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版ppt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民 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 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要点一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要点二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 力较大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如北方 地区冬季雾霾频发,部分水域水污染 依然严重。
要点三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矛盾突出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和执 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 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形势严峻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 健身的场所,有利于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
推动旅游业发展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旅
游业发展。
案例二:江苏省镇江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01
02
03
资源化利用
镇江市通过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减 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目标。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 上的形象和地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 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要点一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要点二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 力较大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如北方 地区冬季雾霾频发,部分水域水污染 依然严重。
要点三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矛盾突出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和执 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 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形势严峻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 健身的场所,有利于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
推动旅游业发展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旅
游业发展。
案例二:江苏省镇江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01
02
03
资源化利用
镇江市通过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减 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目标。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 上的形象和地位。
保护环境课件ppt

影响水质,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 体健康。
防治措施
加强监管,控制排放,提高废水处 理效率。
空气污染
01
02
03
污染源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 煤等。
危害
影响空气质量,引发呼吸 道疾病,造成全球变暖。
防治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控制排放 ,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 。
土壤污染
污染源
重金属、农药残留、工业 废弃物等。
公众参与和民间组织作用
环保宣传教育
开展环保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民间环保组织发展
支持和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在环保政策倡导、监督执行和 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环保公益活动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 能减排等。
CHAPTER 05
低碳生活理念推广
气候变化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 ,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环境污染防治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 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 境质量。
生态修复与治理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
人类生活品质提升
绿色出行
倡导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 、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
危害
影响土壤质量,破坏生态 环境,危害农产品安全。
防治措施
加强土壤监测,控制污染 源,推广土壤修复技术。
CHAPTER 03
治理措施与技术手段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 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
目的。
生物膜法
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降 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处理效
防治措施
加强监管,控制排放,提高废水处 理效率。
空气污染
01
02
03
污染源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 煤等。
危害
影响空气质量,引发呼吸 道疾病,造成全球变暖。
防治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控制排放 ,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 。
土壤污染
污染源
重金属、农药残留、工业 废弃物等。
公众参与和民间组织作用
环保宣传教育
开展环保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民间环保组织发展
支持和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在环保政策倡导、监督执行和 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环保公益活动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 能减排等。
CHAPTER 05
低碳生活理念推广
气候变化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 ,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环境污染防治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 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 境质量。
生态修复与治理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
人类生活品质提升
绿色出行
倡导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 、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
危害
影响土壤质量,破坏生态 环境,危害农产品安全。
防治措施
加强土壤监测,控制污染 源,推广土壤修复技术。
CHAPTER 03
治理措施与技术手段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 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
目的。
生物膜法
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降 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处理效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 低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 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新能源建设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减少农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处理效率。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生态环境保护》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Contents
•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和人类健康。
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对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和 修复。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2 3
创新技术
介绍最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水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及其在生态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
阐述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环境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降低环境污染。
推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减量化。
绿色生产与消费
绿色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绿色消费
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购买环保 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绿色出行
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 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新能源建设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减少农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处理效率。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生态环境保护》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Contents
•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和人类健康。
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对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和 修复。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2 3
创新技术
介绍最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水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及其在生态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
阐述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环境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降低环境污染。
推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减量化。
绿色生产与消费
绿色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绿色消费
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购买环保 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绿色出行
最新-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PPT文档资料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4)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 设立自然保护区 监视、监测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5)控制野生植物经营利用 6)对违犯有关法律的制裁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1)检疫管理体制 农业部 到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检疫物的范围 进出口检疫 国内检疫 3)检疫对象和疫区的划定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1、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50年《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还有许多有关的《条例》等。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 1982年《宪法》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水土保持条例》 1986年《土地管理法》 1988年12月与2019年8月,两次修订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1)基本方针:加强管理,积极发展,合理利用 2)建立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林业部门) 3)野生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资源档案制度 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3) 7)土地违法犯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生态环境保护PPT

垦等技术措施。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03
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
和谐发展。
03
CATALOGUE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保护法》
制定背景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 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
主要内容
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 度和基本要求,规范污染防治和生 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 保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 保护。
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自然 保护区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促进能源 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促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减 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空气污染控制
工业空气污染控制
强化对工厂排放的监管,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鼓励工业空气污 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交通尾气污染控制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限制 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
农业废弃物污染控制
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农作物废弃物 的综合利用。
水污染治理
01
02
03
污水治理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行污水排放许可制度,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
雨水污染控制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加强 雨水污染源控制,防止雨 水径流污染。
水体保护
保护水体生态环境,防止 水体污染,加强水体监测 ,确保水体质量。
自然资源保护法综合概述(ppt 111页)

