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气候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
官渡镇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位于赤水市东部,地跨东经106°04′-106°07′,北纬28°03′-28°06′。
东与四川合江县天堂坝接壤,东南与习水东皇、赤水市石堡乡相连,西与葫市镇连接,北与长期镇为邻,S208省道马合公路贯穿全境。
镇所在地距赤水市区72公里,东南离习水县城47公里,北距合江县城46公里。
辖区面积204平方公里,辖九个行政村56个村民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段,人口29082人。
官渡镇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宋墓甚多,有不少崖刻、崖墓等浮雕石刻文物,有明代时期修建的太平寺庙宇,光绪五年在羊马溪为“邑贤侯吴大老爷”树立的“清慎勤廉”纪念碑。
官渡属贵州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境内奇形怪状丹霞岩石甚多,长嵌沟、官嵌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特别是官嵌沟古老桫椤茂密,百鸟争鸣,群猴跳跃,胜景迷人。
十五年来,历届党政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按照“竹业强镇、项目兴镇、三产富镇和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建成通村公路13条,通车里程达88.4公里,开通光缆通讯电话和光缆闭路电视,建立了移动通讯台站3个。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新区开发和老街改造并举,以老街改造带动新区开发,以新区开发促进老街改造”的思路,围绕习水河、官石公路、马合公路、渔湾、官渡、小叉三座大桥,即“一河二路三桥”规划建成3.5平方公里的中心集镇。
建成农贸市场2个,三级停车场1个,改造新建小区3个,王爷庙新建街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老街农贸市场贸易繁荣,仙鹤河滨新区如火如荼,集镇功能日趋完善。
进一步美化、亮化、净化了人居环境。
中国的好酒,都分布在什么地貌上?

中国的好酒,都分布在什么地貌上?当我们回忆一座酒厂,最先想起的可能并不是车间布局、厂区景致,而是它所在的地貌环境。
如茅台在河谷之中,五粮液在岷江之畔,洋河在湿地水乡,汾酒在黄土高原——这是地貌赋予万千种好酒的独特。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地形区,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而狭义的地貌,就是附属于地形的小范围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有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等地貌类型。
从地貌的视角来看,多姿多彩的中国白酒,会有不同的韵味。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
其中,黄土高原占了中国黄土面积的72.4%,黄土堆积厚度最深可达336米。
倘若从地球上空俯瞰,黄土高原神似地球之胃,黄河的“几”字型大拐弯在巨胃里川流而过。
广义的黄土高原,包括38.1万平方公里的原生黄土区和25.4万平方公里的次生黄土区。
这一庞大的面积涵盖了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陇中高原、陕甘晋高原、山西高原,地跨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河南等省份。
狭义的黄土高原即原生黄土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黄土高原沟壑纵深的地表形态被称为“中国母亲的皱纹”,这是因为黄土相对疏松,在流水的侵蚀搬运下形成了特殊地貌。
在地质构造上,黄土高原属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
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期,这里就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历经多次下沉和抬升之后,形成四周被大山包围的黄土高原。
来自西北的季风不间断地搬运来北部沙漠区的黄土物质,遇南缘大山阻挡,沉积在此。
又经过漫长风化过程形成黄土,堆积成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世世代代滋养着黄土高原文明。
夜以继日的流水侵蚀,让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也造就不一样的壮阔风景。
中国古老的白酒——汾酒,就诞生在这片黄土地上,位于“地球胃”东部胃口。
平坦的高原上,气候温和干燥,这样的温度和湿度下,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适中,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绝佳条件。
赤水地理

④七大风景区:十 丈洞、四洞沟、 天台山、丙安 (月台山)、月 亮湖、九曲湖、 长嵌沟
⑤景区特点:
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
4、赤水的特色经济
①竹产业 竹建材、竹装饰板材、竹工艺品、竹家具、竹笋加 工。
②旅游业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③工业 赤天化、纸浆厂、竹加工企业、笋加工企业 ④农业(林业) 以工养农的林业经济
二、赤水的地方特色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省内与省外的联系发展
旅游的条件
2、生态环境(森林、竹海)
雨热同期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和生态环境 良好。全市森林 覆盖率达54%, 景区达90%。
3、旅游资源
①千瀑之乡
②丹霞之冠——世界 遗产保护地
③桫椤王国—— 赤水金沙沟桫 椤自然保护区
赤水市**学校 ***
一、赤水概况
赤水
市
1、地理位置
东经105°42′,北 纬28°35 ′。贵州 西北部,与四川南 部三县接壤北连巴 习赤 线、马合线、 赤长线
3、人口 赤水人口30万,
绝大多数为汉族。 少数民族为苗族。
4、面积: 总面积1801.2k㎡,市区面积8k㎡
5、赤水的代表事物
市花:金钗石斛 市树:桫椤 市歌:赤水情
同学们对我们家乡赤水发展的 认识??
赤水河水文资料

