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垂体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88.89%(40/45),优良率为93.33%(4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及82.23%(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的45例患者,经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行切除术治疗,嘱患者平卧位,头后仰15°~20°,术前做好相关手术准备。
术中由患者右侧鼻孔为手术入路,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患者鼻黏膜[7],辨认蝶窦开口,之后进入蝶腔,在神经内镜引导下切除蝶窦的纵横隔,在内镜下用刮匙、取瘤钳和吸引器分别切除鞍内肿瘤,术中检查是否有肿瘤组织残存并切除掉,术中注意在进行鞍内穿刺时不可伤及视神经沟和颈动脉压迹,在鞍底硬脑膜处做“十”字切口时不可超过额底硬膜与鞍隔的交界面。
术毕,上、中鼻道填塞碘仿纱条,为保持鼻腔通气,下鼻道可不填塞纱条。
术后2~3 d拔出碘伏纱条。
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颅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额颞(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优”为患者接受治疗后各方面情况有明显改善,肿瘤消失;“良”为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有好转,肿瘤细胞减少;“可”为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一般;“差”为患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行经鼻蝶切除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经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术后患者改善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的操作高效、简单,且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标签:垂体瘤;显微外科;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是临床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主要探讨了内镜下经鼻腔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
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2~75岁,平均(50.0±8.5)岁;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3.0±2.5)年。
9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尿多饮12例,视野缺损8例,向心性肥胖7例,闭经23例,颅内压增高25例,肢端肥大5例,视力下降1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检查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蝶窦及垂体CT增强扫描,垂体MR增强扫描,发现90例患者中,鞍前型蝶窦15例,鞍型蝶窦为75例;平坦型鞍底为25例,球型鞍底为65例,其中,肿瘤最大径4 cm者27例。
1.3 内分泌学检查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内分泌学检查,其中生长激素升高者15例,部份垂体功能低下者30例,皮质醇升高者25例,血泌乳素升高者20例。
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治疗垂体瘤的疗效

在 神经 外科 中 ,一 个 十 分 常 见 的颅 内肿 瘤 就 是 垂体 在进 行取瘤 十分 方便 ,患者 在接 受手术 之后恢 复 的也 比较 瘤 ,垂 体 瘤 是 良性 的 , 大 约 占整 个 颅 内 肿 瘤 的 百 分 之 十 , 快 ,患者 在手术 的过 程 中出血较 少 ,手 术产生 的创 伤也较 并 且 垂 体 瘤 的 发 病 率 也 呈 现 逐 年 增 高 的 现 象 。随 着 我 国 现 小 。 但 是 在 进 行 手 术 的 时 候 应 该 注 意 ,如 果 是 泌 乳 素 瘤 患
代 神经 外科 诊疗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神经 内镜 下经 鼻碟垂体 者 ,并且 出现 了视力 障碍 的症状 ,那么 首先应 该对他 们进 瘤 切 除 术 己 经 成 为 了 当 前 十 分 流 行 的一 种 微 创 手 术 率【 5 】 。如果患 并且 具有十 分 明显 的优 势 。这种 手术方 式具 有较 高的安 全 者 出现 了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缺 乏 的症 状 ,在 进 行 手 术 之 前 ,就 性和有 效性 ,操 作起 来也十 分 的简便 ,能够 对切 除 的范 围 应该进行激素 的规范补充 ,在 患者接受手术之后 ,还要对 患 加以扩大。 者体 内的激素水平加 以监控 。 但是 神经 内镜 下经鼻 碟垂 体瘤 切除术 也存 在着 一定 的 1 资料 与方 法 弊 端 ,例 如 在 手 术 的 过 程 中 止 血 比 较 困难 ,在 患 者 出 血 的
内镜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量观察

发生率 19.51 2.43 7.1453 0.0075
对于垂体瘤患者,给予内镜和显微镜治疗,明显内镜经 表 2 临床各项指标观察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传统组 41
119.7 ±12.2
243.6 ±15.9
治疗组 41
75.5 ±10.4
155.4 ±18.8
t
17.6541
鼻蝶手术治疗效果更胜一筹,不仅有效将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大小及内分泌分泌情况得以改善,而且 还有效将于预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小,促使治疗效果成倍提 升,应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文辉, 曾白云, 肖仕印. 经鼻蝶不同微创手术方式用于垂
收稿日期:2019-05
148
体瘤治疗的效果研究[J]. 癌症进展, 2017, 15(2):159-161. [2]刘海玉, 周国平, 李东峰,等.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脑垂 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 2017, 27(3):605-608. [3]董浩, 黄录茂, 程宏伟,等. 显微镜下与内镜下经鼻 - 蝶窦 手术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嗅觉功能的影响 [J]. 安徽医药, 2017, 21(10):1806-1809.
