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习性

合集下载

牡丹生态习性

牡丹生态习性

牡丹生态习性
1、喜温暖
牡丹花喜温暖的环境,适合生长在温度为17度到20度的环境中,耐寒性较高,温度处于零下30度时也能正常生长,但牡丹花不耐热,环境温度高于25度,植株就会进入休眠期。

2、忌积水
牡丹花忌积水,虽然植株对水分有一定的需求,但遭受淋雨或者浇水过多,就会导致盆土中出现积水,使牡丹的根系腐烂,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使用疏松透气的盆土,并为牡丹花松土排水。

3、喜阳耐阴
牡丹花喜阳,常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但植株不耐晒,长期接受直射光照会出现枝叶枯萎的现象,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可以将牡丹花放在散光充足的半阴处养殖,让植株接受散射光照。

4、修剪方法
养殖牡丹花时,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春季植株进入生长期时,要保留长势较好的5个枝条,然后将其余枝条全部剪除,使养分集中,而秋冬季节,要将牡丹花的干枯枝、细弱枝、无用枝剪除,减少养分的消耗。

狼的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

狼的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

狼的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狼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很多地区的草原、森林和山脉中。

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使其成为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探讨狼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旨在增进我们对这一物种的了解。

一、狼的生活环境狼属于大型食肉动物,其生活环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

它们通常栖息在森林深处、辽阔的草原和高山地区。

狼群的家园称为领地,一般会选择具备丰富猎物资源和隐蔽性较好的地方作为栖息地。

而且狼群对于自然环境有着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存活。

二、狼的社会结构狼是一种极具社会性的动物,它们以群体形式生活。

狼群通常由一个领导狼(也称为“阿尔法狼”)、几只次要的领导狼(也称为“贝塔狼”)和其他普通成员组成。

领导狼负责领导整个群体,调控领地范围和资源分配。

次要的领导狼则协助领导狼完成领导任务。

其他普通成员则为狼群提供劳动力和繁衍后代。

三、狼的繁殖和照顾后代狼的繁殖季节通常出现在每年的春末或夏初。

在这个时期,狼的雌性会进入发情期,而雄性则会探测到雌性的发情信息,并进行繁殖行为。

母狼通常会在巢穴中产下一窝幼崽,一般为5到7只。

狼群中的其他成员会共同照顾幼崽,提供食物和保护。

四、狼的捕食行为狼是一种顶级捕食者,通常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

狼会利用其强大的嗅觉和听觉来追踪猎物,然后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发起进攻。

它们通常会选择年幼、老弱或受伤的猎物,以确保自己的成功捕食。

狼的捕食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为了满足饥饿的行为,同时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狼的沟通方式狼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嗥叫声、咆哮声和吠声来传递信息,以便与其他狼群成员保持联系,并警示潜在的威胁。

此外,狼还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以加强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联结。

六、狼与人类的关系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

在一些地区,人们尊重和珍视狼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建立保护区和采取其他措施来保护狼群的生存环境。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指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2)土壤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 (2)土壤矿质营养: 大量元素( N 、 P 、 K 、 Ca 、 Mg 、 S )和微
量元
素(B、Cu、 Mo、Zn等)。
2、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根据树木对酸碱度的反应,划分为:

酸性土树种(pH<6.8):如杜鹃、桂花、 碱性土树种(pH>7.2):如文冠果、丁香、 中性土树种(pH6.8~7.2):多数植物。
喜高温树种
-2~-13.8 24~28 2.2~-13 16~21 28~29 26~29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雨林和季雨 林

垂直分布(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5.5℃)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形成植 被的垂直分布。(模拟热带高山)
———冰川(终年积雪带) ——高山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丛带 ——亚高山针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亚热带雨林带 海洋
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 一天有昼夜变化。

(3)对植物的主要作用:

节律性变温: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 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 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

2、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树木的分布
表1 温度与树木的水平分布
气候带 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年均温℃ 最冷月℃
松、油松。
三、水分因子
水分的主要作用: (1)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60~80%;
(2)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
(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
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

植物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习性

选用的主要植物生态习性:1、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喜光有一定的耐荫性,喜温暖湿润,但亦耐寒,耐干旱瘠薄,抗污染,对土壤要求不盐严,抗盐性强。

