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加强;经济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实现,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如市坊界限的突破;文化上则是宋明理的创立与成熟,以及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逐渐西传,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是中华文明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清王朝统治时期内,1840年至1912年属于近代史部分,史称晚清。这一历史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成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成熟;隋唐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片繁荣景象,有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出现;文化上的发展主要是唐诗的盛行。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年这一历史时期也是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往南移。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2021年整理)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2021年整理)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考历史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①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重农抑商
①文化专制,理学僵化西学东渐
②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①传统科技世界领先,但为形成近
代科技文学复兴繁荣兴盛。

高考历史二轮-中外阶段特征比较

高考历史二轮-中外阶段特征比较
手工业:①制瓷业-南青北白;②丝织业-缂丝;③唐三彩造型精美
商业:①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②长安城“坊”“市”分开;
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州县两级制向道州县三级制转变,唐末置节度使,形成藩镇
隋唐的时代特征
程朱理学兴起
5北宋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
②“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理;
③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④个人修养要“存天理,灭人欲”
⑤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但是两宋之际程朱理学并没有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南宋的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与政权相结合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④王权与神权结合
奴隶社会的总体特征
《诗经》;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道德经》“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④秦印“雍容大度,一丝不苟”,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后世多以小篆入印
封建生产关系完全确立:
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②统一货币(半两钱)
③修筑了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水系
④秦至东汉中期,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由锄、锸耕向犁耕过渡时期。
统一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①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②地方:郡县制;③《秦律》轻罪重刑;④建立一套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⑤北筑长城,南征越族;
手工业:①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②丝织技术高超;

历史中西知识点总结高三网

历史中西知识点总结高三网

历史中西知识点总结高三网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而在历史学科中,中西方历史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历史中西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

一、古代中国历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这些是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开端和演变过程。

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传说时期,西周是最早的定制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帝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 三皇五帝、尧舜禹、纣王商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神话人物,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时期。

尧、舜、禹是中国古代的圣王,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时期。

纣王是商朝末年的暴君,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负面人物。

3. 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这些思想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个体的追求,法家注重法治和政治管理。

二、欧洲中世纪历史1. 罗马帝国的衰败和中世纪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退是欧洲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古代欧洲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了拜占庭帝国、卡洛林帝国、教皇国家等。

2.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以领主和农民的封建关系为核心。

封建制度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宗教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一时期涵盖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知识整合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知识整合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知识整合一、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一、中国古代1、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经济:井田制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分裂动荡;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确立。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确立。

思想: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教育:私学兴盛。

科技文化:技术文化取得很大进步。

(司南、《甘石星经》、《诗经》、离骚)3、秦朝(前221——前206)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汉代(前206—公元22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皇权)经济:小农经济发展(工具、水利)思想:思想大一统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政治:分裂动荡文化:特立独行士人促进书法、绘画艺术发展。

6、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社会统一,前期政治开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熟。

(三省六部制)经济:封建经济繁荣。

(曲辕犁、筒车---均田制)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开放多元,世界领先。

(火药、雕版印刷、子午线)教育:科举制度确立与完善。

5、宋元时期(960—1368年)政治:北宋相对稳定,南宋偏安,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

(纸币、城市、对外、纺织、制瓷)思想:理学兴起并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科技文化:四大发明为代表科技世界领先。

文化高度繁荣,适应市民风俗文化和文人的文化。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商品经济繁荣,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缓慢。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科技文化:传统科技失去创新,以总结性著作为主。

适应市民的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

教育: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思想。

对外: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1、近代前期(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精华版(必备):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总汇

高考历史精华版(必备):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总汇

知识汇总: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总汇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制瓦解,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发展,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力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等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经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

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

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

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

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

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

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

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8)——世界近现代史(5)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40年代—今天)信息时代【阶段特征综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政治上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建立发展,再到两极格局解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面。

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了以冷战对峙为主要内容的两极格局,两强全面对抗、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随着欧洲一体化推进、日本崛起和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冲击了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解体。

经济上,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整,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使得苏联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并最终解体。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

在美国推动下,建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使经济全球化的有序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特点——区域集团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和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多极化格局。

