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一、2020年浙江卷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解析这篇作文,主要指向了个人的人生坐标跟家庭、社会之间的错位。

现实中,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也往往容易在人生定位上,出现跟家庭预期不一致、社会需要不符合的情况,进而导致矛盾和冲突。

随后,有的人通过反思,可以处理好。

然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处理好,这样往往比较悲催。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浙江卷作文既有思辨性,也有现实意义。

这样的命题,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具体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构思:第一种角度:活出自我。

人这辈子,虽然会受到家庭、社会影响,但究其本质,还是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

因为,自我才是内在,而家庭和社会,毕竟只是属于“外在”。

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出现落差或错位时,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风采。

这个立意,也比较契合00后心声,应该可以写出畅汗淋漓的感觉!第二种角度:学会妥协。

所谓学会妥协,是根据现实变化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和家庭、社会的关系,最终,逐步消除三方的错位和落差,缓和矛盾,实现和解。

这种做法,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也是一种理性、务实的选择。

第三种角度:既活出自我,也学会妥协。

这是一种辩证式的立意,其实就是把上述观点,综合起来去写。

这样写,能够展现思维的全面性和思辨性,是一种灵活而实用的立意方式。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这个提示,也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写出文通意顺、内容丰富、新颖深刻的好作文!三、范文学会校准人生坐标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叙述了自己调整人生坐标的经历:少时富贵,乐享繁华,于是“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形象。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作者:王学华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10期【真题回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读】2020年的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

整个命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

它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但却多了社会时代感和哲理思辨性,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不同经历、不同修养、不同见识的人都可以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材料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是个人层面,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第二个是家庭和社会层面,说明家庭对个人有预期,个人在社会上也会担当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是影响与结果层面,即落差与错位,也就是说个人的坐标与家庭、社会的期许不一致或产生冲突,造成落差或错位。

对此,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写作时,要注意整体意识,不能只顾一个层面而忽视其他两个层面,而是要把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勾联并衔接起来,尽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及里。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与社会,而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产生错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体内容。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出于个人喜好或追求。登山家马洛里将生命献给珠峰,因“山就
在那里,而我在这里”;梭罗将岁月镌刻进瓦尔登湖,因其追求
• (六)【立意参考】 • 1.精准定位,角色明晰。不要因太多太沉的“预期”迷失自我。 • 2.多一些现实关照,少一些物质利益厚重的“预期”。 • 3.降低自己对物质方面的“预期”,合理平衡家庭和社会的预期,
做一个健康、元气满满的时代新人。 • 4.新时代的“狂人”,被无数过高预期所折磨的精神病患者的自

面对自己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的落差,不论是顺应其正确
的导向还是规避其缺陷,实际上都是在鉴定自身价值的立场上做
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古语有言:“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安
时而处顺,忧虑不能入也。”家庭社会的有利期望,我们顺从并
改善自己;而不利的侵扰,我们不妨学着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心境,于世俗之中不
• •
考场例文2

2、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浙江考生
•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改变,个人追求与家庭预 期、社会角色正不断产生落差和错位。有些人一
意孤行,逃避落差。但在我看来,直面落差和错
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首先要明确
的是,落差和错位并不是一种错误。相反,若一
个人一辈子都听从家庭和社会,没有丝毫的个人
• (四)【审读要求】 •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
法”。很显然要求考生结合自己自己的体验和生活感悟,写出自 己的思考来。思考的对象就是:如何看待自我预期,如何对待家 人、社会给予我们的过高、过大的心理预期?要明确,过高的心 理预期或许会成为压倒我们脆弱心灵的一抹霓虹。至于:①角度 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 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这四点要求倒是非常宽泛, 但是笔者以为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解读“预期”对人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负面作用,也就是不能审准命题人的旨意,很可能会导致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020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片段交流

2020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片段交流

命题特色 内容:以人文与人生为主,偶有时政社会类 形式:话题、标题、材料 文体:叙述类、论述类
考场实践 论述文写作是主流 观点的确立与展开是重点
浙江各地教师对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的解读
▲ 第一句,人有坐标,有期望。坐标与期望,所以要并举,是 因为坐标相对明确,期望相对大略。但究其实,它们的指向是一 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中学生的作文,应当有两个指向: 一、指向“外部社会生活”;二、指向“内部个体生活”。 回顾:2018,2019作文题 思考:这两个命题指向,有没有交替出现?
(2018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
2020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
(2020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 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 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 的看法。
基于这样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需 要考生思考表达的是,落差或错位的原因分析,解决落差或错位 的策略分析。
▲ 关于话题。个人定位、家庭预期、社会角色,这些问题本 就值得每位青年学生尤其是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中毕业生认 真思考,能引导广大考生在个人与家、国的关系上进行积极思 考和选择,是“文以载道”的传统精神在浙江卷中的体现。而 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发生落差或错位,也是青年经常遇到的 困惑和难题,是他们愿意表达并有话可说的。以一个常规话题 导入对一个崇高命题的思考,这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巧妙所 在。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保证你能看懂了先将原作文最大限度还原且通熟易懂翻译如下:生活在树上(象征追求自我空间和价值,但却脱离现实生活的状态)现代社会诞生的标志是丢失立足于现实的传统,所以原本传统主流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貌似已经不管用了。

