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通过“五化”建设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合集下载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内容解读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内容解读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内容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1.11.0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内容解读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魄、追求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国民主动健康的核心力量。

“十四五”时期是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落细的关键时期,整个全民健身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要承上启下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全民健身发展成果,又要深入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健康基础的新要求。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关于全民健身的部署鲜明体现了上述要求。

一、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承上启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

多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比较,也存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与不平衡问题。

《规划》为我们呈现了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蓝图,即体制机制更灵活、要素支撑更强大、资源分布更均衡、健身设施更便捷、赛事活动更丰富、体育组织更健全、健身指导更科学、群众参与更广泛。

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措施,特别是创新性地提出“五大工程”,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接地气,抓住了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与不平衡问题的“牛鼻子”。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建立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相融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保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下限”,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提高其“上限”,并以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创建为抓手,从整体上构建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社会参与、场所建设和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

一、政府角度1. 增加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健身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普惠性。

2.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全民健身的目标和任务,为健身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 加强监管和评估。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和场所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并及时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评估,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社会参与1.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积极参与度。

2. 建立健身组织。

鼓励社会力量成立健身俱乐部、社团等组织,提供健身教练和培训,为人们提供更多健身选择和机会。

3. 加强志愿者服务。

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健身志愿者队伍中,为社区和健身场所提供志愿服务,提高健身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三、场所建设1. 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体育场馆、健身房、运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场所的服务能力和体验感。

2. 多样化场所布局。

在各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区域内建设多样化的健身场所,提供丰富的健身选择。

3. 建设互联网+健身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健身APP、在线健身课程等平台,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健身活动。

四、培训1.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健身教练的培训和评估,培养更多专业的健身教练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 健身知识普及。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加强人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组织健身活动。

定期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如健身比赛、健身培训等,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和运动水平。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法律建设。通过修订《体育法》,确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基本法律框架,明确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职能,对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方主体作出相应的基本规定,厘清体育行政部门、体育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体的职能定位与法律地位。在《体育法》确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法律框架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制定专门的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行政法规,规定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法律措施等。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亟待解决。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力不足。全民健身事业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当承担起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公共服务的职责,主导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是,目前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政府的主导力不足。从管理体制而言,由于传统体育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体制和格局不是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主导,而是直接管理,这不仅制约了体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而且制约了体育行业市场化发展。从具体制度而言,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国家规划,但是这种规划是指导性的,需要政府通过具体制度来支持,但是目前不少地方尚未从制度上在经费、体育设施、宣传、评价考核等方面给予长效保障,也未能构建起评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衡量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全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中,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的形成。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预算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同时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行标准和指标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健全全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机制,逐步形成客观公正、多方参与、激励先进的评价考核制度,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机制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机制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机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的需求,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多样化的健身服务。

一、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中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举措。

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化、多样化、精细化,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健身需求,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构成。

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包括各级政府的领导、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包括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健身机构等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包括体育、卫生、教育、文化、城市规划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内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内容包括:1. 健身场所建设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健身场所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场所。

同时,加强对健身场所的管理,确保场所的安全、卫生等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2. 健身设施的配备与更新:政府应加大对健身设施的配备和更新力度,确保设施的完善性和先进性。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健身设施的创新和发展。

3. 健身指导与培训:政府应加强对健身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健身指导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鼓励专业健身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健身指导和培训服务。

4. 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推广:政府应加强对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推广,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健身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工作。

同时,加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20•【字号】温政办〔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温政办〔2022〕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4月20日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打造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标杆城市和运动之城,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倡导“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系统理念和数字化引领发展,加快推动建成覆盖城乡、便民惠民、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温州走好共富路、续写创新史作出积极贡献。

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5%以上,创成体育现代化县(市、区)3个,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全民健身领域改革创新。

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数字赋能,围绕“体有所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

以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一码通”——“温动码”为切入口,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地图”、体育社团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科学健身、体质监测、体育赛事活动等应用场景,打造全民健身数字化服务平台,依托“浙里办”、“浙政钉”,提供全市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导航、预约、支付、体育赛事活动查询报名、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着力破解小区周边“体育场地少、健身需求多”问题工作方案

着力破解小区周边“体育场地少、健身需求多”问题工作方案

着力破解小区周边“体育场地少、健身需求多”问题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发挥体育在保民生、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快健康余姚建设,根据市政府破解民生领域“五难五多”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争创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统筹规划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不断丰富群众健身设施供给,基本建成“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45平方米,基本实现小区周边体育场地与群众健身需求平衡,不同程度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