思想上,二战后的二十年,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凯恩斯主义;1973-1975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表明强调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危机过后的经济“滞胀”促使了新经济思想产生,并指导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复苏。

二战期间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通史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史一、古代中国1、朝代更替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0)→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秦朝(前221~前206)→西汉(前202~8)→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隋(581~619)→唐(618~907)→五代(907~9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2)3、阶段特征A.先秦:总特征: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开创、勃兴政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完善,但尚未集中;血缘政治从强化走向削弱;统治疆域扩展,走向统一。

经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如土地制度);农工商的基本经济结构形成。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B.秦汉:总特征: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大一统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丝绸之路?政治上:官僚政治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疆域变迁等思想文化上:统治思想的变化?文化科技的又一高峰C.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开发、佛道盛行、艺术发展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经济上:江南开发;灌钢法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思想文化:佛道盛行、艺术发展D.隋唐:中华文明鼎盛、繁荣.....、光照四邻总特征:中华文明的繁荣经济上: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政治上: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雕版印刷术、火药等,中华文明光照四邻E.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民族大融合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华文明的新高峰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富庶;宋代商业突破性发展;宋元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民族大融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北宋加强集权、元代实行行省制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宋词元曲;风俗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授时历》最先进F.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总结..——繁盛与危机并存、衰落总特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社会转型明清——帝国的辉煌与衰落经济上:商帮、资本主义萌芽、人口大增政治上: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思想文化上:心学集大成;早期启蒙思想;小说繁荣、科学文化总结二、近代中国1、大事列表2、分期与线索分期1:晚清时期:1840~1912;民国时期:1912~1949分期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革命史观)三条主线:•列强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近代化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政治、经济、思想、社会)3、阶段特征A.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总特征:近代中国开始沉沦与转型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经济上:经济结构变动,近代化起步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体西用社会生活:渐开放,工业文明开始影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B.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总特征: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政治上: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民族工业显著发展思想上: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等C.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1919~1949)总特征: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走向成功政治上: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经济上:民族工业由发展到陷入绝境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社会生活:影视事业等三、现代中国1、历史长河2、分期与线索分期: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新时期线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先曲折后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阶段特征A.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1949~1978,改革开放前)总特征: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成就与失误并存政治上:特色民主政治体系建立,文革时遭破坏;外交逐渐成熟,不断打开新局面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成就与失误并存科教文化上:成就突出,曲折发展社会生活:翻天覆地,受政治运动影响B.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总特征: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政治上: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祖国统一迈出大步伐;新时期外交建树斐然,中国大国地位上升经济上:改革开放——体制改革,全方位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思想文化:新时期理论创新——特色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生活:科教文化事业大繁荣第二部分世界史一、历史长河二、分期与线索分期:可分三大阶段——①工业革命前(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阶段);②工业革命~二战结束(1945);③二战结束以来(1945~今)线索:①资本主义发展史;②社会主义发展史;③近代科学发展史;④世界格局演变三、阶段特征或大事列表A.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总特征:西方文明的摇篮(源头)政治上:民主(雅典)、法制(罗马法);经济上:工商业发达;思想上:人文精神起源B. 前工业革命时代(14C ~1765 )总特征:向近代社会转型政治上:尼德兰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专制→民主)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原始积累、手工工场阶段),世界市场出现并拓展思想文化:人文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建立C. 工业革命的浪潮(1765 ~1945)1、重大事件:①两次工业革命(18C中期~)②世界市场形成(19C 末20C初)③民主政体在美、德、法的确立④两次世界大战(20C初)⑤社会主义运动2、基本特征: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①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文明向世界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政治上:民主政体在英国的完善及在北美大陆的创新和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变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③思想文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艺术流派先后流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D. 二战后的世界(1945 ~今)1、主要内容: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改革;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④(近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2、基本特征:世界格局剧烈演变3、分期:①1945~20C90年代初②20C90年代以来~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

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

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

----霍华德瑟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人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平淡不起眼的生活与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相比较。

----史蒂文弗蒂克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约里奥.居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

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契诃夫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名言警句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