现代社会未来广阔,但对于我来说相比追求名利,更愿意追求自我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我们的灵魂天生不服约束,追求不一般,喜欢诗与远方。

但如果这种灵魂变得不脚踏实地时,就要注意一下了。

与社会格格不入,是不能成为你违反规矩的依据。

即使我们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也不能根据誓言说干就干。

“我之所以能生活是因为依附在这社会上,而因生活产生的故事也只是社会故事的一部分”,麦金泰尔说的太对了。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即使我们在追求与社会相反的梦想时,也其实是在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我们之所以时常觉得社会和家庭不完美,是因为还太年轻,所以经历的不够多。

而因为经验不够而产生的我行我素的偏见,远远超出了理性。

我们所希望的生活期望是根据社会和家庭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是通过感觉去比较和认同社会不同的人及其生活方式得来的。

柯希莫既向强盗低头,又追求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理性的和立足于现实的。

倘若我们对过往进行反思之后,又再次自我膨胀,那么,既辜负了外界期盼,又会迷失了自我。

以片面的视角看社会和家庭的我们确实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我们可以对这种状况进行批判,但应该要放弃得不到有用的结果的批判。

如果在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之前,不以社会现实为基础,那就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当陈年喜为了挣钱补贴生活而顺从编辑的意思,去舍弃自己的写作风格写都市小说时,我们是没资格批判的。

追求自我的落差虽然看起来只是理念的不同,但在行动实践的时候也是很难区分开的。

比如,在我们只想纯洁地追求某些事物,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去依靠一些权力才能实现,那么追求在实现的同时是算成功还是算失败?我们要求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限制着我们。

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如其人

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如其人

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如其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欢迎追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如其人满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作文】文显其品动人心一考生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

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

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

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与期望;(2)家庭、社会对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预期;(3)在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的期望往往会有落差。

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谈看法时应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分析材料,指出人的角色定位与期望的特点,强调“每个人”;然后从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角度,指出家庭、社会对个人的角色定位的影响;最后引向对现实的关注,正视个人与家庭、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的落差,并思考如何对待这种落差。

题目对人文情怀的考查思路非常明显,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与社会担当意识的辩证思考。

立意角度:(1)正视自己,肩负期望,做好自己;(2)正视落差,善于化解,成就自己;(3)正视环境,把握方向,塑造自己。

[优秀范文1]为如水的生命喝彩最初,每个人都怀有各种梦想,而现实是,我们只能扮演好一两种角色。

这落差或错位,不免让人怅然。

其实,只要你想一想千姿百态的水,就有可能理解生命的真谛了。

无论是微小的水滴,还是涓涓的溪流;无论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浩浩汤汤的江河,水的每一种姿态都让人喜爱。

生命亦如水,每一个个体都无可替代,独具魅力。

因此,我们不应害怕人生错位。

事实证明,很多人的生命由此而别样精彩。

北京时间2020年5月31日,在万众瞩目中,美国SpaceX载人“龙”飞船呼啸而起,飞向太空。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解析首先,浙江卷高考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第一步。

对于材料作文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由果溯因法、分层概括法等方法来找到材料的表述要义。

材料分为三大句,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每个人”“坐标”“期望”,第二句的关键词为“家庭”“预期”“社会”“角色”,第三句的关键词为“落差”“错位”。

综合三句话的关键词句,我们可以看出,材料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同时家庭和社会又赋予了我们责任与角色,而这两者之间,即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可能会有落差与错位。

材料的重点是第三句,第一句是引子,第二句是铺垫,第三句才是核心。

所以我们写作时不可只关注第一句或第二句,如果行文大谈个人的理想、坐标,或者大谈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提及“偏差”“错位”的问题,其审题便是有偏差的。

