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简述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简述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生态系统简称ECO,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接下来分享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
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态系统的特征组成特征:生态系统包括有生命成分和无生命成分(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
开放特征: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系统内的加工、转换再向环境输出。
时间特征: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随着时间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生态系统也表现出这种明显的时间特点,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规律。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育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
功能特征: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其功能特征主要体现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空间特征: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是生物体与环境在特定空间的组成,从而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
可持续性特征: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转变思想,对生态系统加强管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全面发展。
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平衡特点相对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
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在其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当这种干扰或压力去除后,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恢复;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
通常把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压力的极限称为“阈限”,例如,草原应有合理的载畜量,超过了最大适宜载畜量,草原就会退化;森林应有合理的采伐量,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必然引起森林的衰退;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死亡等。
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一、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裙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功能集合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整体性。
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通联,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而要求人类应当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二、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生态自然观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网络。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自然观主张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各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保护整个生态平衡。
三、生态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当实现协调发展,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好状态。
四、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生态自然观主张人类应当以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断完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政策,以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五、生命尊重和平衡发展生态自然观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不断完善自然保护的制度和政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强调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生态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主张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强调生命尊重和平衡发展。
这些基本特征为人们认识和实践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贯彻生态自然观,共同为构建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界的支持和滋养。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空间概念。
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包含该地区和范围,反映一定的地区特性及空间结构。
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问结构。
(2)生态系统是复杂、有序、相互联系的大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基本单元和生物成分形成的,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这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亚系统的多样化不但与参数的多少和性质有关,而且与参数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密切联系。
此外,各亚系统之问还存在着一定秩序的相互作用。
正如E.P.Odum(1986年)所指出的“在系统的水平,其主要特I生和过程,并非起因于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总和,而是起因于它们之间的综合和协调进化”。
’(3)生态系统是具有明确功能的单元。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
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周而复始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
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等。
(4)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具有自动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进和输出。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
生态系统自动调控机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生物经常不断地从所在的环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环境也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基础生态学》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 食物网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 密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网
11.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 营养级(trophic level):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 生物种的总和
一个食物链的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植物汁液
蝉 (初级消费者)
螳螂 (二级消费者)
黄雀 (三级消费者)
鹰 (四级消费者)
(顶极食肉动物)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哈!哈!
食物网
• 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食,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 为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多条食物 链相联,形成了食物网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生物量金字塔
• 湖泊和开旷海洋,第一性生产者主要为微型藻类,生活周期短, 繁殖迅速,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利用,在任何时间它的现存量很 低,导致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
碎屑食物链
• 动、植物的遗体被食 腐性生物(小型土壤动 物、真菌、细菌)取食, 然后到他们的捕食者 的食物链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寄生食物链
• 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 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
物、细菌和病毒 • 后者细菌-病毒
• 11.3.2 食物网 (food we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 个网状结构
食物链类型
• 捕食食物链 • 碎屑食物链 • 寄生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专题一、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要点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及概念的拓展。
2.学会运用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和特征的理论,分析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2.生态系统模型(model):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它是从系统基本成分、结构、行为出发,简要描绘出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特性和行为。
3.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容纳污染物的一个最大负荷量。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定义的基本含义是:①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的功能单元;②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③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能;④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定。
最大是生物圈(biosphere),可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一切的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小的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科学。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871~1955)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
他在研究中,发现气候、土壤和动物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丰盛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生物地理学-生态系统的概念

兔的食 物增加
兔数量减少
兔因饥 饿死亡
兔吃少 量植物
植物增加
兔数量增加
兔吃大 量植物
植物减少
兔与植物种群之间的负反馈环
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总是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向复杂结构状态发展,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动态特征
动态特征
在一个水源充足的相对孤立的池塘中,鱼、水草、池塘环境构成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的稳态结构。这一系统在维持结构稳定的调节中会慢慢释放出破坏原有结构的无组织力量,如鱼的新陈代谢,水草的光合作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是生态结构在维持自身稳定的调节中释放出来的,它们不断沉积造成池塘的沼泽化,水越变越浅,使得鱼、水草不适应环境。这时,旧结构就要让位于蛙类和芦苇等沼泽带的生态结构。这就是生态结构的转化。
等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定生态环境的变化。
03
空间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放射性同位素
发展背景: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成为 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焦点。
01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结构特征
生物成分
它们都是生态系统
英国学者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生物和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生态系统研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04
随着世界工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性问题,如人口增
稳定平衡的特征
1924年,捕食兽几乎被杀绝。果然,在很短的时期内鹿的数量猛增到十万只。然而,结果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十万只鹿几乎把森林吃光,大批鹿饿死了。整个系统迅速趋于另一种结构;森林毁灭,鹿和捕植物的速度;鹿被吃掉的数量和鹿的繁殖速度大致相同;捕食兽维持在鹿群刚好养活它们的水平上。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系统的稳态结构。离开这种稳态,整个系统就解体了。
生态系统生态学

4,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 • 气候因素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 状顺序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如: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草性鱼类→食肉性鱼类。 植物→蝴蝶→蜻蜓→蛇→鹰。
生物扩大作用(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如:DDT在海水中浓度为5.0×10-11g,浮游植物含 4.0×10-8g,蛤中4.2×10-7g,到银鸥达75.5×10-6g, 扩大了百万倍。营养级越高,积累剂量越大。
1,生产者(producers)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消费者(consumers):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1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top carnivores): 3,分解者(decomposer)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蚯蚓、白蚁以及秃鹫等 大型腐食性动物。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就越少。
离基本能源越近的营养级,其中的生物受到取食和捕食的压 力也越大,因而这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多,生殖能力也 越强。
2,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 单位来表示。
六、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 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各种能流参数如下:
1,摄食量(I): 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 它代表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它代表动物 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2,同化量(A): 对于动物来说,它是消化后吸收的能量,对 分解者是指对细胞外的吸收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指在光合 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常常以总初级生产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这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生态系统负荷力(carring capacity)是涉及用户数量和每个使用者强度的二维概念。
在实践中可将有益生物种群保护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此时,种群繁殖速率最快。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容纳污染物要与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相匹配。
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应该强调指出,生态系统纳污量不是无限的。
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3.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
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
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生态系统在进行多种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粮食、药物、农业原料、并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形成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4.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
生态系统自调控(self regulation)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
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
生物经常不断地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生态系统调控功能主要靠反馈(feedback)来完成。
反馈可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前者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而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后者则倾向于削弱和减低其作用。
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不可缺少的。
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保证了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生态系统也和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生态系统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从而具有生态系统自身特有的整体演变规律。
换言之,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具有鲜明的未来性。
生态系统这一特性为预测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数十亿万年中发展起来的整体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活动已损害了生态系统健康。
为此,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