生长速度中等,幼、青年期生长较快,寿命长。

2、凤尾兰:Yucca gloriosa 百合科丝兰属,常绿灌,喜阳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水湿,耐土壤瘠薄。

3、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耐寒性较差,耐修剪,寿命长。

生长慢。

对有害气体抗性强,亦能吸收有害气体。

4、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 木犀科女贞属半常绿灌木,喜光,稍耐荫,较耐寒‘抗有害气体。

5、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木犀科白蜡属,落叶乔木,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耐低洼,盐碱地,耐水涝,抗污染,对有害气体及病虫害抗性较强,落叶较晚。

6、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玄参科泡桐属,落叶乔木,强阳性,根系发达,浅根性。

较耐寒,耐热,忌积水。

7、国槐Sophra japonica 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性喜光,略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酸性和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烟尘等抗性较强,8、金枝国槐Sophora japonica var豆科槐属,喜光,稍耐荫。

能适应干冷气候。

喜生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性土、石灰质土及微酸性上均可适应,在轻度盐碱上也能正常生长。

但低洼积水处常落叶死亡。

深根性,抗风力强,寿命长。

9、合欢:Albizziz julibrussin 豆科合欢属,好生于湿润之地,但在砂质土及干燥气候下也能生长。

10、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 cv. 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性强健,生长较慢。

11、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忍冬科忍冬属,落叶灌木,好光,稍耐荫,适应性强。

植物习性

植物习性

1、雪松生态习性:雪松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

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往往生长不良。

较喜光,幼年稍耐庇荫。

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

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

耐干旱,不耐水湿。

浅根性,抗风力差。

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

形态特征:植物是常绿乔木,大枝一般平展,为不规则轮生,小枝略下垂。

树皮灰褐色,裂成鳞片,老时剥落。

叶在长枝上为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叶针状,质硬,先端尖细,叶色淡绿至蓝绿。

雌雄异株,稀同珠,花单生枝顶。

球果椭圆至椭圆状卵形,成熟后种鳞与种子同时散落,种子具翅。

花期为10——11月份,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

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

2、香樟生态习性: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萌芽力强,耐修剪。

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

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形态特征: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

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

冬芽卵圆形。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

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茎的扦插和叶片的分株。
繁殖。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
耐寒和耐热
某些植物能够适应极端温度条件,包括
盐碱适应
2
寒冷地区和高温干旱地区。
一些植物能够适应高盐或高碱土壤的生
长环境,具有盐碱适应能力。
3
干旱适应
某些植物通过抗旱机制,如厚实的叶片
和减少蒸腾作用,适应干旱条件。
植物的生态功能
氧气产生
土壤保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大气中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
的氧气含量。
持土壤的稳定性。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为其他动物提供能量
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植物意味着保
和养分。
护其他生物。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探索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和与环境的互动。
本次演讲将揭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需求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的生态习性简介
1
多样性
园林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生态
系统。
2
相互依存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与动物的共生、与真菌的共生、以及与
土壤中微生物的互动。
3
适应性
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类
型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能转化
叶绿素
气体交换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气
化为化学能,用于生存和生长。
关键色素,能够吸收光线中的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l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作“环境”。

任何物质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通常将植物具体所生存于其间的小环境,简称为“生境”。

l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l1、综合作用;l2、主导因子;l3、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l4、生存条件的可调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1.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2.生态因子:环境中与植物关系密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

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质地、结构,土壤的有机质、无机盐的含量,土壤的酸碱性。

地形地势因子:是间接的生态因子。

指地势的起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一种植物对相邻植物产生影响。

人为因子:垦植、放牧、火灾等。

l3.生态作用:指生态因子综合地影响植物,使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l4.生态适应:植物能以自身的变异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l5.生态类型:具相似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的植物属同一生态类型。

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阴性植物、阳性植物等。

l6、生态幅: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

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的意义1、开发、改善、创造环境条件来满足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尽量发挥各种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总之,是科学地应用园林植物的依据。

第二节温度因子一、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二、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三、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突然低温: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2、突然高温:四、温度与植物分布树木: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寒温树种。