1 流域基本情况1.1 自然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赤水河是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古称赤虺河,因水赤红故名赤水河。
河流由西向东流至镇雄县大湾镇与西南之雨河汇合后称洛甸河,纳威信河、铜车河后始称赤水河,到仁怀市茅台镇转向西北流,至合江县城东汇入长江。
赤水河干流全长436.5km,总落差1475m,平均比降3.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4m3/s。
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云南镇雄、威信、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遵义、桐梓、习水、赤水及四川的叙永、古蔺、合江等13个县(市),流域面积20440km2,其中云南、贵州、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km2、12222km2和6101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0.4%、59.8%和29.8%。
赤水河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古蔺河、同民河、大同河、习水河等。
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见表1-1。
表1-1 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表赤水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地带,自乌蒙山以东至大娄山西北麓,北靠四川盆地;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大部分为山区,局部为丘陵和冲积盆地。
西与永宁河、南广河以及横江的上游分界,南、东隔大娄山脉与乌江流域接壤,东北部紧邻綦江,北接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塘河。
赤水河河源至茅台镇为上游河段,属云贵高原地貌,岩溶、洼地、落水洞,暗河发育,两岸山头高程一般为1000~1600m,其中花果顶梁子海拨高程2000m,该河段谷深坡陡,滩多水急,河段长224.7km,天然落差1274.0m,平均比降5.67‰。
茅台镇至赤水市为中游河段,河谷深切,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过渡地带,两岸高程为500~1000m,沿河有台地分布,农耕较为发达,本河段长157.8km,险滩较多,天然落差183.0m,河流平均比降 1.16‰;赤水市以下至河口为下游河段,河长54.0km,天然落差18.0m,平均比降0.33‰,该区进入四川盆地边缘,高程250~500m,河谷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多为丘陵台地及河谷坝子,沿河集镇、良田较多。
贵州的特点

贵州的气候特点2010年02月22日 03:39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
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
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

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已被列入的“中国丹霞”是由我国命名的地貌名称,自申遗开始便打上了中国烙印。
这是目前世界自然遗产中唯一以丹霞地貌申报的项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图——中国丹霞所在地位置图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首要特征就是红色的岩石,偏红色的河湖相沉积岩统称“红层”,红层上所发育的地貌为“红层地貌”,有陡崖的丹霞地貌就是红层的一种。
“丹霞”一词源自三国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的天上绚烂的彩霞。
“丹霞”被采用为术语起源于广东丹霞山,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地质学家使用。
在申遗时,“中国丹霞”将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手牵手”,全面展示了丹霞地貌从青年早期到老年期的完整演化过程。
【浙江江郎山】——老年期特点:高位孤峰型地貌的代表地址:浙江省江山县城南25公里江郎乡江郎山,相传是古代姓江的三个兄弟登上山顶变成的三大巨石郎峰、亚峰、灵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高360多米,雄伟奇特如刀砍斧劈,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
江郎山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了江郎山,赞叹江郎山“奇、险、神”,每当云雾弥漫,云峰于一体,景色蔚为壮观。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说的就是浙江江郎山。
【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特点:疏散型多样性丹霞峰林与孤峰群地址: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龙虎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龙虎山属于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同时拥有古火山地貌、丹霞地貌两种地貌景观,其中以其山水相依的丹霞地貌最为出名。
龙虎山丹霞颜色暗淡,年代久远,风化的比较成熟,可以说是孤峰成景。
龙虎山丹霞属于宽谷疏散型峰林丹霞,两山之间非常开阔,距离大都在50米以上。
碧水丹山,移步异景,行在舟上犹如置身在山水画之中,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在此地泛舟游览时,就感慨道“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溪滩”。
赤水丹霞气候分析