1、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 2、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的规定 3、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4、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 土地的规定 5、关于进行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的规定 6、关于土地管理监督检查的规定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1、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 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对不同种类的用地实行分类管理。严格 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 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2、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的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情况,对
土地的使用所进行的总体安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限制性要求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批准机构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土地利用规划的关 系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薄地多,好地少; 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 流失严重; 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的盐渍化(盐碱化) 和潜育化(灰粘化);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酸化; 生产和城镇建设大量毁坏和占用耕地。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4、土地资源保护立法
《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 复垦规定》、《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暂 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管理办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违法案件处 理暂行办法》等。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1、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 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对不同种类的用地实行分类管理。严格 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 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2、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的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情况,对
土地的使用所进行的总体安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限制性要求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批准机构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土地利用规划的关 系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薄地多,好地少; 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 流失严重; 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的盐渍化(盐碱化) 和潜育化(灰粘化);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酸化; 生产和城镇建设大量毁坏和占用耕地。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4、土地资源保护立法
《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 复垦规定》、《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暂 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管理办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违法案件处 理暂行办法》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1)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不同 类型的土地分类管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编制-批准 3)保护耕地:占地补偿 总量平衡 保护基 本农田 节约使用 鼓励开发 提高质量
5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2) 4)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 地 严格审批 有偿使用 控制建设用地 5)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 6)土地管理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7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5)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6)严格管理经营利用和进出口活动 7)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义务和权利 8)确立监管体制
分部门、分级监管体制(林业、渔业) 9)对破坏野生动物者给予严厉制裁
18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8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2)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植被
防止过牧 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 限制某些可能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9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 防止采矿等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4)防治草原鼠虫害与疫病 5)防止草原火灾 6)草原纠纷处理的规定
13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5)森林保护措施
林业基金制度 封山育林制度 群众护林制度 森林防火制度 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出口管制 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14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6)违法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依法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 以下情况,构成犯罪的
国家林权 集体林权 机关团体林权 公民个人林权 部分使用权 2)林业建设方针 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12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植树造林与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责任制 4)控制森林采伐量和采伐更新
3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 1982年《宪法》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水土保持条例》 1986年《土地管理法》 1988年12月与1998年8月,两次修订
4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还有许多有关的《条例》等。
16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2)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4)控制野生动物的猎捕
禁止猎捕、杀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实行猎捕许可证制度 规定禁猎期、禁猎区和违禁方法、工具
盗伐、滥伐林木的;超伐或越权发放证件 的; 伪造、买卖证件的;滥用职权、顽忽职守、徇 私舞弊的;放火烧毁林木的。
15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1、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50年《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4)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
设立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 保护区2349处,面积150万平方公里, 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 )
监视、监测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5)控制野生植物经营利用
6)对违犯有关法律的制裁
20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1)检疫管理体制
6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3) 7)土地违法犯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7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1、草原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85年《草原法》 1993年《草原防火条例》 2002年,《草原法》进行了修改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1)基本方针:加强管理,积极发展,合理利用 2)建立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林业部门) 3)野生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资源档案制度 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第九章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
1
本章主要内容
我国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与有关管 理制度、规定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2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体系
自然资源保护法: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 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保护珍贵的植物和动物。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单项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 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 渔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特殊区域环境资 源
所有权、使用权纠纷 草原侵权纠纷
10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1、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63年《森林保护条例》 1979年《森林法(试行)》 1984年《森林法》,1998年修改
此外还有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等办法与条例
11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关于林权的规定
农业部 到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检疫物的范围 进出口检疫 国内检疫 3)检疫对象和疫区的划定
21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4)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措施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不同 类型的土地分类管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编制-批准 3)保护耕地:占地补偿 总量平衡 保护基 本农田 节约使用 鼓励开发 提高质量
5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2) 4)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 地 严格审批 有偿使用 控制建设用地 5)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 6)土地管理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7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5)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6)严格管理经营利用和进出口活动 7)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义务和权利 8)确立监管体制
分部门、分级监管体制(林业、渔业) 9)对破坏野生动物者给予严厉制裁
18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8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2)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植被
防止过牧 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 限制某些可能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9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 防止采矿等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4)防治草原鼠虫害与疫病 5)防止草原火灾 6)草原纠纷处理的规定
13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5)森林保护措施
林业基金制度 封山育林制度 群众护林制度 森林防火制度 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出口管制 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14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6)违法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依法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 以下情况,构成犯罪的
国家林权 集体林权 机关团体林权 公民个人林权 部分使用权 2)林业建设方针 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12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植树造林与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责任制 4)控制森林采伐量和采伐更新
3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 1982年《宪法》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水土保持条例》 1986年《土地管理法》 1988年12月与1998年8月,两次修订
4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还有许多有关的《条例》等。
16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2)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4)控制野生动物的猎捕
禁止猎捕、杀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实行猎捕许可证制度 规定禁猎期、禁猎区和违禁方法、工具
盗伐、滥伐林木的;超伐或越权发放证件 的; 伪造、买卖证件的;滥用职权、顽忽职守、徇 私舞弊的;放火烧毁林木的。
15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1、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50年《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4)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
设立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 保护区2349处,面积150万平方公里, 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 )
监视、监测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5)控制野生植物经营利用
6)对违犯有关法律的制裁
20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1)检疫管理体制
6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3) 7)土地违法犯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7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1、草原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85年《草原法》 1993年《草原防火条例》 2002年,《草原法》进行了修改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1)基本方针:加强管理,积极发展,合理利用 2)建立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林业部门) 3)野生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资源档案制度 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第九章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
1
本章主要内容
我国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与有关管 理制度、规定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2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体系
自然资源保护法: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 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保护珍贵的植物和动物。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单项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 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 渔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特殊区域环境资 源
所有权、使用权纠纷 草原侵权纠纷
10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1、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63年《森林保护条例》 1979年《森林法(试行)》 1984年《森林法》,1998年修改
此外还有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等办法与条例
11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关于林权的规定
农业部 到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检疫物的范围 进出口检疫 国内检疫 3)检疫对象和疫区的划定
21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4)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