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7.1 分子动理论总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专题 分子动理论、气体学案 鲁科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专题 分子动理论、气体学案 鲁科版

分子动理论、气体【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气体本章的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①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用单分子油膜法粗测油分子直径的步骤。

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 ;将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测出油膜的面积S ;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油分子的直径d =sv 。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量值N A =6.02×1023mol -1。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

此处所指微观物理量为:分子体积υ、分子的直径d 、分子的质量m 。

宏观物理量为: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m 、物质的密度ρ。

计算分子的质量:m mAAm V MNNρ==计算(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或气体分子所占的空间):m m AAv V M NNρ==计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AAAmmmMVMn NNNV VMρ===③分子大小的计算对于固体和液体,分子的直径d对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在说明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同时,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小颗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

能做明显的布朗运动的小颗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 ,这种小颗粒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的距离r 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

当r =r 0时,F 引=F 斥,对外表现的分子力为0。

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设计

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设计

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设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分子动理论在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应用3. 能够解释气体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1. 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和原理2. 气体状态方程中的分子动理论应用教学难点:1. 理解分子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 掌握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子动理论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二、讲解分子动理论(15分钟)1.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运动和碰撞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讲解分子速度、能量与温度的关系。

三、实验展示(10分钟)1. 进行实验,展示不同状态的分子之间运动的差异。

2. 利用模型演示分子间的碰撞和能量传递过程。

四、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气体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状态方程之间的关系。

2. 分析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做练习,加深对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

2. 点评答案,纠正错误。

六、概括总结(5分钟)1. 总结分子动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强化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与状态方程的联系。

七、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和模型来直观展示分子运动的过程。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023届高考物理知识网络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气体复习教案

2023届高考物理知识网络分子动理论 热和功 气体复习教案

2023届高考物理知识网络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复习教案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热现象的两种观点:分子动理论观点(微观)和能量观点(宏观).把握重点、解决难点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各种热现象的充分了解,把握各种热现象;运用已有知识对各种热现象的分析解释,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将分子动理论与能的观点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热现象的各类问题,是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所在.本章及相关知识网络专题一分子动理论【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本专题为Ⅰ类要求。

二、理解和掌握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⑴分子很小,设想分子为球体形状,用油膜法可粗略地测出分子的直径d=v/s(v是油滴的体积,s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d为分子直径),其数量级为10-10m.⑵阿佛伽德罗常数:1mol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叫阿佛伽德罗常数,它和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联系宏观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体积)与微观物理量(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深刻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对研究解决各类具体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分子的热运动这个要点的实验基础是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⑴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其规律是: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间接反映;是微观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宏观现象.⑵扩散现象是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的直接表现.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扩散具有方向性:从分子密度较大的区域向密度较小的区域扩散.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⑴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合力叫分子力.⑵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⑶分子力的特点:①r=r0时(r0数量级约为10-10m),f引=f斥,分子力F=0②rr0时,f引>f斥,分子表现为引力④r>10r0时,f引,f斥迅速减小,趋近于零,可以认为分子力F=04.难点释疑有同学认为“在较暗的房间里,有阳光射进来后可以观察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在不停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这是错误的,因为布朗运动是在液体和气体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微粒运动现象都不是布朗运动.用眼睛直接看到,微粒已经很大了.各个方向空气分子对它的撞击力的合力几乎为零,而它的运动主要是由于自身重力和环境中气流的影响.布朗运动既不是分子的运动,也不是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微粒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微粒,其线度应在二者之间.【例题精析】例1用M表示某物质的摩尔质量,m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v0表示分子体积,NA表示阿佛伽德罗常数,那么反映这些量之间关系的下列式子中一定正确的有()①NA=v0/V②NA=V/v0③V=M/ρ④m=M/NA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对于固体与液体忽略分子间的距离,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②③④选项都正确;但对于气体来讲,分子间距离很大,②不正确.本题所给物质的状态不确定,因此一定正确的是D.思考拓宽:⑴上题中所给物质若为固体,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单位体积的分子个数.⑵上题中这种物质若是气态,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单位体积的分子数.⑶上题中这种物质若是气态,根据题目条件确定该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⑷横向发散: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1995年全国高考题).A.8×10-24m3B.1×10-26m3C.1×10-29m3D.7×10-6m3例2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引力(f引)和斥力(f斥),则()A.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C.分子间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D.分子间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是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和斥力相平衡,表现出的分子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引力与斥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本题答案选A.【能力提升】Ⅰ知识与技能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油膜法测出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B.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为0℃时,布朗运动停止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增大,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布朗运动主要说明了()A.液体是由分子组成的B.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液体分子间有空隙D.液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3.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正确的()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一般高压气体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破碎的玻璃不能拼接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4.用油膜法测出分子直径后,要测定阿佛伽德罗常数,只需知道油滴的()A.摩尔质量B.摩尔体积C.体积D.密度5.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阿佛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B.阿佛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C.阿佛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Ⅱ能力与素质6.在“利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出1cm3溶液有n=50滴.取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面积s=0.2m2的单分子油膜.试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7.空气在标准状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为.专题二热和功【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本专题为Ⅰ类要求。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的过程,并掌握应用能量转化原理,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

2. 学会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同时理解温度和热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3.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1. 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理解温度和热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及其转化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对应问题。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并理解,引导学生控制和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的原理。

4. 教师演示热传导实验,利用铜杆在一个端口加热,引起铜杆中局部的温度升高,并得出温度传导方式的解释。

5. 引导学生学习温度和热测量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的测量构建等。

6.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并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性质的原理。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物质的三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对分子动理论和固液气性质等内容借助教师演示,让学生更易于掌握。