二、工作任务L新建。

严格落实余政办发(2019)4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计容面积5%。

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

新建、改建公园绿地应按项目占地面积不低于5%的要求配建体育场地设施。

2.改造。

改造城区主要大型公园,按体育进公园要求,通过增建球类项目场地、改建健身步道等,分别配套建设中小型体育公园。

应建未建绿地、绿道网、江河堤岸、桥下空间、登山步道等场所,因地制宜,灵活配建体育设施。

现有锻炼场地,规范标识标牌,明确体育场地名称。

小区内外、公园、广场等陈旧、滞后的体育设施,予以提档升级。

3.增量。

盘活存量设施,提高利用效率。

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度,室外体育场地增加开放时间段;室内体育场地增加开放数量。

做活“农村文化礼堂+体育”文章,推进各类体育为民工程创建。

鼓励有条件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进一步排摸调查,做到体育设施场地场馆应统尽统。

学习领会《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领会《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领会《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心得体会发言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健身不该是少数人的专享,而应是全民皆可及的权益。

揆诸现实,健身已渐成社会风尚:跑道上,许多人快走或慢跑;公园里,有氧操和广场舞各成风景……从群体生活习惯嬗变层面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的共识也在凝聚,很多以往喜欢泡吧唱K的年轻人,在朋友圈晒起了运动步数和“撸铁”图片;很多以往迷信“食疗养生”的老年人,开始推崇起“运动是良医”的生活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比达60%。

在健康成了大众“美好生活”指标体系中优先序不断提升的情形下,人们其实普遍存在锻炼身体的“刚需”,只不过,在前些年,全民健身仍然存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场地设施布局不优、载体不新、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都会“劝退”很多人想锻炼的心思。

这就需要,立足于供给端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量与质,让全民健身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需平衡,既要让人们有可以健身的地方与场所,也要降低健身的门槛与成本,最终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达到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的效果。

就拿自行车道来说,时下许多人都喜欢在绿色出行中锻炼身体,这几年很多城市顺应民众需求,建立了骑行专用道,像北京2019年开通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后,仅2年时间就累计通行318万人次,贡献超800吨减排量;再拿休闲公园来说,很多地方都在居民区附近建起了口袋公园,满足居民就地健身的需求。

硬件的提升,本身就成为对理念的引导。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全体人民不同需要的健身体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性的服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提供多样化的健身体育活动和服务,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求,鼓励全民参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这一体系涵盖了公共体育设施
建设、体育设施使用管理、体育活动组织与推动、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科研与人才培养
等多个方面。

构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体
育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房、游泳馆等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运
动需求。

还要注重设施的合理布局,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和使用这些设施。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使用管理。

政府应制定相关管理
规定,确保公共体育设施的良好运营和管理,提供便捷的预约和使用方式,让广大群众能
够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推动。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如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大赛等,以提供更
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强体育教育与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
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

还要加强对
健身教练员和体育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入推进北仑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构建“五化”工作措施的意见(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深入推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工作,在全面建设体育强区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通过推进“五化”建设,全力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的基层体育设施网络,极大地便利市民在“路边、家边、身边”参与体育锻炼,让群众共享体育建设成果。

力争到2015年底,构建“三大网络体系”:一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开放正常、利用充分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二是覆盖广泛、参与积极、影响深远、特点鲜明的群众体育活动网络;三是政府引领、协会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支持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区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3平方米,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5%以上,群众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95%。

一、健身投入多元化
政府投入是主体,北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挥体育在政治文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和谐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和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全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体育事业经费投入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近几年来区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拨款每年以18%
的速度增长,2012年达到万元。

不断发展繁荣体育彩票事业,明确规定60%的体彩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为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下一步,要开动脑筋,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想方设法动员和引导辖区内的企业积极关注、支持群众体育事业。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乒乓球协会在“企业牵手协会”领域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如通过海天集团的冠名赞助,成立了“海天乒乓球俱乐部”,常年征战中国乒超联赛,已经成为乒超领域的一支劲旅。

如与博达公司合作建成了博达健身中心,由对方无偿提供1000平方米的场地,通过北仑乒乓球协会进行管理,对社会免费开放,除此之外,博达公司还为乒乓球协会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出钱出力,使得协会拥有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今后,各体育协会、各街道(乡镇)应该充分汲取这方面的经验,积极主动地与区内外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赛事冠名、场地冠名等形式,积极宣传企业投身于公益的正面形象,更为我们开展比赛、交流、培训、建设体育设施等提供经费保障。

二、健身设施大众化
目前,中心城区的全民健身设施群建设进展顺利。

体育训练基地二期田径场、网球场的改造基本完工,在训练基地二期筹建省级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体育训练一期综合训练馆开辟出羽毛球场地向社会开放,目前正着手开展对体育公园、体育健身长
廊等场地的设施增添和环境优化,以及对高架桥下小型足球场的规划建设。

