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本设计为三自由度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其工作方向为两个直线方向和一个旋转方向。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它执行将工件从一条流水线拿到另一条流水线这一简单的动作,本文是对整个设计工作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1.研究内容:
①执行机构设计;
②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2009.3.26~2009.4.9完成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2009.4.10~2009.4.20完成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2009.4.21~2009.4.25完成其它零件的设计。
2009.4.26~2009.5.18完成总体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2009.5.19~2009.5.25设计资料汇总,编写设计说明书、打印及装订。
③控制系统设计
2.预期目标: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的参数,依照机械的结构和尺寸,进行
计算及校核,总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
3.技术方案路线

根据参数确定设计方案

主要零部件的选型设计

各机构的图纸绘制以及总装图的绘制

资料文件的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研究重点:1)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设计
牛b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目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横向课题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起止时间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自动化工厂( 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3、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Oxford Press
14、Craig, John J.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15、Basilio Bona and Aldo Curatella.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Parameters for Advanced Model-Based Controllers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Barcelona, Spain, April 2005
价格昂贵,适用性不强,所以发展缓慢。此后,由于美国机器人协会、制造工工程师协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机器人技术推广工作,且美国为了高效生产,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恰好有这些优点,所以机器人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日本机器人的发展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摇篮期,70年代的实用化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普及、提高期3个基本阶段。在1967年,日本东京机械贸易公司首次从美国引进机器人。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与美国Unimation公司缔结国际技术合作协议,引进机器人。1970年,日本机器人实现国产化。从此,日本进入了开发和应用机器人时期。几年后,美国反而要向日本进口机器人。1983年,美国从日本进口机器人占进口机器人总数的78%。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充分信任机器人,大胆使用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日本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队伍。日本在汽车、电子行业大量使用机器人生产,是日本汽车及电子产品生产量猛增,质量日益提高,而制造成本则大幅降低,从而使日本汽车能够以廉价的绝对优势进军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市场。据统计,2007年日本机器人的销售额为5850亿日元,其中出口额达到3730亿日元。日本推动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向海外发展的日本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同时海外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积极地引进日本机器人。现在,日本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机械产业,而电子机械产品中的电子零件封装、半导体封装、无尘室、组装等领域占了日本机器人销售额的一半。现在日本拥有机器人的总量为美国的7倍。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优化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提出初步的研究计划,以期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是执行生产任务的关键装备之一。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对其精准灵活的运动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传统控制方法和先进控制方法两大类。

1. 传统控制方法传统工业机器人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PID控制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这些方法在控制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任务需求有着一定的不足。

2. 先进控制方法先进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控制等,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进行复杂的控制决策。

自适应控制方法则通过自学习和自适应调整参数,以适应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机器人控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面临着许多关键问题。

1. 人-机协同控制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机器人需要与人类进行高效的合作。

如何实现人-机协同控制是智能制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实现机器人对人类动作和意图的理解与响应。

2. 运动轨迹规划与优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对于实现高效生产至关重要。

如何根据生产需求和工作环境,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与优化,以实现最佳路径和最短时间完成任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 能耗优化与节能控制智能制造倡导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能耗优化与节能控制,需要研究新的控制算法和策略,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

工业机器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一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广泛采用,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可以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由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70年代起,常与数字控制机床结合在一起,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组部分。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两种,并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21台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

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

我国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

一批国产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

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

一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虽然中国的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

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机器人开题报告

机器人开题报告

机器人开题报告机器人开题报告一、引言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产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机器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是指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人工智能系统。

它们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经过计算和决策后,能够执行各种工作,甚至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繁重的工作。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多个类别。

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机器人是由人们根据生物学原理和机械工程知识设计制造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后,服务机器人逐渐兴起,应用于医疗、教育、餐饮等领域。

近年来,军事机器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可以完成装配、焊接、搬运等重复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服务领域,机器人可以扮演导游、陪伴、照料老人、教育儿童等角色,减轻人力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等操作,提高医疗水平。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军事、探险、科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机器人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虽然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机器人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其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加先进的算法和技术支持。

此外,机器人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其次,机器人将更加多样化,形态和功能将更加丰富。

例如,柔性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将成为研究热点。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16)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16)

学号: ********开题报告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1:背景1.1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的广泛应用自从20 世纪60 年代初人类创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机器人就显示出它极大的生命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

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目前,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行业,如,2004 年德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为162 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 万名工人中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则为1140 台;意大利的这一数值更能说明问题,2004 年意大利制造业中每1 万名工人中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为123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则高达1600 台。

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

在工业生产中,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分配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漆机器人及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2005 年,亚洲地区电子电气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次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其占所有行业总需求的比例为31%;而在欧洲地区橡胶及塑料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则远远超过电子电气行业而排名第二位;美洲地区由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遥遥领先,所以金属制品业(包括机械)、橡胶及塑料工业以及电子电气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比例相当,均在7% 左右。

另外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

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

开题报告《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其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智能机器人技术概述: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原理。

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智能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效果。

智能机器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

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深入探讨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全面了解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为推动工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做出贡献。

以上是本开题报告《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的内容概要,后续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题报告范文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工业机器人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旨在探索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和特点智能制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物理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有效联结,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它的特点包括高度柔性、高度智能、高度集成和高度服务化等。

而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自动执行工业任务的可编程多功能机器,并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基本能力。

它的特点包括高精度、高速度、高重复性和高负载能力等。

二、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1. 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和路径规划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可以使机器人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从而实现物体检测、定位和测量等功能。

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控制,保证机器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路径规划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最优的路径,并避免障碍物的干扰。

2. 人机共存与协作技术在智能制造中,机器人不仅需要与设备和系统进行交互,还需要与人类进行协作。

人机共存与协作技术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有效交互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学习并适应人类的操作习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协作。

3. 网络化与云技术网络化与云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之间的连接和数据共享,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

通过云技术,机器人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控制。

此外,网络化技术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三、智能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1. 汽车制造行业在汽车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可以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业机器人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研究难点: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四、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2008.12.29~2009.3.5完成毕业设计资料的准备及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
2009.3.6~2009.3.15拟定设计方案及工业机器人总体分析。
2009.3.16~2009.3.25完成工业机器人执行机构设计。
2009.3.26~2009.4.9完成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2009.4.10~2009.4.20完成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2009.4.21~2009.4.25完成其它零件的设计。
2009.4.26~2009.5.18完成总体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2009.5.19~2009.5.25设计资料汇总,编写设计说明书、打印及装订。
本设计为三自由度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其工作方向为两个直线方向和一个旋转方向。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它执行将工件从一条流水线拿到另一条流水线这一简单的动作,本文是对整个设计工作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1.研究内容:
①执行机构设计;
②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2009.5.26~2009.5.30认真审核毕业设计并作好毕业答辩准备。
五、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
1、本专业所学的各种基本课程知识
2、手工绘图与电脑绘图能力
3、查阅大量相关的知识与信息
4、指导老师与设计者的努力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牛b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横向课题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起止时间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自动化工厂( 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控制系统设计
2.预期目标: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的参数,依照机械的结构和尺寸,进行
计算及校核,总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
3.技术方案路线
↓根据Βιβλιοθήκη 数确定设计方案↓主要零部件的选型设计

各机构的图纸绘制以及总装图的绘制

资料文件的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研究重点:1)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