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言:

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多么巨人的作用。西博格(Glenn Theodore 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1940年他与麦克米伦(E。M·Mcmillan)等人共同发观了94号元素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创立了生产原子弹材料钚的化学流程,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1944年,他提出了锕系元素概念与它们的电子结构,这不仅使元素周期表趋于完整,而且为后来合成超铀元素指明了方向。他和麦克米伦共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中国”照片

1.由原子组成的最小汉字“中国”的说明:

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表面上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他们在室温下,用STM的针尖,并通过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硅晶体表面的原子拨出,从而在表面上形成一定规则的图形,如“中国”等字样,这些沟槽的线宽平均为2 nm(1 nm =1×10-9 m)是目前在室温时,人们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凹陷的地方是原子被拨出后显下的深黑色沟槽,凸起的亮点是散落的原子形成的,显白色。

2.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是1982年德国科学家宾尼(Gerd Binnig,1947-)与其同事共同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STM的研制成功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奥秘又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使人们第一次能够直接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他们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家鲁斯卡(Emst Ruska)一起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STM具有原子级分辨率,可分辨出单个原子;还具有直接观测的性能,STM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针尖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针尖与样品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 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叫做隧道效应,产生的电流就称为隧道电流。隧道电流的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把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也就是说,STM是通过在针尖扫描时,控制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恒定不变,从而使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

针尖运动的轨迹就表现了样品表面的形貌。

3.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分期问题:

化学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了她的近代化学时期?史家都称1774年拉瓦锡

(A .L .Lavoisier )提出元素概念结束燃素论不久,道尔顿(J .Dation )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使化学进入了这个持续至今以原子论为主线的新时期。实际上,化学进入近代化学时期后,势如破竹的发展所依据的最基本的理论始终是原子--分子理论,简称原子理论。它指明:不同元素代表不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或结构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直接决定其性能;分子进一步聚集成物体。

原子理论结束了持续几个世纪炼金和炼丹家的盲目实践。有人认为,炼金家之所以长时期与硫黄和重金属打交道,是基于他们的一个信念:只要把硫黄的亮黄色和重金属的高密度这两个性质掺和在一起就可炼出黄金来。历史已经证明,在近代化学时期之前,化学并没有经历过像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的那个经典物理学时期(或牛顿力学)。到近代物理两个时期。同此.我们要有一个共识,一般说来,化学就是指近代化学。

板书:

实用技术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 (原子-分子学说) (物质结构理论)

展示:

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

板书:

非金属材料(如:陶瓷)

化学组成

金属材料 (合金)

有机高分子(橡胶)

复合材料 (多功能)

高功能材料(超导)

结构材料 (耐高温)

信息材料 (液晶)

4.材料和材料科学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例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主要标志的。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可以引起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新的变化。石器、陶瓷、铜、铁、玻璃、水泥、有机高分子(如塑料等)、单晶材料等的发明,为人类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半导体材料,便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结构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便不会出现光信息的长距离传输,也就没有现代的光通讯;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相反,有很多新技术,因材料不过关,很难实现。例如,长距离输电,中途损耗很大,以致造成我国全国电力分布不均。如果在室温工作的、价廉的超导材料研制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局面。又如,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没有污染的一种能源,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价廉、寿命长、光电转换效率很高的材料,把光能变为电能,因而太阳能现在还没有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使用功能 材料

现实生产力。例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造往往与许多极端条件技术,如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高速、超高纯、微重力和极低温等相联系。

问题:

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①.化石能源有限,开发新能源。

②.环境保护。

③.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

④.维护人体健康(药)。

书图:

P 4图5,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实际问题。

板书:

自然界存在光能转换:6 CO 2+6 H 2O C 6H 12O 6+6 O 2↑ 构想:

2 N 2+6 H 2O ……4 NH 3+

3 O 2

2 CO 2+4 H 2O ……2 CH 3OH +

3 O 2

CO 2+2 H 2O ……CH 4+2 O 2

光 叶绿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 化学与生活

目录: 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 3、课题3-碳酸饮料 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

课题一 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 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鸡蛋中所

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 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2、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 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专辑介绍了十大最佳营养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硬壳果仁、西兰花、燕麦、三文鱼、大蒜、蓝草莓、绿茶和红酒(排名不分先后)。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日本人是亚洲区中最长寿的一群。这当然要归功于日本人崇尚低脂肪饮食,多吃三文鱼和多喝绿茶的习惯。三文鱼的脂肪乃奥米茄3号脂肪酸,属有益的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一) 为什么北京奥运火炬燃料用丙烷 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也使用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生成CO2和 H2O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好吧,如果你不嫌我罗嗦就顺路看看丙烷的化学性质吧。 中文名称:丙烷 英文名称: propane CAS No.: 74-98-6 分子式: C3H8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沸点(℃): -42.1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气体:H2CH4CO易燃液体:酒精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剂:KMnO4KClO3 剧毒品:K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2.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00nm 3.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 酒精SO2CO2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ClOH2SO3 弱碱NH3·H2O 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名称:高一化学基础实验探究

【2009-2010年下学期】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高一化学基础实验探究教材 【授课老师】陈珊梅曾春燕黄丽卿洪毓婷 【总课时数】12课时 (特别说明,注意将名称和页数黏贴到这一页中) 第1堂:火龙写字 (2) 第2堂制作“叶脉书签” (4) 第3堂指纹鉴定和维生素C的测定 (5) 第4堂自制指示剂 (6) 第5堂蛋壳刻画 (9) 第6堂水火相容 (17) 第7堂:解密江湖骗术 (22) 第8堂:蛋白留痕 (27) 第9堂:柠檬书信 (29) 第10堂:固体酒精18 第11堂:星光飞舞和木炭化妆跳舞 (19) 第12堂:红糖制白糖 (20) 【2010年春校本课程】高一化学基础实验探究(下)课程结业考核 (22) 上课时间和内容顺序安排表 (23) 【校本课程教学与反思】 (23)

第1堂:火龙写字 【实验原理】 当纸上的KNO3与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时,KNO3受热分解放出O2,纸被烧焦。 【实验用品】 木条、火柴、毛笔、白纸、红铅笔。饱和KNO3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蘸饱和KNO3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注意笔画要连续不断),要重复写2遍~3遍。然后在字的起笔处用红铅笔做个记号。 2.把纸晾干,放在水泥地(砖地或土地)上。 3.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有记号的地方,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好像用火写字一般。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字。 【过程图片展示】 1、学生用毛笔蘸取KNO3溶液写字 2、学生用电吹风吹干纸张

3、成果展示

第2堂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用品】树叶(学生事先采集)、软牙刷、红墨水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特别说明:选取的叶子必需是那种很老的叶子,才能保证叶脉硬。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特别说明:煮沸的时间要注意在30分钟左右,不能心急,一定要等煮够烂,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 (4)如果需要染色,可以泡在红墨水中,一小会儿,取出后,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成果展示】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顾。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引导学生看元素周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但亦有游离态存在的金属(如,Ag、Cu、Au、P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钠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39实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