3. 实验法:通过温度传导实验、固液气的属性观察及实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加强由习惯性模式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教学资源】1. 物质三态及其状态变化的展示图片。

2. 热传导装置和配套实验器材。

3. 纸制立体模型或展示板,演示固液气的性质和原理。

4. 物理课本及电子版课件。

【教学评价】1. 学生教师问答互动情况。

2. 实验结果统计和实验报告。

3. 学生发言以及其他互动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与实验教案

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与实验教案

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与实验教案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而分子运动论则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揭示了物质微观运动的本质。

本教案旨在介绍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与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 掌握分子运动论与热学之间的关系;3.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并分析分子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1.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a. 分子运动论的定义及其重要性b. 分子运动的速度、能量及碰撞模型c. 分子间力及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 分子运动论与热学的关系a. 温度的分子解释b. 热量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c. 分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d. 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运动论的解释3. 分子运动实验a. 蒸发速率实验:观察蒸发速率与温度、液体性质的关系b. 压强与温度实验:探究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分子解释c. 分子扩散实验:研究分子在不同气体中的运动规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运动规律。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分子运动的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一些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加深对分子运动论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将分子运动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其应用价值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a. 通过提出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思考和兴趣。

b. 简要介绍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2. 理论讲解a. 详细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b. 结合图表和实际物体进行说明和解释。

3. 分子运动实验a. 介绍实验装置和步骤。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分组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a.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应用场景。

b.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这些案例中存在的分子运动规律。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的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的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掌握摩尔定律的基本原理、公式以及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3.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基本特性;4.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如问题求解、实验探究等。

教学内容1.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经典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3.理想气体摩尔定律–摩尔定律的定义–摩尔定律的公式–摩尔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实验探究–定容气体的摩尔定律实验–定压气体的摩尔定律实验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2.计算演练–小组讨论、PPT展示、个人思考3.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4.举例分析法–学生根据已有题干,进行分析与解决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大气压力与容器内自由电子撞击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触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讲述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给出分子运动论的解释。

在不明确问题下,寻找矛盾因素1.教师通过单电子缝实验等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方面的矛盾并进行讨论。

2.教师对矛盾问题进行解释,引导学生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步:讲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摩尔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1.教师讲解经典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并引导学生对公式和变量的理解。

立方压缩机1.学生观察实验视频,并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进行理论分析。

2.让学生自行推导出压力、体积、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摩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公式1.教师通过比较气体中的摩尔、分子数等内容的体现,引导学生理解摩尔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自行分类并比较气体的基本特性。

最后,教师表述出摩尔数量在气体中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摩尔定律的公式。

第三步:实验探究定容气体摩尔定律实验1.学生将气体放在定容器中,调节压强和温度,并进行实验记录。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复习学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复习学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复习学案》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复习学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复习学案1.本章主要是研究物体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物体的内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这里的分子
..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即具有各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以是原子、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在热运动中它们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1)分子的大小: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可用“油膜法”测定。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27—10-26kg
油膜法具体做法是:将油酸用酒精稀释后滴加在水面上,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其中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膜,由于油酸分子的部分原子与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这样就形成了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油膜。

根据稀释前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薄的厚度的d=V/S,L即为分子的直径。

用此方法得出的油酸分子的直径数量级是10-10m。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的粒子数都相同.其值为:N A=6.02 ×1023.(3)分子间存在间隙:
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②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③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④用两万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中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逸出,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说明:这里建立了一个理想化模型:把分子看作是小球,所以求出的数据只在数量级上是有意义的。

固体、液体被理想化地认为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每个分子的体积就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分子体积=物体体积÷分子个数。

气体分子仍视为小球,但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能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所以气体分子的体积远小于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看作以相邻分子间距离为边长的正立方体。

3.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物体里的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可以证明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并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其无规则性正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和温度有关. 注意点:①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

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
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④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为,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规律是: ①r<r 0时表现为斥力; ②r= r 0时分子力为零; ③r> r 0时表现为引力;
④r>10 r 0以后,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的气体看成理想气体。

(3)从本质上来说,分子力是电场力的表现。

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分子间复杂的作用力就是由这些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分子力的本质是四种基本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

规律方法 1.对微观量的估算
首先要建立微观模型.对液体、固体来说,微观模型是分子紧密排列,将物质的摩尔体积分成N A 个等份,每个等份就是一个分子,若把分子看作小立方体,则每一等份就是一个小立方体.若把分子看成小球,则每一等份就是一个小球.可以估算出分子的体积和分子的直径.
气体分子不是紧密排列的,所以上述微观模型对气体不适用,但上述微观模型可用来求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例如l mol 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22.4×10-
3m 3,将其分
o
F 斥
F 分
F 引
成N A 个小立方体,每个小立方体中装一个气体分子,则小立方体的边长就是分子间的距离.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具体表现在: (1)固体、液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数N =nN A =
0M m N A =0
V V
N A . ②分子质量的估算方法: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1=
A
N M . ③分子体积(分子所占空间)的估算方法: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所占空间)V 1=00
A
A V M N N ρ=
.其中ρ为固体、液体的密度.
④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直径d 3310A 6/6/V V N ππ=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立方体,则d 3310/A V V N =(2)气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①摩尔数n =
4
.22V
,V 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②分子间距的估算方法:设想气体分子均匀分布,每个分子占据一定的体积.假设为立方体,分子位于每个立方体的中心,每个小立方体的边长就是分子间距;假设气体分子占有的体积为球体,分子位于球体的球心,则分子间距离等于每个球体的直径.
注意:同质量的同一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有很大差别,不像液体、固体体积差别不大,所以求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应说明实际状态. 2、布朗运动问题 3.分子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