花卉: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不耐寒花卉。

一、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直射光、漫射光光合作用:红、黄色光二、日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三、日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日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空间、时间四、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阳性植物: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隐蔽的植物。

园林常见植物生态习性

园林常见植物生态习性
15、栀子:喜光也能耐荫,在蔽荫条件下叶色浓绿, 但开花稍差;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也稍耐寒(-3 摄 氏度);喜肥沃、排水良好、酸性的轻粘壤土,也耐 干旱瘠薄,但植株易衰老;抗二氧化硫能力较强。萌 蘖力、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更新。栀子是叶肥花大的 常绿灌木,主干宜少不宜多,其萌芽力强,如任其自 然,往往叶交错重叠,瘦弱紊乱,失去观赏价值,因 而,适时整修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栀子于四月份 孕蕾形成花芽,所以四、五月间除剪去个别冗杂的枝 叶外,一般应重在保蕾;六月开花,应及时剪除残花, 促使抽生新梢,新稍长到二、三节时,进行第一次摘 心,并适当抹去部分腋芽;八月份对二茬枝进行摘心, 培养树冠,就能得到有优美树形的植株。栀子要求土 壤 pH5-6 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在北方土壤呈中性或 碱性的土中,应适期浇灌矾肥水或叶面喷洒硫酸亚铁 溶液。
10、贴梗海棠:落叶灌木,高可达 2 米。枝干丛生开 展,有枝刺,紫褐色或黑褐色。冬芽小,红色无毛。 单叶互生,叶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边缘有尖锐锯 齿。托叶大,肾形或半圆形。3-4 月开簇生之绯红、 淡红或白色的花,花梗极短。9-10 月果熟。梨果球 形至卵形,黄绿色,有芳香。喜光,稍耐阴。对土壤 的要求不严,酸性土、中性土都能生长。耐旱,忌水 湿。喜温暖,也耐寒。根部有很强的萌生能力,耐修 剪。 11、蒲葵:茎粗,叶大,树冠如伞,四季常青,适于 热带地区绿化喜温暖多湿,能耐 0℃低温。喜阳光、 亦较耐阴。要求湿润、肥沃、有机质丰富的黏重土壤。 花期 3~4 月。
13、花叶良姜:其性喜高温高湿的 环境,喜明亮的 光照。但也耐半阴。生长适温为 15—30℃,越冬 温 度为 5℃左右。在琉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长 较好。
14、杜鹃:喜温凉湿润,怕高温干燥,也畏寒冷,生 长适温为 12oC~25oC,入夏超过 35℃则新梢新叶生长 缓慢,冬季不宜低于 5oC。毛鹃、夏鹃在华东地区基 本可露地越冬。喜半阴,怕烈日,宜酸性土,忌碱性 土壤,pH 值在 4.5~6.0 较为适宜。因其根浅且纤弱, 所以怕涝也怕旱,喜薄肥怕浓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种的遗传性 树种的遗传性 2.CO2的供给:CO2多,树木表现耐荫。 的供给: 3.年龄:一般趋势是树木在幼龄时,特别是幼苗阶段比较 年龄: 年龄 耐荫,随着年龄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壮龄 以后,耐荫性逐渐降低,需要更强的光照。 4 .气候: 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例如在湿润、温暖的条 气候: 气候 件下,耐荫能力表现较强,而在干旱瘠和寒冷条件下,则 趋向喜光。所以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耐荫有差异。 在低纬度地区和湿润地区,往往比较耐荫,而在高纬度地 区或干旱地区,往往趋向阳性。 5.土壤:同一树种在土壤水分充足与肥沃时,树木耐荫性 土壤: 土壤 强,而在干旱瘠薄土壤上耐荫性差。 树木搭配时,注意树木对光的要求。
一、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3. 中性树种 中性树种(耐荫树种):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 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力。本类植物的耐荫程度因种类不 同而有很大差别,过去习惯于将耐荫力强的树木称为阴性 树,但从形态解剖和习性上将有不具典型性,故归于中性 植物为宜,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种类 。 如榆树属、朴属、榉属、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 、圆柏、珍珠梅、七叶树、元宝枫、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 荫;冷杉属、云杉属、八角金盘、八仙花、桃叶珊瑚、常 春藤、红豆杉、海桐、棣棠、荚蒾、罗汉松等均为中性而 耐荫力较强的种类,因为这类树在温、湿、适宜条件下仍 以光线充足处比在林下阴暗处为健壮。这类植物在城市绿 化过程中非常有用。
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从树木外部形态推断其耐荫性) 二、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 1. 生理指标法: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是 生理指标法: 与光强有密切关系的。