传统组: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仰卧位,将患者 头部保持 20°向后仰,消毒、气管插管、麻醉。经浓度 0.03%去 甲肾腺素盐水棉条对手术通道进行扩张,同时伴随鼻内镜蝶 窦前壁的深入,通过显微镜,对蝶窦前壁进行凿除,去除黏 膜,吸出用穿刺针,排除动脉瘤,鞍底硬膜依次切开,用刮匙 等手术器具将肿瘤组织清除,切除后,填充使用鞍内明胶海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s p h e n o i d l a p i t u i t a r y
论 著 ・
神 经 内镜 下 经鼻 蝶 人 路 垂 体 腺瘤 手术 切 除 的临床 疗效 分 析
马俊 伟 , 蒋栋 毅 , 陈寒春 , 周强, 杨德 宝, 沈李逵 , 费喜峰 , 向海 涛 , 王之敏
【 摘要 】 目的 探讨 Fra bibliotek经内镜 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 手术 切除的临床 治疗效果 。方 法 回顾分析上 海
S u z h o u K o w l o o n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g n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l a S c h o o l , S u z h o u 2 1 5 0 0 0 , C h i n a
交通大学 医学院 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 2 0 1 1 年 7月  ̄ 2 0 1 3年 8月收治 的神经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 瘤手术切除的 9 8例患者 , 其病理结果均 为垂体腺瘤 。手术 前后分别行 内分泌学检 查 , 术后 随访 3个月 , 复 查 垂体 MR I 。结果 肿瘤全 切除率 7 8 . 6 %( 7 7例) , 次全切 除率 1 6 . 3 %( 1 6例 ) , 部 分切除率 5 . 1 %( 5例 ) 。术 后视力 、 视 野较术前 明显 改善者 1 8 例, 激素水平较术前下 降或 完全恢复至 正常者 3 5例 ; 发生脑脊 液漏 6例 , 其 中 4例经腰大池置管后治愈 , 另外 2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治愈 , 暂 时性 尿崩 5例 , 高热及 电解 质紊乱 2 例, 无 死亡 病例 。术后平 均住 院时间 5 . 5 d 。结论 神经 内镜下 经鼻蝶入 路切除垂体腺瘤 是一种安 全 、 微创 、
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研究目的探析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创伤面积小、手术时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垂体瘤患者进行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还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标签:垂体瘤;神经内镜;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主要指的是出现在垂体的后叶、前叶以及颅咽管部位的一种良性肿瘤,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学习能力、生长发育、工作能力以及生育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1]。
传统手术及显微镜下经鼻谍垂体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等缺点,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
本文重点探讨了垂体瘤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中1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8.76±10.23)岁,病程2~40个月,平均病程为(21.6±6.3)个月;观察组中1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38.92±10.41)岁,病程3~41个月,平均病程为(21.8±6.4)个月。
两组患者的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前,按照常规方法对铺巾和手术台进行消毒,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肿瘤的效果观察

[ 2 ] 孙立忠 , 刘 宁宁 ,常谦 , 等 .主动脉夹层 的细化分型及其应用 [ J ] . 中华外科杂志 , 2 0 0 5 , 4 3 ( 1 8 ) : 1 1 7 1—1 1 7 6 .
S t a n f o r d B型慢性 夹层患者 非手术 治疗假腔 内血栓形 置换 , 保 留弓顶 + 远端术 中支架置 入术 , 其余 7例升主 动脉 , 头臂干动脉 、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及降主动 成, 破 口闭合。其余术后无死亡病例 , 2— 2 6个月 随访 3 0例 患 者 , 术后一个月复查 ( 胸部 C T) , 一 年 后 复 查 主 脉 均受 累随行 升 主 动 脉 +全 弓置 换 +远 端术 中 支架 置
者, 高度 怀疑主动 脉夹层 患者尽快完 善 C T血管 造影 ( C T A) 、 磁 共 振成像 ( MR I ) 、 U C G等相 关检 查 , 以 明确 夹 层破 口位 置 、 撕裂 范 围 以及 主动 脉 弓血 管 受 累境 况 。如
主 动脉 夹 层 A型 诊 断 明确 , 心、 脑、 肾器 官 血 液 灌 注 良 好, 无其 他 明显 手术 禁 忌 症 的情 况 下 应 尽早 手 术 治 疗 。 如确 诊 主动 脉夹层 B型 , 在 一般 情况 允许 下尽 早行 腔 内 修 复术 。 3 . 2 主动 脉夹 层手 术方 式 的选择 主动 脉 夹层 的手术 治疗 应根 据夹 层 破 口位 置 、 夹层 撕 裂 范 围 、 血 管 受 累 情
r a c S u r g , 2 01 0, 3 7: 6 9 1—6 9 6.