赤水丹霞气候分析(赤水市气象局,贵州赤水564700)摘要:赤水的丹霞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其气候宜人,旅游环境优越,已获世界自然遗产称号。
根据赤水市气象站1971 ~ 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赤水市冬无严寒、冬暖春早、降水充沛,雨热同季,赤水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6.29%的原因除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外,还与当地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赤水;丹霞气候;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1引言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9%,居贵州省第一位。
全境跨东经105°36’~ 106°15’,北纬28°16’~ 28°46’。
赤水地形地貌复杂,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赤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630km2,占市域面积的1/3,由18个独立景区组成。
赤水丹霞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阶段。
赤水丹霞不只是单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
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而大面积古植被和2359种动植物和珍惜濒危动植物一起,更成为赤水丹霞最独特的特征。
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2赤水的气候特征2.1气温2.1.1平均气温及其变化本文选用贵州省赤水市1971 ~ 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30年间年平均气温为17.9℃,最热月出现在7、8月份,为27.2℃,然后依次是6月份和9月份;最冷月出现在1月,为8.0℃,次之是12月和2月,平均年较差为19.2℃。
从赤水各月平均气温中还可以看出,30年来3月、8月、10月、12月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其他月份则是呈现波动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从全年看来,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为18.1℃,80年代和90年代气温略有下降,都稳定在17.8℃,降低了0.3℃,降温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赤水的形成原理

赤水的形成原理赤水的形成原理是指赤水地区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特点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赤水的特殊地质现象。
以下将详细探讨赤水的形成原理。
赤水地区位于贵州省,是贵州地质构造带上的一部分,赤水形成原理的核心是由于地壳构造作用的结果,在地质构造上赤水地区是一个坎岩峡谷地貌,由坎岩峡谷地貌引发了形成赤水川的过程。
首先,赤水地区地质构造特点是赤水区域位于中国南方最大的台盆沉积盆地——二叠系贵南盆地。
其特点是夾杂有大量的亚畹塘坳、嘴园洼地和山岗,具有复杂的构造。
在构造上,盆地内具有向东南、南、西南、西北展开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形成了典型的台盆形貌。
其次,赤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形成赤水的重要因素。
赤水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地形,河流水系发育,地势起伏较大,形成了丰富的降雨水源。
赤水流域长江支流乌江在此汇入,并形成一个深切的峡谷。
此外,在地下水方面,赤水富含矿物质、含硅酸盐,地下水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有利于周边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
再次,赤水地区的降水特点也是赤水形成的重要原理之一。
赤水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多样,年降水量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并且降水时间呈周期性分布,夏季多雨,冬季较少。
且相对湿度大,气候湿润,有利于水分的蓄积和土壤的保水能力。
最后,赤水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带上的地壳运动有关。
在赤水地区,地壳持续运动,引发了断裂、抬升、沉降等地质构造现象。
这些地质构造现象在地壳运动中形成了赤水地区的坎岩峡谷地貌,这种地貌特点使得赤水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形成了独特的赤水现象。
总结来说,赤水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特点、水文地质条件、降水特点、地壳运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赤水的特殊地质现象。
赤水的形成不仅与地质构造有关,也与降水、水文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赤水川得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水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居贵州省第一位。
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年日照时数1297.7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
赤水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20.1~20.5℃,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9℃。
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
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
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0.12%~44.7%。
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3~166毫米,占年雨量的6.5%~10.5%。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
极端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10级。
平均风速1.6米/秒。
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7、8月最多。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文人们赞颂它品德高尚,高风亮节,即是它的写照。
在这里观竹、品竹、食竹,一切以行为为主体的竹文化,让你进入返璞归真、风骨清高之境界。
在赤水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还可以欣赏翠竹、绿树、繁花、桫椤和缓缓流淌的小溪以及千姿百态的丹霞奇石。
赤水市拥有中国侏罗纪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四洞沟、燕子岩、十
丈洞,还丙安古镇、五柱峰、盘龙等景区,形成以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为主要特色,兼有民族文化、红军长征遗迹等人文历史胜迹,集生态、科普、考古、观光、文化、休闲、度假、保健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成为您一生中不能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