挥,其常见的形式是架空隔热层,将屋面结构层设计成合适的通风装置,把室内的热量排除后实现降温。
此外,还可结合坡屋顶结构设计通风隔热层,以达到良好的通风隔热效果。
3.5 幕墙设计。
新型节能幕墙设计通过在两层玻璃幕墙间设置一个空腔,在空腔内设置遮阳设施,空腔的两端设置进风口、出风口,通过热压差或者强制机械通风,实现通风节能,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内部风压、热压过高等问题,促进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改善,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3.6 室内设计。
利用“穿堂风”的形式来提高室内的通风效果,其主要是让自然风由建筑物外部到达室内,经过主要功能空间后由背风面的出风口外流。
这种设计实质上是利用进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促进了自然风流通性能的提升,使用户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4 结束语
建筑通风节能设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既能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需要,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以指导节能设计工作。
在建筑通风节能设计中,首先应分析传统的通风系统存在的不足,了解节能设计的各类优点,然后再根据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情
况详细设计自然通风系统,以保证最终方案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鹏,谭刚.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世界建筑,2010,(04).
[2]陈衍庆,王玉容.建筑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韦峰.建筑自然通风在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05).
[4]肖琼.自然通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