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森林游步道100余公里。

街道(乡镇)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春晓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日前落成,梅山乡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小港街道、柴桥街道、白峰镇等地的文体活动中心配置日益齐全、功能不断优化,有效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健身需求。

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实现所有街道(乡镇)的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从制度上加快公共体育设施的提档升级速度。

《意见》对区、街道(乡镇)和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一圈”即中心城区体育圈,“二中心”即体艺中心、体育公园,“九辅”即9个街道(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多点”即村(社区)健身中心或体育公园的高标准、上档次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群。

我们计划在瑞岩寺景区规划兴建20余公里的环湖自行车道,在春晓镇规划建设海洋运动休闲基地。

同时,要充分整合和改造分布在城区以及街道(乡镇)各地的街心公园、社区广场、健身路径、室内外活动中心等场地设施,使之成为适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平台。

在发挥森林游步道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今后要继续深入挖掘森林游步道的全民健身功能,吸引更多的群众畅游森林游步道,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登山步道工程”,使之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搭建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广大登山户外休闲徒步爱好者的体育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使体育设施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彻底消除体育设施分布的盲点。

各街道(乡镇)要建成一定规模的综合体育健身场所,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各类体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基层体育健身设施的规模和功能。

要进一步兴建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对原有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8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新建或改建灯光篮球场。

在完善设施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索体育设施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制定设施管理办法,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和兼职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安全情况等进行监督巡查,强化对健身设施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使用,切实提高设施的使用率,使它们发挥更大的功效。

三、健身组织网络
体育社团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力量,是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

目前全区各级群众体育组织和单项体协、体育俱乐部等得到进一步发展,现有区级单项体育协会20个,体育总会分会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体育指导站3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9个,全区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300余人,各类文体社团组织900余家,体育志愿者2万余名。

为使体育社团组织的触角能延伸到社区(村),更加广泛地组织、发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体育人口比例,我们新设立了北仑区文体发展联合会,街道(乡镇)层面筹建文体地域分会,社区(村)层面筹建文体服务中心,并在新碶
街道、大碶街道和白峰镇进行试点推广,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体育顾问团队,使得更大范围的人群能够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今后,要不断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体育协会建设,设立体育协会专职秘书长,为各协会提供集中、固定的办公场所,改善协会办公条件,推进激励考核机制,每年投入15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制度。

进一步健全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全民健身指导网络,在每个街道(乡镇)配备体育专(兼)职干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健全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在全区晨晚练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村)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生活化社区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

四、健身活动系列化
全区各类体育组织已形成自发性、常态化、系列化的运动和办赛机制,针对青少年、中老年、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特点的各类人群,积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快乐锻炼,健康生活”越来越成为新老市民的共识。

目前,区级层面的竞赛活动有四年一届全民运动会,一年一届的老年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乒乓球联赛、气排球联赛等等,针对全区外来人口密集的实际情况,举行两年一届的新北仑人运动会。

学校层面的竞赛活动有体教两家每年联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三棋比赛、三模比赛等八项赛事,区各单项体育协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或每年举办4-6次以上
单项竞赛活动等。

接下来,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全民运动会、健康大会、8月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群体品牌活动和“二万三千四百”,即万人长跑活动、万人登山活动、千人武术大会、千人健身气功展示、千人柔力球展示和百村乒乓球赛、百村羽毛球赛、百村篮球赛、百村广场舞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省、市内外的群众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

各街道(乡镇)要根据区域特色,着力开展“一乡一品”的群众体育品牌创建活动,如新碶发展围棋运动,大碶发展徒步登山运动,霞浦发展三人制篮球………………同时不断创新健身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与旅游、文化、商贸相结合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展示活动,不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体育健身新形式、新方法。

开动脑筋、想方设法,通过创新比赛模式、开辟活动载体、开设特色体育俱乐部等形式,举办各类小型、多样、覆盖面广的体育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广大中青年群体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全民健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受益。

五、健身场所社会化
积极推进学校、企业等单位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程,截止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有健身路径609条、篮球场245个(其中灯光球场80个)、门球场26个、乒乓球桌254张、地掷球场6个、气排球场2个、网球场4个、足球场1个(不包括学校、企业和部队等的设施)。

实现了村村有健身路径、有体育活动室,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为2.86平方米。

部队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获得实质性突破,东海舰队驻大碶某部设立军民
共建体育场所,部队拥有的标准足球场在双休日免费向群众开放。

下一步,要进一步落实《北仑区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和《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考核细则》,积极探索企业、部队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扩大可供开放的体育资源总量,规范开放单位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费补助、体育设施责任保险等制度,不断提高开放单位的积极性。

引导、动员辖区内的大中企业、部队等单位在不影响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为附近居民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