[ 5 ] H u n a i d A V, wa d m R T, D i mi t r i S E .T e mp o r a r y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y s f u c t i o n
分析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体会

分析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并总结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垂体瘤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27例病情改善,对照组32例患者中18例病情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36例患者中28例肿瘤体积大小改善,占总数77.8%,对照组32例患者中20例体积改善,占患者数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可准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避免误伤、并发症少。
标签: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瘤;疗效;体会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25~50岁,其发病率为颅内肿瘤的15%左右[1]。
目前,手术是治疗垂体瘤(除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方法,手术方法主要为经鼻碟窦、开颅两种入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此项技术安全、操作简单、疗效好,深受患者信赖[2]。
本文就我院应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取得的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均符合垂体瘤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及视野改变、乏力、头痛、泌乳、停经、面容改变、肢端肥大、阳痿、性欲减退;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29.6±3.1)岁;病程为20d~3年。
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28.9±3.5)岁;病程为22d~4年。
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3cm者4例,(2~3)cm者8例,(1~2)cm者14例,3cm者3例,(2~3)cm者7例,(1~2)cm者12例,<1cm者1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给予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优良率为97.73%;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少,其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垂体瘤患者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创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的颅内鞍区肿瘤,该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发生于男性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为了提高质量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有研究表明,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笔者经过对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展开分析,以不同的救治方法分组,然后对其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5.3±6.2)岁;临床表现:肢断肥大患者8例,阳萎患者5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17例,性欲减退患者14例。
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6.7±5.8)岁;临床表现:肢端肥大患者7例,阳萎患者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21例,性欲减退患者12例。
全部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检查,排除有严重心脏病肺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颅手术治疗,经额下、额颞入路开展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首先让患者平卧、头后仰,通常角度要控制在15°~20°,并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经患者的右侧鼻孔入路,取其肾上腺素棉片来收缩患者鼻粘膜,确定好蝶窦开口即可进入蝶腔,在神经内
镜的引导下,切除经蝶的纵横隔,然后取刮匙在内镜引导下切除鞍内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肿瘤组织已经彻底切除、以及无残留组织,而且穿刺鞍内时,要保护好患者视神经沟、颈动脉压迹,并在鞍底硬脑膜的位置作十字切口,同时确保切口不能够超出鞍隔、额底硬膜的交界处。
手术结束后,应采用碘仿纱条来填塞患者上中鼻道,维持下鼻道正常通气,术后3天即可取出碘仿纱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差情况。
优:患者病灶已消失,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良:患者病灶细胞数减少许多,病情有所好转;差: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现象。
然后对两组患者优良率进行比较,优良率=优率+良率。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腺瘤切除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差分别为5例、30例、9例,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差分别为18例、25例、1例,优良率为97.7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腺瘤切除率比较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也长于观察组,且观察组的腺瘤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 讨论
垂体瘤是一种良性的鞍区肿瘤,该疾病多发于垂体前叶,主要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障碍,或出现阳痿、肢端肥大、性欲减退等现象[3]。
近年来,该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手术治疗来消除垂体瘤所引起的占位性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4]。
然而选择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应用于垂体瘤中效率显著。
该手术方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令广大人们十分满意,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
除术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清除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还能够有效保护患者垂体功能,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达到预防病灶复发的作用[5]。
有效开阔了手术的视野,并在手术中出血量较少。
此外,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创伤性小、恢复快的优点,而且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果,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6]。
因此,该手术方式治疗垂体瘤患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本文笔者为了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对我院88例垂体瘤患者展开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依此为97.73%、79.55%;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的少,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为93.18%,对照组腺瘤切除率为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垂体瘤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效果突出,其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恢复快,而且其手术出血量小,大大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永刚,张诚,黄啸元,等.神经内镜引导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07(15):951-955.
[2] 彭羽,吴运春,蓝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04(6):495-497.
[3] SYEDA QUDSIA AMJAD,刘青林,贾德泽,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04(22):273-276.
[4] 王勇,吴冲,张洪亮,等.神经内镜下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04(7):265-268,273.
[5] 吴升祥,张国龙,张磊,等.内镜下经鼻蝶入路二次手术治疗复发垂体瘤245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10(11):958-961.
[6] 周凯,张庭荣,范雁东,等.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02(2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