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树木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的 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 物质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 物质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 称为光补偿点。 称为光补偿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和作用的强度也提高因而产生的 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是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就 有机物质的积累, 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着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着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第一节 温度因子
温度因子在树木的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 南方树木北移--------冻害或冻死;北方树种南移 冻害或冻死; 南方树木北移 冻害或冻死 北方树种南移------生长不良或不开花 生长不良或不开花 结实等现象,或因不能适应南方长期的高温而受到灼伤, 结实等现象, 或因不能适应南方长期的高温而受到灼伤 ,严重者可致 死亡。 死亡。 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园林树木的遗传性不同, 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园林树木的遗传性不同,其生命活动 的范围及所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极限不同, 的范围及所能忍受的最高 、 最低温度极限不同, 以及温度变化与树木 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时期等不相适应而引起。 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时期等不相适应而引起。 树木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 生命活动的高不超过50-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 树木 原产于热带干燥地区者较耐高温 , 生命活动的高不超过 60℃; 原产于温带的树木则常在35℃ 左右的气温下,其生命活动就减 ℃ 原产于温带的树木则常在35℃ 左右的气温下, 35 退或发生不正常的现象,而在50 左右就常受到伤害了。 50℃ 退或发生不正常的现象,而在50℃左右就常受到伤害了。 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大抵在1 左右,但有的在0 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大抵在 1℃ 左右 , 但有的在 0℃ 以上较低温度 下即可受害。而原产北方的树木,如一些石南科的小灌木, 下即可受害。 而原产北方的树木 ,如一些石南科的小灌木, 却能在千 里冰封的雪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里冰封的雪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不同树种的耐旱力和耐水力不一样, 三、不同树种的耐旱力和耐水力不一样,一般规 律如下: 律如下: 1.阔叶树耐水力强的耐旱力也强。如:柳类、 阔叶树耐水力强的耐旱力也强 。如:柳类、 桑 、 柘树 、 紫穗槐 、 白蜡 、 夹竹桃 、 柽柳 、 雪柳 柘树、 紫穗槐、 白蜡、 夹竹桃、 柽柳、 等。 2.深根性树种多数耐旱;浅根性树种多不耐旱 。 3.乡土树种多表现较耐旱。 乡土树种多表现较耐旱。 4.外来树种与原产地环境条件有关。 外来树种与原产地环境条件有关。 5. 在针叶树中, 分布广 , 大科 、 大属 的树木 在针叶树中 , 分布广, 大科、 耐旱 。 6.栽培分布广的树种,耐旱,也耐水湿。 栽培分布广的树种,耐旱,也耐水湿。
2.中生 树种 : 绝大多数树种属于此类。但其中也 中生树种 中生 树种: 有略耐水湿和略耐干旱的种类。 A.有很强的耐旱性,干湿适中情况生长好。 如:油松、侧柏、酸枣、牡荆、构树等。 B.有很强的耐湿性,干湿适中情况生长好。 如:桑树、旱柳、紫穗槐、白蜡、丝绵木、柘树 等。 3.湿生 树种 : 需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在干燥或中 湿生树种 湿生 树种: 生环境下,常死亡或生长不良。如:水松、落羽 杉、红树等。
一、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1. 阳性树种: 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荫蔽的树 阳性树种: 种。 如:马尾松、樟子松、落叶松属、水杉、桦木属、桉 树属、杨属、柳属、相思属、刺槐、楝树、金钱松、落羽 松、银杏、板栗、漆树、泡桐属、刺楸、臭椿、悬铃木、 核桃、乌桕、黄连木 2. 阴性树种: 具有较高耐荫能力。在较弱的光照条件比 阴性树种: 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严格的说木本植物中很少有典 型的阴性植物而多为耐荫植物。
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补偿点较低,有的仅为00—300lux ,而不耐荫的阳性树则为1000lux。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饱 和点较低,有的为5000--10000lux而一些阳性树光饱和点可 达 50000lux。
2. 形态指标法:
①树冠呈伞形者多为阳性树种,树冠呈圆锥形而枝条紧 密者 ②树干下部侧枝早枯落的多为阳性树,下枝不易枯落而 且繁茂的多为耐荫树。 ③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淡而质薄,如果是常 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的为阳性树。叶幕区浓密,叶色浓 而且质地厚的,如果是常绿树,则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的 为耐荫树。 ④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的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 呈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的为耐荫树。 ⑤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阳性 树或中性树。
园林绿化中,常突破植物的自然分布范围而引 种许多当地没有的奇花异木。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不应 只考虑温度因子本身而且需全面考虑所有因子的综合 影响,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节
水分因子
一、根据树木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根据树木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旱生树种: 1.旱生树种:本类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能长期生长在干 旱地带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它们在长期的系统生长 发育过程中形成适应干旱的特性,各树种适应干旱方式不完 全相同。可分以下几类: ①少浆树种或硬叶树种:体内的含水量很少,而且在丧失 一半含水量时仍不会死亡。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是:叶硬 、革质有光泽,角质层厚、表皮细胞数层,叶子失水不易凋 萎,深根性。如夹竹桃、冬青等。叶退化、叶面积小。如: 柽柳、沙拐枣等。 ② 冷生树种或干矮树种:本类树种具有旱生少浆植物的 特征,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体形矮小,常呈团丛或匍匐 状。 A.干冷生树种:环境干燥而寒冷,常见高山地带。 B.湿冷生树种:土壤湿润甚至多湿而寒冷,但由于气候寒 冷而造成生理上干旱,常见寒带、亚寒带地区。
二、水分对树木生长发育也有极大影响 1. 在灌溉与不灌溉的条件下 , 树木生长量 、 开 在灌溉与不灌溉的条件下, 树木生长量、 花、结果差别很大。 结果差别很大。 2. 干旱季节部分叶子脱落 , 等到雨季可发生二 干旱季节部分叶子脱落, 次生长,甚至有些树种有再次开花现象。 次生长,甚至有些树种有再次开花现象。 3. 通过水分控制 , 调节树木生长发育 。 如:梅 通过水分控制, 调节树木生长发育。 花进行“扣水”限制其营养生长, 花进行“扣水”限制其营养生长,有利于其花芽分 化等。 化等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学时, (4学时,重点讲授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园林树木的影响 学时 重点讲授温度、光照、水分、 。) 园林树木的习性包括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 生物学特性是制树木本身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生物学特性是制树木本身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①系统发育,指树木从地球出现到消灭的整个过程。 ②个体发育,一个树木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到死亡的整 个过程。 ③年生长期,树木在一年中休眠、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的发育 规律。 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所谓园林树木的 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 因子、地形地势、生物及人类活动等因子。在园林工作中,必须充 分了解环境因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才能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改 造植物,使之更好地为园林绿化事业服务。
温度对树木的自然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在全年最低平均气温达16℃以上的热带,就 形成了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植被区;在全年平均 气温在16℃以下--0℃以上的温带,则主要为夏 绿树种的分布区;在全年平均气温低于0℃,但 夏季温度可达10--20℃的亚寒带,则主要为针叶 树的分布区;而7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的寒带 ,则基本上没有树木生长,只有苔藓及地衣之类 了。
第四节 空气因子
离地面12公里的范围叫对流层,空气下边热、上边冷,形 成对流。风、雨、霜、雪、雷电、冰雹、大气污染等都发生在 这一层。对流层的成分很复杂,其中主要气体的含量为:N2 占78%;O2 占21%;CO2占0。03%;氩占1%。同时还有一些 不固定的成分如:SO2、NH4、氯化物、粉尘等微量成分。 但工矿区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主要有硫化物、氮氧 化物、粉尘及带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气体。 空气运动就是风,风对树木作用有利也有害。大气污染影 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一、CO2、O2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