第二,浙江卷高考作文关注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任务驱动的性质。

写作时应注意其任务情境。

浙江卷高考作文考生并没有选择时下的抗疫等热点作为命题点,但其命题依然体现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它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变化现状,提出了不少考生现在或以后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所产生的“落差或错位”的问题?这审视的是考生在“落差或错位”面前如何进行个人和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思考。

它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考查了考生“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要素。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自己对于个人与家庭、社会“落差或错位”的思考,可以分析造成这种“落差或错位”的原因、列举“落差或错位”的现象,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我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是:“审题难度不大,重在
说理分析。

”这两点,都体现了明显的浙江特色。

所谓“审题难度不大”,指命制形式稳定,不搞过度审题。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形式,已经为大家熟知,一般都是“材料+要求”型,“材料”起引导观点的作用,“要求”起明确观点的作用,实
质就是审题时不为难学生。

也就是说,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命题材料只有一
句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读三本大书”,请问考生对此的思考并且“做出评说”。

仅仅如此,审题比较容易,要么认可作家的话,要
么补充作家的话,要么对作家的话提出异议,三者只选其一。

但和
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审题略微增加了难度,那就是必须注意有一个
隐性审题,“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分别指代什么,对一般考生而言,相信也不会构成思考障碍。

比如“有字之书”,
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所、专业书籍,更多是人类经典的书
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
就是促进内心生长,培养良善品德之类。

一般的,是认可作家的话,也就是立意为“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从审题角度,建议要稳妥一些,少去批评作家的话;但若有真知灼见,也不妨在作家基础上补充“建议”,但估计这些学生比较少。

既然很多同学都立意为“人生必须
要读三本大书”,那文章档次就只能在具体表达上见分晓。

所谓“重在说理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

2015年开始,“论说文”(就是常说的议论文)的概念
出现在浙江命题专家眼中,认为论说文可以“引导中学作文教学,
扭转目前存在的文体杂糅的写作现象,转为注重论证、分析、演绎
等能力”,意思是学生写出的论说文要像一篇“论说文”。

2017年
浙江高考作文不明说写一篇论说文,但“对作家的认识做出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看法,写一篇论说文。

因为是写作“论述文”,所以重视表达过程。

自然,这也是一种浙江特色:历年不重视“写之前”(审题),而注重“写之中”(如何
表达观点);不重视审题的难度,而重视写作的难度;考生容易进入话题,难在深入话题;不注重“如何写对”,而注重“如何写好(表达
具体)”“如何写实(内容实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

要写好
浙江作文,要具体,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须言之有序;要实在,必
须老实讲理,总之,如何“论述”才是关键。

但今年和以前的论说
文写作相比,可能重新返回“诗意与思辨”结合的老路,重新注重“表达的诗意”。

要写好“人生要读三本大书”,首先在于阐明理由,进行具体的说理分析。

建议文章的主体部分,条分缕析的方式
展开说理,先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多读有字之书,多读经
典书籍,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攀越高峰,让人生更加智慧;
再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多参加生活实践,使自己在社会实
践中磨炼成长;再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要多读自己的内心,
多多反思,在理解自己的过程中成长。

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
上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在内容表达上,可能会比较空洞、平乏,估
计考生课内素材运用比较多,比如史铁生、陶渊明、苏轼会卷土重来。

若有新意的文章,肯定是跳出常规的,表达“具体”“实在”,比如呈现自身的阅读优势,联系沈从文《我读一本大书也读一本小书》这篇文章,比如采用诗化语言“读遍人生,自得繁花”之类。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关注考生的时代性、关注考生的个性生
命成长,表面上在是考查作文,实际上在考查思维能力、考查语文
素养。

而这也体现了浙江语文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既然是写论述类文章,第一步需要确立观点。

根据所给材料,我们的观点可以是:中学生重要的是读好“有字之书”。

所谓“有字
之书”,也就是教科书,书中所讲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些基础知识不掌握,就不能说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也
就难以立足。

我们的观点可以是:重要的是读好“无字之书”。

所谓“无字之书”,也就是纷纭复杂的社会。

这本书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用脑
子去思考,而且需要时间,才能读懂。

在“读”的过程中,甚至会
走弯路。

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去认真用心读。

总有一天,会读懂,让自己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我们的观点可以是:“心灵之书”不可忽视。

所谓心灵之书,也就是思想、内心。

研究一个人,需要走进其内心,了解其思想。

这样,才便于与其相处,与其合作。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处不在与人打交道,这样,只有读懂心灵之书,才能在和人相处时能够有所选择,才能做到和谐相处,做到共同发展成长提高。

当然,也可以将上面三种观点融合成一个观点来写。

只是如果这样的话,800来字的文章怕是难以谈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