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新中国宪法历史.ppt
宪法PPT演示课件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 和约束力。
2020/10/12
宪法中规定:一切法律、行 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 无效。
三、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 更为严格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进行,宪法的制定要经过起草、讨 论、修改、审议通过等程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
法
令
令
行
驰
则
则
国
国
兴
衰
2020/10/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及构成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2020/10/12
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 1975年1月17日 1978年3月5日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法 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生活中的 其他根本问题
2020/10/12
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
最高 二、宪法具有
的法律效力。
原因: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建立起以宪法
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层次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有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 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 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 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根本制度的总章程,是国家权力运行和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宪法是一种法律形式,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原则的法律。
●宪法是一种政治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依据。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依据,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都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不容易被修改或废除,修改宪法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共识。
●宪法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国家各级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
●宪法具有最强烈的权威性,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也称为《共同纲领》。
●我国第二部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54年宪法》。
●我国第三部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5年宪法》。
●我国第四部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8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82年宪法》。
该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和2021年六次修改。
2.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坚持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基本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权力的产生、行使和制约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依据和准绳。
●宪法是国家主权和人民权利的保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性、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最高性:宪法是一国最高的法律规范,其他任何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必须服从和符合宪法。
●根本性:宪法是一国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全面性:宪法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
●稳定性:宪法不是随意变更的,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以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指导性:宪法具有指导作用,对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等活动提供方向和目标。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也称为《共同纲领》。
●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54年宪法》。
●我国第二部正式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5年宪法》。
●我国第三部正式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8年宪法》。
●我国第四部正式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和2020年六次修正而成。
2.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课件目的●本课件适用于高中政治课程或其他相关教育活动,可作为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的参考资料。
二、课件内容1.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地位最高:宪法是一国所有法律规范的根源和依据,其他法律规范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无效或废止。
●内容最全面:宪法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反映了国家的总体利益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形式最稳定:宪法是一国长期遵循的基本准则,不随意变更或修改,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修正或补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权威最强:宪法是一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或通过的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效力和约束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执行宪法,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我国宪法经历了四次制定和五次修改的过程,反映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成就。
●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原则等。
●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
●现行宪法经过了五次修改: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私有经济、个体经营、外商投资等内容;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内容;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平等合作互利开放政策等内容;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监察委员会等内容。
中国宪法ppt课件

主席的外交代表权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 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 表等。
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务院的组成和职权
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 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 、秘书长组成,负责国家的行政 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 组成和职权
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 政府,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自 治州的人民政府,县、自治县的 人民政府,乡、民族乡的人民政 府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 工作。
03
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与政体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即以工人阶 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本质特征。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套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身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
01
人身自由
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
权等。
02
宗教信仰自由
指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03
人身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
两者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经济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等。
文化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文化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文化参与权、文化成果保护权等。
社会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
宪法ppt

宪法对经济制度规定主要内容有: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1、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主要 内容和形式
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 执政,多党派参政。
主要内容和形式: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者民选 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二)新形式分类
1、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 2、平时宪法与战时宪法
3、君主宪法与共和宪法 4、原始宪法与派生宪法 5、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1、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2、法定宪法和现实宪法
二、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概念与范围
(二)政治权利的内容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在我国,凡是年满18周岁的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 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第二章 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性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一)概念:
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也就是国体。它反映一 个国家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
宪法PPT免费

宪法实施概述
宪法实施的概念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客观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是宪法制定 颁布后的运行状态,也是宪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
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
广泛性和综合性、最高性和原则性、直接性和间接性。
宪法实施的主要原则
法制统一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违宪审查制度比较
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 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维护和保障人权。
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指统治阶级按民主原则把 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 式。
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亦称权力监督,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运用各种 监督手段,对权力的行使者进行监督,对违宪违法行为加 以制裁,从而防止权力腐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法规范 和原则对国内宪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 影响,如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
宪法保障机制的加强
各国普遍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以监 督宪法的实施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03
CHAPTER
国家基本制度
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
国体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新中国宪法的制定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共同纲领》和四部宪 法(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其中1982 年宪法经过多次修改,至今仍然有效。
当代各国宪法发展趋势
宪法内容的日益丰富
国际法对国内宪法的影响
当代各国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还涉及经济、社会、文 化等多个领域。
1 2
违宪审查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课件 PPT

二、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
的总称。在我国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 。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被剥政——无选举权 18周岁公民未被剥——有选举权
严重刑事犯——停止行使选举权
被限制自由
流动票箱投票
一般 其他被限制自由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应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 的公民基本义务主要有下述内容: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基本义务。
发展的产物
坚定性、彻底性.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
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文化建 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 (二)是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三)是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 教育、文化 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培养“四有”公民 (即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四)是提倡“五爱”教育,“五爱”就是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课件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
(一)是宪法具有法的共性 (二)是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①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讲 社会发展与宪法
第二部分 新中国宪法史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现代中国的宪政历程 1、宪政: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必须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2、近代中国得到宪政历程 (1)1895年戊戌变法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1906年8月清王朝宣布
“预备仿行立宪”,9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2)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4年袁记《宪法》。 (4)1924年民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